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的起源很清楚,也非常有意思。
最主要的起源是炎帝神農(nóng)氏之后。《說文解字》記載:“神農(nóng)居姜水,因以為氏。”炎帝神農(nóng)氏住在一條叫姜水的河邊,就以姜為姓了。還有一種說法是炎帝生于姜水邊上。姜水在哪兒?在今天的陜西岐山縣。
第二,桓氏改姓,這個相對不多,但是也很昌盛。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唐朝上元年間,經(jīng)高宗李治批準(zhǔn),大司徒桓庭昌改為姜姓,其子孫世代稱姜姓至今。
第三,其他民族改姓。尤以羌族最為常見,因為“羌”跟“姜”有點像,所以曾有一大批羌族改成了姜姓,這樣說來,今天姜姓人有羌族血統(tǒng)是有可能的。此外,滿族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姓氏——姜佳氏,改漢姓時就改為了姜姓。同時,現(xiàn)在的侗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朝鮮族、俄羅斯族等兄弟民族里也都有姜姓。要是有一個長得有異國風(fēng)情、特別像俄羅斯人的人告訴你他姓姜,你可別不信,他還真有可能姓姜。
有一件事最讓姜姓感到榮耀,是什么呢?據(jù)考證,起碼有102個姓是從姜姓衍生出來的——呂、許、謝、齊、高、國、雷、易、紀(jì)等這些姓的源頭全都可以追溯到姜姓。還有些從姜姓分出來的姓就比較有意思了,都是很少見的姓,比如充姓、斜姓、檀姓。此外,還有好多復(fù)姓也是從姜姓分出來的: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申屠、公牛等。
其中我個人覺得“子雅”這個姓挺棒的,只可惜我拼命找也沒找著姓這個姓的人,我覺得應(yīng)當(dāng)倡導(dǎo)恢復(fù)。“雍門”現(xiàn)在也不見了,“公?!币卜浅:币?。如果從姜姓始祖炎帝開始算,姜姓分出去的姓氏有247個,可見這是一個多么古老的姓。
姜姓的發(fā)源地在陜西渭河流域的岐水以及河南南陽和山東淄博一帶。早在春秋時期,西戎就有姜姓,后來西戎逐漸發(fā)展成了羌族,可見這個姓氏基本都在北方和西北這一片。
西漢的時候,姜姓開始慢慢往山東、河南移動,并逐漸成為關(guān)東大族。所謂關(guān)東,在當(dāng)時是指河南靈寶市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和我們今天說的“闖關(guān)東”里的關(guān)東完全不同。很多區(qū)域古今名字是不一樣的,比如過去的山東和山西以哪座山劃分的?太行山。太行以東為山東,太行以西為山西。而今天太行以東不僅僅是山東了,還有別的省。后來,為了充實關(guān)中人口,又把一些人搬進(jìn)去了。
也就是說,姜姓原來在西北,后來到了東邊,但后來又往西搬回去了。搬回去之后,還形成了非常重要的郡望——天水郡,而姜姓最重要的聚居地就是甘肅天水。
根據(jù)姜姓的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個叫姜世良的人搬到了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并且在此發(fā)跡,以后又演變成了廣東陸豐的姜氏。乾隆年間,姜世良的第十一世孫移居臺灣,除近年新去的姜姓人氏,臺灣的姜姓子孫基本都是姜世良的后代。
最早的姜姓名人要數(shù)姜子牙了,這個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我想介紹另外兩個人,一個是現(xiàn)在人不知道但是過去人都知道的,一個是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但恐怕都知道得不對的。
過去我們講孝悌,其中的“悌”是指兄弟友愛。關(guān)于“悌道”有一個典故,叫作“姜公大被”。姜公可不是一個人,是個統(tǒng)稱,是指三個姜氏兄弟。這三兄弟從小友愛,友愛到什么程度呢?結(jié)了婚以后也不跟自己老婆睡,哥兒仨得一起睡,他們縫了一條巨大的被子,睡在一起,真是“悌道”到家了。過去人一說一家兄弟親,就會說:“哦,這家兄弟感情好啊,姜公大被乎?”有一次,這姜氏三兄弟碰到了一個要殺他們的盜賊,結(jié)果這哥兒仨爭先要死,都說:“要留就留我兄弟,把我殺了吧?!?/p>
盜賊一看都暈了,就只搶了他們的東西,連衣服都給扒光拿走了。這兄弟三人回到家,家人問:“怎么被搶成這樣了?”結(jié)果這三個人特別厚道,打死也不說。為啥?因為這強盜他們認(rèn)識。后來那個強盜特別感激,就把搶的東西全送回來了,給他們磕頭謝罪。這得多仁義??!當(dāng)然,這個在今天可不能提倡,這成助紂為虐了,遇到這種事兒一定要打110報警。
接下來要說的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就是把長城哭倒的孟姜女。有些朋友以為她姓孟,不對,其實她姓姜??伤趺唇忻辖??在古代,待嫁女子或男子的排行是有講究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別叫伯(孟)、仲、叔、季,對此有一種說法是,如果這個老大是正房生的,就叫伯,如果是偏房生的,就叫孟。所以孟姜女就是姓姜的人家偏房生的大閨女,所以叫孟姜,這在過去是個大家都知道的常識。
姜姓也是大姓,在今天排在第50位,有46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0.37%。
編輯/天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