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芊 高昆
·學術論壇·
“蒼龜探穴”針法治療筋骨痛的理論與實踐探討
馬芊 高昆
“蒼龜探穴”針法為《金針賦》“飛經走氣”四法之一,具有“通關過節(jié)催運氣”的作用,因其獨特的“一退三進,鉆剔四方”的操作要領對臨床多種筋骨痛的治療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本文通過回顧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近十年來相關文獻,從“蒼龜探穴”針法的發(fā)展源流、“蒼龜探穴”針法治療筋骨痛的理論及機理研究、治療筋骨痛的實踐概括等方面進行了歸納與分析,以期為相關領域工作者的理論研究及臨床應用提供參考,并對此法的研究現狀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思考。
蒼龜探穴; 刺法; 筋骨痛; 文獻述評
筋骨痛是一類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骨科臨床疾患的總稱,包括軟組織、骨的急慢性損傷[1],引起骨及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局部炎癥、水腫,造成黏連、疤痕、攣縮,或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并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刺激血管,損害肌肉組織而產生疼痛,或壓迫神經根,造成沿相應神經分布區(qū)域的疼痛,屬于中醫(yī)學“傷筋”“痹癥”之范疇,是在勞逸失當、久病體虛的基礎上,肢體筋骨肌肉關節(jié)復感于風、寒、濕、熱之邪,使經絡氣血壅滯,閉阻不通則發(fā)生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jié)腫脹變形、屈伸不利等癥狀[2]。隨著對“蒼龜探穴”針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以及機理研究的逐步開展,發(fā)現此針法因其獨特的“一退三進,鉆剔四方”操作要領,在筋骨痛的治療上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
“蒼龜探穴”針法為明代徐鳳《針灸大全·金針賦》中“飛經走氣”四法之第三法:“三曰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鉆剔四方。”[3]由于原文關于此針法具體操作的描述字字錙銖,因此后人在此基礎上各有發(fā)揮,尤其在是否增加提插、捻轉和盤剔的動作,是否規(guī)定鉆剔方向的順序及是否在向每一方針刺時分三部徐徐而行等問題上見解不一,具體各家操作手法的異同比較見表1??v然如此,此針法的精髓仍在于“一退三進,鉆剔四方”,以“鉆”而深達病所,擴大刺激面積;以“剔”而增強對局部組織的刺激量,兼有“一退三進”補虛之法,使此針法具有上下催氣、四方搜氣、推經行氣、通關過節(jié)的作用,可促使得氣,加強針感,引導經氣向穴位四周擴散,逐層流通,以達到氣至病所、增強療效的目的。
通過反復解讀古代經典對于蒼龜探穴法的描述和現代對于此法的臨床研究的操作,目前被廣泛認同并采納的具體操作手法為:先將針直刺入穴位深層,再一次退至淺層皮下,得氣后扳倒針頭,更換針尖方向,按先上后下,自左而右的順序依次向各個方向斜刺,在往每一個方向斜刺時均由淺入深,天人地三部徐徐深入,每至一部都要做撥動、分離之“剔”法,待獲得新的針感后,再退至淺層皮下,重復上述方法。
2.1 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通則不痛”理論
筋骨痛是在勞逸失當、久病體虛的基礎上,肢體筋骨肌肉關節(jié)受邪,局部經絡氣血壅滯、經氣流通不過關節(jié)所致,即“不通則痛”。此類病證以慢性疼痛居多,病程綿延難愈,患者多久病體虛,故針刺過程中較難得氣,正如袁宜勤[6]所認為,針刺得氣的強弱與病癥類型相關,如久病、虛證針刺后的得氣感應較弱。“蒼龜探穴”針法作為一種淺向變刺、多方行氣的催氣手法與“一退三進”補虛之法的結合,不僅可促使得氣,使經氣更有效地通經過關,流通四布,氣血暢通,通則不痛,達到止痛效果,同時又能補益正氣,驅邪外出。
2.2 現代針灸學治療慢性疼痛的“松則不痛”理論
朱漢章的《針刀醫(yī)學》[7]、董?;踇8]采用鈹針治療皮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論述及宣蟄人的銀質針療法[9]等,均體現了現代針灸以松解局部軟組織黏連、疤痕、攣縮來治療慢性疼痛的思路。而日本學者米山榮[10]在光鏡下的觀察研究發(fā)現,針刺入穴位后必然會引起皮下或肌層組織的損壞和破裂,為蒼龜探穴“一退三進,鉆剔四方”的操作手法能更有效地破壞局部陳舊性病灶、松解黏連、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提供了理論依據,由此便可改善局部軟組織的供血供氧狀況,松解、剝離被壓迫的神經纖維組織,達到“松則不痛”的治療目的。
2.3 針刺的鎮(zhèn)痛效應
從神經生理學機制來說,張香桐院士根據自體試驗提出“兩種感覺相互作用”學說,認為針刺鎮(zhèn)痛是由來自穴位處的感覺傳入沖動抑制了來自痛源部位的感覺傳入沖動,即“以痛制痛”[11],從而阻斷了神經異常放電及疼痛的傳導,提高了機體的痛閾,增強了機體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從神經化學機制來說,韓濟生院士發(fā)現針刺可促進腦和脊髓釋放出5-羥色胺、內源性阿片肽等化學物質,實現針刺的鎮(zhèn)痛效應[12]。所以,“蒼龜探穴”針法作為一種良性、雙向的針刺手法,能更有效地發(fā)揮著它的鎮(zhèn)痛作用。
