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凌
摘 要:初中美術教材里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往往略顯枯燥,有些內容因其專業(yè)性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了隔閡,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教學的應時性,將美術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與時下流行的社會熱點緊密結合,從學生切實可感的事情切入,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他們通過實踐操作更好地理解美術理論知識。
關鍵詞: 應時性;美術教學;章節(jié)安排;教學形式;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2-0215-0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135
一、問題緣起
春雨知道大地什么時候需要它,剛好在春天萬物萌生的時候隨之而來,因為春雨懂得應時。春夏到,陽長陰消,萬物應時而生長;秋冬至,萬物應時而收藏。中國古代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在《荀子·天論》中提到:“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意思是觀望等待時機,哪里比得上順應并利用時機呢?合理運用自然界規(guī)律,順應時節(jié),比觀望等待更能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達到對世界的有效改造?!皯獣r性”原理不僅可以充分運用于大家已熟知的農業(yè)、綠化、醫(yī)學、飲食、投資等領域,同樣它在美術教學中也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事實上,2011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也指出:“通過觀察、體驗、構思、描繪、塑造、設計和制作等美術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融入社會、關愛生命的情感態(tài)度與行為習慣,使他們逐漸形成環(huán)境意識、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边@里的親近自然、融入社會,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內容與自然、社會、生活等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時代性。
反觀我們的師生:教師教得千辛萬苦,學生學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培養(yǎng),美術課變成了一種負擔,美術教學終究達不到美育的根本目的。
筆者認為要想在教學中做到應時性,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敏銳地把握社會發(fā)展的脈搏,善于發(fā)現(xiàn)新事物、新時尚、新熱點,通過不斷尋找新的內容、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改變教學,使課堂煥然一新。經過幾年的研究實踐證明,掌握并運用好教學的應時性,能讓枯燥的美術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與社會熱點相結合,使教學翻新出奇,永遠保持“新鮮”,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改變在中考指揮棒下初中美術課堂不受學生喜愛的現(xiàn)狀。
二、應時性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特性
教學的“應時性”內容極其豐富,它的“時”大致包括四個方面——時事、時令、時機、時尚。
(一)應時事
古人云:“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從教育角度來理解,就是教導學生不能死讀書,要留意生活,注重時事。從教師角度來理解,分明也是對教育者的要求,要求教學工作者要關注時事。
美術新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美術課堂要有時代感,就是要求美術教師“聲聲入耳,事事關心”,將美術教學與社會時事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培養(yǎng)。時事包括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政府和部門的重要措施、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及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一定是學生希望及時了解的內容。當今社會上出現(xiàn)了很多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和事件,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英雄模范、南方雪災、奧運會、G20杭州峰會等都可以運用到美術教學中。
【案例1】《喜迎G20——感受多元文化》系列活動
上學年借G20峰會即將召開之際,結合“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綜合·探索”模塊教學,上了《美麗杭州我的家》《喜迎G20·中國畫展》《關注G20—感受多元文化小報設計》等課,以滿足學生對奧運會的好奇,提高大家對G20的認識。
如我把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5課《板報設計》中設計的主題制定成“關注G20——感受多元文化”,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收集、整理各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內容,并將學生設計的成果貼在展板上,在學校內做了一個G20宣傳展(圖1)。這樣的課堂設計,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使得教學具有時效意義,把普通的美術設計課變成了一堂熱愛祖國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教育課。
圖1 我校G20宣傳展
(二)應時令
韓愈曰:“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弊プr令——季節(jié)、節(jié)日、紀念日、特殊日子等做文章,把教學內容與時令相結合。在這個或這段特別的日子里,正在發(fā)生著什么,曾經發(fā)生過什么,人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將時令與常規(guī)教學內容相結合,適時地加入到課堂里,將會事半功倍。
