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瑩
淺談農村土地確權檔案的管理
文/張瑩
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的深入開展,目前各村(社區(qū))形成的文件材料日益增多,收集保管好前期基礎工作材料和測繪數(shù)據(jù),對保障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大意義
自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以來,根據(jù)摸底調查情況,勉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共涉及17個鎮(zhèn),1個街道辦事處,183個村(社區(qū)),1975個村民小組,涉及土地承包農戶9.75萬戶,農業(yè)人口34.8萬人,全縣耕地總面積61.87萬畝,其中家庭承包耕地面積40.3萬畝。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的深入開展,目前各村(社區(qū))形成的文件材料日益增多,收集保管好前期基礎工作材料和測繪數(shù)據(jù),對保障我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大意義。
為確保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開展、有序推進,我縣成立相應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此項工作的指導、協(xié)調以及監(jiān)督檢查。而土地確權檔案作為此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縣委、縣政府也相當重視,將縣檔案局列為土地確權工作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之一。縣檔案局積極組織監(jiān)督指導股的同志學習相關文件,了解土地確權的政策,同時多次與縣農業(yè)局、縣農經站討論、研究,并通過實地調研,最終選取元墩鎮(zhèn)楊家坪村作為全縣土地確權檔案規(guī)范建檔的試點單位??h檔案局的領導、干部多次深入楊家坪村進行業(yè)務指導,從資料的收集、分類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跟蹤了解,并制定了切實可行土地確權檔案管理工作方案。
截至目前,全縣各村(社區(qū))在二輪土地承包檔案的基礎上開展第二階段入戶權屬調查,核實登記資料工作。形成的資料主要類型有:土地承包臺帳、全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管理情況匯總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信息申報表、村民小組土地承包管理基本情況及編號表、戶主表、本村及各村民小組集體預留機動地和四荒資源情況記錄表、同一地塊承包農戶登記表、發(fā)包方調查表、領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表(農戶簽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信息公示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以及土地承包問題信訪、糾紛調解形成的原始記錄及相關證明材料、調處協(xié)議書等。這些資料的形成對土地確權檔案工作以及妥善處理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中的糾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深化認識,強化宣傳
全縣上下高度重視此次土地確權檔案工作,縣檔案局聯(lián)合農業(yè)部門積極組織鎮(zhèn)、村相關業(yè)務人員參加了《勉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管理培訓會》,提高了相關人員對土地確權檔案工作的認識,明確土地確權檔案的收集范圍、檔案整理的方法和步驟。通過此次培訓會使他們對開展此項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并深刻領會到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
2.以點帶面,分步實施
土地確權工作自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來,歷經三年,時間跨度大、工作難度高。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我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采取土地確權測繪工作與土地確權檔案歸檔工作同步實施的方法,將測繪的數(shù)據(jù)以及資料變?yōu)榭梢蚤L期利用,永久保存的規(guī)范檔案。
從我縣的實際和土地確權登記檔案的現(xiàn)狀來看,目前開展此項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部分干部對土地確權檔案的認識和重視不夠。認為只要經濟建設搞上去,年底考核便可無慮,對檔案工作甚少過問。二是檔案無專人負責管理,沒有形成完整的檔案管理體系。各村(社區(qū))檔案管理未能實現(xiàn)集中、規(guī)范化管理,檔案分散、不完整,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和庫房。部分村(社區(qū))制定了檔案工作制度,但形同虛設,多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考核檢查。三是檔案管理硬件建設還難以適應工作需要。部分村(社區(qū))因辦公條件限制,無法落實專用檔案室,更難以按照新形勢下的檔案要求實現(xiàn)檔案數(shù)字化,造成檔案的安全保管和便捷利用方面存在問題。
1.更新觀念,加強業(yè)務學習。加強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業(yè)務工作的宣傳和學習,增強各村(社區(qū))干部的檔案意識和法制觀念。
2.加強土地確權檔案管理隊伍建設。有了高素質的檔案管理的團隊,土地檔案才能得以科學和規(guī)范化。定期培訓或者深入社區(qū)進行現(xiàn)場指導,讓各村(社區(qū))檔案管理人員了解最新資訊,掌握更多土地確權檔案管理技能。
3.加大經費投入,確保土地確權檔案建設。要逐步加大對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管理工作的投入,為加快推動農村土地承包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撐。
(作者單位:勉縣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