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騰駒,廈門大學
目前中國殘疾人總量為中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達全部人口的6%,約8500萬。然而根據2015年中國殘聯公布的數據 ,高等特殊教育學院2015年錄取的殘疾考生僅1678人,其中??疲ǜ呗殻┥?008人,本科生666人,而研究生僅4人。(中國目前只有20所高等特殊教育學院,其中較有影響的是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山東濱州醫(yī)學院醫(yī)療二系、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等。 )另外,還有8505人通過普通高等院校入學,但其中的本科生人數也只有4087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中國殘疾人接收高等教育的比率還很低。實際上,我國殘疾人社會福利政策已經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以《殘疾人保障法》為核心,以《殘疾人就業(yè)條例》、《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等為具體領域政策的體系,其中包括殘疾人特殊教育政策,但為何殘疾人的高等教育成果還不理想?本文通過分析美國加勞德特大學的經費來源,試圖論述政府應當推動殘疾人福利的優(yōu)質化,加大對殘疾人高等教育的投入。
美國加勞德特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創(chuàng)辦于1864年,是世界上唯一一所專門為聾人和聽障者設置本科、碩士和博士課程的大學。為聾人和聽障學生開設的專業(yè)有40多個,這些專業(yè)授予文學或理學學士學位。本科生也可以設計自己的專業(yè),也可以選擇華盛頓地區(qū)其它14所大學的課程。加勞德特的研究生課程面向聾/聽障和健聽者,提供文學或理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資格證書和特殊專長培訓證書。 盡管該校是一所私立學校,但是2017年該校學費僅$16,078美元。實際上,美國聾人大學的經費來源除了學費之外,主要來自政府撥款、學校經營收入和捐贈。加勞德特大學的學費之所以這么低是因為得到了美國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大企業(yè)的強大資金支持。
表1 : 加勞德特大學歷年財政撥款 單位:1000美元
表2 : 加勞德特大學的預算構成 單位:1000美元
本文受韓梅等學者的研究 的啟發(fā),根據加勞德特大學公布的 信息,研究該校的經費來源。根據表1可以看出,該校歷年財政撥款逐年增加。從表2中可以看出,加勞德特大學2017年總的教育經費預算是1.767億美元,其中聯邦政府撥款達到69%,學費收入只占10% ??梢娐摪钫袚撔4蟛糠值慕逃涃M。而該校學生人數僅1500名左右,平均每人獲得經費約118000美元,數目相當可觀。
為什么美國聯邦政府要大力支持加勞德特大學的發(fā)展?殘疾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權利嗎?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否屬于社會福利的范圍?即政府是否有義務提供殘疾人的高等教育?本文從加勞德特大學的案例出發(fā),試圖回答以上問題。
2.1 殘疾人享有高等教育的權利嗎?
2.1.1 推崇人道主義,普及教育平等
美國重視殘疾人高等教育其背后的一個基本思想,是重視人權。1861年美國打響內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不僅是維護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更有解放黑奴、維護人權的深遠意義。通過內戰(zhàn),美國民眾對平等、自由的追求得到了進一步加深 。其次,美國20世紀50年代爆發(fā)了民權運動,要求不同種族平等的社會生活。雖然民權運動一開始只是追求種族平等,但后來也有越來越多不同的文化群體通過這場運動爭取教育機會均等。最后,20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fā)了女權運動,特別是爭取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即女性不應因為性別問題而遭受教育歧視,這近一步推動了消除歧視,普及教育的思想的傳播。 讓殘疾人享受高等教育,正是一種推崇平等、保護人權的努力。
2.1.2 提高經濟地位,促進社會公平
眾所周知,殘疾人由于先天遺傳或其它不可逆因素的影響,終其一生都和健全人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有研究顯示 ,殘疾和貧困是相互作用、惡性循環(huán)的。因為貧困而導致醫(yī)療資源匱乏,更有可能生下殘疾嬰兒(或身體傷殘沒有及時救治),因為身體殘疾而喪失勞動力,從而陷入貧困。而高等教育機會不均等,使得殘疾人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一直無法提高。根據加勞德特大學網站上公布的信息,該校的著名校友有演員、政治家、建筑師、圖書館館長、作家等,普通的畢業(yè)生也可以從事心理咨詢、會計、教育、計算機等行業(yè),早已擺脫體力勞動等低薪工作。美國的2016年一項調查顯示, 聾人的就業(yè)水平和所獲的教育水平息息相關。當教育水平提高時,聾人的就業(yè)率也隨之提高。高中學歷以下的聾人就業(yè)率只有28%,而大學學歷以上的聾人就業(yè)率達到了74%。盡管在聽人中也顯現出就業(yè)率隨受教育水平提高而提高的相關性,但是教育在聾人就業(yè)率上產生的影響更大——高中學歷以下的聾人就業(yè)率與聽人就業(yè)率差距為26%,而獲得高等教育的聾人就業(yè)率與聽人就業(yè)率的差距縮小為14%。因此從社會經濟地位的角度來說,殘疾人應當和健全人一樣享有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2.1.3 促進社會融合,實現社會和諧
