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
(石河子大學護士學校,新疆石河子 832008)
英語跨文化交際與茶文化
張蕓
(石河子大學護士學校,新疆石河子 832008)
本篇文章首先討論了茶文化中,中英兩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性,具體可以看到是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差異性和在文化背景方面的差異性,其次,討論了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意義,分別從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培養(yǎng),排除漢語文化干擾;課堂教學營造英語文化氛圍;避免由于英語文化貧乏導致跨文化交際失誤,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在相關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跨文化交際;茶文化;差異性;價值觀
關于跨文化交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的交際運用信息的編譯碼就是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就是信息發(fā)出者和信息接受者這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跨文化交際學為了達到有效交際,討論如何解決和避免交際障礙和文化沖突,提示會發(fā)生什么,以運用眾多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為基礎,交際學、符號學、語用學、文化學、語言學、人類學等,都與之有所接壤,跨文化交際是門邊緣學科。而中英兩國在進行茶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英語在跨文化交際方面展現(xiàn)了其不同之處,如何探索其中的差異性,以及如何認識跨文化交際在茶文化交際的意義。
中國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取向的國家,飽含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情懷,我們從小便學到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的思想方式,集體主義價值觀是共同利益、和諧、團結、共同協(xié)作的價值取向,集體主義價值觀文化強調的是社會集體,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的范圍之內,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應對,人們更加傾向于避免沖突的產生,在面臨沖突時,人們更加注重建立和維護集體內部之間的和諧人際關系,這種集體主義價值影響著交際形式。在這種社會觀中更加注重的是群體觀念,倡導的思想是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價值觀,集體的信念高于個人的信念,不追求個人的享樂主義,追求集體的責任與規(guī)范。在我國的茶文化思想內涵當中,最好的體現(xiàn)就是擁有“和”這種價值觀,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念融入到了我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的表現(xiàn)。讓集體利益更加發(fā)揮茶的作用,創(chuàng)造和諧的飲茶氣氛給大家一個相對融洽的飲茶環(huán)境,用茶禮來約束主人與客人,集體主義價值觀念中要求人們要以禮待人,在茶文化是人與人和諧相處,是天人合一,表示客人對主人的尊重,和表達了主人對客人的一種尊重。中國人更加注重他人的感受,也是集體主義的面子情節(jié),茶禮所要表明的主要內容是互相尊重,考慮他人的想法。在中國人相互之間的交往中引起對方的反感的行為,大多數(shù)不顧及他人的想法,獨自的夸夸其談,大家不會當場表現(xiàn)出來認為這個人沒有禮貌,而在心中,對方只會在表面上認同你的看法,在這種交際的環(huán)境下,談話的內容是要考慮對方是否有興趣的。
英國是個人主義價值觀取向的國家,他們認為個人的成就遠遠高于集體的利益,而不是像中國那樣為避免沖突而采取相應的措施應對,人們想到的是競爭,在面臨沖突時都是想到自己。在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下,考慮集體利益是在考慮完自己的利益之后,他們認為個人是完全為了自身而努力工作的,在這種交往方式下的人們更加注重個人的利益。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影響著英國人同他人的交往方式,也尊重個人決定,強調個人決定,會根據(jù)不同的需要來轉變自己的成員身份,他們也會認為自己屬于多種群,他們的個人目標要優(yōu)于集體、優(yōu)于家庭。個人主義價值觀文化喜歡自我的表述與創(chuàng)新行為,要求表達個人的觀點,強調的是個人觀念而非集體觀念,在這種社會發(fā)展模式下,強調的是個人成就、個人利益、個人精神的獨立自主價值觀取向。
