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體育應試化趨向,堅持健康成長的導向,在內容中加大學生的選擇性,并引入體育過程性評價,也許是一劑良藥,否則喪失的是孩子參與體育的興趣和體育的真正價值。
對于體育納入中考計分科目,有媒體稱學校體育迎來拐點,也有媒體認為體育已正式成為與語數(shù)外并列的“主科”,有的人士甚至開始描繪校園體育的美好發(fā)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筆者認為且慢鼓掌,且慢盲目樂觀,因為還有比鼓掌和樂觀更為重要的,那就是理性思考如何讓體育回歸正途,為每個孩子一生的健康涂下底色。
捫心自問,一紙政令真的能徹底改變一門學科嗎?其實,稍加分析就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一門科目已經(jīng)淪落到只能依靠中考來“上位”,那么它本身的科目價值能保證不被應試教育消磨殆盡嗎?如果只能以考試來提升體育的地位,用考試來引起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相當于用應試作為體育科目的發(fā)展驅動力,在短期內可能收到一些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問題多多。
目前,絕大多數(shù)省市已將體育納入中考必考范圍,像北京等地已經(jīng)通過多年中考探索出了“身體素質+體育技能”的有效考試模式。但整體而言,學校體育狀況仍不容樂觀,體育競技化,教學過程枯燥,教學方法單調,教學空間局促,教學效果不佳,這也從側面佐證了考試并不一定能提升體育課程的質量。筆者認為,體育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圈定孩子不斷運球繞桿,也不在于一圈又一圈的繞場跑,而在于讓每一個孩子有參加體育的興趣,有從事運動的熱情,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這些更本質也更重要的東西并不是考試能考出來的。
自2007年陽光體育運動啟動以來,許多學校開發(fā)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這些活動成為學校體育的有益補充,從側面激發(fā)了孩子們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但在應試背景下,必然會帶來兩對矛盾:一是學校豐富的體育活動與單調的體育中考內容之間的矛盾,二是參與以健康為標志的體育活動與以考試和選拔為特征的中考之間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如果解決不好,很可能弱化陽光體育的效果,甚至會消解其功能。
應試教育的特征是“分分計較”,考試科目所賦分值的高低決定著其應試地位。從這方面講,由于體育不可能被賦予與語數(shù)外同等的分值,因此不會成為所謂的“主科”,應試壓力會相對較小。在這種狀況下,為了厘清體育的價值,把握體育的方向,必須理性思考新形勢下的體育考試改革,即明晰三個基本問題——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謹防體育應試化趨向,堅持健康成長的導向,在內容中加大學生的選擇性,并引入體育過程性評價,也許是一劑良藥。因為我們所應對的正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體育中考關注的往往是考試成績,而非學生參與體育的過程、興趣和熱情,依靠政令可以使體育成為必考,但這一布局如果沒有理性思考與科學安排,很可能導致新的應試。真的到了那時,泯滅的是孩子參與體育的興趣,喪失的將是體育的真正價值。
(作者系北京市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