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農(nóng)業(yè)畜牧局 查曉飛
日光溫室越冬茬茄子栽培技術(shù)
南樂縣農(nóng)業(yè)畜牧局 查曉飛
茄子營養(yǎng)價值豐富,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茄子在我國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蔬菜之一,一般9月上中旬進行播種,翌年1月開始采收,其主要栽培技術(shù)如下:
日光溫室越冬茬栽培品種,除了考慮經(jīng)濟效益之外,還要充分考慮環(huán)境因素,宜選擇耐弱光、抗病性強、耐寒性強、適合密植、果形大、畸形果少等品種,如天津快圓茄、圓雜2號、茄雜8號、青選長茄。砧木一般選擇抗枯萎病、耐低溫、親合力強等品種,如野茄2號、托魯巴姆。
茄子幼苗適宜生長在肥沃、松軟、濕潤的土壤上,床土需要2年內(nèi)沒有種植過茄科類肥沃土壤50%,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細沙10%。另外,每立方米加入復合肥1.5 kg、草木灰5 kg,進行過篩。最后加入65%的代鋅粉60 g或0.5%的福爾馬林進行消毒處理,裝入72孔育苗穴盤。
一般選擇在9月上中旬進行播種育苗。茄子種子采用溫燙浸種,用50~60 ℃的熱水浸泡種子,并不斷攪拌,將溫度降至30 ℃,靜止浸泡12 h,用清水清洗種子黏著物,撈出晾干后,用干凈紗布包好,放置28~30 ℃溫度下催芽,催芽期間,早晚用清水淘洗1遍,一般7天后即可出芽。
托魯巴姆種催芽采用藥劑處理,將種子放在150~200 mg/L的赤霉素溶液中處理24 h,清水洗凈之后,利用清水浸泡24 h,最后進行變溫催芽處理,過程為25~30 ℃、16~18 h,15~20 ℃、6~8 h,通常 7天后開始出芽。
砧木種每667 m2大約10 g,茄子種每667 m2用2000~2200粒,播種前澆足苗床水,表層覆蓋大約0.8~1 cm的細沙,將種子均勻的撒播于表層,然后覆蓋一層薄膜,保溫保濕,并加蓋小拱棚遮雨遮陰。播種后白天的溫度保持25~30 ℃,夜間保持20~25 ℃,當溫度超過35 ℃,利用遮陽網(wǎng)進行遮陰,出苗之后適當降低溫度,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 ℃,晚上溫度保持在15~18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托魯巴姆種比茄子種早播20 d左右。
采用劈接法進行嫁接,當砧木長到5~7片真葉時,接穗長至4~5片真葉時,具體操作方法為:從砧木基部向上數(shù),第2片真葉時,橫斷胚軸,利用刀片沿著胚軸向下切0.58~0.7 cm深的切口,選則與砧木粗相近的接穗,由頂部向下數(shù),第2片真葉處,利用刀片斜切30 ℃的斜面,長度為0.7~0.8 cm,將其插入砧木中,利用嫁接夾固定即可。
嫁接之后的苗子放入小拱棚內(nèi),澆足水,密閉小拱棚,7天內(nèi)不進行通風,相對濕度保持在90%以上,此時白天的溫度保持在20~25 ℃,夜間的溫度保持在 18~20 ℃,嫁接前3 d,每天遮陰5 h,早晚溫度相對較低,可適當見光,隨著傷口的逐漸愈合,逐漸增加光照,7天后,逐漸增加通風,待株高長到20~25 cm時,長有7~9片真葉,門茄現(xiàn)蕾時即可進行定植。
定植前應(yīng)及時清理大棚內(nèi)的雜草及雜物,利用350 g硫磺,加入80%的敵敵畏0.1 g,點燃密閉熏棚24 h,殺死害蟲和細菌,為了保證整個生育期的用肥量,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8000~10 000 kg,復合肥150 kg,其中,2/3作為底肥施入,1/3作為溝肥施入,深翻30~35 cm,土肥充分混勻,耙平即可。
做成寬1.2 m、高15 cm的壟,一般選擇晴天進行定植,大行距為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50 cm,密度為2500~2700株/667 m2。此外,定植時要澆足定植水,7天后再澆1次小水促進緩苗。
緩苗期間,密閉保溫7 d,高溫、高濕促緩苗,一般不超過32 ℃不進行通風,即使通風,應(yīng)盡量小風。緩苗期過后白天的溫度應(yīng)保持在25~30 ℃,夜間的溫度應(yīng)保持在15~18 ℃,晝夜溫差一般控制在10 ℃為宜,下午低于25 ℃關(guān)閉通風口。
第1次緩苗水之后,門茄瞪眼前,進行控水控肥,達到促根促秧的目的。門茄瞪眼時進行第1次施肥澆水,撒施復合肥25~30 kg,以后對茄,四門斗瞪眼時都進行1次追肥,尿素、硫酸鉀各10~25 kg,生長采收期間每20 d進行1次澆水,澆水多選在晴天的上午,澆水之后及時進行通風降濕。
采用雙桿整枝法,將第1次分枝下的側(cè)芽全部去除,只留第1次分枝,以后側(cè)枝如果再長出新的分枝,依據(jù)長勢留取第1個果實之后摘心,最后只保留2個主干。門茄瞪眼之后,摘除下部的老病葉及側(cè)枝,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及時去除病葉、枯葉,便于通風透光,減效無效生長。
為了提高產(chǎn)量及果實品質(zhì),施用20~30 mg/kg 2,4-D涂抹花萼和花柄,或施用40~50 mg/kg 2,4-D進行噴花。
茄子常見病蟲害主要有棉疫病、黃萎病、紅蜘蛛、蚜蟲、白粉虱、螨蟲等病害。棉疫病每667 m2可用20 g安克、80%的大生75 g、30 mL的云大120加水45 kg進行噴霧,每7 d噴施1次,連續(xù)進行3次。黃萎病的防治主要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紅蜘蛛的防治主要用73%的克螨特乳油1200倍液或40%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除治即可。蚜蟲的防治主要利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的綠保素2000倍液。白粉虱的防治覆蓋銀灰色地膜或黃板即可。螨蟲的防治36%的克螨蠅乳油1500倍液或5%的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
及時采收,防止墜秧,一般開花25天后即可采收,標準為茄子萼片相連接處白色或淡綠色環(huán)狀帶趨于消失即可。選擇果形好、色澤好、硬度適中的茄果進入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