2.4 “蒼龜探穴”針法本身的作用機理
趙國文[13]認為,“蒼龜探穴”針法具有提高局部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huán)及供血、供氧的環(huán)境,促進受損部位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并改變其病理現象,具有明顯的止痛作用。段進成等[14]亦有類似主張,認為此法可通過促進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而使產生疼痛的炎癥物質和有害的代謝產物隨重建的血運消失。
2.5 阿是穴結合“蒼龜探穴”針法治療筋骨痛的特異性
阿是穴出自《靈樞·經筋》篇“以知為數,以痛為腧”,是針灸學上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應點作為針灸治療部位的腧穴。阿是穴首先作為疾病的反映點,在疼痛的部位通常出現條索、扁平、圓或橢圓等形狀的反應物,多由經絡氣血阻滯不通,肌肉筋骨黏連、攣縮而產生;同時,阿是穴也是疾病的最佳刺激點,如《素問·調經論》“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指出了筋骨病應以局部取穴,尤其是以阿是穴為主。林彩霞[15]通過研究發(fā)現,按揉阿是穴能有效調節(jié)外周血清中β-內啡肽、5-羥色胺的含量而對急性軟組織損傷產生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章小平等[16]也認為,阿是穴可以提高痛閾,直接改善疼痛反應,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故在阿是穴行“蒼龜探穴”針法,將阿是穴所具有的止痛作用與此針法催氣運氣、松解黏連及本身的止痛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尤其適用于臨床筋骨痛類病證的治療。
表1 “蒼龜探穴”針刺手法部分醫(yī)家操作異同比較
3.1 治療范圍
近年來,“蒼龜探穴”針法開始逐漸應用于人體各部位筋骨痛的治療。筆者本次檢索到的有關“蒼龜探穴”針法治療筋骨痛的文獻中,共有對以下16種疾病做過臨床研究的記載:如肩背部的疼痛涉及肩關節(jié)周圍炎[17-28]、大圓肌損傷[29]、岡上肌肌腱炎[30],頸部疼痛包括頸型頸椎病[31-32]和神經根型頸椎病[33-34],腰臀部的疼痛更包含了L3腰椎橫突綜合征[35-39]、腰椎間盤突出癥[40-42]、慢性腰痛急發(fā)[43]、閃挫腰痛[43]、坐骨神經痛[44-45]、梨狀肌綜合征[46-47]和臀上皮神經損傷[48-49]等,另外還有針對網球肘[50-51]、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52-53]、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54]和腱鞘囊腫[55]的治療。其中研究頻次最高的是肩關節(jié)周圍炎,其次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再次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及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
3.2 選穴方法
首先,以痛為腧,取阿是穴為主穴行“蒼龜探穴”針法是治療筋骨痛的關鍵,其中頸型頸椎病、L3腰椎橫突綜合征、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梨狀肌綜合征、臀下皮神經損傷、網球肘、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大圓肌損傷、腱鞘囊腫等9種疾病均可取阿是穴為單穴治療。其次,以鄰近患處的近端取穴為主,除阿是穴外,肩部疼痛取肩髃、肩髎、肩前、肩后、肩貞、臂臑、天宗、秉風、巨骨等穴,頸部疼痛取頸夾脊、頸百勞、風池、肩井等穴,腰臀部疼痛取腰夾脊、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環(huán)中俞、腰陽關、秩邊、環(huán)跳等穴,膝關節(jié)疼痛取內外膝眼、血海、梁丘、曲泉、膝陽關、陽陵泉、陰陵泉等穴。同時,適當配合遠端取穴,如取委中配合治療L3腰椎橫突綜合征及腰椎間盤突出癥[38-39]、尺澤治療慢性腰痛急發(fā)和閃挫腰痛[43],以及曲池治療岡上肌肌腱炎[30]。最后,在其余行常規(guī)針刺的配穴選取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配合辨經取穴[22,32-33,37,39-40]、辨證取穴[23-25,38,41-42]或對癥取穴[33]以輔助治療。
3.3 綜合干預措施
為提高臨床療效,除了直接于一定穴位處施“蒼龜探穴”針法或于其余配穴處行常規(guī)補瀉手法之外,常常配合其他干預措施來治療筋骨痛。如將“蒼龜探穴”針法配合以關節(jié)功能鍛煉[28]治療肩周炎、配合推拿手法[46]治療梨狀肌綜合征和配合拔罐[50]治療肱骨外上髁炎,以及配合艾灸[34]、眼針[26]、穴位注射[54]分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肩周炎和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更有以針刀[31]、圓利針[40]代替普通針灸針而行“蒼龜探穴”針法以治療相關疾病的研究。
