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文辦 李永標 唐超莉 陸文西 周翠
肝癌介入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研究
● 覃文辦 李永標 唐超莉 陸文西 周翠
介入治療是肝癌非手術治療中的重要方法,其對腫瘤生長的抑制以及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方面均有顯著成效。但隨著肝癌相關研究在臨床上的深入發(fā)展,以及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肝癌介入治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本研究就目前肝癌介入治療的現(xiàn)狀及進展做進一步分析探討。
肝癌;介入治療;進展
原發(fā)性肝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多年來,外科手術治療一直被認為是治愈肝癌的唯一方法。但據(jù)研究顯示[1],該疾病經(jīng)確診后可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僅有10%-15%,且術后復發(fā)率高達40%-60%。近年來,經(jīng)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中藥栓塞劑、經(jīng)肝動脈灌注化療(TAI)、熱灌注化療、射頻消融等介入療法的出現(xiàn),給不適合手術或不愿手術治療的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途徑,介入治療發(fā)展至今,在臨床治療上已取得了與外科手術相似的效果,是當前及今后肝癌非手術治療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就肝癌介入治療現(xiàn)狀及進展進行以下綜述研究。
1.1 血管性介入治療
肝癌多伴有脾功能亢進和門靜脈高壓,因此需對脾栓塞術在肝癌中的介入治療給予重視。TAI與TACE作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療的主要方法,TAI多用于無法進行栓塞治療的患者,TACE則對于手術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較為有效,主要通過腫瘤血供阻斷使腫瘤缺氧和缺血,并對腫瘤細胞生長進行抑制,以達到腫瘤壞死和凋亡的效果。在TAI與TACE基礎上,發(fā)展了熱化療栓塞、熱碘油栓塞及溫熱灌注化療。同時,隨著納米科技、傳統(tǒng)中藥的發(fā)展,納米藥物、中藥組方栓塞劑及單位中藥栓塞劑也已進入臨床應用階段。
1.2 非血管性介入治療
化學消融、局部熱消融、低溫消融均屬非血管性介入治療,其中局部熱消融在非血管性介入治療中最為常見,其原理是根據(jù)腫瘤具有的不耐高溫特點,通過物理方法加熱腫瘤組織局部,使腫瘤細胞發(fā)生凝固性壞死。局部熱消融主要通過射頻消融(REA)與經(jīng)皮微波凝固(PMCT)兩種途徑來促使腫瘤壞死。兩種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利用高頻電流與電磁波熱效應。在最短時間內(nèi)產(chǎn)生>60-100℃的局部高溫。非血管性介入治療多應用于轉移性肝腫瘤及少血管型肝細胞癌。據(jù)研究報道[2],TACE聯(lián)合局部熱消融治療,有利于發(fā)揮兩種療法各自的優(yōu)勢,增強療效,且RFA聯(lián)合TACE的初步效果明顯優(yōu)于RFA單獨應用。
1.3 綜合性介入治療
目前臨床常見綜合應用方法包括TACE聯(lián)合消融、雙重化療栓塞術、基因治療聯(lián)合TACE等,TACE與局部消融聯(lián)合療法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其作用是可有效避免各自不足,部分患者聯(lián)合應用后可達到治愈效果,且對于病灶范圍<3cm的患者,該療法能夠使其腫瘤完全壞死,進而達到根治目的。結合肝癌特點與治療方法,將原發(fā)性肝癌所對應的介入治療方式總結為以下幾種。(1)肝癌<5cm,進行亞段TACE。(2)5-8cm肝癌患者行常規(guī)TACE。(3)>8cm患者行常規(guī)TACE。(4)多發(fā)性結節(jié)型肝癌患者,行常規(guī)無水酒精注射(PEI)+TACE治療。
2.1 介入治療對肝癌與正常肝組織的影響
根據(jù)肝癌病理特征及流行病學,肝硬化和乙型肝炎是發(fā)展為肝癌的常見因素,介入治療對正常肝組織及肝癌的影響多集中在肝臟增殖能力、殘留腫瘤復發(fā)與轉移潛能方面。既往研究認為[4],通過TACE治療可使肝癌患者腫瘤復發(fā)、肝癌轉移潛能下降,并促進惡心腫瘤細胞凋亡。但近來研究表明[5],TACE治療后殘留肝癌細胞的正常肝組織基因表達有一些變化,
而這些變化的產(chǎn)生對治療適應性有一定促進作用,說明TACE治療后會增加肝癌轉移潛能及殘留肝癌復發(fā),從而增加正常肝組織發(fā)生肝癌的機率。
2.2 抗血管生成治療
當肝癌患者的腫瘤體積>1-2mm3時,其腫瘤血管已開始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腫瘤繼續(xù)生長。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減少或斷絕腫瘤腫瘤血管供應,是近年來腫瘤治療的重點,抗血管治療主要是針對腫瘤間質(zhì)而采取的一種治療措施,無法抑制已存在的腫瘤血管,且無縮小腫瘤的作用。長期使用女性妊娠、月經(jīng)、傷口愈合等方面影響較大,停藥后亦可復發(fā)。目前抗血管生成療法還處于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階段,因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臨床未進行廣泛應用。
2.3 介入性基因治療
介入放射學與基因工程的發(fā)展,給介入性基因治療開辟了新領域,介入性基因治療可通過人體正?;?qū)肴梭w靶細胞,用藥物逆轉部分基因或糾正基因存在的缺陷,進而達到治療目的。基因治療的主要策略包括免疫基因治療、反義基因治療、抗癌基因治療、自殺基因治療、聯(lián)合基因治療等,目前臨產(chǎn)尚缺乏大規(guī)?;蛑委煹碾S機、前瞻性研究報道,分析原因可能與基因治療存在的不足有關。多數(shù)腫瘤基因治療目前仍處于早期發(fā)展階段,其在動物或人體外的治療及研究成果并不完全適用于人體,對于介入性基因治療,實際臨床應用還面臨著諸多困難,特別是在基因安全、運載及選擇方面還需醫(yī)學界進行深入研究,將基因治療真正達到由動物實驗向?qū)嶋H臨床應用轉變的目的。
介入治療對失去手術機會的肝癌患者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措施,而將多種介入方法綜合應用于肝癌治療中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有利于肝癌治療效果的提高,但多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不可避免會對患者肝功能造成一定影響,故在行介入治療時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針對性介入治療方案與計劃,合理利用各種介入治療手段,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此外,隨著生物技術、影像技術、新材料及新治療理念的出現(xiàn),治療肝癌的新技術、新方法也在不斷涌現(xiàn),這也為進一步提高肝癌綜合性介入治療效果提供了有利保障。
(作者單位:廣西崇左市人民醫(yī)院)
[1]司增梅,王廣志,王建華.肝癌介入治療與轉移和復發(fā)的研究及進展[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5,3(1):42-46.
[2]閆東,姚雪松,高欽宗,等.進展期肝癌經(jīng)肝動脈介入治療的效果及生存期預估相關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6):557-560.
[3]吳平.個案管理護理模式概述[C]//魯、津兩地2012年精神科學術會議.2012.
[4]祁波,徐后瑩,王艷芹.無水乙醇在肝癌綜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2015,3(2):5-9.
[5]程紅巖.肝癌介入治療的現(xiàn)狀與展望[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