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娜
(海南醫(yī)學院,海南海口 571199)
以茶文化為例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進行“翻轉課堂”實踐
林 娜
(海南醫(yī)學院,海南???571199)
隨著我國與國外文化交流和貿(mào)易的頻繁,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增大。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由原來的先教后學變?yōu)橄葘W后教,也就是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本文以中英茶文化的對比為例,探討如何將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培養(yǎng)有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人才。
翻轉課堂;大學英語;茶文化
在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教學一貫是英語語言學習教學中一個可有可無的組成。隨著我國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因此,近年來文化教育開始從原來的“文化導入”探討到現(xiàn)在對“文化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的強調(diào),進入了語言與文化并重的教學實踐階段。一些高校在新形勢下,開始以課程設置改革為主要內(nèi)容的大學英語教改,把基礎英語學習的時間進行壓縮,給過了大學英語四級的學生開設文化修養(yǎng)提高等必修課程,如:英美影視賞析、中西方文化對比、跨文化交際課程等。
但是,跨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因文化的復雜性,需要教師花很多時間講解文化知識,所以在課堂上沒辦法操練和檢驗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翻轉課堂的模式恰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將文化主題內(nèi)容的講解提前錄制成視頻,在課前給學生自學,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理解和消化。同時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通過翻閱相關資料、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等深入了解其文化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或指導答疑,或提供模擬場景,給學生一些交際情景進行實際操練,以此來真正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
“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是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翻轉”,課前在家里觀看自學教學視頻,課堂上教師針對疑難問題答疑或對某一要點進行延伸和討論。2011年,慕課(MOOCs)的出現(xiàn),大大影響了翻轉課堂中課前錄制的視頻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慕課強調(diào)的是在微視頻中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變成師生、生生之間即時的互動和反饋。同時它提倡建立在線學習社區(qū)。以往的視頻中,教師只是錄制課件或授課過程,缺少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而慕課提倡的是在視屏中加入提問、測驗或討論專題,希望學習者在線利用一些社交交流平臺或軟件即時參與與交流,同時也可通過網(wǎng)絡獲取相關信息和資源等,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即時交流、互動和反饋。另外,慕課還鼓勵學習者根據(jù)不同的課題和愛好興趣,在一些社交網(wǎng)站上成立和參與“在線學習社區(qū)”,進行互助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和課堂教課后學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不僅僅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還有以下優(yōu)勢:
1.1 從認知規(guī)律來說,知識的掌握不是最難的部分,而是怎么做到知識的內(nèi)化以及把知識運用到實踐。所以翻轉課堂強調(diào)先學后教,能夠在學生最需要老師解惑的時候,即時提供幫助,同時利用課堂時間進行生生之間交流。通過交流達到觀點上的一致或相互碰撞,加深學習者的認知和知識的內(nèi)化。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
1.2 傳統(tǒng)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而翻轉課堂要求學習者課前觀看教學視頻,自主掌控看視頻的時間地點和進度,形成的看法和產(chǎn)生的問題疑惑,在課堂中師生、生生面對面交流溝通,并深度探討題目。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師生角色重新定位。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成主動研究者,而教師由原來的主導者變成幫助者、組織者和協(xié)調(diào)者,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以中英茶文化差異為例,茶文化本身蘊含的豐富文化元素,教師可以引用一些具體的案例,吸引大學英語學習者對語言學習及文化實踐的興趣,以此提高在跨文化交流活動中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為了展示翻轉課堂在跨文化教學的教學應用,本文把中英喜愛的茶類及沖泡方法的不同作為具體的例子。
中國的茶類根據(jù)產(chǎn)地、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和烏龍茶??偟脕碚f,綠茶、烏龍茶和紅茶受大眾喜愛且經(jīng)常飲用。英國有紅茶、綠茶和花茶等,但大多數(shù)人喜歡紅茶。不同的茶不僅泡出來顏色不同,口感不同,具體的沖泡方法也不同。紅茶偏甜不澀的口感也最為西方人所接受。英國人在泡茶時,先倒入牛奶,然后再將茶葉倒入杯中,最后還可以加糖以增加甜的口感。有些還會根據(jù)喜好加入蜂蜜甚至是威士忌等配料,形成獨特的口味的紅茶飲品。另外中國人泡茶時用的是完整的茶葉,欣賞茶葉在水中慢慢綻放的姿態(tài)。而追求精致的英國人所飲用的茶大多是加工碾成粉末狀的茶袋,省去喝茶去茶渣的麻煩。相同的一點是,不管是中國還是英國,講究的主人在喝茶時必須配備齊全的茶具(中國的茶具種類多些,而英國的茶具精致講究些)以及小點心或茶點(中國多以堅果、果脯為主,而英國人則是精致的糕點)。
