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彬
(南京財經(jīng)大學,南京 210046)
籬索思花園藝術(shù)中的文學因素
孫勇彬
(南京財經(jīng)大學,南京 210046)
籬索思是位于英格蘭西密德蘭地區(qū)黑爾斯歐文轄區(qū)的一座風景花園,也是英國18世紀最為有名和訪問量最大的花園之一。其主人和設計者威廉·謝思頓是一位詩人和畫家。他利用花園中長椅上的題詞、景點的命名、雕像和紀念甕的豎立,重新創(chuàng)造出古典田園詩歌中所描繪的氛圍和環(huán)境,使得籬索思花園成為一座文學的花園,激勵參觀者認同和揭示外在風景和實物所隱含的田園詩傳統(tǒng)和希臘羅馬神話等文學信息。
威廉·謝思頓;籬索思;田園詩;神話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18世紀英國文壇領袖薩繆爾·約翰生總共撰寫了52篇英國詩人的傳記。《威廉·謝思頓傳》是其中之一。除了是一位詩人之外,謝思頓也是一位畫家和園林藝術(shù)家。他的聲譽更多的是來自他對父親遺留給他的稱之為“籬索思”地產(chǎn)的設計和改造,使其成為“18世紀最為有名和訪問量最大的花園之一”?;h索思花園占地約60公頃,位于英格蘭西密德蘭地區(qū)黑爾斯歐文轄區(qū),距離伯明翰有7英里路程。謝思頓曾就讀于牛津大學彭布羅克學院,經(jīng)過四年的學習以后并未取得學位,“也沒有顯示任何從事某種職業(yè)的意圖”,后來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在父親的地產(chǎn)上,依據(jù)高低起伏的地形,開始修飾和改造這塊鄉(xiāng)村的農(nóng)場。從1743年至1763年,經(jīng)過詩人20年的建造,籬索思花園森林密布、曲徑通幽、溪水淙淙,其中還布置了鄉(xiāng)間小屋、小的修道院、長椅和存放朋友骨灰的紀念甕。但籬索思花園能夠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值得崇拜的早期花園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其中的文學因素。
籬索思花園的設計理念與田園詩緊密相關。謝思頓的意圖是重新創(chuàng)造出古典田園詩歌中所描繪的氛圍和環(huán)境,而其精髓即為純樸和鄉(xiāng)野風貌。據(jù)托馬斯·沃特雷所說:“田園詩的理念現(xiàn)在似乎是純樸的標準;而適合它們的地方必定是十分純潔的農(nóng)場。這一暗示很明顯進入了籬索思的設計,在那里它們出現(xiàn)得如此可愛,使它們的作者得到了親切的回憶;也使謝思頓先生的聲譽得到了正確的評價。”其實,謝思頓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就對古典時代頗感興趣,也熱衷于收集古代的錢幣、徽章和印章。謝思頓與朋友之間的通信表明,他為了裝飾他的花園,請求他們幫助收集相關的裝飾品。他的朋友羅伯特·道茲雷是一位出版商,曾經(jīng)于1760年在籬索思莊園住了四個月,而“在那年的6月,他在倫敦為籬索思花園收集裝飾品。他最后收集到的是荷馬和維吉爾的雕像。”對于謝思頓來說,古典田園詩的代表就是維吉爾的《牧歌》。為了能夠讓籬索思花園的參觀者回憶起古典的田園風光,謝思頓選取了許多詩文片段,其中大多數(shù)選自維吉爾的《牧歌》,把它們雕刻在花園中的紀念甕和長椅上,而且籬索思花園中最后一個景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就是以詩人維吉爾來命名的,稱之為“維吉爾的叢林”。在叢林的中心有一方尖石塔,上面的文字表明是獻給詩人維吉爾,還有一長椅是獻給詩人湯姆森的。