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瑜
(西安石油大學音樂系,陜西西安 710061)
探究中華茶文化傳承中的音樂教育功能發(fā)揮
劉 瑜
(西安石油大學音樂系,陜西西安 710061)
音樂能引領人們融入到藝術的海洋中,去欣賞華夏文化博大精深的絢麗風景,鉤沉世界歷史變換的詭譎風云,聆聽中華茶文化前行的腳步聲,享受音符迸發(fā)的和諧之美,咀嚼藝術之飴的深邃與甘美。音樂教育可以為中華茶文化的傳播、傳承,做形式上的鋪陳、方式上的體驗,給予藝術上更多的修為。音樂教育可以加深人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加強對茶文化的記憶,加快對茶文化傳承的速度與力度。在中華茶文化傳承中音樂教育是名副其實的使者,是中華茶文化傳播的福音?;谠谥腥A茶文化傳承中音樂教育所富含的巨大功能與作用。本文將就如何讓音樂教育在中華茶文化傳承中發(fā)揮更大的功能這一問題展開探索研究,希冀為廣大茶文化愛好者提供一點參考的路徑。
中華茶文化;音樂教育;功能
茶文化是華夏文化百花園中盛開的一朵奇葩,她宛如傾人城、顧傾人國北方佳人,絕世而獨立,如果說茶元素、茶文化是華夏文化之魂,那么醉人的音樂之美就是世界之魂。茶文化與音樂教育千百年來佳偶天成、珠聯(lián)璧合、自古血脈相連密不可分。音樂教育是茶文化傳承的使者,擔當著對茶文化的承載與傳播茶重要職責,茶文化的音樂教育帶給聽眾音樂美感與動感的同時也悄然傳遞中華茶文化豐滿的內涵與悠遠的記憶。彰顯著華夏民族優(yōu)秀精神品質。跳動的音符撥動了人們心靈的脈搏,涵養(yǎng)著人們的審美情趣,陶冶著人們高尚品格。音樂教育的功能在于用飽滿的音符述說著鐫刻在歷史記憶隧道中的人類生活、探索、思索歷程,中華文明繼承與記憶的重要支撐,音樂具有教育的工具性、寧靜人們心靈的實用性、與培養(yǎng)人們真善美的便捷性。是中華文明、中華茶文化傳承中的中流砥柱,音樂可以典藏記憶、收藏感情、回望歷史、整理、保存、傳播文化、傳承文明、傳遞美的信息、輔助教育社會、推動并服務群眾文化娛樂是振奮民族精神;擢升人們的整體素質,豐富群眾享受精神藝術的途徑。強化對音樂的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更加解讀茶文化內涵的中華文明的記憶基因密碼,協(xié)助人們挖掘更多茶文化中主要形式諸如茶禮、茶俗、茶藝、茶道、茶德攜帶華夏文明的火種。故,音樂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是幫助人們汲取、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菁華,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幫助人們解讀中華茶文化中的“和諧與中庸”,還原茶文化中恬淡而自然的品性。所以,音樂教育對茶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是有助于對中華茶文化中和諧文化的保護、助力構建和諧社會、幸福人生。音樂教育具有抽象的美,而茶藝、茶道、茶舞等表演活動具象的美,加上茶色、湯、味的感覺的美以表演本身傳遞的意境的美會產生共振,升華人們對中華茶文化的真摯情感。
國人飲茶、品茗的風俗,最早始于上古神農時期,到周朝和漢朝時期已基本形成且被世人認可,六朝,唐宋已成為文人必備的技能,及元、明、清的飛速發(fā)展從而形成茶的當今時代,經歷了飲茶,茶禮,茶道、茶文化等一系列生長、發(fā)育、茁壯的歷程。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特別是在中國文化的不斷演變,茶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在精神上互相融合同時,也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自然趨勢,形成一個整潔優(yōu)雅,自然隨順的藝術風格。如茶藝表演中挑選的不同風格的歌曲,可以傳達采摘區(qū)人們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不同風格的茶道與茶儀以及使用的各種不同的樂器,蘊含了不同風格的文化內容。在茶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中音樂教育發(fā)揮著巨大能量遞增作用。
音樂教育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涵養(yǎng)人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觀察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其優(yōu)秀品格的有效手段。音樂教育有利于協(xié)助人們發(fā)現美的元素、理解美的內涵、提升對美的認知度,幫助人們認識并創(chuàng)造美具有助推的功能。諸如可以提升個人認知體驗,豐富其人生體驗,提高其創(chuàng)新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升華其精神,凈化其靈魂。在中華茶文化傳承中音樂教育發(fā)揮著很大的功能。
