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星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
淺談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學中的作用
毛宇星*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得到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育心理學不斷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本文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介紹,簡要分析了現在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及心理問題,并淺析了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學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高職教育;作用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心理學日益得到重視,在教學實踐中,其自身蘊含的理論基礎得到深化和拓展。教育心理學廣泛涉及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表明,教育心理學能夠有效的輔助老師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效果,最終促進學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情況;研究在教育和教學的作用下,受教育者學習知識、技能以及受教育者個性的心理規(guī)律;研究影響道德品質形成的心理特點,以及心理發(fā)展和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特點
1.總體文化素質不高
就目前的招生來說,高職院校的生源較廣且多為沒有達到高效分數線的技校和中專學生,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基礎知識薄弱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的難度加大,從而使得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另外長期的非系統性的學習使得學生知識的整合度不高,對于技能和經驗等隱性知識的優(yōu)化和發(fā)掘也是高職教學的重點[1]。
2.學生類型多樣
在高職院校的專業(yè)中,既有文科性質的專業(yè)也有理科性質的專業(yè)還有文理性質兼具的專業(yè),專業(yè)類型多樣;同時,高職院校的招生既有中職畢業(yè)的學生又有普通高校的畢業(yè)生,學生的接受能力多樣。這兩種多樣性使得高職院校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文理性質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學生之間的基礎知識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
(二)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心理問題
1.自卑感強
高職學生的自卑感主要來自于社會的偏見以及個人認知的偏差。就目前社會的普遍現象來說,大眾對高職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有些職業(yè)的硬性要求是本科學歷及以上;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高職學生屬于專科,與本科在學歷上的差距,使得高職學生對自身的認識產生偏差。這種偏見和自身認識的偏差使得高職學生的自卑心理加重。
2.從眾心理
在高職院校中也有部分學生是由于考試失利或者其他的原因而進入高職院校,他們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基礎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由于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處在同一水平,學習習慣和方法不當的情況普遍存在使得在教師的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在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同時,老師授課的積極性也會有所降低[2]。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部分想學習的學生,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習動力不高,逐漸滋生出從眾的心理。
(一)在教學質量方面的作用
1.對教學的指導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兩個方面。從課堂教學方面來說,高職院校的課堂教育有專業(yè)和生活相結合的特點,教育心理學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效率。作為教育的中心,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育心理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認為課堂的效率和課堂的實用性是緊密相關的。在當代教育心理學中,學習的成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學習者認知的積極程度,教師只是對學生的認知活動進行合理的引導;從實訓教育來說,心理學的應用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高職教學中,實訓教學占有較大的比例,教育心理學中全面發(fā)展的理論為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提供了理論依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夠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應是綜合能力強的人才[3]。
2.因材施教理論的應用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存在的各種差異,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教育心理學的因材施教理論進行教育形式和內容改革的指導,注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等具體情況進行指導,實行因材施教。
3.利用理論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高校的教育中,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是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的體現就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效果。人的追求存在差異,追求越高,其學習的動力越大;其次,目標越明確,動力越大。在心理學上目標的刺激作用稱為誘因,因此從心理學激勵的理論出發(fā),教師應該做到:①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學習的正確認識。②幫助學生樹立合適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自己的價值和學習的成就感。③適當的激勵以及對學生進步的表揚,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4.提高道德教育的指導
在高校的教育中,道德教育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道德教育中引入教育心理學意識加強,使得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增強,從而不斷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在實行德育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去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在相互學習和相互影響的過程中達到德育效果的優(yōu)化。
(二)在教學管理方面的作用
1.促進班級管理
在教學的管理方面,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社會動力機制來進行班級的建設和管理,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積極學習的態(tài)度給予肯定和強化,引導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斷強化使之成為學生的自身品格;重視榜樣的力量,在班級的建設和管理中,運用心理學中對榜樣認同的理論,促使班級榜樣的形成,不斷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2.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壓力以及其他心理問題程度不斷加深,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通過教育心理學中對學生心理的分析,可以有效的輔助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促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結合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利用,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積極的引導,為學生的學習建造良好的環(huán)境,運用相關的理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終提高高職教學的整體水平。
[1]張偉.淺談教育心理學與高校教師的緊密聯系[J].人力資源管理,2012(06).
[2]張凌.心理學在職業(y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思考[J].求知導刊,2014(10).
[3]陳玉軍.略論教育心理學在高職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4(11).
毛宇星(1983-),男,漢族,本科,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學心理學或教育管理。
H
A
1006-0049-(2017)14-01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