【案例2】《土特產設計》教學敘述
在丹桂飄香、秋高氣爽、花好月圓的季節(jié),正好講到浙美版八年級上第2課《土特產設計》,與學生探討 “我們本地有什么土特產”時,同學們說起土灶月餅,于是我將設計內容鎖定為“余杭亭趾月餅”。與課堂內容相結合,尋找、欣賞與中秋節(jié)、月餅的相關元素,同時讓學生感受土特產包裝的各種材料的特性,掌握土特產包裝的設計要素,結合家鄉(xiāng)“亭趾月餅”的特點進行包裝設計。學生作業(yè)見下圖(圖2-圖4)。
圖2 圖3 圖4
將中秋時令和教材內容相結合進行教學,學生熱情高漲,上課探討積極,設計環(huán)節(jié)用心,既引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設計的興趣。
(三)應時機
主觀愿望的實現(xiàn)必須有客觀時機的配合,只有瞅準適當時機,抓住最佳切入點,才能顯出課堂內容的特別意義,取得非同一般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提升美術教學的品位。相反,如果選擇的時機不佳,即使教師花了很大氣力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
教師應該根據(jù)本校實際教學情況,抓住時機,將教學內容做一合理的安排和調整,使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順應、和諧。
【案例3】《油紙傘之美》教學
在開學初進行教學安排時,我提前了解到我校9月要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于是抓住這一時機,調整教學順序,把原先定在11月講的浙美版九上第6課《傘的設計》提前到了9月,帶學生去中國油紙傘主要產地之一——余杭油紙基地參觀、學習,向學生介紹制作油紙傘的材料、工序及其現(xiàn)階段發(fā)展情況等(圖5—7),從課堂內理論知識的學習到課外參觀博物館展覽的實踐,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余杭油紙傘的興趣,在后面的傘面繪制上,學生表現(xiàn)的很積極。如果這節(jié)課按照書本順序在11月講,那么就失去了教學的應時性。時機瞅準了,才能事半功倍。
圖5 圖6
圖7
(四)應時尚
所謂時尚,就是指當時的風尚、時髦。當今社會時尚的元素包羅萬象,包括時尚的音樂、時尚的影視、時尚雜志、時尚服飾等。隨著年紀不斷增長,教師難免會與時尚越來越遠,但往往流行、時尚的東西正是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最感興趣的。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鹗拷逃龑W家皮亞杰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苯處熑绻芮擅钸\用時尚,就能讓自己的課更接近學生,被學生所喜愛。
如《如傳世的青花自顧自美麗——青花瓷器初識》一課中,幻燈首頁題目“如傳世的青花自顧自美麗”就是學生熟知的周杰倫《青花瓷》里的經典歌詞,伴隨著優(yōu)美動聽的《青花瓷》的播放立刻吸引了學生,幾百年前陌生瓷器和當今流行歌曲的完美結合拉近了古代與今天的距離,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歷史,走進了“青花瓷”。教學中的出彩之處正是恰當?shù)剡\用了當時最流行、時尚的歌曲,將學生的個人喜好與教學內容進行了恰到好處的結合。
三、“應時性”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那么,教學中哪些方面可以運用“應時性”呢?下面筆者談談應時在章節(jié)安排、課堂教學、教學形式、教學語言四個方面的操作實踐。
(一)章節(jié)安排講究應時
美術教材的編寫并不是都合乎常理,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在冬天的時候卻要和學生談談夏日的美景,或者在春日的時候畫畫秋日的繽紛,這難免會使教學內容顯得不合時宜。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應時性適當調整教學順序或添加教學內容,讓教學變化更加得心應手。
如在初中拓展課攝影教學的課程章節(jié)安排上,我很好地運用了應時性,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時節(jié)安排了不同的章節(jié)內容(見表1),使原來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具操作性,教學目標更明確,教學活動更具體,教學意義更深刻。
表1 初中拓展課攝影教學的課程安排設計
時間 地點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安排
二月 校園 攝影基礎:曝光練習
風光攝影練習 主題《雨天、雪天、晴天的校園》
三月 校園 攝影基礎:構圖練習
花卉攝影練習 主題《尋找春天》
四月 古建筑 風光攝影:對當?shù)貧v史古建筑拍攝 尋找歷史的痕跡
主題《臨平桂芳橋》
五月 梅堰橋頭 攝影基礎:構圖與景深的關系人物攝影練習 人物抓拍練習
主題《買賣枇杷的人們》
六月 幼兒園 攝影基礎:曝光與速度的關系兒童攝影練習 練習眼力、學會交流
主題《快樂的“六一”兒童節(jié)》
實踐證明,將攝影教學與應時性結合的課程安排,使課堂與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使攝影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攝影技能水平,更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鍛煉了學生的思想意志和應變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活、家鄉(xiāng)、社會的情感。
(二)課堂教學力求應時
新課程帶來新理念,新理念呼喚新課堂。教師在課堂導入、問題設計、作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運用應時性就是一個新的理念。
1.課堂導入
良好的導入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課能否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其中導入很關鍵。好的導入好比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顆小石子,能在課堂上打出一個小的高潮,讓學生愉快地學習知識。而設計一個具有應時性的導入,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教學內容,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4】浙美版八下第6課《青春風采》導入設計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借用現(xiàn)代生活最流行的網絡GOOGLE搜索,打入關鍵詞‘犀利哥會出現(xiàn)什么呢?”
