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柔雅風格白酒的生產

      2017-02-15 06:53:32彭奎李大和李國紅唐麗云
      釀酒科技 2017年2期
      關鍵詞:醬香型濃香型香型

      彭奎,李大和,李國紅,唐麗云

      (1.四川省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研究設計院,四川成都611130;2.山東沂蒙老區(qū)酒業(yè)有限公司,山東臨沂276000)

      柔雅風格白酒的生產

      彭奎1,李大和1,李國紅1,唐麗云2

      (1.四川省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研究設計院,四川成都611130;2.山東沂蒙老區(qū)酒業(yè)有限公司,山東臨沂276000)

      分析白酒柔雅風格的成因,要想白酒“柔雅”,應從制曲、釀酒工藝和組合勾調諸方面,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融合、創(chuàng)新,并形成各自的獨特風格。

      白酒;柔雅;風格形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對白酒消費理念的健康理性化,一改過去“吃香喝辣”的理念,對白酒口感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口感綿柔不沖,不辣,不燥,不剌喉,飲后順暢舒適,要醉得慢醒得快。既要香味協(xié)調,又要柔雅舒適。所謂“柔雅”,“柔”即綿柔,“雅”即優(yōu)雅?!叭嵫拧卑拙剖且銡鈨?yōu)雅舒適、微量成分協(xié)調。白酒要做到“柔雅”,就需在制曲、釀酒工藝陳釀、勾兌調味上下功夫。生產實踐證明,香型融合是柔雅白酒風格形成的基礎。本文主要從生產工藝方面進行探討。

      1 12種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特點(見表1)

      研究不同香型的釀造工藝特點,特別是3種基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醬香型白酒)的工藝特點,結合本企業(yè)產品的設計,從釀造工藝上進行香型融合,生產獨具特色的產品。

      2 香型融合的主要措施

      以三大基本白酒香型為基礎,各香型之間相互學習、借鑒已普遍進行,有的是用多種香型酒組合、勾調,如清香、濃香、醬香組合;清香型酒可用大曲清香、麩曲清香或小曲清香組合;鳳型、特型、芝麻香型、米香型、董型(藥香型)等與濃香型酒組合,都有產品問世。有的是用不同香型的典型工藝,來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如濃香型酒生產中,采用堆積發(fā)酵;小曲清香型酒在糖化糟中加入大曲配糟、中溫大曲再入窖發(fā)酵;清香型與醬香型酒工藝結合生產“清中帶醬”酒;鳳型酒與濃香型酒工藝結合生產“鳳兼濃”酒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表1 不同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特點

      續(xù)表1不同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特點

      續(xù)表1不同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特點

      2.1 多曲并用

      濃香型、清香型酒生產采用低、中、高溫曲;其他香型酒生產亦可考慮多曲并用。小曲酒生產也可大、小曲并用。

      2.2 采用多種原料釀酒

      不同原料釀制的酒,其風味各不相同,“五糧液”“劍南春”“水井坊”“國窖1573”等“酒體豐滿、綿甜、柔順、凈爽”均與采用多種原料釀制相關。隨著市場消費的變化,各種香型在釀造中使用多種原料,已是明顯趨勢。筆者在21世紀初,就曾用多種原料生產清香型、豉香型和米香型酒,其產品風味與單一原料比較,差異較大,前者比后者更綿甜、柔和、豐滿。

      2.3 高溫堆積

      “高溫堆積”是醬香型酒釀造的典型工藝,現(xiàn)已廣泛應用到濃香、清香和其他一些香型酒生產中。

      采用高溫堆積發(fā)酵工藝生產濃香型大曲酒,可有效提高酒的質量。

      2.3.1 高溫堆積過程物質的變化

      (1)微生物的變化

      在糧醅堆積的內部,細菌數(shù)量一直增加,隨著堆溫的上升,嗜熱細菌數(shù)量不斷增加;酵母菌在堆積前2 d,數(shù)量增加較快,當溫度升到42℃以上時,酵母菌數(shù)量開始下降;霉菌在堆積前2 d生長繁殖較快,隨著溫度的上升,霉菌數(shù)量直線下降,第3天以后糧醅中的霉菌數(shù)量較少。