維吉爾在生前就已被公認為最重要的羅馬詩人,去世以后,他的聲名也始終不衰。而《牧歌》是維吉爾早期最重要的作品,被認為是田園詩歌的典范,充溢著濃郁的古羅馬田園風采。湯姆森是18世紀蘇格蘭著名詩人,是謝思頓的朋友。他的《四季》以欣喜、抒情的筆調(diào)描繪了自然界一年四季的變化,抒發(fā)了詩人對于世間事態(tài)變化的感嘆。在籬索思花園中的“維吉爾的叢林”里,謝思頓把維吉爾與湯姆森并列,一方面,體現(xiàn)了古典與現(xiàn)代的融合;另一方面,也彰顯了花園設計者謝思頓的主體性。謝思頓自己也是一位田園詩人,他于1743年采用抑抑揚格三音步寫成的《一首分為四部分的鄉(xiāng)村民謠》堪稱田園詩歌的經(jīng)典之作。在“維吉爾的叢林中”,花園設計者間接地把自己與維吉爾和湯姆森聯(lián)系在一起,在對他們的記憶中也刻上了自己的影子。約瑟夫·賈尓斯把該叢林看成是“謝思頓紀念維吉爾和湯姆森的空間,并認為籬索思花園里所有物體和場景都能勾起某種回憶?!痹谶@一空間里,花園的參觀者能過參與其中,體驗某種回憶的快感,這種感覺也被謝思頓的朋友魯克斯伯勒女士稱之為“沉思的快感”??旄衼碓从趯χx思頓和湯姆森兩位詩人之間友誼的回憶與思考。湯姆森曾經(jīng)于1746年夏天參觀過籬索思,謝思頓通過“維吉爾的叢林”中長椅上獻給湯姆森的題詞,記錄了他對于這次會面的個人體驗。在謝思頓寫給魯克斯伯勒女士的信中,謝思頓把“他對湯姆森的回憶深深地嵌入在他對于籬索思花園的設計和湯姆森贊同這些方案的重復敘述之中?!庇纱丝梢?,作為詩人的謝思頓,在設計和建造籬索思花園的過程中,與田園詩及田園詩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籬索思花園不僅與田園詩密切相關,而其中的景點與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也有關聯(lián)。走過“愛人小徑”,是一小溪,岸邊長著柳樹和赤楊樹,還夾雜著老橡樹。再往前走會經(jīng)過一個風車,和一小木屋,這時你會到達“約會的座位”。這座位上刻有拉丁文題詞及其英文翻譯,是題獻給希臘神話中的一位海上仙女加勒提阿(Galatea),內(nèi)容是:“哦 加勒提阿!你是比天鵝還要耀眼的仙女,比百里香還要甜美,比常春藤的花還要白:當牧羊人在晚上尋找羊圈的時候,趕快來到我的懷里!不要輕視你愛人的呼喚?!边@里,參觀者會自然想到加勒提阿與西西里島平凡的青年牧羊人阿西斯的悲愴愛情故事。阿西斯與加勒提阿的相愛,引起了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的妒忌,于是運用神力,用巨石將阿西斯砸死。加勒提阿非常傷心,但又無法使其復活,就將阿西斯的血液化為河流,以此作為永恒的懷念。那么,籬索思花園里“愛人小徑”旁的溪水也因為這一神話故事而具有了靈氣,代表著阿西斯;而溪水旁“約會的座位”,也成為加勒提阿與她戀人重逢的地方。謝思頓時代,阿西斯與加勒提阿的故事非常流行。主要是因為德國作曲家喬治·韓德爾來到英國居住以后,在1718年創(chuàng)作了田園歌劇《阿西斯和加勒提阿》,而英國詩人約翰·蓋伊提供了該劇的英文劇本。1732年韓德爾對該劇進行了修訂,波呂斐摩斯的謀殺成為其中的次要部分,而重點則放在了兩位戀人身上。該劇成為韓德爾作品中演出場次最多的一部,一直延續(xù)到18世紀50年代。而該劇就是以鄉(xiāng)村景象為背景,有巖石、叢林和河流,那里仙女加勒提阿與牧羊人阿西斯在阿卡迪亞式的環(huán)境下生活。謝思頓通過“約會的座位”以及上面的題詞,讓參觀者能過聽到加勒提阿對阿西斯的歌唱:
心臟,溫暖快樂的地方
現(xiàn)在你成為一股清泉!
你的血液不再是紫色,
你會像清澈的溢流悄悄地流淌。
巖石,顯示你空洞的發(fā)源地!