請某學生在講臺上進行上網操作,搜索結果:程國榮,生于1976年10月10日,江西上饒鄱陽人,被網友稱為“犀利哥”。早年和同鄉(xiāng)到寧波打工,由于種種原因成為流浪漢。2010年2月23日,因天涯論壇一篇帖子——《秒殺宇內究極華麗第一極品路人帥哥!帥到刺瞎你的狗眼!求親們人肉詳細資料》而迅速走紅,被網友譽為“極品乞丐”“究極華麗第一極品路人帥哥”“乞丐王子”等。(圖8、圖9是教學幻燈片)
圖8 圖9
教師接著提問:“成為網紅的‘犀利哥程國榮受邀進行了時裝處女秀表演,吸引了許多游人和網民前來捧場,還上了雜志封面。犀利哥重新包裝了形象,一副上海灘大佬打扮,請同學們進行前后對比?!?/p>
借助現(xiàn)代社會最時尚的網絡工具,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覺得這樣的課堂導入別具一格、有時尚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又完全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利用網紅人物“犀利哥”的前后對比,為下面的教學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
2.問題設計
課堂提問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問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且可以開啟學生心靈,誘發(fā)學生思考,開發(fā)學生智能,調節(jié)學生思維節(jié)奏,與學生進行情感的雙向交流。通過提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回憶、對比、分析、綜合和概括,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如果在設計時注重運用應時性,使一個普通的問題變得面貌一新,增強受關注度,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喜歡上回答問題。
如在比較中西方繪畫有哪些異同時,我設計了問題“齊白石PK畢加索誰更強”,讓學生理解了正是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得東西方畫家在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風格和表現(xiàn)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時尚的“PK”兩字使原來不怎么起眼的問題立刻“新”了起來。
3.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布置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作業(yè)可以檢驗教學效果,反饋學習信息,掌握學生狀態(tài)??梢姡鳂I(yè)是師生交流的有效渠道。教師可以結合當下最新的先進教學電子設備(如手機、交互式電子白板等)進行作業(yè)呈現(xiàn),并在作業(yè)材料選擇方面盡量引導學生利用新穎的美術材料,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案例5】《生活中的紋樣》學生作業(yè)設計
《生活中的紋樣》作業(yè)一般是在紙上繪畫,學生作畫積極性不高,我試過在紙盤上作畫,效果比在紙上好多了,但最多是起裝飾作用,掛家里太小不好看,放在抽屜里還會弄壞,實用效率不高。于是我結合這兩年手繪常用又很火的材料——板鞋、T恤、手機袋、錢夾、環(huán)保袋,讓學生自己選擇,由課代表或小組長在淘寶上代買,學生特別喜歡,積極性很高。先讓學生感受手繪材料及其特點,再請學生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手繪的作品,之后安排學生設計,即以二方連續(xù)、單獨紋樣、適合紋樣來設計、繪制自己選擇的材料(圖10-圖16)。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在紙上設計紋樣,可能還沒上交就已經弄臟弄破,甚至弄丟了,也有一些學生懶得畫懶得交。可這樣的課后實踐,學生參與度很高,家長也很支持,有的學生留作紀念,有的饋贈親友,還有的用做義賣。學生不僅學到了設計知識,還貼切自己的生活,很實用。
(三)教學形式力求應時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注意通過視覺形象使學生獲得知識。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緊跟社會發(fā)展,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為美術視覺的再現(xiàn)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我們可以利用微課來教學,使美術課化靜為動,情景交融、聲像并茂,還可以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交流的機會,創(chuàng)造美術鑒賞的新空間。如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把自己的成果發(fā)到微博、QQ空間上,讓學生的作品走出班級、走出學校,讓家長也參與到評論、轉發(fā)的隊伍中。
【案例6】《生活中的紋樣(二)》課堂片段