      (2)溫度變化

      糧醅在堆積過程中,隨著微生物的迅速生長繁殖,溫度快速上升,在3~4 d時上升到最高,可達45~51℃。溫度的上升隨氣溫而變,要注意調整堆積時間。

      (3)糧醅成分變化

      糧醅在堆積過程中,水分、淀粉濃度隨堆積時間的延長逐漸下降,約下降1%;糖分、酒精的含量隨堆積時間的延長逐漸增加;酸度基本無變化。

      2.3.2 酒質比較(見表2)

      表2 原工藝與堆積發(fā)酵工藝酒質比較(mg/100mL)

      原工藝產酒窖香濃郁,酒體醇厚,尾凈味長,新酒味明顯。

      堆積發(fā)酵工藝產酒香氣復合幽雅,酒體豐滿細膩,醇甜綿柔,尾凈味長,陳味明顯。

      圖1 工藝流程圖

      2.3.3 采用堆積發(fā)酵工藝應注意的問題

      (1)由于堆積醅表面溫度散熱快,表面霉菌生長快,堆積醅表面出現(xiàn)結塊,使糧醅產生霉味,會給酒帶來霉味、苦味,要及時翻拌,并控制堆積時間及溫度。

      (2)用曲量要隨季節(jié)氣溫而變??筛摺⒅袦厍旌鲜褂?。

      (3)堆積高度不宜過高,以利熱量散發(fā),堆高為1.5m左右。

      2.4 多香融合

      2.4.1 多糧釀造及高溫大曲在清香型酒生產中的應用

      在清香型白酒生產傳統(tǒng)工藝基礎上,通過與濃香、醬香融合,增加原料品種、使用高溫大曲、延長發(fā)酵期等工藝方法,有效地豐富了口感,創(chuàng)造了獨特風格的清香型白酒。

      (1)原料:高粱65%,大米20%,小麥10%,黃米(黃糯米)5%。高溫曲10%,中溫曲10%,本廠清香專用曲5%。

      中溫大曲原料是大麥、豌豆,制曲最高溫度為49℃;高溫大曲采用純小麥為原料,制曲最高溫度為65℃,均貯存3個月以上。

      (2)工藝特點:采用清香型白酒傳統(tǒng)的地缸發(fā)酵,石板封口,清蒸清米查,多糧多曲混合使用,其中大米查發(fā)酵60 d,二米查發(fā)酵60 d,三米查發(fā)酵50 d。高溫潤糝,適溫堆積,適溫入池,長期發(fā)酵,長期貯存。

      (3)工藝流程(見圖1)

      (4)生產操作要點

      原料粉碎:高粱要求碎成4~6瓣,小麥破開瓣即可,大米、黃米整粒。大米查、二米查發(fā)酵用曲粉,粉碎為大如豌豆、小如綠豆,能通過1.2mm篩孔的細粉不超過50%,三米查發(fā)酵用曲粉,粉碎為大如綠豆、小如小米,能通過1.2mm篩孔的細粉不超過70%。

      潤糝:高粱、小麥潤料水溫在85℃以上,并多次翻拌,堆積20~24 h,每隔6 h翻拌1次,要求把糝潤透,無干糝,不淋漿,無疙瘩,無異味,手搓成面而無生心。大米、黃米直接用冷水浸泡18~20 h后瀝干。

      堆積:在二米查、三米查發(fā)酵前當料溫降至30℃左右時加入中、高溫曲及專用曲,撒曲拌勻后進行堆積,堆積1 d,堆溫約33℃,翻勻入缸。

      入缸發(fā)酵:待發(fā)酵材料裝滿缸后,缸頂用石板蓋嚴,再用清蒸小米殼封口,并加蓋保溫材料。大米查入缸水分47%~48%,入缸溫度與傳統(tǒng)工藝相同,要求低溫入缸。發(fā)酵期品溫在15~30℃之間。二米查入缸水分57%~59%,發(fā)酵期品溫變化在20~35℃之間。三米查入缸水分60%~62%,發(fā)酵期品溫變化在18~33℃之間。發(fā)酵期在傳統(tǒng)基礎上延長。

      裝甑蒸餾:盡量少用輔料。上甑要求“穩(wěn)、準、輕、松、薄、勻、平、緩、散”,做到緩汽蒸餾,量質接酒,分米查分級貯存。

      (5)酒質分析(見表3)

