許延紅
(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zhèn)馬豐小學,江蘇南通 226400)
新課程強調的是“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皩W為中心”的核心思想是要突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采取問題導學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問題導學,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但是,現(xiàn)在一些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夠設置有效的導學問題,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化。造成的直接現(xiàn)象就是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談不上他們對英語產生良好的學習熱情,這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不相符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借助導學問題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能夠促成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新穎的、充滿趣味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索的熱情,從而產生強烈的英語學習內驅力。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的特點,以生動的、具有趣味性的問題進行導課,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時,筆者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情況模擬了一個購物的小游戲,讓學生分別扮演營業(yè)員和顧客進行情境對話。在此基礎上,提出以下問題:(1)Who can you see?(2)Who is the seller?(3)Who is the buyer? 這樣,就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用英語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更很好地提升了學生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上述教學案例可以看出,利用問題進行導課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關鍵動力,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調節(jié)學習心態(tài),從而引導他們更好地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情境中。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問題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調動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 Unit 1 I like dogs 這一課時,筆者利用一段影視資料——《爸爸去哪兒》來創(chuàng)設情境。這一視頻片段主要展示的是孩子們在動物園進行參觀的過程,因此迅速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的熱情。在課件中以panda作為主要切入點,并借此引出諸多表示動物的單詞。當課件播放結束后,筆者提問:“Do you like pandas? What do you like?”此時課堂氛圍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都踴躍回答,學習情緒不斷高漲。接下來筆者引出更深層次的學習要求,比如拓展表示其他動物的生詞及學生比較喜歡的動物等,然后引導他們進行相應的英語文本閱讀,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視頻資源《爸爸去哪兒》的播放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然后在這個情境下通過導學問題的引領,自然能夠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的精彩化。
“學而不思則罔”。任何學習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思考。但是,很多小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問題想到的不是自己怎樣解決,而是尋求老師的幫助。導致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就是過于陳舊、過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恰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出引導式或者啟發(fā)式提問,以此引導小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從而對相關的英語知識進行深入化理解。
例如,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描寫的是一則著名的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學生對這一故事情節(jié)是較為熟悉的,所以可以先引導學生快速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從整體上感知故事的大意。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以下導學問題:Do you think the king is clever? Do you think the boy in the story is foolish?Why do you think so?在問題的啟發(fā)之下,學生會結合插圖進行文本閱讀。由于對故事有一定的熟悉感,所以針對前兩個問題比較容易回答,“I think the king is foolish but the boy is clever.”“The boy is honest.”當學生完成了閱讀與思考之后,再組織他們對相關英語詞匯和句型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了高效的文本閱讀與文本對話,學生之間在小組內進行了英語口語交際活動,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他們英語語感的發(fā)展。
以上案例中,教師設計的導學問題是具有思考性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英語語言訓練??梢姡瑔栴}是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原動力。所以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應選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此引導學生開展積極主動的思考。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借助問題導學可以有效提升師生之間交流與互動的高效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有效地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可以將各個教學活動的環(huán)節(jié)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實現(xiàn)由易到難,確保學生的注意力會始終維持在英語學習上,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時,筆者根據本單元的主題在引入環(huán)節(jié)提問:“What do you like to do after school?”“I like sports,such as playing basketball,playing football and playing table tennis.”當學生做出回答之后,筆者開始引導學生開展story time部分的學習。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筆者追問:“Do you think your hobbies are helpful for you?”這樣,通過幾個導學問題把學生對文本的學習過程進行了有效串聯(lián),從而提升了他們的文本閱讀效率。教師設計的導學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因此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英語學習,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教材的內容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僅僅依靠教材內容,學生可能會有“吃不飽”的現(xiàn)象,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與拓展,可以借助多媒體制作相應的課件,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英語知識的拓展,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下載,隨時、隨地、隨身實現(xiàn)對英語的學習,突破時間和地域的局限,確保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這一內容時,當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后,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西方的萬圣節(jié),筆者提問:“What can we do on Halloween?”然后引入make jack-o-lantern, play trick or treat, make a lollipop goats,這樣,學生就能夠對西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萬圣節(jié)的起源以及相關的風俗習慣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達成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還有很多的英語課文存在很大的拓展延伸空間,教師要善于在深入研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拓展性導學問題的設計,從而有效地拓展小學生英語文本的空間。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大都處于被動模式,“以問導學”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并培養(yǎng)問題意識,提升質疑、釋疑的能力,以此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也應當提升個人素養(yǎng)以及對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同時還應當充分掌握提問的技巧,以生動的、具有趣味性的語言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智慧,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良好興趣,培養(yǎng)其英語學習情感。
[1]韓良鳳.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16(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