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致力
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臨床療效
劉致力
目的 探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大石橋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108例(108眼)為研究對象,均經臨床檢查確診。108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青光眼與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視力、眼壓、眼角開放度、中央前房深度變化和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分別為83.3%、98.1%,對照組分別為68.5%、83.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7%,對照組為1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術后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白內障;超聲乳化;房角分離術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1.047
閉角型青光眼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閉角型與開角型青光眼的比例約為3.7:1.0[1]。當患者出現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時,其瞳孔阻滯會增加后房壓力,致使虹膜出現前移現象,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前房角關閉。此外,多數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白內障[2]。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主要方法為手術,包括青光眼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3]。本研究就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在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1月大石橋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108例(108眼)為研究對象,均經臨床檢查確診。納入標準:符合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診斷標準[4],無抗青光眼手術史或其他眼部手術史的患者。排除標準: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患眼有外傷史及眼部其他病變,具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經勸說無效的患者。將108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54例患者(54眼)中,男26例(26眼),女28例(28眼),年齡33~68歲,平均(47±13)歲。對照組54例患者(54眼)中,男27例(27眼),女27例(27眼),年齡33~68歲,平均(47±13)歲。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術前1 h用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滴眼,對患眼進行散瞳處理。術前以0.4%奧布卡因滴眼液麻醉患眼,確保麻醉完成后,于患者顳側做一3~4 cm隧道式切口,并于患者角膜緣處以眼前房穿刺刀做一輔助性切口。將黏彈劑注入前房,以撕囊針作環(huán)形撕囊處理,直徑為0.5 cm左右。將平衡液注入皮質內,進行水分離及水分層處理。隨后實施乳化超聲治療,吸除晶狀體皮質,將黏彈劑注入患眼前房與囊袋內,將后房型人工晶體置入囊袋內。在所有虹膜根部均注入黏彈劑,進行房角分離。以灌注液將前房內黏彈劑進行置換。完成手術后,認真觀察手術切口,確保未出現漏水現象,及時縫合切口。對照組患者采用青光眼與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術前準備及麻醉方式同觀察組。充分麻醉后,將患眼房水放出,注入黏彈劑。然后房型人工晶狀體置入囊袋,實施縮瞳處理。隨后實施小梁切除術,并復位虹膜。完成手術后,認真觀察手術切口,確保未出現漏水現象,及時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1個月,評估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隨訪6個月的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變化情況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手術治療后眼壓降低21 mmHg(1 mmHg=0.133 kPa);有效:通過局部藥物治療,能控制眼壓降低21 mmHg;無效:應用藥物治療仍無法控制眼壓降低21 mmHg[5]??傆行剩ǎィ?(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治療前后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變化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治療后視力 眼壓(mmHg) 中央前房深度對照組 54 0.5±0.1 0.6±0.2 23.8±11.0 18.3±2.3 2.1±0.4 2.9±0.1觀察組 54 0.5±0.1 0.8±0.3 23.4±9.6 15.4±2.3 2.1±0.4 3.3±0.1 t值 0.000 8.541 0.251 12.214 0.000 9.5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0.05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7%(2/54),其中1眼出現角膜水腫,1眼出現前房炎癥。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5%(10/54),其中6眼出現角膜水腫,4眼出現前房炎癥。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閉角型青光眼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其發(fā)病率和致盲率均較高[6]。一旦患者出現閉角型青光眼,會因房角關閉致使房水不能順利流出,從而提升眼壓,造成視力下降[7]。白內障是多發(fā)生于老年患者的眼科疾病,給患者的視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8]。隨著年齡的增長,白內障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使患者出現房角狹窄、關閉等癥狀,提高了青光眼的發(fā)病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治療難度較大,且會增加患者的致盲率,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
既往臨床上多采用青光眼與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但多數患者術后視力提高效果不佳,且手術風險大,極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使其臨床應用受到限制。此外,隨著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病情的進展,其晶狀體膨脹會導致前房更淺,且術中眼前段組織內可操作空間狹小,術中前房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角膜內皮損傷及后囊膜破裂[9]。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的前房結構,增加前房厚度,促使小梁網功能恢復[10]。超聲乳化吸除術通過摘除較厚的晶狀體,避免其直接接觸虹膜,再置入較薄的人工晶狀體,從而促使前房加深,有效改善瞳孔阻滯;手術過程中灌注的液體能有效促使房角再度開放;能降低睫狀體的分泌功能,從而有效控制患者的眼壓。而房角分離術能鈍性分離眼虹膜周圍粘連,增加小梁網的通透性,有利于引流房水。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共同使用不但能降低眼壓,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術后視力,是目前臨床上應用價值較高的一種治療方法[11]。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分別為83.3%、98.1%,而采用青光眼與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分別為68.5%、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能取得較青光眼與白內障聯(lián)合手術治療更為顯著的效果,應用價值較高。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隨訪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表明,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壓,促使其術后視力提高。此外,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3.7%、1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充分證實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術后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
[1] 李成鋼,陳年均.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療效[J].眼科新進展,2013,33(2):182-183,186.
[2] 黃艷君,劉斐,楊曉然,等.超聲乳化聯(lián)合房角粘連分離術治療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4):737-739.
[3] 賴飛明,余娟鳳.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 21(29):22-24.
[4] 韋濤,梁鳳康,何敏.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白內障合并急性原發(fā)閉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30): 3680-3681.
[5] 艾尼瓦爾·阿布都克里木.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4,6(8):138-141.
[6] 梁文濤,萬修華,李航.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78例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4,26(21):56-57.
[7] 鄭堯定,毛丹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J].國際眼科雜志,2014,14(4):731-733.
[8] 張付生.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16): 38-39.
[9] 岳江,岳輝,周清,等.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3,21(5):416-418.
[10] 詹田蘭.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8):78-80.
[11] 閆錫秋.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原發(fā)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觀察[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5,13(8): 85-86.
大石橋市中心醫(yī)院,遼寧營口 1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