      表3 采用多糧、高溫曲酒質分析

      在清香型大曲酒生產傳統(tǒng)工藝基礎上,融合濃香型的多糧配料、醬香型的高溫堆積、多種曲混合使用等工藝,使所產清香型酒口感馥郁、柔順、綿甜和細膩,是清香型酒生產工藝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2.4.2 鳳兼濃酒

      鳳兼濃酒是鳳型酒生產廠為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在鳳型酒土暗窖固態(tài)發(fā)酵混蒸混燒老五甑工藝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融合濃香型酒部分生產工藝特點,生產出的一種既有鳳型酒醇香秀雅、甘潤凈爽的特征,又有濃香酒綿柔、甜凈風格的新香型白酒。

      2.4.2.1 鳳型酒與鳳兼濃酒工藝上的區(qū)別

      (1)制曲和釀酒原料:制曲原料鳳型酒只有大麥、豌豆兩種,而鳳兼濃制曲原料增加了小麥,屬多糧制曲;釀酒原料鳳型酒只有高粱一種,為單糧發(fā)酵,而鳳兼濃釀酒原料為高粱、大米、小麥,屬多糧發(fā)酵。

      (2)制曲最高溫度不同,鳳型為58~60℃,鳳兼濃為58~63℃,提高了制曲溫度,曲中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均發(fā)生了變化,為鳳兼濃酒香味物質的生成提供了條件或前驅物質。

      (3)發(fā)酵期延長,傳統(tǒng)鳳型酒發(fā)酵期14~16 d,鳳兼濃發(fā)酵期為22~30 d。

      (4)窖泥不同,鳳型酒為了控制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每年更換1次新窖泥,而鳳兼濃則采用2年修補1次或人工培養(yǎng)窖泥。

      (5)生產工藝:鳳型酒1年為1個生產周期,當年9月立窖,次年6月挑窖;鳳兼濃則為部分連續(xù)生產或挑一半壓一半,秋季中下旬開始開窖生產。

      (6)貯存容器,傳統(tǒng)鳳型酒是酒海貯存1~3年,鳳兼濃是先在酒海貯存0.5~1年,再轉入陶壇或不銹鋼罐中貯存3~6個月,再勾兌調味。

      2.4.2.2 鳳型酒與鳳兼濃酒香味成分比較

      (1)基酒成分(表4)

      表4 鳳型酒與鳳兼濃酒主要香味成分比較(mg/100 mL)

      感官特征:鳳型,清亮透明,醇香純正,醇厚平順,協(xié)調味長;鳳兼濃,清亮透明,香氣濃郁,醇厚綿甜,味長爽凈。

      (2)成品酒成分(表5)

      表5 45%vol鳳型酒與鳳兼濃酒成分比較(mg/100 mL)

      感官特征:鳳型,清亮透明,醇香秀雅,醇厚豐滿,甘潤凈爽,諸味協(xié)調,回味悠長;鳳兼濃,清亮(或微黃)透明,香氣馥郁,鳳濃協(xié)調,綿甜柔和,余味悠長。

      2.4.3 濃、芝融合

      河北三井酒業(yè)崔海灝等進行了濃香型與芝麻香型白酒工藝融合創(chuàng)新性實驗,采用高氮配料、高溫堆積、大麩結合和濃香型的混蒸混燒、泥窖發(fā)酵工藝有機融合,取得較好效果。

      (1)配料。每個窖池投料900 kg,其中高粱800 kg,小麥100 kg,芝麻香專用曲30%,高溫大曲10%,中溫曲5%。

      (2)混蒸混燒。這是濃香型酒生產的典型工藝。

      (3)高溫堆積。酒醅蒸酒后晾至30℃,加曲,堆積成65 cm的長方體,堆積時間為48 h,最高溫度為50~53℃,糟表面生出零星的白色斑點,在翻開表層5 cm內的堆積糟有大量的白色斑點,在堆積糟內部有些許白色斑點,同時堆積糟聞有濃郁的水果香氣后,攤晾降溫至30~32℃即可入池。

      (4)泥窖、長酵。酒醅經(jīng)高溫堆積后攤晾入泥窖,發(fā)酵40 d。

      (5)效果分析(表6、表7)。

      表6 原酒理化檢測結果

      表7 原酒品評結果

      實驗證明,以高粱和小麥為原料,芝麻香酒專用曲和大曲相結合,采用混蒸混燒、高溫堆積、泥窖長期發(fā)酵,經(jīng)3輪生產實驗,酒體的馥郁香氣突出,聞香淡雅舒適,有濃香的醇厚感,后味有類似醬香的焦糊香,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2.4.4 清、芝融合