冒泡的泉水,看,它流淌著,
經(jīng)過了他喜歡來回走動的平原,
低聲訴說著他溫文爾雅的愛意。
除了“約會的座位”與神話相關聯(lián)之外,“修道院小徑”位于一塊安靜的與外界隔離的山谷地帶。這里參觀者可以看到一尊牧神雕像,喚起參觀者回憶牧神與山林女神緒任克斯的美麗神話。人頭羊身的牧神,擅長音樂,愛上了河神之女緒任克斯,但她卻因為嫌惡牧神的外貌而躲避著他。為了逃避追求,緒任克斯求助于她的父親將她變成了蘆葦。牧神追到河邊,看不見意中人的身影,但隨風飄逸的蘆葦卻勾起了他的懷念之情,于是割下蘆葦,編排成列,吹奏樂曲來表達他無限的思慕之情。在“維吉爾的叢林”中,金魚盆邊不遠的樹叢中,還有一尊愛神維納斯的雕像,并題有一首詩獻給愛神維納斯:
致維納斯,維納斯在這里休息,
我要在頭腦清醒的時刻鄭重起誓:
崇拜的不是那個在帕福斯平原,
大膽的,俊俏的和快樂的她;
也不是那個到處拋媚眼,
來賄賂弗吉利亞男孩的她;
更不是那個穿著戰(zhàn)甲也未能
拯救多災多難特洛伊城的她;
崇拜的而是剛從海潮泡沫中升起的,
給予每一胸堂以溫暖的她;
那個一半隱藏
一半顯露自己魅力的她……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籬索思花園中的紀念甕與詩人相關。在參觀者的線路上,紀念甕是親密關系和個人友誼的表達,而這種關系也是值得參觀者深入思考的。獻給威廉·薩默維爾的甕上刻有如下文字:
紀念威廉·薩默維爾的天才和友誼,
威廉·謝思頓豎立此甕,
以淚水沾濕他的詩人朋友的骨灰。
這個紀念甕豎立的性質(zhì)是謝思頓對于逝去的朋友薩默維爾的紀念。它給予參觀者參與謝思頓對于逝者的悼念,同時也讓參觀者進入威廉·薩默維爾的詩歌世界。威廉·薩默維爾也是薩繆爾·約翰生《英國詩人傳》52位傳主之一,是一位鄉(xiāng)村紳士的長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就讀于溫切斯特學院和牛津大學新學院。在校期間,他學習法律,并沒有顯示出對文學的愛好,直到中年,他才喜歡上詩歌。他和謝思頓一樣,依靠父親遺留的地產(chǎn)生活,平時的愛好就是騎馬和打獵。他的詩歌主題就是田間運動,主要詩作包括《追趕》(1735)、《鄉(xiāng)村游戲》(1740)和《田間運動》(1742)。謝思頓對于薩默維爾的懷念顯然與他的鄉(xiāng)村田園情懷契合。
謝思頓自己的田園詩歌實為籬索思花園的注解。謝思頓通過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賦予了籬索思花園中的花草樹木、鳥魚蟲獸和高山流水特殊含義。在他的詩歌中大自然通過詩歌中的言說者,不斷在戀人之間斡旋和調(diào)解。在《達芙妮的訪問》中,言說者向溪流發(fā)出請求,請求它們的水流聲要讓我的美人平靜下來;在《寫在我的書房窗戶旁》中“竊竊私語的山毛櫸樹和咕咕咚咚的小溪被征用來傳達他對達芙妮的愛意。” 在《云雀》中,那聲音優(yōu)美的鳥兒也被召喚來到達芙妮的窗戶旁,顯示他的聲音藝術(shù)。鳥兒也被作為達芙妮和她悲傷的鄉(xiāng)間戀人之間的媒人,被教導去邀請她來招待那位愚笨的情郎,并歌唱對她的贊美,也歌唱她的絕望。
謝思頓在設計和建造籬索思花園的時候,通過內(nèi)在相連的風景,人工創(chuàng)造了阿卡迪亞式理想環(huán)境。他利用長椅上的題詞、景點的命名、雕像和紀念翁的豎立,使得籬索思花園成為“文學的花園”,彰顯了他的多重身份:園林設計者、詩人和評論家,同時也激勵了參觀者認同和揭示外在風景和實物所隱含的文學信息?!?/p>
項目來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薩繆爾·約翰生《詩人傳》研究” (編號:15BWW041)
[1] Archer, John. “Landscape and Identity: Bady Talk at the Leasowes, 1760.” [J].Cultural Critique, 2002(51):143-185.
[2] Heely, Joseph. A Description of The Leasowes[M].London: Printed for the author and sold by R. Baldwin, in Pater Noster Row; and Pearson and Rollason, Birmingham, 1777.
[3] Johsnon, Samuel. Lives of the English Poets. Ed. George Birkbeck Hill, D. C. L. Vol. III.[M].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 1905.
[4] Jung, Sandro. “Wiliam Shenstone’s Poetry, The Leasowes and the Intermediality of Read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J]. Journal for 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 2014(1):53-77.
[5] McKillop, Alan Dugald ed.. James Thomson (1700-1748): Letters and Documents. Lawrence[M].KS: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1958.
[6] Solomon, Harry M.. The Rise of Robert Dodsley: Creating the New Age of Print[M].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6.
[7] Symes, Michael. “The Leasowes.”[EB/OL].Grove Art Online. Oxford Art Online. Web.16 Mar. 2017.
[8] Whately, Thomas. Observations on Modern Gardening of 1770[M].London: Printed for T. Payne, at the Mews-gate, 1770.
Literary Elements in The Leasowes Garden
SUN Yong-b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The Leasowes is an English landscape garden at Halesowen, West Midlands and it is one of the best-known and most visited gardens of the 18th century. Its owner and designer William Shenstone is a poet and artist. He uses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seats, names of the woods, statues and memorial urns to recreate the imagined atmosphere settings of Classical pastoral poetry and turn it into a literary garden. The landscape and objects in it stimulate its visitors to identify and disclose the implied literary information about pastoral tradition and 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
William Shenstone; Leasowes; pastoral; myth
TU986.1
A
1008-2832(2017)08-0066-03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