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娟
從圖書文物與檔案價值之比較看檔案價值
■牛文娟
檔案價值是檔案的根本價值,它和圖書價值、文物價值既有相同之處,也有明顯不同之處。檔案價值具有時效性、隱蔽性、潛在性、擴展性等諸多特點。我們要注重對檔案價值的分析,合理利用檔案,發(fā)揮檔案價值應有的作用。
檔案價值圖書價值文物價值
檔案價值,是指某一客體具有對國家、社會組織或個人的有用性,它滿足了人們某種特定的需要。檔案具有諸多價值形態(tài),如檔案價值、文學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價值等,其中檔案價值是檔案的根本價值。它既不能為其它的價值形態(tài)所代替,也不能為其它的價值形態(tài)所包含。本文通過與圖書價值、文物價值的比較來論述檔案價值的特點。
1.二者本質不同
檔案本質上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記錄,圖書本質上是系統(tǒng)知識的結晶,是人類對自然及社會現象進行系統(tǒng)認識研究的結果。[1]檔案價值注重的是原始記錄性,這是其區(qū)別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近事物的獨一無二的特性。而圖書價值體現在加工、提煉、總結后的系統(tǒng)性成品所帶來的效應中。于光遠認為:“圖書和檔案的區(qū)別在于寫書、出版書就是供人閱讀;而檔案,不論手稿、技術圖紙、財會簿冊、照片、錄音帶、唱片等等,在未形成檔案之前,都不是為了供社會公眾,而是為了當時處理事務的需要。[2]這句話就很好地說明了圖書價值和檔案價值的具體區(qū)別所在。凡是作為檔案保存的肯定會具有其相應的檔案價值,而圖書卻不一定具有其圖書價值。
2.二者利用率不同
圖書的利用人次占圖書數量的50%,而國家檔案館的開放率僅達到25%,利用人次只占國家所有檔案的5%,從而表現出“利用率低、作用小、檔案價值低、沒人開發(fā)利用”的現象。檔案利用率遠遠低于圖書利用率,但這并不意味著檔案價值就低于圖書價值。福建省泉州市的“八卦溝”是建于宋代的石砌排水系統(tǒng),因年久失修,溝渠阻塞,蚊蟲孳生,臭氣難聞,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和身體健康。但由于缺少該排水系統(tǒng)的檔案資料,情況不明,始終未能疏浚,后來市建委檔案室找到了一份1946年的勘測檔案,弄清了“八卦溝”的走向,判定了淤塞處,終于把晉江水引入溝渠,徹底治理了“八卦溝”。[3]1976年唐山強烈地震,波及到北京密云水庫,國務院和水利部領導在加固大壩時,利用了密云水庫的設計檔案,從而防止了大壩滑坡,解除了威脅首都的隱患。[4]這些例子都說明,檔案價值的發(fā)揮并不是在利用次數上,而只有在特殊條件和機遇下,需要借助檔案的時候,檔案價值才會帶來巨大的作用。
3.檔案價值更注重安全性
檔案是以備查考的文件,其利用率低,但不可缺少。這里可以消防栓來比作檔案,設消防栓是為了防止火災隱患,同樣地,儲備檔案是為了以后之用。圖書是使用品,是人們學習知識、陶冶情操的讀物。圖書是知識傳播的過程,作者傳播的思想、知識不存在信息丟失的情況,假如圖書館的圖書沒有了,印刷廠還有底稿,可以再印刷,所以圖書價值不存在信息安全問題。而檔案是孤本,需要考慮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保存起來,以備將來之利用,這就涉及到檔案價值的安全問題。因而檔案需要異地備份,就如軍隊的存在一樣,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備在前,用在后。
1.二者形態(tài)依據不同
文物價值是凝結在歷史文化遺跡和遺物(包括精神和物質的遺物)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歷史發(fā)展的標志,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斷發(fā)展、變革的歷史見證或標記。[5]文物價值側重于實物的原始性,無所謂是否有文字記錄,依靠人們去挖掘它們的內涵。檔案價值側重于事物的原始記錄性,強調文字;假如沒有文字記錄,無論多么原始客觀事物,都不具有檔案價值。這也正是清晰、確定的信息內容又依附于一定的物質載體形式而存在的檔案與文物的根本區(qū)別。
2.二者表現形式不同
檔案價值根據實現效果和領域的不同可表現為憑證價值和情報價值;根據實現時間的不同,又表現為現實價值和長遠價值。文物價值則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產生的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實物,表現為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檔案價值既有認定法律的權利,又有時間長短之分,具有時效性;文物價值則有顯性和隱性兩種狀態(tài),沒有時效性。[6]