      2.4.4.1 實例一

      湖北三麥酒業(yè)結合地域特點,通過調整原料配比、潤料、堆積等工藝,創(chuàng)新清香兼芝麻香型白酒工藝,形成了口味獨特的酒體風格。

      工藝流程:

      芝麻香型酒工藝:

      (1)原料及配比

      ①高粱80%、小麥10%、大麥10%。原料不粉碎,直接采用密封臥式蒸煮鍋進行蒸煮。

      ②糖化發(fā)酵劑

      高溫大曲:采用純小麥制作,培菌頂溫65℃,糖化力在200~300mg/g·h,貯存3個月以上。使用量為原料的20%。

      低溫大曲:以大麥、豌豆為原料,其中大麥占60%、豌豆占40%,培菌頂溫48℃,糖化力在700~900mg/g·h,貯存3個月以上。使用量為原料的6%。

      芝麻香專用曲由山東梁山提供,使用量為原料的30%。

      (2)生產工藝要點及操作

      ①工藝特點。清蒸續(xù)糟、泥底磚窖、多微共酵、三高一多一長(高溫堆積、高溫發(fā)酵、高溫流酒、加曲量多、貯存期長)。

      ②窖池。采用磚窖泥底,即窖底鋪15 cm濃香型人工老窖泥,窖壁為磚砌。磚的成分為中性硅酸鹽,其微孔吸附大量的有機物,有利于釀酒微生物棲息,有利于幽雅細膩的芝麻香型白酒風格的形成。

      ③工藝操作

      原料:高粱80%、小麥10%、大麥10%。稱重后,通過斗式提升機、刮板機輸送到泡糧池,加入適量熱水,水溫要求在50℃以上,浸泡10 h。

      蒸料:原料不粉碎,直接采用密封臥式正壓蒸煮鍋進行蒸煮,經(jīng)初蒸、復蒸后,可達到“熟而不黏,內無生心”,有糧香味,無異雜味的效果。出鍋后,采用鼓風式鏈板攤晾機進行攤晾,耗時短,全自動機械化操作,效果好。

      高溫堆積:堆積初始溫度為27~32℃,品溫達到45~52℃時,機械化攤晾入窖。堆積時間為40~48 h,堆高為60 cm左右。堆料要求方正、平坦、壩狀,堆積糟醅上覆蓋丙絲編織布,有利于保溫、保潮。同時在堆積中每天用20%vol~30%vol酒尾10~15 kg噴灑表面,以保持表面水分,并對糟醅及空氣中的微生物進行選擇、馴化。

      ④入池條件

      入池水分54%~58%,溫度28~32℃,回糟32℃左右,發(fā)酵期45 d。

      清香兼芝麻香型白酒工藝

      (1)原料。采用優(yōu)質小麥80%、大麥10%、蕎麥10%。

      (2)蒸煮、糖化。原料不粉碎,直接采用密封臥式正壓蒸煮鍋進行蒸煮,經(jīng)初蒸、復蒸后,采用鼓風式鏈板攤晾機進行攤晾,攤晾至26~30℃(視室溫而定)時,加小曲進行培菌糖化,培菌16~18 h,出箱。

      (3)入池發(fā)酵。將糖化好的糧醅與蒸餾后的糟醅按1∶3~3.5的比例混合均勻后,采取低溫入池,入池溫度控制在23~28℃(視室溫而定),發(fā)酵10 d。

      高溫流酒、分段貯存:將兩種發(fā)酵完成的酒醅按1∶1比例混勻后上甑蒸餾,控制流酒溫度在35℃左右,堅持緩慢裝甑,緩慢餾酒。分上、中、下層糟分別蒸餾,分3段接酒,分級貯存。

      2.4.4.2 實例二

      內蒙古鄂爾多斯酒業(yè)在清香、芝麻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制定出北方清芝復合香型酒的新工藝。

      工藝流程:

      釀造方法:

