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云
(嘉興學院,浙江嘉興 314001)
茶文化視角下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課程改革研究
夏小云
(嘉興學院,浙江嘉興 314001)
目前,各高校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課程的學習上普遍存在理論脫離實際、教與學相分離等問題。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課程的教學效果。對于此類課程改革,諸多高校也采取過一定的改革措施,但是成效并不是特別明顯。基于這種情況,本文特選取茶文化的角度,從茶文化的精髓出發(fā),針對于目前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課程改革現(xiàn)狀,提出幾點從“茶思想”中總結而出的建議。
茶文化;計算機;課程改革;高校教學
茶文化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被翻新?,F(xiàn)在茶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在秉承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不斷與新生思想融合的思想文化。因此,茶文化既保留有歷史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也具有新時代的氣息。也是因為茶文化的這種承前繼后的特征使得“茶思想”成為一種可以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研、政治、體育等多種領域的思想文化。熟識茶文化思想的精髓有助于我們在處理相關問題方面做出更加明智的決定。
茶文化不僅是與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風俗結合在一起,也與我國的宗教有密切的關系。茶文化與宗教的結合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茶禪”文化。“茶禪”文化起源于佛教的“過午不食”的戒律。相傳釋迦摩尼為了保證學徒的專心修行,要求門下弟子在正午過后到次日黎明這個期間不得進食,若要飲水,只能選擇白開水或者茶水。茶因此伴隨僧人的作息,在僧人饑渴難耐的時候,茶水可以助其清心靜氣,提神醒腦。由此,“茶人合一”的思想被廣為流傳。所謂“茶人合一”,其本質上也是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茶禪宗旨。
茶道的形式在于茶藝,但是最終目的還在于通過一系列的茶道禮儀造就一種生活藝術,使人們感受來自于“茶”的精神洗禮。而茶葉本身針對于人的健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人們通過飲茶可以起到舒緩神經,排出毒素,放松身心以及提神醒腦的作用。另外,茶道中的禮節(jié)也茶道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它是以人的身體行為為媒介而展開的一種行為藝術。茶藝更像是一種修行,人們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身體的親力親為而收獲到心靈的重塑。一顆憤怒的心在茶藝中可以使之恢復平靜,一顆受傷的心在茶藝的過程中可以變得堅強與冷靜,茶藝給不同的人不同方面的正能量,使人從身體到心靈都得到一次鍛煉,這就是茶道精神的“身心合一”。
如果受朋友邀請去他家飲茶,朋友往茶具里滿上了一整杯茶以示敬意,那他可能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茶葉愛好者。倒茶也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是七分滿。俗話說,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說的也是這個“七分滿”的原委。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茶文化推崇的“適度原則”。在民間習俗里還流傳一個說法,“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原因在于,如果在茶水與杯口留一段空隙,那么茶葉的芳香就不容易流散。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適度原則”也非常重要。做人也要堅持“七分滿”的適度原則,寬以待人,避免過度指責他人,點到為止。
“計算機應用”作為一種基本技能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術領域中。然而,不同的專業(yè)對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要求是不一樣的。諸多高校顯然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經調查發(fā)現(xiàn),73%的高校針對于本校學生統(tǒng)一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致分為3種:計算機基礎+Access數(shù)據(jù)庫,計算機基礎+C語言,計算機基礎+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而以上這些課程安排針對于部分對計算機應用有嚴格要求的專業(yè)學生顯然不夠,而針對于類似于中文系、音樂系等只要求基本計算機水準的專業(yè)學生而言又顯得有些嚴苛。
脫離實際的理論是空談。很多高校的學生均反映翻著計算機教科書卻不知道里面講這樣是要干什么。比如在Access數(shù)據(jù)庫學習中,無論是書本還是教師的講解,都是在教學生如何操作。講到“宏”,主要在介紹“宏”的功能以及如何運用“宏”。但是“宏”具體可以幫助人們通過電腦處理哪些日常工作問題,以及“宏”實際扮演的何種角色都沒有一個清晰的介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仍然是懷著一知半解的態(tài)度去生記教師要求的重點內容。在考試中考了滿分的大多數(shù)學生真正在工作中實際運用時卻是一臉茫然的狀態(tài),他們得重新再學習計算機基礎再去適應工作的要求。這個期間大量的時間會被浪費掉。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又分為兩個方面:第一,針對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課程;第二,針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方法。在前文中提到,高校過去針對于全校學生設置的統(tǒng)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課程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發(fā)展的要求。因此高校相關教育負責人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展開分門別類的教學。尤其是針對于教學課本的內容的選擇上,相關負責人應該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需要到達的高度,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于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另外,不同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不一樣,針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展開有差別式的教學可以使得計算機教學更加人性化、高效化。
“教學”二字在過去時代的字面意思是:老師教,學生學。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學”被賦予了新的定義,它可以理解為“教師”+“學生”共同學習。而“適度原則”就是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完全承擔教學的全部內容,教師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盡量做到“點到為止”。根據(jù)一些專門去高校聽過課的老師反饋,在電腦實操課上,很多學生一遇到不懂的就馬上舉手向老師請求支援。因此上電腦實操課的教師往往有些顧及不過來,于是就有一部分的學生處于等待的狀態(tài)。而然過了幾分鐘等老師再過去的時候,那些學生已經弄明白了。這個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其實很多問題并不是學生不能解決的,只是他們過度依賴老師。這樣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被動,最終將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最理想的教學模式還是啟蒙式教學。所謂啟蒙式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只給學生大致講解教學的要點,并不幫助學生把整本書逐字逐句地解讀。這樣的教學一方面把教師應盡的點撥義務做到位,另一方面也給學生很大的空間用來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幫助學生塑造綜合思維的學習方式。而“適度原則”在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在學生與老師之間,彼此為對方留一點點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要點進行自主學習,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及時翻閱參考教材,在教材中去尋找答案。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經過自己研究出來的答案印象會更加深刻。
[1]陳香白.茶道即人道——中國茶道思想分析[J].農業(yè)考古,1995(2):112-117.
[2]鮑金.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改革思路[J].數(shù)字化用戶,2013(23).
[3]戴偉敏.淺析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3):107-108.
[4]沈軍飛.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05(24):53-54.
[5]張淑榮,李郁林.基于培養(yǎng)軟件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6(7):119-120.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研究課題(2017SCG048),嘉興學院博士科研基金(70516039)
夏小云(1982-),男,江西南昌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