殘疾人因為身體殘疾,比如沒有聽力不得不用手語交流,沒有視力不得不用盲文閱讀,因而逐漸與社會主流隔離開來,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群體,或主動遠離健全人或被動隔絕健全人,與社會無法融合。高等教育是促進殘疾人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階段,殘疾人不但已經具備一些勞動能力和勞動技能,而且將有機會學習學科專業(yè)知識,獲得文化資本;參與社會重要事務,提高殘疾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滿足殘疾人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社會認可的需求,從而促進他們社會性的融合。
2.2 殘疾人的高等教育為什么由政府支持
2.2.1 健全人的高等教育由政府主辦
從經濟性質看,教育服務一般被看作是一種混合物品。特別是高等教育,一方面,它具有極強的正外部性,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但另一方面,獲得高等教育的群體可以從中得到較高的個人收益,而且一個人接受高等教育就會擠占另一個人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在許多國家,高等教育并不是由政府免費提供的,而要向受教育者收費,還有很多私立學校的存在。但在我國,政府仍然在提供高等教育方面發(fā)揮主導作用。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1.我國仍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處于經濟增長的關鍵時期,科技進步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而科技的傳播離不開教育。2.盡量保障教育機會公平。如果高等教育全由私人部門提供,許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很可能上不起學,而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務,就可以為所有社會成員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3.教育資本市場失靈。接受教育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如果市場足夠完善,那么貧窮家庭的子女也可以向金融部門貸款,從而支付學費。然而因為市場無法預測有沒有回報,回報率多少,因此金融部門一般不愿意發(fā)放貸款。所以由政府主辦高等教育,可以彌補教育資本市場的不足。
2.2.2 殘疾人的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殘疾人的高等教育,除了回報率更加不可預測,沒有私人部門愿意介入之外,殘疾人的教育成本比普通人更高,這也是讓許多私人部門望而卻步的原因。由于生理方面的殘疾,殘疾人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健全人無法想象的困難,需要提供額外的支持與幫助才能完成學業(yè)。例如,聾人可能需要手語翻譯及與健全人進行社會交流的電子輔助工具,盲人可能需要盲文課本、辨認方位的信號與盲道, 肢殘人可能需要使用常見的輔助工具、供輪椅行駛的坡道等。這些殘疾人教育需要的特別輔助設施及器材,需要的經費投入要比普通教育更大。且?guī)熧Y隊伍針對性的培訓也需要一定量的資金投入。2005年, 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特教處處長謝敬仁同志率領中國殘疾人高校代表團到美國訪問時, 美國國際盲人同盟主席沃瑪先生介紹: 西方國家乃至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的臺灣、香港地區(qū)殘疾人高等教育的政府撥款是按人均健全生的5倍劃拔經費。
面對高昂的教育成本,如果沒有政府的財政支持,大多數殘疾人根本上不了大學。因此,1968年,美國健康、教育和福利部(U.S. D 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簽署了一份正式協議,要求每個開設聾人高等職業(yè)培訓項目的學院都必須提供如下服務:在課堂配備手語翻譯;為每位聾生提供家教或筆記助手;設立個人職業(yè)咨詢中心;開展口語/手語交流訓練;提供就業(yè)安置等。所有學院提供服務產生的費用由聯邦政府撥款補助。 所以要發(fā)展殘疾人的高等教育離不開財政的大力支持。
有些人認為殘疾人社會福利只需要滿足殘疾人的基本需要,而不是滿足它們的高級需要。筆者認為
3.1 從經濟發(fā)展階段論的角度來說: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認為,在經濟發(fā)展的早期階段,政府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占有較高的比重,公共部門為經濟發(fā)展提供社會基礎設施等。在經濟發(fā)展的中期,政府投資還應繼續(xù)進行,但此時政府投資將逐步轉換為對私人投資的補充。而當經濟發(fā)展達到成熟階段,公共支出就將從基礎設施支出轉向不斷增加的教育、保健與福利服務的支出,而且這方面支出的增長速度將大大超過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長速度,也會快于GDP的增長速度。從發(fā)展階段論的角度來說,中國社會福利從補缺型向普惠型、優(yōu)質化的方向轉變,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3.2 從我國當前的殘疾人社會福利支出規(guī)模來說:有學者研究發(fā)現,當前我國在財政支出規(guī)模方面,一方面財政支出不足,另一方面行政管理成本過高,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在財政支出結構方面,地方財政支出過高,中央財政支出不足,財政支出用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比重過高,用在公共管理方面的額比例過低,財政支出結構明顯存在不合理性。實際上,我國用于殘疾人社會福利的支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此我國政府應當進一步擴大殘疾人社會福利的支出,促進社會從“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
