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摘 要:小班幼兒“玩豆”區(qū)域特色活動操作簡單,既方便又實用,它的開設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師可通過“喂豆子”的活動發(fā)展幼兒手指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通過“滾豆子”的活動,讓幼兒體味科學探究的快樂,通過“粘豆子”的活動促進幼兒造型能力的發(fā)展,通過“做豆泥”的活動給予幼兒對形態(tài)變化的直接感受等功能。
關鍵詞:“喂豆子”;“滾豆子”;“粘豆子”;“做豆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236-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146
“哈哈,豆子開會啦”,孩子們一聽到此消息就歡呼,就知道“玩豆區(qū)域”又開始了?!袄蠋?,豆子開什么會呀”“老師,豆子也會開會”“什么是開會”,一雙雙小眼睛好奇的盯著我,我神秘地說:“豆子開會就是各種顏色的豆子聚在一起,像一家人咯……”“哦”,孩子們似懂非懂,一邊聽我講一邊欣賞民間藝術家用五顏六色的豆子變成的美妙藝術品??墒墙裉?,孩子們用豆子做什么呢?你瞧——圓圓大大的身體,細細短短的頭發(fā)……啊,原來那是《太陽公公》,看孩子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就知道對豆子有多喜歡啦!這就是我們開展的“玩豆”區(qū)域中的一次快樂的豆子粘貼畫《太陽公公》活動。
一、“玩豆”區(qū)域特色活動創(chuàng)設的背景與意義
(一)“玩豆”區(qū)域特色活動創(chuàng)設的背景
我園處于城鄉(xiāng)交接處,大部分幼兒來自農村,而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 因此開發(fā)鄉(xiāng)土資源是我園特色教育之一。在農村,“豆子”到處可見,它不僅品種多,顏色也豐富。在一次中班平行組“夾豆子”比賽中,一顆顆調皮的豆子吸引了我班幼兒的注意力,他們個個睜大好奇的眼睛,有一股蠢蠢欲動的興奮。《綱要》指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材料的選擇應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我想:能否抓住幼兒喜歡“豆子”這一興趣,讓幼兒樂意去玩,大膽去玩,并玩得快樂呢?能否利用“豆子”這一鄉(xiāng)土資源來激活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大腦的發(fā)展呢?能否通過幼兒“玩豆”活動,讓幼兒的手部的小肌肉群得到鍛煉,從而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呢?
小班的幼兒因年齡較小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但又往往表現(xiàn)出緊張的情緒,為了消除緊張,就需要借助游戲來解決內心的需要與現(xiàn)實矛盾,以達到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吨改稀诽崾疚覀儯河螒蚴谴龠M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而以區(qū)域活動形式開展的游戲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愛。為了更好地開發(fā)“豆子”這一鄉(xiāng)土資源的特色教育價值,我班創(chuàng)設了“玩豆” 特色區(qū)域,通過開展各種特色活動,發(fā)展幼兒手指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促進幼兒造型能力的發(fā)展,讓他們感受到了形態(tài)變化和科學探究的快樂。
(二)“玩豆”區(qū)域特色活動創(chuàng)設的意義
1.有利于幼兒手指靈活性與協(xié)調性的發(fā)展
《指南》中談到:幼兒手部動作的發(fā)展對于適應社會生活以及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幼兒手的動作能力是實現(xiàn)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礎,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這些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毙睦韺W家也認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在“玩豆”區(qū)域中,我們可通過“喂豆子”活動來鍛煉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群,讓他們的手部控制能力更加靈活、協(xié)調。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意志力也都大有好處。
2.有利于幼兒各種能力與興趣的發(fā)展
在“玩豆”區(qū)域中,我們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各種活動。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沒有游戲就沒有發(fā)展,正如維果斯基所說,“游戲是兒童自己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在“玩豆”區(qū)域中通過“滾豆子”“粘豆子”等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發(fā)練習的機會,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自主活動,充分挖掘幼兒潛在的各項能力,這樣,不僅能使幼兒變“要我玩”為 “我要玩” ,真正成為活動區(qū)的主人,還能更好地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力和探究欲望,促進幼兒自然、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
3.有利于幼兒獲取成功的愉悅情感體驗
小班幼兒通常會因為與親人的分離以及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而產生焦慮、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而良好的感受和體驗是幼兒形成安定、愉快情緒的基礎?!吨改稀分刑岢鲆褂變骸敖洺13钟淇斓那榫w”?!巴娑埂眳^(qū)域各種體驗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幼兒緩解焦慮情緒,使他們逐漸安定下來,在生活和活動中體驗到輕松、快樂和滿足。
二、“玩豆”區(qū)域特色活動的實踐
小班幼兒對豆類雖有一定的認識,但都比較粗淺。一段時間下來,我發(fā)現(xiàn)幼兒只是把豆子從這里倒到那里,表面看似玩得不亦樂乎,卻玩不出其他花樣。那“豆”你玩,要玩出怎樣的精彩呢?