3.4 時間效應研究
在“蒼龜探穴”針法的時間效應研究方面,趙厚勇[27]發(fā)現“蒼龜探穴”刺法結合眼針治療肩周炎比常規(guī)針刺起效快,患者痊愈所需時間較少;董志強[56]發(fā)現運用“蒼龜探穴”針法針刺腹部阿是穴治療腰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17例患者中1次治療即痊愈者9例,其中包括病程較長的患者;而朱曉平等[17]、郭瑾等[38]則通過臨床對比研究發(fā)現“蒼龜探穴”針法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
“蒼龜探穴”針刺手法是一種古老而極具特色的刺法,由于操作時狀若烏龜頭入土探穴之形象而得名。其特異性主要蘊含在“一退三進,鉆剔四方”的八字要領中,不僅體現了徐疾補虛與針芒行氣法的結合,更表明此法是促使得氣、推行經氣的有效方法,故尤其適用于經絡氣血壅滯,經氣流通不過關節(jié),及邪氣深居經脈而久治不愈之筋骨痛的治療。文章通過歸納與分析又發(fā)現,阿是穴對于“蒼龜探穴”針法治療筋骨痛有重要意義。
從本文通過收集、歸納與分析近十年來相關文獻,發(fā)現對于“蒼龜探穴”針法治療筋骨痛的研究尚有較大的拓展空間:(1)在操作手法的研究方面,從明代蒼龜探穴針法創(chuàng)始至今,此法在具體操作上一直缺乏統(tǒng)一的方法,不同醫(yī)者在見解和操作上存在差異性和經驗屬性,今后可往此手法的量化指標的方向開展研究,并最終將其規(guī)范化。(2)在臨床研究方面,其研究對象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若不斷深入和拓展,則更加有利于豐富臨床治療,提高臨床療效。但部分臨床研究設計不夠合理,或因樣本量較小,對蒼龜探穴針法的臨床療效的循證醫(yī)學證據欠充分、說服力欠佳,或為個例報道,缺乏與其他手法的對比研究和遠期療效觀察,應繼續(xù)展開更大樣本、更合理、更具說服力的臨床研究。(3)在機理研究方面仍較為缺乏,未來還應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手段,開展相關研究,進一步擴大其臨床適應范圍和提高臨床療效,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這種古老而獨特的針刺方法。
[1] 楊鎮(zhèn)源,尹向鋒,劉德玉.中藥外敷、洗法在筋骨痛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0,32(1):42.
[2] 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463.
[3] 明·徐鳳.針灸大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
[4] 陳躍來,鄭魁山,張?zhí)燧?,?接氣通經針法運用舉例[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1,35(6):24-25.
[5] 楊子雨.介紹李毓麟老師針刺“行氣”手法[J].天津中醫(yī)學院學報,1982,1:41-43.
[6] 袁宜勤.試論針刺得氣[J].湖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6(2):46-47.
[7] 朱漢章.針刀醫(yī)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
[8] 董?;郏穹?皮神經卡壓綜合征[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9] 中華醫(y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疼痛學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198-200.
[10] 米山榮.針刺與微小組織損傷:病理組織學的研究[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7,19(1):58-59.
[11] 張維.享譽國際的神經生理學家——張香桐[J].自然雜志,2009,29(2):119-123.
[12] 楊光華,饒淑華,鮑蔚敏.韓濟生與針刺鎮(zhèn)痛原理的發(fā)現[J].中醫(yī)研究,1997,10(6):46-50.
[13] 趙國文.蒼龜探穴針法加拔罐治療急性腰扭傷160例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yī),1994,11(6):20.
[14] 段進成,陸彥春.小針刀蒼龜探穴治療痛癥[J].中國針灸,2002,22(2):99.
[15] 林彩霞.比較按揉陽陵泉穴與阿是穴對兔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32(4):280-282.
[16] 章小平,林雪霞,李海朝.阿是穴止痛機理的探討[J].針灸臨床雜志,2003,19(7):57.
[17] 朱曉平,黃宏強,段權,等.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40例[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27):151.