中國的殘疾人福利正在從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這要求特殊教育提供優(yōu)質化,即從義務教育擴展到大學教育、職業(yè)教育等多個方面,特殊教育機構擴展到特殊學校、普通學校、職業(yè)學校、大學等。特殊教育未來發(fā)展應該著眼未來,整合到社會福利轉型大局的新格局中。目前我國的殘疾人高等教育尚無專門的教育立法,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依據僅僅是一些不具約束力的條款規(guī)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殘疾人的高等教育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首先,基于社會福利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國應當推動漸進式的改革,逐漸推進殘疾人社會福利的發(fā)展,尤其是殘疾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要發(fā)展殘疾人的高等教育,使其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國政策制定者應該有關懷有遠見,盡快優(yōu)化殘疾人的教育事業(yè),提高特殊教育的質量,通過相關制度安排,確保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得到保障。
另外,我國應該用立法的方式保障財政支持落實到位。發(fā)達國家不僅有保證殘疾人平等權利的法律,更不乏指導具體教育過程的細致法規(guī)。首先在聯邦政府層面頒布了兩個法案:1990年通過的《美國殘疾人法案》,后于2008年修訂;以及1973年通過的《殘疾人康復法案》都旨在保護美國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不受歧視。其次在具體法規(guī)方面:佐治亞州立法明確殘疾人(包括精神損傷者)的法律資格,他們有權獲得國家資助的HOPE獎學金進行高等教育或職業(yè)教育。猶他州則立法撥款給殘疾人中心,使之為猶他州立大學殘疾學生提供長期職業(yè)發(fā)展計劃等等。我國目前雖然有《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yè)條例》、《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意見》等法律法規(guī),但缺乏剛性約束力,更沒有支持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具體細則。未來我國應當制定專門法律,為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1]車立立.殘疾人就業(yè)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管理觀察,2017,17:95-96.
[2]陳共.財政學[M],第八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58.
[3]陳共.財政學[M],第八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72.
[4]韓梅,袁群,賈林,鹿彩玲.美國聾人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經費結構分析——以加勞德特大學和美國國家聾人工學院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1,3104:1-2.
[5]黃晶梅,王愛國.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發(fā)展問題的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8,12:73-77.
[6]劉穎.二十世紀中后期美國聾人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1,08:36-40.
[7]陸莎,傅王倩.論社會公平視野下的殘疾人高等教育[J].中國特殊教育,2014,03:12-16.
[8]彭華民,馮元.中國殘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轉型——福利政策體系化與福利提供優(yōu)質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139-148.
[9]鐵剛.基于社會福利指標的我國財政支出合理化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03:235-239.
[10]熊琪.美國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啟示[J].綏化學院學報,2015,3510:11-14.
[11]Elwan, Ann, (1999), Poverty and disability: a survey of t he literature, No 21315, Social Protection and Labor Policy and T echnical Notes, The World Bank
[12]C. Garberoglio, S. Cawthon & M. Bond, (2016), Deaf P eople and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