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玉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
關于我國空間權的構建
郭林玉*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土地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地表,地上及地下的空間成為追捧之地。但我國關于空間權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太過于籠統(tǒng),并不適應當代中國的建筑水平以及對空間高效利用的發(fā)展要求。
空間權;物權;建設用地使用權
(一)空間權產生的原因
空間權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人口快速增長等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而催生的一項民事權利。歸其原因主要是:1、城鄉(xiāng)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城市的不斷擴大,加之人口基數大這一事實以及人口的膨脹引起人們對土地空間需求也在不斷地擴大。但是土地的有限性卻限制人類的發(fā)展進程,因而人們對空間的需求從平面轉向了地上和地下。2、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科學技術的日臻完善為人類利用土地的上下空間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從而刺激人們對土地的欲望。
(二)空間的法律界定
由于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膨脹,人類對土地的需求不再單純局限于地表,而是急迫的希望利用空中的空間以及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空間。然而土地資源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人類不得不把土地的利用方式從平面轉向立體化利用,以此來緩和人地矛盾。同時,如今我們對物的界定更注重于物的價值性能,即能為人所控制利用,并能夠滿足人類某種需求,即可稱為物。顯而易見的是,空間絕對具有利用價值,因而將空間定性為物也是符合定義的。
(三)空間權利性質紛爭與定位
我國對空間權是否能夠作為一項獨立的物權存在較大的爭議,大體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種觀點:
1.空間權否定說
該觀點認為,建設用地使用權包括對地上、地下及空間的權利,空間用地使用權的范圍歸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使用。因而,空間權不是一項獨立的權利,也不能作為一項全能而存在??臻g權是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題中應有之意而已。
2.空間權肯定說
該種觀點認為,如果籠統(tǒng)地將空間權歸入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范疇,將會引發(fā)權屬不明的糾紛,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增加,不利于空間財產的價值實現以及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空間權綜合說
梁慧星先生支持空間權綜合說的觀點,空間權是作為物的一種權能存在的。空間權是從土地所有權中分離而來的,它只是物權法中的權利客體,但卻不是一項獨立的物權。我們可以將與空間有關的各種全能歸入鄰地使用權、基地使用權以及農用地使用權當中,并以這三種權能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適用于空間權,從而可以避免重復立法的繁瑣。
對于以上三種觀點,各有其合理的地方。筆者更加贊同肯定說的觀點。土地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提供生活場所,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及空間才能減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才能更好的實現物盡其用。
從我國目前的立法來說,并沒有承認空間權是一種單獨用益物權。對于空間權的性質、空間權的劃分和空間權的利用原則也沒有進行系統(tǒng)而細致的規(guī)定。因而使得大量的空間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造成空間分層利用的浪費和綜合效益不明顯。因而從空間開發(fā)利用的必要性和我國當前的土地利用現狀來看,構建空間權是十分需要的?;谏鲜龅姆N種因素的考慮,本人對于我國空間權的構建提出以下幾個淺薄的看法及觀點。
(一)空間權的性質
第一、空間權是一種財產權??臻g的合理利用可以彌補了土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的缺點,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因而空間權成為一種財產權已是不爭的事實??臻g權作為一種財產權理所當然的可以進行抵押、擔保和轉讓,從而實現空間權的使用價值和價值。還可以將空間分成不同的層次進行利用。
第二、空間權是一種物權??臻g雖然不是有體物,但是卻可以通過科學技術明確其“六至”。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明確各層空間的空間范圍,對各層次的范圍進行相關的登記,明確相關的權利歸屬,提高空間利用率。
第三、空間權是一種獨立的用益物權??臻g權并不能簡單地歸入建設用地使用權等其他用益物權之中。若僅僅將空間權歸入某一個用益物權之中或者多個用益物權之中,很多現實問題將得不到更為妥當的處理,空間的效益就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實現,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便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二)空間利用原則
對土地空間的開發(fā)利用不是限制的,我們不能無度開發(fā)、無序開發(fā)最終造成更大的浪費。對空間權的開發(fā)利用我們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從而使得空間的開發(fā)利用合法、有序、高效。
第一、空間開發(fā)的無害性。對于空間開發(fā)的高度或者深度,應該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第二、公益事業(yè)發(fā)展以及國家征收具有優(yōu)先性。國家征收必須遵循三個原則:(一)公用征收目的性原則,這是基于我國對于征收的相關法律條文而提出的。(二)合法性原則。(三)公平補償原則。對于空間權的征收務必做到“兩個維護”和“兩個保障”。
第三、空間利用的可持續(xù)性。對空間的利用不能無度開發(fā),我們應當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進行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當然,本人認為在地下隧道、管道鋪設等全國性工程時建立全國性的登記系統(tǒng)十分必要。如果地方政府個顧個的進行規(guī)劃,就很有可能造成各省各市的地下隧道等地下設施不連貫。也許再拆再建的反復工程會不斷上演,又或者減少了空間本應該有的利用價值。
(三)空間開發(fā)的登記制度
空間權是一種物權,通過公示制度,能夠確定相關的物權人所享有的權利。當空間劃分出其具體的開發(fā)范圍,權利人就能在規(guī)定的具體范圍內對該空間進行利用。
當空間權與建設用地使用權相分離時,要確定空間的權利人,我們可以通過登記制度來明確。從而更好的維護一物一權原則,也更好的維護空間權利人的使用權利和利益。比如:當一個空間被多次進行交易時,就好比一房多賣,這時候公示的效力就可以得到彰顯,相關的當事人就可以到登記機關去查詢信息來解決糾紛。或者是某些不法分子想進行多次買賣時,權利人可以查詢信息,減少經濟、時間損失。對于特殊的工程浩大的地下工程進行全國性的規(guī)劃和登記,是解決“多重管理”必不可少的方法。
[1]王利明.空間權:一種新型的財產權利[J].法律科學,2007(2):7.
[2]李亮.分層建設用地使用權若干問題研究[D].東南大學學位論文,2014(4).
郭林玉(1992-),女,漢族,河南林州人,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2015級民商專業(yè)研究生。
D
A
1006-0049-(2017)09-0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