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輝 駱宏亮 王 丹 夏 松 李 花 孫紫洋 周立洋
(江蘇省高科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淮安 223005)
南粳9108水稻“三圃法”原種生產技術
宋光輝 駱宏亮 王 丹 夏 松 李 花 孫紫洋 周立洋
(江蘇省高科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淮安 223005)
江蘇省淮南地區(qū)是南粳9108適宜種植的區(qū)域,種植面積大、用種量大,為滿足南粳9108生產用種的需求,以提高種源質量水平,公司領導十分重視“三圃田”的建設。種子數量充足,種子質量有效提高,才能確保南粳9108生產用種的安全,南粳9108的典型特征特性的保持對種植戶增產、增收、增效起到了保障作用。
南粳9108;三圃田;原種;水稻
江蘇省淮南地區(qū)是主要種植稻麥的1年2熟區(qū)域,水稻常年的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100萬hm2左右,2015年公司南粳9108種子經營量近1.5萬t。由于南粳9108綜合了母本武香粳的香味和父本關東194的軟米特性,屬于半糯類型優(yōu)質食味粳稻品質,米飯晶瑩剔透,香氣四溢,口感柔軟滑潤、富有彈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質極佳,江蘇各米廠在收獲期搶收南粳9108稻谷,收購價格高出一般的常規(guī)稻谷0.4元/kg。南粳9108大米在上海、浙江也備受消費者青睞,所以保持品種原本的特征特性極為重要,原種的生產更是重中之重。公司前幾年采取“二圃法”生產原種,“二圃法”需要大量的選穗、人工考種、人工播種、人工插秧,由于工作量很大且良繁系數較小等原因,2015年由“二圃法”改為“三圃法”,增加了“穗系圃”,減少了工作量,良繁系數大大提高,確保達到水稻原種生產技術操作規(guī)程。
(1)品種多。有些品種與南粳9108的空間隔離只有不到10m,盡管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但存在4%的自然雜交率,在生產過程中容易發(fā)生自然雜交。(2)單穗選擇的數量多,很難保持標準一致。(3)單穗選擇的人員多,并且每個人對南粳9108的特征特性掌握程度有高有低,導致穗選的標準也不同,單穗差異性比較大。(4)在種植過程中監(jiān)督不利,造成穗行、穗系有多本栽插現象。在生產過程中觀察其變異和分離的難度加大,選擇效率及效果降低。(5)種植過程中存在的第1問題是穗行栽插形成多行,不是單一栽插。多行群體不利于觀察變異株及分離株。每穗單行、單本栽插形成行與行之間、株與株之間相互對照,更有利于技術人員觀察鑒別。(6)穗行與穗系淘汰率小,一些技術人員舍不得淘汰,要有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淘汰意識,才能有效提高南粳9108的種子純度。(7)種子沒包衣,導致苗期稻瘟病、紋枯病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8)機械混雜,預防不利。2015年以前,穗行都是收割機收割,機械混雜嚴重。(9)保管與儲藏。單穗、穗系、基礎種子分多個袋,有的1個大袋只放1個標簽,在儲運過程或育秧環(huán)節(jié)中有散落的,不能100%鑒別是什么品種的,只能丟棄;有些基礎種子放在普通倉庫,造成蟲害、鼠害嚴重。(10)在南粳9108原種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專人做田間記載,都是人員穿插記載,部分記載過程中存在斷載現象。
2.1 合理布局 公司有原種繁殖田20hm2,共分為4大塊:2塊東區(qū)、2塊西區(qū),中間分別有辦公室、鴨舍、鵝舍和雞舍,可作為隔離屏障,有隔離屏障的田塊隔離距離不低于10m,否則南粳9108的“三圃田”與其他品種必須保持在20m以上的空間隔離區(qū)。
2.2 選擇優(yōu)良單穗
2.2.1 田間選擇單穗 從純度高、生長整齊一致的生產田中選擇單穗,依據南粳9108株型緊湊,穗與劍葉的夾角小于30°,直立株穗高出劍葉,葉片上舉,劍葉長度為22~23cm、寬度為1.3cm,倒2葉長度為31cm左右,倒3葉長度為32cm左右,穗型緊湊、直立、較大,粒型圓潤,千粒重為26.4g,生育期153d,并具有獨特香味等典型特征,選擇具有以上典型特征又無病蟲害的單穗200~400個。田間選擇時,1個單株只選1穗,田間入選的單穗放入網袋風干,水分不高于14.5%,1個單穗1個網袋,分別系上標簽。
2.2.2 室內考種,選擇單穗 在實驗室內依據南粳9108的穗型、粒型、稃尖色、無芒并具有獨特香味等典型特征嚴格反復篩選,最終決選出100~150穗,單獨存放于掛藏室。公司掛藏室450m2,位于3號樓第2層,有獨立電梯、掛藏設施,還可以避免鼠害的發(fā)生,作為下年“穗行圃”的材料。
2.3 穗行圃
2.3.1 育秧 提前將上年選擇的單穗人工脫粒,每穗單獨包衣處理。包衣種子能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露天水育秧改為硬盤育秧。露天水育秧在人工播種時易造成穗與穗之間交叉混播現象。采取硬盤稀植育秧,1穗1盤,確保了穗與穗之間不交叉混合,又有利于秧苗個體生長,培育壯秧,硬盤育秧秧齡不超過25d。在擺盤時,秧盤之間有一定距離,便于區(qū)分。
