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妍妍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
淺析虛偽機變的國民性格形成原因
侯妍妍
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中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國民性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其中影響國民性形成與變化的因素也絕非單一的,而是復雜多樣的,其中既有文化因素,地緣因素,同時也有制度等層面的因素。本文僅就其中幾個主要影響因素加以分析。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民性格;成因
道家同儒家與佛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支柱,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與儒家文化強調至大至剛的陽剛之氣不同,道家強調柔弱處順的處世哲學?!叭崛鮿賱倧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边@種思想理念,對后世中國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促使國人在為人處事中形成了善于藏拙,避免鋒芒畢露的性格特點。此外,在老子的哲學里,處處滲透著“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钡霓q證法的思想,這固然啟迪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讓中國人很早便學會從多角度多側面考慮問題。使得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但同時,也造就了中國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處世應當靈活多變,以順應外界環(huán)境變化,而不必死守規(guī)則,保全自身的人生哲學。成為靈活機變國民性格形成的源頭之一。
中華民族的先祖發(fā)源于黃河和長江流域,在它們的東南方向橫亙著一望無際的大海,而在西北方向則是崇山峻嶺疊嶂,這相對封閉而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使我們的先民定居下來,而充沛的雨水和光照又特別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定居的先民逐漸學會了耕作。我們的民族由此成為了定居的農耕民族。由于農業(yè)耕作需要依靠大量勞動力,人們采用聚居的方式,生活在集體中。到西周時期,我國形成了以血緣家族為紐帶的宗法制度,以家族和血緣為依托是中國群體性社會的主要特征。在集體中生活的人們,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養(yǎng)成了壓抑自己的個性,服從集體意志的習慣,也習慣了對周圍人察言觀色,時刻關注他人的感受,為了給別人“留面子”,亦或是給自己“掙面子”,甚或是為了取悅于他人,難免說些并不真實但卻“好聽”的話,做些并不實在,但卻“好看”的事。久而久之,中國人的性格中也就有了虛滑,善變的因子。
在中國的文化中存在著濃厚的“重現(xiàn)實”的傾向,宗教在世界各民族早期的歷史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中國本土宗教卻遲遲未出現(xiàn),直到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隨后作為本土宗教的道教才逐漸產生并發(fā)展起來。這與中國人對待身后世界的看法有關??鬃诱f“未知生,焉知死?”認為人活著應當首先關心現(xiàn)實生活,至于死后世界如何暫且不要去管。相較于西方人對神的崇拜,中國人則更多的表現(xiàn)出對祖先或現(xiàn)實中人的敬仰或崇拜。在中國各地隨處可見的關帝廟、以及過年時貼在門上的門神等即是將歷史人物神化的體現(xiàn)。每逢清明或重大節(jié)日,中國人也總要舉行祭祖的儀式。同時,中國人對待外來宗教的態(tài)度是極為寬容的,在中國,各種宗教能夠互不排斥的傳播。一個人甚至可以同時信仰多種宗教。中國人頭腦中的觀念是,不管哪個神,只要能讓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愿望實現(xiàn),就算目的達到。這種“重現(xiàn)實”的文化導向,使中國人形成了勤勞苦干的品質,但同時,有些人為使現(xiàn)實生活的道路通達順暢,就會急功近利的追求成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又往往不擇手段,進一步發(fā)展了虛偽圓滑的國民性格。
在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歷程中,中國人的性格也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
中華民族并非從誕生之初就是虛偽機變的,與此相反,先秦時代人們的感情多是淳樸真摯的,行為也多是光明磊落的,處處洋溢著青春勃發(fā)的朝氣。在《左轉·昭公二十一年》中記載了宋國公子城與華豹之間的故事。爭戰(zhàn)的雙方相遇后,華豹向公子城射箭,卻沒有射中目標,當華豹再次瞄準目標后,公子城向他喊,應當遵守戰(zhàn)爭規(guī)則,一人射一箭,否則就是太過卑鄙的行為。華豹聽后放下弓箭,等待對方的箭向他射來,公子城卻一箭將華豹射死。對于華豹的做法,今人看來未免可笑,但在春秋時期的史書中卻予以了肯定。春秋時期的戰(zhàn)爭講究規(guī)則,不以陰謀偷襲等后世所講戰(zhàn)爭藝術為榮?!妒酚洝び蝹b列傳》中記載的游俠們,也多是遵守道義,一諾千金的人物。先秦時代士人的行為處處詮釋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內涵,那時中華民族的國民性格是清冽純澈的。
從公元221年起,秦始皇結束了戰(zhàn)國七雄紛爭不斷的局面,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建立起一個新型的高度集權的封建國家。專制體制的建立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性格的走向。在專制體制下,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握著臣民生殺予奪的大權?!熬妓?,臣不得不死?!睂τ谧罡邫嗔θ狈τ行У募s束,導致的權力的私有和濫用,使中國人形成了崇拜權力,敬畏官員的心理傾向。正是這種心理傾向讓中國人逐漸變得陰奉陽違,虛偽諂媚。同時,專制制度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呈現(xiàn)不斷加強的趨勢,而國民性也出現(xiàn)了從上古時期的淳樸磊落向近現(xiàn)代的虛偽機變轉變的趨勢。上古時期,國君見到臣下也需行禮問候。至漢時,臣下可以坐著和皇帝議事,是為“坐而論道”;逮至宋朝,臣子需以站立的姿態(tài)和皇帝議事。及至清朝,軍機大臣需在皇帝身前跪受筆錄皇帝的敕令。君臣間禮儀的變化反映著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的鞏固加強。專制制度的加強嚴格的控制了人們的思想,助長了中國人不敢直言,虛與委蛇的個性。中國前期的史書中,還時??吹揭恍┲毖赃M諫的身影,但后期的中國歷史中,敢于直言的人卻越來越少,阿諛奉承,虛偽圓滑的風氣彌散于整個官場和社會。
[1]張宏杰.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湖南人民出版社.
C
A
1006-0049-(2017)07-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