如今是網絡時代,浙美版七上第4課《生活中的紋樣(一)》中課后作業(yè)的上交形式是發(fā)微博,圖17、圖18都是在鞋子上彩繪,其中圖18的學生發(fā)完圖后在微博上描述這圖案的靈感來自于小時候電視機上頻道的休整狀態(tài),頓時引起大家的共鳴。另外,在微博上還可以隨意放大作品細節(jié),這比平時同學作業(yè)在課堂上只能看個大概要“親民”很多,方便學生的學習、借鑒,同時家長也可以參加評論、轉發(fā),引起了家長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更認真。
@沒有存在的那個誰(5班劉暢)
#三原色#705班劉暢
10月27日20:18來自新郎微博
圖17
Moily_yyyzzzyyy:#三原色#711班余之悅名稱:小時候每當星期二電視機上總會出現(xiàn)的圖案。
圖18
第二課時一上課,我利用ppt,把微博轉發(fā)次數(shù)最高、評價較多的“熱門”作品及微博上原版的版面截圖下來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生覺得這樣的教學形式很新奇,紛紛發(fā)表自己對作品的評價或對發(fā)評論同學觀點的評價,有贊成看法的,有提出不同見解的,專研探討氛圍濃厚,課堂上熱鬧非凡。
通過這種應時的教學形式,學生的作品走出了班級,走出了學校,他們在評論中自由抒發(fā)情感,表達個性和創(chuàng)意,增強了自信心,同時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了反思,取得了進步,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也被更好地調動了起來。
(四)教學語言運用應時
教學語言是教師能力素質中重要的內容和組成部分,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一系列教育活動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教師語言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及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也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語言好比一件藝術品,使用的好會錦上添花,甚至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認為有時教師在課堂中的一些特殊場合巧妙使用時尚語言,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欣賞羅丹的《思想者》時,我說:“同學們,今天隆重介紹一位‘帥哥,它就是羅丹的《思想者》,你看他的造型是不是很酷?”之后又請學生推薦班級上有型的男生當模特模仿雕塑造型擺POSE,讓“思想者”立刻活了起來。又如在介紹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庭天頂畫《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創(chuàng)作亞當部分時,我是這樣描述的:“同學們,你們見過上帝嗎?你們知道上帝長什么樣嗎?在這里米開朗基羅把上帝描繪成一個充滿智慧與慈祥的老人,他手指往地上一指就創(chuàng)造出了亞當,只見亞當擺了個很有型的POSE來到人間。”這樣的介紹很有幽默感,讓課堂氣氛顯得很輕松。
四、“應時性”對初中美術教師的要求
(一)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苯處熤挥杏肋h保持與時俱進的學習狀態(tài),關心時事,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人與事,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營養(yǎng),養(yǎng)成關注社會熱點、時事新聞、時尚流行的習慣,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保持與時代同步,課堂才能體現(xiàn)時代感。
1.書報雜志
筆者常去新華書店或圖書館看書,還每年堅持訂閱幾份與美術有關的報刊雜志,有《美術》《世界美術》《美術報》《文物天地》《書法報》《中國攝影》《大眾攝影》等。
2.電視節(jié)目
筆者平時比較關注的電視節(jié)目有中央二臺的《藝術品投資》,中央三臺的《藝術人生》,中央電視臺四套《國寶檔案》《走遍中國》,中央十臺的《子午書簡》《百科探秘》《人物》《探索·發(fā)現(xiàn)》《百家講壇》等。
3.網站論壇
筆者比較喜歡上的網站有中國美術網、美術同盟、美術家網、中國設計網、中國攝影、中國油畫、中國美術高考網、中國美術論壇、中國書法論壇等。網絡給了我們無限的學習空間,里面內容層出不窮,是美術教師永遠的教學資源庫,若能合理運用,將會受益無窮。
(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羅丹說:“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術教師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美術教師應該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一個喜歡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人,一個在生活中追求完美的人。只有自己懂得體驗生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我們的課堂才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旅游采風