(一)“喂豆子”活動實踐
幼兒喜歡把豆子握在手心擺弄,但是一不小心就會把豆子滑落在地上,對此,我們進行了“喂豆子”活動,希望通過活動鍛煉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群,讓他們的手部控制能力更加靈活,從而發(fā)展幼兒手指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
[案例1]“我來喂豆子”教學設計
設計原則:這個活動看似簡單,卻是一項對小班幼兒發(fā)展有意義的操作活動。這對于幼兒的手部操控能力是有要求的,投放的活動材料大小也是不同的,要先讓他們用手指把豆子從這個筐子放置到另一個筐子中,接著用大勺子移動豆子,再讓幼兒進行更加精細一些的動作,用小勺子移動豆子。幼兒在這一簡單到復雜的活動過程中經驗得以不斷提升,手部小肌肉群也得到了鍛煉。
活動指導:針對幼兒活動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不同階段的內容操作,給予了幼兒不同的指導。(見表1)
表1:“喂豆子”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情況一覽表
內容設計 環(huán)境、材料運用 指導要點
第一階段 撿豆子:讓幼兒把豆子從一個小筐放到另一個小筐。 不同種類的豆子,筐子撿豆子操作示意圖。 著重指導幼兒把豆子用手指拿起來,從這一個筐子放到另一個筐子中,允許幼兒兩顆、三顆進行。
第二階段 “喂豆子”:利用大勺子把豆子喂入小動物的嘴巴中。 大勺子,大些嘴巴小動物瓶子娃娃若干,不同種類的豆子,筐子喂豆子操作示意圖。 重點指導幼兒用大勺子移動豆子至小動物的嘴巴中。
第三階段 “喂豆子”:利用小勺子把豆子喂入大小不同的小動物嘴巴中。 不同種類的豆子、大小不同的勺子,大小不同嘴巴小動物(瓶子若干),喂豆子。 重點指導幼兒用小勺子移動豆子至小動物的嘴巴中。
成果分析:在剛開始活動的時候,幼兒確實不太會使用勺子移動豆子,對于平穩(wěn)移動豆子的動作也不是很靈活,有的幼兒在拿勺子移動豆子的時候手部還會晃晃悠悠,但是隨著不斷練習,他們對于這些動作的掌握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午餐活動中,前后有了一個明顯的對比,剛開始沒有開展活動的時候,幼兒對于拿小勺的動作不是很靈活,因為剛入園,都是家中的寶貝,每次吃飯都是家中的長輩喂的,但是現(xiàn)在幼兒們都能穩(wěn)穩(wěn)地拿住小勺子自己主動吃飯,這讓我們非常欣喜。
隨著“喂豆子”不同階段的活動操作,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群不斷地得到了發(fā)展,而且他們的動作變得非常嫻熟,手指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都有了長足發(fā)展。
(二)“滾豆子”活動實踐
豆子具有一定的可滾動性,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開展了“滾豆子”活動。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在提供的活動材料上,我是按照循序漸進的順序進行的。在活動墻面布置好后,我先在有些PC管的管口放置了漏斗,減少了幼兒活動的難度,在隨后的活動中再相應地增加難度,如有些管子是直的,有些管子是彎曲的,讓幼兒觀察哪根管子的豆子流動得快,哪根慢。通過讓幼兒觀察豆子在材料中的流動現(xiàn)象,體驗“滾豆子”帶來的科學探究樂趣。
[案例2] 教學案例“滾豆子”
背景介紹:幼兒對于“喂豆子”的動作掌握得還是較好的,大多數(shù)幼兒在移動豆子的時候掉落的現(xiàn)象較少,但是每次豆子一掉落就會馬上去撿,有幾個幼兒還故意讓豆子掉落下去,并反復做這樣的動作,于是,我們“滾豆子” 的活動就這樣開始了。
情境描述:活動開始了,“玩豆”區(qū)角里,毛毛正把豆子從桌子上滾下去,一邊彎著頭看,樂樂和敏敏抓了一顆豆子在地上你滾給我,我再滾給你,玩得不亦樂乎。彤彤干脆抓了一大把,一松手,豆子噼里啪啦滾下來,他哈哈大笑……