      (1)大米查入池發(fā)酵。大米查入池溫度隨季節(jié)而變,一般控制在8~15℃,酸度為0.1~0.3mmol/10 g,水分為53%~55%,要求發(fā)酵“前緩、中挺、后緩落”,頂火溫度28~32℃。發(fā)酵30 d。

      (2)出池蒸餾。出池酒醅加約18%的熟糠。上甑要求“薄、勻、輕、準、松、平”,截酒頭1 kg,分前、中、尾3段接酒,分別存放,流酒溫度25~30℃。

      (3)清芝復合二米查酒

      ①潤糝和蒸糝。將麩皮(5%~7%)和小麥(10%~12%)混合均勻,用85~90℃熱水潤糝,一般加水量為60~65 kg,潤料1 h。上甑蒸煮60m in,要求“熟而不黏,內無生心”。

      ②出甑加水。大米查餾酒結束后,趁熱加水105~115 kg,加水量視出甑酒醅干濕、季節(jié)而定。

      ③揚冷加曲。將出甑酒醅與蒸好的麩皮、小麥混合揚冷,溫度夏天降至40℃以上,冬天降至45~50℃以上,加白曲6%~8%,拌勻,降溫至32~38℃時加混合酵母曲3%~5%、細菌曲4%~5%、高溫大曲5%~7%、中溫大曲2%~3%、芝麻香專用曲2%~4%,充分混勻。

      ④高溫堆積。將上述材料放入堆積室內堆積,堆積高度不低于50 cm,起堆溫度控制在28~33℃,堆積24 h后的表皮溫度為45~50℃,起堆化驗指標要求水分為55%~57%,酸度為1.7~2.0 mmol/10 g,還原糖1.0~2.0%,淀粉18%~22%,堆積時間不低于24 h。12 h后倒堆1次。

      ⑤加入清香大曲。二米查酒醅堆積24 h后,降溫至35~40℃,加入清香大曲3%~5%,混勻,同時加水15~30 kg。

      ⑥二米查酒醅入池發(fā)酵。入池溫度32~34℃,發(fā)酵頂溫38~42℃,發(fā)酵35 d。酒醅理化指標見表8。

      表8 二米查酒醅理化指標

      ⑦出池蒸餾。上甑要求“薄、勻、輕、準、松、平”,截酒頭1 kg,分前、中、尾3段接酒,分別存放,流酒溫度25~30℃。原酒理化指標見表9。

      表9 原酒理化分析結果(mg/L)

      清芝復合香型酒風格特點:

      感官品評: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清芝協(xié)調,復合幽雅,醇和細膩,諧調爽凈,余味較長,風格獨特。

      2.4.5 清、醬融合

      1990年代,四川省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研究設計院根據(jù)長期的科研生產實踐和經(jīng)驗,結合清香型、醬香型曲酒生產的傳統(tǒng)工藝特點,擬定出、“清中帶醬”曲酒生產的技術路線,制定出工藝流程,成功地試制出清、醬融合的大曲酒。

      2.4.5.1 兩種大曲的制備

      工藝流程:

      2.4.5.2 制酒工藝流程

      在實踐中根據(jù)酒質情況將上述工藝作適當修改、完善。

      2.4.5.3 工藝特點

      (1)制曲工藝特點

      采用偏低溫生產清香型酒曲;典型高溫生產醬香型酒曲,產酯曲采用麩曲法生產。

      (2)釀酒工藝特點

      按清香型曲酒工藝要求粉碎原料;高溫潤料;偏低溫曲、醬香曲、產酯曲混合使用;高溫堆積,堆積溫度高達50~52℃;回酒發(fā)酵,多輪次發(fā)酵;水泥池發(fā)酵28 d左右,不許接觸泥巴;量質接酒,分質貯存;精心勾兌。

      通過生產實驗,摸索出工藝條件中的關鍵數(shù)據(jù),如原料粉碎度、潤糝溫度和時間、3種曲的混合比例和用量、高溫堆積時問、回酒數(shù)量和發(fā)酵輪次等,積累了寶貴的資料。

      2.4.5.4 產品質量和風格特征

      本產品既有“清香純正”的特點,又有“醬香幽雅、回味余長”之風韻,口感和理化成分都獨具特色。

      酒中微量成分與清香型、醬香型曲酒成分比較(表10):

      (1)清香型曲酒酯類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為主,占總酯的絕大多數(shù),本品成分與此類似;清香型酒不含己酸乙酯,本品亦然,醬香型酒中含酯種類較多,本品亦類似(表11)。