這種個人價值取向也融入到了英國的飲茶文化當中,英國的茶飲文化更加融入英國的貴族生活。一套精美的茶具在英國人看來也是地位的象征,他們對茶具的選擇是十分挑剔的。在宴請朋友到家中做客時,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希望自己舉辦的茶會是十分成功的,這也是主人不像中國人那樣為了顧及他人情感,保持整個茶會都處于融洽的氛圍內,主人會找大家共同喜愛的話題談論,會為了個人不被他人恥笑,但是他們遵守禮制并不是像中國人那樣為了尊敬他人。個人主義價值觀會造成個人主義的面子情節(jié),而不大會考慮自身的言語及行為是否會影響到他人的面子,人們更加注意保全自己的面子。
英國形成了全新的茶文化系統(tǒng),在吸收中國茶文化所固有的精華之外,他們會不斷地創(chuàng)新,從中國傳去的茶葉及茶具,民族的思想還比較開放,英國的茶文化歷史比中國的短。茶文化在不斷地發(fā)展中很難打破固有成分,中國民族思想、民族文化根深蒂固。形成茶文化的重要要素是其歷史發(fā)展的時間長度,中國的茶文化內涵之所以比英國要更為深厚,是因為英國飲茶的歷史要比我國短許多。
英國這種開放式的環(huán)境利于與他國的交流,航海事業(yè)發(fā)達,海上交通便捷,大西洋上的這個島國處于四周臨海的地理環(huán)境,開拓創(chuàng)新于新的茶文化,更利于英國吸收其他國家優(yōu)質的營養(yǎng)成分。同時英國的氣候因素不利于茶葉的生長,常年較多的處于濕冷的氣候下,英國處于海洋之中,濕冷的氣候使英國人的希望落空,培植茶園,引進茶葉種子都不成功,因此茶葉在英國是十分貴重的物品,想要獲取大量的茶葉,只可以依靠從國外進口得來,在英國幾乎看不到茶園。中國大面積的茶園使我國茶葉快速的由貴族傳入民間,少數(shù)民族還開創(chuàng)了他們特有的飲茶模式,以茶會友,人們都能用茶交流,飲茶成為人們日常之事。由此可以看出,造成我國與英國茶文化不同的重要因素是這種茶葉產地的區(qū)別。
實質上,人們在交際時,在傳遞各自的規(guī)范、價值觀、信仰、交流各自的文化取向、表達自己的社會身份以及在扮演社會角色等等,不是簡單地憑文字或語言本身去理解別人。交際實質上是整個世界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了語言與高度程式化和規(guī)范化的,語言(或非語言行為)、社會和文化。
交際的成功與否,包括對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了解,了解對方思維習慣、認知模式、合作態(tài)度等的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制于對異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雙方對目的語的應用能力。英語在漢語文化背景下,交際能力是其最為主要的目標之一,其應確切地表述為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受眾自身了解英美及西方文化的程度就最終決定了其自身交際能力的高低。就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而言,我們遇到的常見問題是人們往往把自己本族語的交際規(guī)則運用到目標語上面,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套用中國式聊天的方式,如中國人與英美人交往時總是出于中國人的習慣,易導致雙方陷入極其難堪的境地。
中國人學習英語固有的特點,受兩種環(huán)境的綜合作用。中國人學習英語受中國文化制約的行為、認知模式,這個環(huán)境既指個體的心理環(huán)境,也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我國需要逐步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適應英語文化環(huán)境,熟悉英語文化背景,使學生從中感受中英文化差異對語言使用產生的影響,將大量的相關目的語文化信息滲透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利用多種途徑模擬目標語文化語境,采用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應著力開發(fā)課堂教學的潛力。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出版社,1998.193-195.
[2]李潔紅,孫麗.中國課堂環(huán)境下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5(3):30-33.
[3]何自然.跨文化交際中的語言“離格現(xiàn)象”[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3(2):23-25.
[4]蘭冰.淺析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語”[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1):118~121.
[5]張文杰.從中西茶文化的差異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1):220-220.
[6]陳軍.中西茶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策略研究 [J].茶葉,2016(4):218-220.
[7]鄭鶴彬,張瓊玉.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漢互譯歸化異化策略——以《茶藝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116-117.
張 蕓(1983-),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