教育策略:幼兒喜歡玩,但又不知怎么去玩,因此我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水平分成了不同的三個階段,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第一階段重點:指導幼兒把豆子用勺子移動到PC管中,觀察豆子在管內中的滾動現(xiàn)象;第二階段重點:指導幼兒觀察豆子在管內中的滾動現(xiàn)象,比較豆子在不同管子中流動的速度;第三階段重點:指導幼兒把沾有顏料的豆子放置于準備的材料中進行滾動作畫,觀察豆子的滾動方式,體驗豆子滾動的樂趣。
分析與反思:從活動來看,幼兒還是很樂意觀察豆子在管道內的流動,喜歡聽到豆子“咕嚕,咕?!睗L動的聲音,經常能在活動中聽到他們的歡呼雀躍聲。他們會互相進行比賽,看誰的豆子滾動得快,誰的慢,并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此外,我們還嘗試進行了將豆子放在鞋盒和蛋糕盤中滾動,讓幼兒體驗豆子在不同材料中的滾動變化與速度,從中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
“滾豆子”游戲活動的開展,帶給了幼兒快樂的體驗、強烈的探究欲望,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三)“粘豆子”活動實踐
豆子已經成為了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玩物,在“豆子展廳”中,幼兒也會經常光顧,會細致地觀察豆子的特征,經常討論豆子的顏色?!罢扯棺印被顒訉τ谛“嘤變簛碚f還是初次嘗試用物體來進行裝飾活動,教師要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先讓幼兒嘗試用豆子簡單地進行一些裝飾活動,如照片相框的裝飾、笑臉等,然后過渡到一些基本的造型,如太陽、小動物等。
[案例3]“粘豆子”操作方法
第一步:教師提供豆子、相框、范畫作品、魚兒操作用具等材料,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豆類在相框上簡單、隨意地進行裝飾,教師則重點指導幼兒粘貼裝飾的操作步驟。
第二步:教師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物體造型畫,幼兒有了粘豆子的前期經驗,他們會沿著線條進行豆子粘貼,如小花、太陽等。教師則重點引導幼兒去感受色彩美和造型美。
在“玩豆”區(qū)域活動中,各種豆子搖身一變成了一條條美麗的花邊、一個個靚麗相框、一幅幅精致的作品。當幼兒看著自己制作的藝術品時都會情不自禁地說:“真美呀,豆子的本領真大呀!”通過豆子粘貼裝飾,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作畫的興趣更加濃了,動手更加自信了,造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四)“做豆泥”活動實踐
豆子在區(qū)角中發(fā)揮著它的價值。幼兒平時擺弄的是生的豆子,生的豆子質地較硬,不容易捏碎,那熟的豆子是怎么樣的呢?為了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豆子的特征,我們特地把幾種不同的豆子煮熟了,讓幼兒通過捏一捏、嘗一嘗的方式感受熟豆子的形態(tài)。通過嘗試,幼兒發(fā)現(xiàn)原來熟豆子捏在手里軟軟的,還帶著一點粘性。針對熟豆這樣的特性,我們開展了“做豆泥”的活動,讓幼兒感受豆子熟后的形態(tài)變化。
1.“做豆泥”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活動中我們準備了搗蒜泥的工具讓幼兒進行操作,幼兒把煮熟的豆子放入容器后把豆子搗碎成豆泥,這過程看似簡單卻有一定的要求,在容器內的豆子的量一次性不能放入很多,否則不容易搗碎。為了使活動更加有趣,我們把搗碎的豆泥進行了造型活動,讓幼兒利用一些泥工活動中用到的工具對它進行壓印造型,于是一個個造型產生了?;顒又?,幼兒發(fā)現(xiàn)這些造型好像是一塊塊的餅干,親切地稱喚它們?yōu)槎鼓囡灐?/p>
2.“做豆泥”活動的成果分析