      (2)清香型曲酒中酸的總量和種類較少,而醬香型曲酒卻較多。清香型酒含酸量較低,以乙酸和乳酸為主,乙酸占70%以上;醬香型曲酒總酸含量為白酒中各香型之首,以甲酸、乙酸、乳酸、己酸、丁酸為最多。本品酸含量和種類介乎兩者之間(表12)。

      (3)醇類在白酒中含量,無論從總醇量來看,或是從各種醇量來看。不同的酒,其含量差距不大,規(guī)律性不強。清香型和醬香型酒的較大區(qū)別是:正丙醇,清香型為10mg/100m L,而醬香型是20mg/100m L,該產品含正丙醇24mg/100m L,與典型的醬香型酒接近,且醇的種類比清香型酒多。

      表10 清中帶醬酒主要成分(mg/100 mL)

      表11 清香型、醬香型名酒主要酯類含量(mg/100mL)

      表12 清香型、醬香型名酒主要酸類含量(mg/100mL)

      (4)羰基化合物。醬香型酒中的含量較高,乙縮醛為121mg/100m L,乙醛為55mg/100m L;清香型酒較低。分別為51mg/100m L和14mg/100m L;本產品介于兩者之間??啡┰卺u香型中較多,清香型最少,本產品糠醛含量比清香型酒高1~2倍。

      由上述分析數(shù)據(jù)對比可見,“清中帶醬”曲酒在微量成分和風味特征上都獨具特色。非清非醬,與濃香型無相似之處。是一個新的酒種。

      2.4.6 清、醬、濃融合

      湖北石花酒業(yè)與四川省食品發(fā)酵工業(yè)研究設計院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將清香、醬香、濃香3種香型的典型工藝有機地融合,成功地生產出獨具特色的新產品。該工藝已獲國家發(fā)明專利。

      2.4.6.1 工藝流程

      2.4.6.2 工藝特點

      多糧,地缸、泥窖固態(tài)發(fā)酵,采用高、中、低溫曲,三香工藝融合,混蒸混燒,高溫堆積,量質摘酒,分質陳釀,精心勾調。

      (1)糖化發(fā)酵劑

      小麥制大曲,低溫曲(45~50℃),偏高中溫曲(包包曲)(60~62℃),高溫曲(68~70℃),3種曲視不同糟醅情況而單獨或混合使用。

      (2)原料配比及處理:高粱、大米、糯米、玉米

      高粱碎成4瓣、6瓣、8瓣,玉米粉碎度與高粱相近(通過2.0mm篩孔占3/4),大米、糯米為整粒,糧醅比1∶4~5,稻殼用量20%~23%,大曲總用量20%~25%。

      2.4.6.3 清醬酒生產

      (1)原料用量:高粱50%、大米30%、糯米12%、玉米8%

      (2)高溫潤料:4種糧食混勻。潤料水用量65%;水溫90℃,潤料時間8 h,堆溫達50℃。

      (3)蒸糠殼:要求圓汽后蒸30m in。蒸糠后出甑、攤晾、收堆,備用。

      (4)蒸糧:潤料結束,加5%~10%熟糠,拌勻,上甑。要求蒸糧時間40m in左右。

      (5)打量水、攤晾、撒曲:出甑糧食中潑入95℃以上熱水,熱水用量為70%~90%,使糧食中含水分53%~55%,晾糟機上冷至23~25℃,均勻撒曲。用曲量:低溫曲10%,高溫曲8%。

      (6)高溫堆積:糧曲拌勻后堆積,收堆溫度23℃,堆積溫度要求達到48~50℃。堆積第2天,堆高開始下跌,有黃色液體滲出,至開堆時堆高下跌達30 cm以上。開堆時聞有明顯的醪糟味并伴有乙酸乙酯香。

      (7)入窖發(fā)酵:堆積后糟醅冷至21~23℃,入窖,薄膜封窖,四邊壓緊,適當踩窖,安好溫度計,窖面用冷熟糠(厚約20 cm)、草墊保溫。發(fā)酵30 d。每天定時測定窖溫變化,做好記錄(表13)。

      表13 發(fā)酵溫度變化記錄(℃)