從我國的不加配料的清飲飲茶方式,和隨時隨地的飲茶環(huán)境選擇可以反映出中國的傳統(tǒng)儒家思想以及佛家、道家等。中國的茶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追求的是飲茶所帶來的身心的清凈和對自然的向往。所以相比發(fā)酵過的紅茶,中國人更喜歡綠茶的自然,追求心靈感悟以達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英國是傳統(tǒng)的工業(yè)國家,他們更喜歡改造和變化,反映了工業(yè)社會追求的務實和目的性。
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跨文化教學對象是大三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已經(jīng)完成了兩年的基礎英語學習,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此文化教學是每個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必修課程,主要以中西方文化差異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為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課前教師確定好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通過中英茶文化差異了解中英文化的差異)和教學內(nèi)容(中英喜愛的茶類及沖泡方法的不同)。通過本節(jié)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通過茶文化的主題,提高他們跨文化交流的知識、意識和交流的具體技能。整個教學實踐如下:
教師首先將中英茶葉選擇和沖泡方法的不同及背后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的不同按照內(nèi)在邏輯制作成ppt演示文稿上,并且每個課件盡可能控制在5-10分鐘左右的講解時間。如果內(nèi)容太多,教師可以把以上內(nèi)容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個知識點。然后選擇一款錄頻軟件,即屏幕捕捉軟件,播放ppt時,教師錄制屏幕播放,同時配以語音講解。除了自己錄制文化視頻外,教師也可通過網(wǎng)絡資源搜索相關視頻短片供學生課前學習和討論。不管是用哪種視頻,教師都要設計一些問題給個人或學習小組,如:英國的紅茶為什么用“Black tea”表達,而不是“Red tea”?中英的茶道流程、茶藝手法有什么不同?一些茶葉相關的英語詞語(如:take tea with somebody等)意義及文化特殊性?教師將錄制好的視頻以及泡茶茶藝的相關視頻傳至教師組建的社交平臺,學生可通過電腦終端或移動通信終端下載并自主選擇時間、地點及進度自學。在自學過程中,學生有任何疑問或想法,可以通過微信或QQ向教師或同學隨時提出。
課堂學習中,教學重點不再是對語言知識或文化的講解。課堂內(nèi)各種互動的課堂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吸收內(nèi)化;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形成性評估。教師在課堂里的角色是組織、協(xié)調(diào)、答疑。不僅對課前收集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同時組織活動,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思考,加深他們對文化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內(nèi)容的內(nèi)化。這些活動任務必須在微課視頻里提前布置,如針對教師所提出的有關中英茶文化英語表達等問題,在課堂上個人或小組用ppt演講展示,或者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教師再點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一些具體的情景(如中國和英國的茶道等),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知識的內(nèi)化和實踐。
一個跨文化現(xiàn)象背后反映出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價值觀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和領會,所以課后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課后,教師根據(jù)課堂上學生展示和提問的情況,布置相關主題的實踐與拓展,如:中英茶具的選擇、茶點等的不同反映出中英兩國歷史文化以及價值觀方面的差異;關于茶的中英文學作品賞析;就中國茶文化的主題和西方人交流等。課后擴展任務包括擴展閱讀、專題寫作等。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形成論文或展示等。之后組員之間進行互評,或者教師點評。經(jīng)過課前和課堂的深度學習后,這些課后語言文化實踐有助于提升學習者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翻轉課堂新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師和學習者傳統(tǒng)的課堂地位重新定位,使學習者更加自主。但是同時也給教師和學習者帶來了挑戰(zhàn)。對教師而言,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為學生提供的豐富優(yōu)質的課前微課視頻學習資源,在拍攝和制作技術上還需要一定的教育技術能力。對學習者而言,能否獨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也面臨挑戰(zhàn)。翻轉課堂需要的是學習者“先學”,而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和地點,如何保證他們“先學”了?教師是否可以通過設計有啟發(fā)性問題,提供便捷的交互平臺和在線檢測平臺,即時監(jiān)督和檢驗“先學”是否發(fā)生?
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本身,而應該是通過語言了解國外的民族、歷史和文化,也要用英語讓國外了解我們的文化,如豐富的茶文化。因此,大學英語教育者要改變教學觀念,在英語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掌握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往能力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在實際文化交流中更加順暢。
[1]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5):3-11.
[2]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fā)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3]林治.中國茶道[M].北京: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2000.
[4]楊東益.談中英兩國茶文化的歷史演變及內(nèi)涵差異[J].電化教育研究,2016(3):386-387.
[5]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林 娜(1981-),女,海南??谌?,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