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莘
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4
?
論虐待罪的處罰
王子莘*
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24
近年來媒體上曝光的一系列虐待案件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人民群眾對于虐待行為感到十分的憤怒,法院對于虐待案件的處罰以及人們對于案件的結果往往會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我國現(xiàn)行的虐待罪立法的局限性,導致針對虐待行為的規(guī)制在司法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能引起人們爭議的就是關于虐待罪的刑罰處罰輕重以及方式的問題。本文主要關注的就是對于虐待案件中的被告人是否有其他的非監(jiān)禁的處罰方式更能夠有利于他們悔改,更有利于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虐待罪;非監(jiān)禁處罰;社會和諧
虐待行為因為對象的獨特性以及行為的惡劣性,一旦在公眾媒體中曝光,很容易招致人們的憤怒,社會輿論更傾向于對于犯罪人處以重刑,認為這樣才能彌補他犯下的罪行。民眾的情感并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國關于虐待罪的刑罰處罰的力度和其他國家相比的確有不足之處,再加上近年來虐待案件的頻頻發(fā)生,立法和司法機構應該引起重視出臺相關的政策能夠遏制住這類犯罪行為。從理論上來講,分成了明顯的兩派,贊成和反對。
贊成加重虐待罪的法定刑的學者列舉的許多依據(jù),比如說:從人權的保護方面來看,過低的法定刑肯定不能很好得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利;從防治效果方面看,過低的法定刑難以抑制虐待案的發(fā)生;從刑罰均衡要求看,法定刑過低不符合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從借鑒境外立法經(jīng)驗的角度看,可適當加重虐待罪的法定刑。
而反對加重法定刑的學者們的理由是認為那些主張加重法定刑的觀點出自于感性的引導,應該慎重對待刑罰的輕重,因為這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命運。重刑和抑制家庭暴力中的虐待行為的關系并非是直接有效的,如果僅僅因為憎惡就施以重刑,絲毫不顧罪犯和受害者的親情關系是不對的。重刑的有效只是一時的,一時的嚴厲懲罰并不一定就能挽救這個罪犯或是這個家庭。在這種涉及到家庭虐待的案件中,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對罪犯的挽救,對家庭的拯救。所以一部分學者提出了這樣的一種思路:“對于犯罪人的處罰方式的多樣化,對家庭中的虐待行為以及虐待犯罪的處遇,應該以恢復性司法為首要途徑,實行虐待罪輕罪和解轉處與重罪和解輕刑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實現(xiàn)分層次、分階段的處遇方式”。
監(jiān)禁刑作為虐待罪的報應刑出現(xiàn)是無可厚非的,但監(jiān)禁的方式對于罪犯的改造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滿意。而且,由于監(jiān)禁本身的特點,它是罪犯在社會化往往有一定的困難,甚至在漸進的環(huán)境下,罪犯很可能會被“再感染”。所以許多學者提出對于家庭暴力虐待案件的罪犯可以實行非監(jiān)獄化的懲罰方式。
按照設想分析,以兩個層次分別對虐待罪進行劃分和設置:第一層次,社區(qū)矯正。社區(qū)矯正主要對兩種人實行:一類是,雖然是實力虐待行為但尚未程度較輕不構成犯罪的人;第二類就是構成犯罪但屬于輕罪的人。第二層次,刑法法定刑內的自由刑遏制。相對于第一層次,第二層次的補充性質體現(xiàn)的更明顯也是分為類兩人:犯罪行為惡劣的人以及和經(jīng)過社區(qū)矯正以后依然不改本性的人。
(一)社區(qū)矯正
第一部分為社區(qū)調解。通過基層組織、家族親戚或是近鄰等對于實施虐待行為的人進行心理、感情、思想認識等各方面的說服和勸導,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甚至是違反法律的,杜絕他存在僥幸心理,幫助他下定決心以后不再實施這樣的行為。第二部分為社區(qū)處罰。適用于情節(jié)嚴重的罪犯,由于其行為的惡性已經(jīng)能夠達到兩年的有期徒刑,所以應由公安機關介入,同相關社區(qū)基層組織配合刑罰的執(zhí)行,將被判刑的犯罪人安置到社區(qū)中。以社區(qū)的環(huán)境氛圍替代監(jiān)獄的環(huán)境,同時要求在刑期內參加勞動。同時要安排相關的人員對犯罪人進行教育改造,重點放在改造上而不是懲罰上。在限制其自由的同時也要保證他與家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另一方面,社區(qū)對犯罪者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以各種方式使他改變自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行為錯誤性以及家庭的重要。
(二)自由刑遏制
自由刑的適用是有限制的,主要針對的是犯罪情節(jié)嚴重的情況。首先就是虐待罪的重罪犯,重犯用重刑符合法理要求,因為虐待行為導致人的重傷或死亡必然受到更嚴厲的懲罰;適用虐待罪重罪刑的犯罪人之第二類便屢教不改的人,因為虐待行為已經(jīng)被定為輕罪,在經(jīng)過社區(qū)矯正完畢后,回到家中又實施虐待行為構成犯罪的罪犯。這種人的犯意依然存在,危險性沒有消除。應當受到刑法的嚴厲制裁,同時這也符合刑法關于累犯的刑罰規(guī)定,完全可以按照累犯的標準予以量刑。
對于虐待罪的犯罪人,我認為關鍵點在于改造而不是懲罰,畢竟家庭的和諧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基礎。
[1]孫廣坤.親屬相犯行為定罪量刑的介述與思考——基于法與倫理的博弈視角.法律適用,2016(8):61-65.
[2]劉瑜.芻議虐待罪結果加重犯的限制適用.法制博覽旬刊,2014(1).
[3]高仕銀.虐待罪及其處遇——基于和諧社會語境下的思考.西部法學評論,2008(6):67-71.
王子莘(1993-),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師范大學,刑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刑法。
D
A
1006-0049-(2017)09-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