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虞
孝子錢鍾書
文謝虞
1938年,從牛津大學畢業(yè)回國的錢鍾書,年僅28歲就被校址設在昆明的西南聯(lián)大聘為教授。 在西南聯(lián)大,月薪三百,與王竹溪、華羅庚等人一樣享有學校一流待遇,他自然非常樂意。 但一年后,即1939年暑假,因妻女在上海,錢鍾書赴上海探親,便再也沒有回西南聯(lián)大。
1939年12月5日, 錢鍾書寫信給當時西南聯(lián)大的梅貽琦校長,為自己的不辭而別道歉,并嚴苛地稱自己是“為德不卒之小人”。
錢鍾書離開西南聯(lián)大后去了湖南藍田國立師范學院。這所省屬高校的待遇比西南聯(lián)大要差許多,可眼界極高的錢鍾書,為何要去那兒呢? 多年后,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撰文回憶,人們才得知個中原委:“鍾書的母親、弟弟、妹妹及叔父都認為他去藍田師院,是天大的好事。 ”原來,當時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在藍田師院,身體不太好,想讓兒子也去那里,一邊教書,一邊照顧他。
在給梅貽琦校長的信中,錢鍾書還說“生此來有難言之隱”。 楊絳的回憶文章中說:“鍾書的難言之隱,不堪為外人道的隱情,說白了,只是迫于父命。 ”錢鍾書始終沒有這么說,做兒子的不愿意把責任推給父親,而且他自己確也是毅然入湘。
在錢鍾書看來,盡孝是自己的事情,即便不再回西南聯(lián)大,也不能把責任推給父親,否則就是不孝。
因為不讓父親承擔責任,在面對師友時,錢鍾書卻成了背信棄義之人。 去藍田師院后,他被人說成是“有始無終之小人”,有不了解實情的人甚至認為:“在西南聯(lián)大,他只教了短短一學年,因目中無人,和同事關(guān)系緊張,待不下去了。 ”
孝道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錢鍾書為了便于照顧父親,放棄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單位,來到藍田師院,其孝心堪稱為人之子的楷模!
責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