茶藝表演是茶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其洗、煮、飲茶等一系列表演過程,都需不同表演者之間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特別是含有音樂演奏的茶藝表演,茶藝師與音樂人必須配合默契,共同把握好音樂的節(jié)拍、節(jié)奏。表演的過程中足以促進他們的心靈的和諧。如果把茶藝表演教學融入音樂教育,首先可以幫助個人加深對音樂的了解,也對其理解茶文化、茶元素、茶藝術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其次,可以涵養(yǎng)人們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提升他們之間互相配合的能力,幫助其對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內涵的解讀與理解。
中華茶文化中的傳承代表形式多種多樣,諸如采茶戲、采茶歌等十分寬泛。然,并不是一個采茶戲的滑稽表演與音樂相互配合那樣簡單。它通過采茶時的步調、動作與技藝和優(yōu)美的音樂之間的融合,展現采茶文化、傳遞著采茶人直面艱辛的生活時樂觀向上人生態(tài)度。尤其是茶藝表演中,托壺、旋轉、倒茶等的一系列動作以及具有音樂美感與韻味的肢體語言。述說著茶文化胸懷的寬廣與包容。表征了茶與音樂文化的水乳交融。也進一步驗證了茶道、音樂教育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茶道上的音樂,已經超越了音樂本身的內涵,是茶文化的功能。
國人尤其是文人講究飲茶,以茶為心情,以悠閑的態(tài)度,看淡環(huán)境。往往在舒緩的音樂中,放慢了忙碌的生活心情?,F代生活節(jié)奏快,使人心情起伏,難以平靜下來。許多藝術,已經變得相對浮躁。人們想在繁忙的時間中放松情感。茶藝中音樂的融入給人釀造平和優(yōu)雅的環(huán)境,而茶藝表演中的茶香與音樂情境交融、茶藝表演和音樂節(jié)奏、節(jié)拍藝術交匯、共振、共鳴,人們便不自覺的在聆聽音樂后還原內心的平靜,音樂教育讓人們對中華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茶文化也豐滿了音樂活動內容,中華文化的傳承有了更好的表現形式。茶文化展示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提升著個人的道德修行促進著個性情操的形成。
茶文化與音樂教育相結合,一方面提高了人們關于音樂方面鑒賞力,使其在音樂節(jié)奏的流淌中,感悟音樂的形式、中華文化的寬泛內容,可以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一些與采茶戲、茶道表演相結合音樂形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宣揚與教育。茶與音樂結合的美和對中華文化的教育功能,還在于可以促進人們更多的了解茶文化以及它的發(fā)展歷程、演變歷史。幫助人們享受更多的人類智慧,接收更多歷史文明的的滋養(yǎng),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加深人們對生活的體驗、督促人們的個人生活態(tài)度的轉變。中華茶文化以音樂形式展開的教育可以讓人們在賞析音樂美感的同時,提高其對音樂知識本身的能力,進而提高審美體驗,感悟音樂的文化精神,讓抽象的理解變得更具體真實。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人們可以突破原有的思維方式,進入音樂想象。音樂實踐本身就是一個從各個角度學習知識與文化的過程,也可以讓身心都沉浸在音樂締造的的精神氛圍中,從而實現個體精神對音樂情感的感知和升華。中華茶文化應用在音樂教育中,讓人們了解茶文化和茶元素,使其在新的時代有新的認識,有助于繼承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和富含的有效品質。
音樂是流動的藝術,是勞動者在生活勞動中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的聲音美,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情感的記憶和噴發(fā)。音樂它撥動人們情感的發(fā)條,見證了華夏文明發(fā)展、進步的軌道,音樂它凝聚著歷史的滄桑,是民族文化血脈的延續(xù)。音樂是民族之魂,家國之寶。音樂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在中華茶文化傳承中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特有的功能有助于繼承與保護民族的包括人類的精神文化,特別是保護中華茶文化、茶文明的民族記憶,呵護民族的文化生產力,用音樂教育的特殊傳承力,提高人們對中華茶文化的審美能力,無疑于用美感托舉人們的道德情操的生長,助推其品格的高尚。
[1]吳鐵軍.論中華茶文化傳承中的音樂教育功能發(fā)揮[J].福建茶葉,2016(6):391-392.
[2]葛絕,王小龍,耿仁甫,葛田.高校音樂教育與白茆山歌傳承保護的互動探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6):41-43.
[3]張萍.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與中國文化的整合[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55-156.
劉 瑜(1981-),女,陜西西安人,藝術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