3.從二者的交叉部分看檔案價值
文物是與檔案在內涵上最為接近的事物,特別是在歷史研究中,兩者都具有史料參考價值。受國家保護的文物共有五種,其中的第三、四種就是檔案?!暗谌龡l: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第四條: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盵7]因而有些檔案既具有文物價值又具有檔案價值。如刻有銘文的青銅器,上面刻有的文字具有某些歷史的憑證作用或者說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那么該文物具有檔案價值。但文物注重實物,檔案注重文字信息并依附于一定的載體,而絕大部分文物不能成為檔案的原因在于其所記錄的歷史事實的內容信息是不確定的。
1.檔案價值具有時效性
檔案價值有時間長短之分,因而具有時效性,分為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檔案價值的時效性是指檔案對社會的有用性是有時限的,也就是說檔案在一定的時期內對利用者能發(fā)揮最佳的效果,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則會降低或喪失其價值。不同種類的檔案其價值的時效期也是不同的,特別是科技檔案更注重檔案價值的時效性。當今社會科技越來越發(fā)達,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如果能夠及時有效地參考其檔案價值,則可以省時省力地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財富。
2.檔案價值具有隱蔽性和潛在性
檔案價值是檔案信息經由社會利用而實現的。因而檔案價值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檔案價值具有明顯的隱蔽性和潛在性。因為檔案這種知識、信息的載體,不能直接產生效益,而要依賴社會的利用,必須經過一個被利用的過程之后,等事情完成后,檔案價值的效益才能在取得的成績中凸顯出來。從這一層面而言,我們也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檔案在管理等系統(tǒng)工程建設中的利用,如宣傳檔案的社會作用,增強社會檔案意識,提高檔案的利用率和準確率,向社會提供系統(tǒng)、全面、及時的檔案信息服務,從而可以促進檔案價值的發(fā)揮,甚至可以達到增值的效果。[8]
3.檔案價值具有擴展性
檔案價值的擴展性主要是由檔案的原始記錄性和內容唯一性決定的,主要體現在價值主體方面和檔案作用性質的變化方面。檔案價值首先是體現在形成檔案的機關,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利用的范圍由本機關擴展到社會,檔案價值也隨之擴展;隨著利用者范圍的擴大,檔案的作用也會因情況而異,從而擴展到多元價值。
另外,檔案價值還具有多重性,同一份檔案,利用者不同,利用場合不同,利用時間不同則會表現出不同的價值;檔案價值也具有相對性,指檔案價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因主客體的變化,時間、空間的變化等發(fā)生變化。
[1]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第12頁.
[2]吳寶康.論檔案學與檔案事業(yè)[M].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第403頁.
[3]裴桐.當代中國的檔案事業(yè)[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第150頁.
[4]國家檔案局編.曾三檔案工作文集[M].北京:檔案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第1版,第342頁.
[5]仝艷鋒.檔案價值與文物價值再商榷[J].檔案與建設,2010年第10期.
[6]杜長安.“文物價值”不是“檔案價值”[J].中國檔案,1998年第4期.
[7]夏征農.辭海(1999版縮印本)[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4367頁.
[8]李正寧.檔案價值與檔案價值取向[J].北京檔案,1996年第5期.
作者單位:晉江市紫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