在制作豆泥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實踐操作直觀感受到了豆子由顆狀向團狀轉變的形態(tài)變化過程,并利用豆泥的可塑性轉變成了一個個生動的豆泥餅,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關于豆子可以開展的區(qū)域游戲還有很多,我們要有效地進行發(fā)掘、利用,讓幼兒在體驗豆子一物多玩的同時,在其他方面有所提升,真正走進豆子的精彩世界。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自開展“玩豆區(qū)域”活動以來,我班幼兒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幼兒在玩豆區(qū)域中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完善,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工具的使用變得嫻熟(表現(xiàn)為用筆繪畫、用剪刀剪紙等),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高了,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了,如每次活動中都出現(xiàn)了不同的創(chuàng)造奇跡,出現(xiàn)了許多創(chuàng)造火花,還增強了探究欲望,提高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力。同時,他們的情緒穩(wěn)定,在生活和活動中體驗到了輕松、快樂和滿足。
[案例4]12月5日教學日記
記得欣欣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手部的操控能力不是很靈活,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她拿小勺的動作顯得很笨拙,有的時候還會不小心把勺子掉在地上,搞得飯粒到處都是。經過仔細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了欣欣拿勺子的方法是不對的。通過區(qū)角活動中“喂豆子”的動作練習,欣欣的身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欣欣現(xiàn)在會熟練地拿勺子了,而且在我們的指導下也養(yǎng)成了正確拿小勺的習慣,現(xiàn)在她已經能夠平穩(wěn)地把勺子里的飯菜送入嘴巴中,這使我感到很欣慰。
(二)建議
1.材料應源于幼兒生活
在區(qū)域創(chuàng)設中,材料是開展區(qū)角活動的物質基礎,是幼兒建構知識的依托。而材料的選擇應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比如豆豆,既常見又具有一定的特性,這樣的材料才能被幼兒喜歡,引起幼兒的操作興趣。
2.創(chuàng)設可操作環(huán)境
當發(fā)現(xiàn)孩子對材料感興趣的時候,我們要創(chuàng)設可操作的環(huán)境,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探索和表現(xiàn)。比如在玩豆豆的過程中,讓幼兒通過喂豆子、滾豆子、粘豆子等操作獲取信息,積累經驗,從而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3.強化教師的導引策略
孩子的發(fā)展具有差異性,教師應根據(jù)孩子的不同需要進行有目的的引導,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并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以滿足不同孩子發(fā)展的需要。
4.要不斷嘗試新活動
玩豆區(qū)域的特色活動有很多,我們要不斷嘗試新活動的開展,如《會唱歌的小豆子》《做豆?jié){》等,這能更好地詮釋豆子的價值。另外,我們可以讓幼兒利用晨間活動時間進行游戲活動,也可以帶著幼兒去超市尋找豆制品,讓他們感受到豆子家族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