      (8)開窖,蒸餾,接酒:開窖時檢查窖面糟醅,如有霉變即棄。出窖糟醅加10%左右的熟糠(視糟醅干濕而定),拌勻,上甑嚴格操作,量質摘酒。

      (9)出甑,攤晾,撒曲:蒸餾畢,出甑攤晾,冷至28~30℃,撒入低溫曲10%、高溫曲8%,拌勻后進行高溫堆積,每隔4 h測溫1次。要求升溫至46~48℃。

      (10)第2次發(fā)酵,堆積后糟醅冷至28~30℃,每甑潑入酒尾(20%vol左右)20 kg,入窖畢,薄膜封窖,四邊壓緊,適當踩窖,安好溫度計,窖面用冷熟糠、草墊保溫。發(fā)酵30 d。

      2.4.6.4 三香酒生產

      (1)原料用量:每甑投混合糧300 kg(高粱50%、大米30%、糯米12%、玉米8%),熟糠用量為23%~25%;中溫曲用量18%、高溫曲用量5%。高粱、玉米粉碎,按濃香型酒生產要求,大米、糯米為整粒。

      (2)糧糟比1∶4~5,濃香糧糟50%、清醬二次發(fā)酵糟50%。

      (3)潤料:糧醅混合后潤料40~50m in。

      (4)蒸酒蒸糧:上甑要求“輕撒勻鋪、探汽上甑”,流酒溫度23~25℃,流酒速度3~4 kg/m in,量質摘酒。蒸糧時間70m in。

      (5)出甑、打量水、攤晾、撒曲:蒸餾畢,出甑打量水,攤晾,冷至25~26℃,撒入中溫曲18%、高溫曲5%,拌勻后收堆。

      量水溫度90℃,量水用量110%~130%,用晾糟機攤晾約20m in(每甑),出機溫度18~22℃。

      (6)入窖條件:酸度0.95~1.4、淀粉18%~21%(夏少冬多)、水分52%~54%。

      (7)窖池管理:封窖后做好窖池管理,尤其窖邊不能裂口生霉。發(fā)酵前30 d每天監(jiān)測溫度變化,做好記錄。

      (8)發(fā)酵70~90 d出窖,蒸酒,蒸糧(留3甑作雙輪底,雙輪底糟每甑加高溫曲、酯化液、濃香3段酒等材料)。

      2.4.6.5 香味組分特點及風格特征

      (1)成分特點

      由表14數(shù)據(jù)可知:

      ①石花“三香”酒與典型的濃香、清香、醬香型酒的香味成分有明顯的不同,這是獨特的工藝形成的。

      ②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稱為中國白酒中的“四大酯”。乙酸乙酯是清香型酒的主體香,醬香型酒中含量也較高,“三香”酒乙酸乙酯含量高于濃香型,其含量介于濃、清、醬之間;己酸乙酯是濃香型酒的主體香,清香型酒含量極微(有時檢不出),醬香型酒一般只有10mg/100m L,“三香”酒己酸乙酯只有濃香型酒的一半左右;乳酸乙酯是中國重要的呈味物質,“三香”酒中乳酸乙酯含量與清香型、醬香型酒接近,但低于濃香型酒;丁酸乙酯是濃香型酒中重要的酯類,清香型酒含量極微(或檢不出),醬香型酒含量較少,而“三香”酒中丁酸乙酯含量低于濃香型,但高于醬香和清香型。

      表14 石花“三香”酒與濃、清、醬酒成分比較(mg/L)

      ③酸類是中國固態(tài)法白酒重要的呈味物質?!叭恪本频囊宜?、丙酸、異丁酸、丁酸、異戊酸、戊酸含量都在濃、清、醬之間;己酸含量只有濃香型的50%左右,但卻高于醬香型4倍,更高于清香型;庚酸、辛酸含量大大低于濃香與醬香,與清香接近。

      ④“三香”酒的醇類與濃、清、醬酒亦有顯著差異,“三香”酒的正丙醇低于醬香,但遠高于濃香、清香;許多醇類含量“三香”酒都介于清、濃、醬之間;2,3-丁二醇、3-羥基-2-丁酮是白酒中重要的甜味物質,是白酒綿甜、柔和口味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三香”酒中含量都高于濃香、清香,在酒體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⑤“三香”酒中的棕櫚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亞油酸乙酯,經(jīng)降度、除濁處理后,已大部份被除去,其含量明顯低于濃香、清香、醬香酒。

