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婉榕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系,四川 遂寧 629000
?
論濟慈《秋頌》中的美與憂傷
漆婉榕*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系,四川 遂寧 629000
《秋頌》被廣泛的認為是約翰·濟慈最美的詩歌之一,是他美學著作的代表作。但是通過仔細閱讀,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詩既有美麗又有淡淡的憂傷,共同描繪了一幅秋景。這篇文章試圖探討《秋頌》中所包含的美與憂傷,希望能使讀者更好地理解這首詩。
約翰·濟慈;《秋頌》;美麗;憂傷
約翰·濟慈是浪漫主義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在短暫的一生中,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著名的詩歌?!肚镯灐芬云涿乐Q,許多學者從美學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但經(jīng)過仔細研究這首詩,可以發(fā)現(xiàn)背后隱藏的對死亡的憂郁。
(一)視覺美
這首詩中最明顯的美是視覺美,它是由秋天各種場景的描寫直接傳達出來的。這首詩的視覺美主要是發(fā)生在兩個方面: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詩歌第一節(jié)描繪了大自然的成熟美,太陽、果實等共同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秋天的靜態(tài)圖畫。擬人化的太陽和秋正忙碌著孕育秋的果實,“密謀”、“裝車”、“布施”等動詞的運用也體現(xiàn)了動態(tài)的豐收的畫面。所有這些動詞給讀者的印象是秋天是收獲季節(jié)。在第二節(jié)中,秋擬人化地巡視周圍的田野和村莊,是一個不斷移動的狀態(tài),秋天的不同的形態(tài)生動有趣。
(二)聽覺美
詩中各種各樣的聲音顯示出另一種美,即聽覺美。濟慈在這首詩中運用了很多擬聲詞和押運。在第一節(jié)中,蜜蜂的嗡嗡繁忙工作和其他小動物的聲音仿佛就在讀者耳畔。在第三節(jié)中,“你自有樂章”意味著這首詩充滿了美麗的聲音。當太陽下山,云層覆蓋,秋天的音樂就開始了:“秋蟲悲鳴,紅鳥呼哨,蟋蟀歌唱,燕子呢喃”。所有的聲音都是大自然的聲音,讓讀者迷失在和諧的氛圍中。讀者可以用周圍的各種聲音來放飛他們的想象力。此外,這首詩中的押韻規(guī)則是有規(guī)律的。每節(jié)長十一行,分為兩個部分。在每個小節(jié)中,第一部分由前四行組成,第二部分由最后七行組成。每一節(jié)的第一部分是一個ABAB韻;第二部分,第一節(jié)是cdedcce韻,第二和第三小節(jié)是cdecddde韻。這些規(guī)律的押韻使這首詩整體具有音樂感。
(三)其他感官的美
除了視覺美、聽覺美,其他感官的美也為塑造這首詩起了重要作用。例如,濟慈用“甜核”和“果實圓熟”,讓讀者可以品嘗到秋天的甜蜜果實;在觸覺上,“溫暖的日子”和“粘滯細胞”使人們可以感受到秋天的舒適;嗅覺方面,“罌粟花”的描寫,使讀者可以感受到秋天特有的香味。
乍一看,《秋頌》贊美了秋天的豐收,但是秋季總是處于四季的循環(huán)中,它為冬天的死亡做著準備工作。另外,秋字起源于中世紀英語單詞autumpne,意味著成熟期或衰退的開始。
在第一節(jié)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意像都暗示秋天是一個惡意的季節(jié)。首先提到的是“霧”的形象,雖然秋天試圖掩蓋她的惡意行為,但是讀者可以感覺秋天其實有著不良的意圖。本節(jié)中秋天的第二個特征是她的醇厚,暗示秋天有能力使她的周圍環(huán)境變得成熟。所有的東西都在秋的影響下變得柔和親切并且放松警惕,為秋天完成她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三行中的“密謀”表明太陽和秋天似乎打算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裝車”用的“l(fā)oad”這個單詞,而這個單詞有裝滿、負載、重荷的意思,所以這里暗含著有可能是秋天布置了一個陷阱,讓自然感到幸福,平靜自然的接受其規(guī)定的命運。在本節(jié)中,有些詞似乎贊美秋天,例如,彎曲,腫脹和豐滿顯然意味著破壞:樹枝破碎;葫蘆爆裂,殼膨脹,顯然不具有美感。最后一句蜜蜂“卻以為溫暖的日子可以永遠延長”,而不知道他們將死于即將到來的冬天寒冷,從這里讀者可以感受到秋天帶來的憂郁。
第二節(jié),秋天對她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偽裝冷漠,也許她想在迷霧的幫助下掩飾她的惡意意圖。第14行人格化的秋天“坐在糧倉地板上”,和平的形象強烈地與即將來臨的死亡形成對照。在薄霧的掩護下,秋天正在計劃冬天的死亡。秋天在工作時感到放松,她被罌粟的煙霧所折服。秋天的所有行為意味著她試圖延遲不可避免的破壞。但所有的破壞是不能避免的,因為她仍在工作。季節(jié)的循環(huán)不會被延遲:收獲將收集,倉庫將被填充,一切將繼續(xù)。
第三節(jié)的第一行是詩的轉(zhuǎn)折點?!按焊柙谀模堪?,春歌在哪?”這個問題帶有一種悲哀的感覺。春天的美麗和快樂與秋天的失落形成強烈的對比。但是,第24行改變了這個悲哀,因為秋天也有她自己的歌,“你自有樂章”。詩歌前兩節(jié)都滲透著悲傷,而有樂章的秋天顛覆了之前的悲傷,賦予了秋天音樂美。但在這個轉(zhuǎn)折點上,秋天并沒有改變她的任務,作為自然的連續(xù)循環(huán)的一部分。25行的“云彩”是一個強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風暴的圖像。濟慈指出,一天必須消亡,一個季節(jié)也必將終結(jié),但結(jié)束的那一天是溫柔的,意味著一種良好的、積極的死亡。26行的“平原”被“玫瑰色”覆蓋,收獲后,平原不再空洞,不再是死亡的形象,而是玫瑰色,表現(xiàn)出自己的美麗。第26行到第28行生動地呈現(xiàn)了各種活潑的動物,“秋蟲悲鳴”“在高處吟詠憂傷”這些句子是矛盾的希望和死亡交織的圖像。有些東西失去了,有些東西將從損失中獲得,即使在死亡中也有令人欣喜的東西。本節(jié)的最后幾句描繪了快樂的景象,所有大自然的生物加入秋的合唱。自然的所有生物變得欣喜,似乎慶祝秋天的結(jié)束。秋天過后,冬天就來了,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再來。從這個理論上,得出希望與絕望齊頭并進的結(jié)論。
[1]陳文智,徐建綱.簡析《秋頌》的美學價值[J].赤峰學院報,2010(12):74-76.
[2]濟慈.濟慈詩選[M].屠岸,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3]譚凱.On the Beauty in Keats’s Ode to Autumn.英語廣場,2011(11):19-20.
漆婉榕(1986-),女,漢族,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系,助教。
I
A
1006-0049-(2017)09-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