2.3.2 穗行圃 本田栽插前,選擇好硬盤上的單穗秧,淘汰明顯長勢弱的硬盤秧苗。本田栽插過程中注意的是必須保證單人、單本、單盤、單行、單段插秧。根據田塊布局,每10m左右為1段,1穗1行,1個秧盤插完,才能插下一盤,插秧盡量保持深淺一致,深度在2~3cm,每個段落留40cm的隔離走道,便于技術人員觀察、調查、記載。
2.3.3 田間選擇 穗行的選擇人員必須是長期從事良繁工作、責任心強、能吃苦耐勞的技術人員。首先做好田間記載,記錄好南粳9108的分蘗數、株型、葉色、抽穗期、穗型、粒型、穎色、稃尖色、熟期、熟相等典型性狀,各生育期的肥水運籌情況,各種病蟲草害的發(fā)生與防治情況,氣候等因素引起的植株表現情況,發(fā)現有變異、分離的穗行要單獨記載及時插牌標記。抽穗期的調查最為關鍵,此時要記載好每穗行圃的破口、始穗、抽穗、齊穗的時間;成熟期根據南粳9108的田間表現入選典型穗行,并加大穗行圃的淘汰力度,記載中有變異株、分離株、可疑株、弱株、病株等都視為淘汰目標,絕不存在一絲僥幸心理。最終入選穗行30~40個即可,將入選的穗行人工單行取穗收割。整行整穗放入網袋中,單獨晾曬至水分含量為14.5%以下。
2.3.4 室內考種 品質檢驗,整精米率71.4%,堊白粒率10.0%,膠稠度90mm,直鏈淀粉含量14.5%,決選單行。田間入選的穗行室內進行考種,具體步驟與單穗室內考種相同,將不具有南粳9108典型性狀的穗行淘汰,將具有南粳9108典型性狀的穗行保存于公司掛藏室內,以便下一年使用。
2.4 穗系圃 南粳9108穗行的種類一般在2kg左右,一般硬盤育秧,每盤播種量不超過100g,每穗行大約需播種20個硬盤,所以每穗行與穗行之間硬盤要有明顯的分割區(qū),而同穗不同盤之間要相對緊密。將同穗的所有硬盤移栽為一個小區(qū),稱為穗系,采用行距30cm,株距15cm,單本插秧,一個穗系與另一個穗系之間要留有隔離道,便于鑒別觀察。生長期間進行穗系比較,淘汰不典型的穗系。入選的穗系混合收割即為基礎種子。
2.5 原種田 將上年收獲的基礎種子,混合育秧移栽至原種圃內,發(fā)現雜株及時拔除,收獲前經技術人員嚴格鑒定,脫粒后進行種子鑒定,合格后入原種庫保存。
3.1 統(tǒng)一整地質量 麥收時利用機械切碎麥秸,上水泡田2~3d,泡軟土層,軟化麥秸,薄水深旋埋草,然后用水田平土器整平,做到高低不過寸。
3.2 統(tǒng)一包衣劑處理 南粳9108種子統(tǒng)一用咪·霜·噁霉靈包衣處理,防治種傳病害。
3.3 統(tǒng)一肥水管理 本田施足基肥,每667m2施45%復合肥35kg、尿素1kg,插秧后于5~7d、12~14d,各施1次分蘗肥,每次用尿素10kg。倒4葉期施用促花肥,每667m2施45%復合肥30kg、尿素7.5kg;倒3葉期施保花肥,施尿素10kg,穗肥推遲到葉色褪淡后一次施用,施45%復合肥30kg。
3.4 統(tǒng)一病蟲害防治 南粳9108適宜種植區(qū)域主要蟲害為灰飛虱、稻縱卷葉螟、葉嬋;病害為黑條矮縮病、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瘟病可貫穿整個生育期,如苗瘟、葉瘟以及后期的穗頸瘟、谷粒瘟。在南粳9108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針對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是統(tǒng)一藥劑,使用同含量的藥劑,統(tǒng)一藥水的配比濃度、統(tǒng)一施藥的時期、統(tǒng)一施藥機械、統(tǒng)一同人操作施藥的過程。
3.5 統(tǒng)一移栽秧齡及密度 采取硬盤稀植育秧及微噴灌技術,提高秧苗素質,秧齡控制在25d移栽。穗行圃、穗系圃、原種田都采用行距30cm,株距15cm。
3.6 統(tǒng)一擱田時間及技術人員 “三圃田”南粳9108群體莖蘗數達到預計穗數80%(18~20個/667m2)開始自然斷水落干擱田,采取分多次輕擱,擱到田間土壤沉實不陷腳,葉色褪淡落黃即可。統(tǒng)一相同的技術人員記載南粳9108的相關性狀。
4.1 預防生物學混雜 南粳9108與其他品種都保持20m以上的空間隔離區(qū),條件所限,沒有20m以上的要有天然或人工屏障。
4.2 預防機械混雜 原種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包衣、播種、秧苗運輸、栽插、收獲、脫粒、保存等,必須同穗同人、同穗行同人、同穗系同人操作?!叭蕴铩弊陨镜奶幚硎紫炔扇∩罘胧?,耕深20cm以上,其次從苗期識別拔除紅米稻,最后在各個生育期仔細去除,杜絕自生紅米稻在“三圃田”出現1粒。原種生產收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杜絕出現落地現象,即使原種田收獲也采取嚴格清整各種機械,不放地面,直接運烘干房烘干貯藏。
[1] 于福安,陳洪金,張俊英,等.淺析水稻原種生產方法及“整穗育秧法”三圃原種生產技術[J].作物雜志,2009(6):92-94
[2] 黃勇.阿克蘇地區(qū)小麥種子“三圃田”現狀、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J].中國種業(yè),2016(8):43
201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