      (2)風格特點

      醇香幽雅,三香和諧,圓潤綿柔,豐滿爽凈,風格獨特。

      “柔雅”是個概念,是飲者的感受。柔雅白酒的生產,要根據(jù)本企業(yè)產品的特點,采用香型融合工藝生產基酒和調味酒,陳釀后精心勾調,就可生產出消費者歡迎的柔雅白酒。

      現(xiàn)代社會,交通運輸便利,商品大流通,促進全國各地消費習慣的變化。中國白酒的“香型”,原來是區(qū)域性消費,香型的融合創(chuàng)新,是產品走向全國的必然趨勢。只要口味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不必拘泥于什么樣的“香型”。

      中國白酒在世界蒸餾酒中獨樹一幟,源遠流長,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消費的變化、與世界的交流,傳統(tǒng)的民族特產要保留發(fā)展,傳承創(chuàng)新;中國白酒釀造技藝博大精深,香型各具特點,要相互借鑒、融合、創(chuàng)新,不要受已有香型的束縛,新的產品、新“香型”的白酒將會不斷出現(xiàn),中國白酒將會更豐富多采。

      [1]李大和,劉念,李國紅.中國白酒香型融合創(chuàng)新的思考[J].釀酒科技,2006(11):116-123.

      [2]李大和.談香型融合在濃香型白酒生產中的應用[J].釀酒,2007 (4):5-6.

      [3]李大和.白酒香型融合的典型范例[J].釀酒,2008(3):3-5.

      [4]李大和.香型融合是白酒的發(fā)展趨勢[J].釀酒,2012(1):3-7.

      [5]李凈,栗巖.枝江柔雅白酒風格淺析[J].釀酒,2016(2):24-26.

      [6]李大和,曹遠亮,王進明,等.三種復合香型白酒特點比較[J].釀酒,2016(1):26-30.

      Discuss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Baijiu w ith Soft&Elegant Style

      LIDahe1,LIGuohong1and TANG Liyun2
      (1.Sichuan Food Fermentation Industry Research&Design Institute,Chengdu,Sichuan 611130; 2.Yimeng Distillery Co.Ltd.,Linyi,Shandong 276000,China)

      The formation of the soft&elegant style of Baijiu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arter-making,liquor-making,and liquor blending.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finally formed the soft&elegant style of Baijiu. (Trans.by YUEYang)

      Baijiu;soft&elegant;style formation

      TS262.3;TS261.4

      A

      1001-9286(2017)02-0023-10

      10.13746/j.njkj.2017001

      2017-01-05

      彭奎(1982-),男,四川成都人,碩士,工程師,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

      李大和(1941-),男,廣東中山人,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我國著名釀酒專家,從事釀酒科研工作40余年,發(fā)表論文近100篇。

      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時間:2017-01-18;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051.TS.20170118.1436.001.htm l。

      猜你喜歡
      醬香型濃香型香型
      本期卷首
      中國白酒香型概念的提出及演化發(fā)展
      煙葉濃香型示范基地建設技術
      南陽煙區(qū)濃香型特色烤煙品種的篩選
      微生物技術在醬香型白酒生產中應用
      電子舌在不同輪次醬香型白酒區(qū)分識別中的應用
      中國釀造(2016年12期)2016-03-01 03:08:23
      茅臺醬香型酒糟和酒曲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中國釀造(2016年12期)2016-03-01 03:08:10
      醬香型白酒理化指標的Logistic模型
      陳香型鐵觀音國家標準有望2015年發(fā)布
      不同產區(qū)濃香型與清香型烤煙內在化學成分含量分析
      无棣县| 福清市| 大方县| 道真| 馆陶县| 盘山县| 孝感市| 舒城县| 湘潭县| 南投市| 咸丰县| 米泉市| 廊坊市| 阳高县| 鄂伦春自治旗| 沙河市| 无锡市| 衢州市| 固镇县| 顺昌县| 普陀区| 唐山市| 句容市| 肇源县| 四子王旗| 康保县| 玛纳斯县| 比如县| 扶沟县| 临清市| 兖州市| 石泉县| 民权县| 萍乡市| 永吉县| 聂拉木县| 吉安市| 吉木萨尔县| 东丰县| 杭州市|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