[18] 宋愛群,張陽普,陳邦國.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9,31(9):69.
[19] 黃士榮.蒼龜探穴療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16-25.
[20] 趙國棟.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對比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0:21-25.
[21] 何龍,唐森,劉益軍.蒼龜探穴針法配合溫針灸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yī)中藥,2013,10(43):265-267.
[22] 劉穎,林銳,王偉,等.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肩周炎[C]//中國針灸學會.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2011:585-588.
[23] 邱有法.蒼龜探穴治療關節(jié)痛100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6,27(2):35.
[24] 郭翔,陳美仁.抽添法與蒼龜探穴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80例[J].湖南中醫(yī)藥雜志,2007,23(5):33-36.
[25] 楊洸.蒼龜探穴針法配合中醫(yī)辨證治療肩周炎3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3,19(7):77-79.
[26] 高宏偉,李谷強,潘巍.蒼龜探穴針法為主治療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32):57.
[27] 趙厚勇.眼針配合蒼龜探穴刺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4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9):34-35.
[28] 趙國棟,常悅松,孫鵬,等.關節(jié)松動術配合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9):3-6.[29] 朱曉委,李鵬程.粗針“蒼龜探穴”治療大圓肌損傷臨床觀察[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18(5):55-56.
[30] 周興民.蒼龜探穴針法結合電針治療岡上肌肌腱炎38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4,23(1):42-43.
[31] 黃亞林,張啟明,李翰鵬,等.針刀蒼龜探穴治療頸型頸椎病571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5,21(1):85-86.
[32] 朱曉平,文幸,李勇.蒼龜探穴針法治療頸型頸椎病36例[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15):162-163.
[33] 李雪青.“天宗穴蒼龜探穴法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5:5-18.
[34] 鄧賽男,何白林.艾灸配合蒼龜探穴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7):660-662.
[35] 胡鳳軍,鄭旭哲.蒼龜探穴針刺法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50例[J].山東中醫(yī)藥雜志,2011,30(3):175.
[36] 雷華平.阿是穴蒼龜探穴法治療L3橫突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評價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3-8[37] 楊茜,王莉莉,劉虹源.“蒼龜探穴法”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J].新疆中醫(yī)藥,2014,32(5):47-49.
[38] 郭瑾,李其友,彭志賢,等.蒼龜探穴針刺法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55例[J].中醫(yī)研究,2014,27(11):54-56.
[39] 居詩如.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腰三橫突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3:3-11.
[40] 代樸丁.圓利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yī)藥雜志,2012,41(1):32-33.
[41] 李永坡.飛經走氣針刺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6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1):33.
[42] 趙鵬飛.“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24(7):43.
[43] 曾旭,陳洪佩,王巧利,等.尺澤穴行蒼龜探穴法治療腰痛[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6):36-37.
[44] 陳美仁,王萍,成鋼,等.蒼龜探穴針法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12):2546-2547.
[45] 蔣文,蔣挺康,孫舟紅,等.蒼龜探穴針法治療坐骨神經痛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7):616-617.
[46] 賓欣榮.蒼龜探穴法合彈撥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34(5):724-725.
[47] 劉娜,鄧玉霞.蒼龜探穴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11):25-26.
[48] 夏筱方.蒼龜探穴針法加灸治療臀上皮神經損傷臨床觀察[J] .世界中醫(yī)藥,2012,7(5):425.
[49] 梁木榮.蒼龜探穴法治療臀上皮神經卡壓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14-25.
[50] 李光海.蒼龜探穴法針刺配合拔罐治療肱骨外上髁炎[J] .河北中醫(yī),2011,33(4):581.
[51] 孫暢,陳肖云,桂樹虹.蒼龜探穴針法治療網球肘36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7,39(12):46-47.
[52] 胡偉民,東貴榮.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疼痛療效觀察[C]//中醫(yī)針灸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812-816.
[53] 叢國紅,方昕.蒼龜探穴法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7,20(5):547-548.
[54] 張茂亮.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療陳舊性踝關節(jié)扭傷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5(18):49.
[55] 齊運衛(wèi).蒼龜探穴針法治療腱鞘囊腫116例臨床報道[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9):39-40.
[56] 董志強.運用蒼龜探穴手法針刺腹部阿是穴治療腰痛17例[J].江西中醫(yī)藥,2012,43(10):55.
(本文編輯: 董歷華)
650500 昆明,云南中醫(yī)學院針灸推拿康復學院[馬芊(碩士研究生)、高昆]
馬芊(1991- ),女,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針灸治療腦病的臨床應用研究。E-mail:415136090@qq.com
高昆(1960- ),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實驗針灸學、刺法灸法學的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E-mail:3270024698@qq.com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2.012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