筆者經常利用周末或者假期外出旅游采風,欣賞自然風光,感受人文風俗。我們的旅游經歷是上課時新鮮的調味劑,拍攝的旅游照片是制作課件的圖片資料,旅游紀念品是很好的課堂教具。
2.藝術交流
美術教師應該加入當?shù)氐拿佬g家協(xié)會,融入社會藝術群體。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談談藝術,不僅能使我們心胸開闊,更能讓我們及時了解當代美術現(xiàn)狀,吸收新的美術思潮,使得我們的消息不閉塞、思想不落伍。
3.美術創(chuàng)作
筆者認為能積極投入到美術創(chuàng)作事業(yè)中,并有一定的成績是學生崇拜老師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美術教師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因此,我們要有自己的美術專業(yè)特長,不能因為教學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而應多寫生,多搞創(chuàng)作,每年創(chuàng)作出幾幅自己滿意的作品,參加社會美術界組織舉辦的畫展、書法展,并力爭獲得一定的獎項。
(三)關心學生,了解學生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百勝。關注學生的思想脈搏,了解他們的時尚流行,對美術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中學生思想活躍,思維靈活,喜歡新鮮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創(chuàng)新,追逐時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生活中太多的約束。他們喜歡上網,喜歡網絡游戲,喜歡流行音樂、街舞、動漫等。目前,學生中間比較流行的話語有雷、 囧、 山寨、打醬油等。
(四)巧妙切入,恰當運用
在做好前面幾點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展開“應時性”教學還要選擇恰當?shù)姆绞椒椒ǎ瑢ふ易罴亚腥朦c,合理運用,并注重長效教育與應時教育的結合,注重應時內容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否相符,不能一味追求應時而影響課堂的質量和效果。教學的應時性與常規(guī)性就是珠子與線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使課堂變得支離破碎,更不能為了應時而應時,使課堂教學變?yōu)闊o意義的“做秀”。
五、“應時性”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成效
(一)改善了初中美術課現(xiàn)狀
之前的美術課常常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學得無趣,甚至出現(xiàn)許多學生做與美術無關的事。自從實施“應時性”教學后,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從被動變成主動,他們積極參與,對美術課充滿了期待。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也從課上延伸到課外,現(xiàn)在每學期開設的美術拓展課報名情況火爆,這一切都根源于在教學中講究應時性。
(二)提高了學生的美術能力
應時性美術教學的開展,不僅較全面地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讓學生學會了用美術語言描述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獨特感受,學會了用藝術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思想,設計出了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感受美、探究美、體驗美,體驗到了美術學習帶來的愉悅感,從而形成了良好、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人生價值觀。我校學生在2015學年的美術素養(yǎng)監(jiān)測中取得了區(qū)第二名的好成績。在2016年藝術節(jié)比賽中,我所輔導的學生也屢屢獲獎,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三)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
應時性的美術教學主張合理利用教材,科學處理教材,根據(jù)實際教學對原本的美術教材內容、章節(jié)等進行調整和補充、拓寬和拓展,這樣的教學不僅豐富了美術教學的內容,更拓寬了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涵養(yǎng),從而使課堂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社會。
總之,“應時性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教師必須將書本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用心去設計,細心去準備,精心去實施,這樣才能有“情”有“力”,出奇制新,讓我們的美術課更“新鮮”,讓教與學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