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志剛
“閱讀”與“上課”的教學機智淺析
束志剛
閱讀與上課本非可并舉的概念,“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課”則涉及語文教學的時間與空間。閱讀是上課教學的主要且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不是上課的全部?!吧险n”閱讀什么,如何閱讀等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又可呈現(xiàn)教師上課的亮點與美點。因此,語文人必須明白——
毋庸置疑,語文上課中閱讀的缺位現(xiàn)象是一定程度存在著的。但不可否認,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絕大多數(shù)語文老師的上課還是給學生以閱讀的時間的,還是盡量讓學生主動閱讀、有目的的閱讀的。
一是“上課”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眾多的語文老師都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上做文章。同時,語文老師不僅要提倡閱讀,更要鼓勵閱讀,要努力解決為什么閱讀的問題,還要解決上課閱讀以及課外閱讀的問題。我們必須承認,有的老師包括少數(shù)語文老師對有著濃厚閱讀興趣的學生,不是以長遠的眼光給予鼓勵,而是片面地認為閱讀會影響考試成績。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能漠視,更不可扼殺。
其二,重視他人的“閱讀”成就與給予我們的啟示。大凡高考狀元或考場語文高分獲得者,喜愛閱讀常是他們成功的共性。2013年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孫婧妍就有自己的體會。她說:“閱讀實在是一個太有益的習慣,即使是抱著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潛下心去讀書,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讀書多了,就會培養(yǎng)出語感?!?/p>
其三,聯(lián)系學生閱讀的經(jīng)歷與體悟。閱讀是伴隨人的一生,學生自進入幼兒園時,就有了閱讀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與閱歷的豐富,其閱讀的面越來越大,閱讀的質(zhì)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主客觀因素,學生閱讀的量與質(zhì)有所相同。而相同的是,他們都有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與閱讀體悟。因此,一位同仁經(jīng)常專門開設閱讀交流課,讓學生向同學介紹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并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悟,使其他學生頗受裨益。
二是“上課”傳授“閱讀”方法。科學的方法常常事半功倍。閱讀的目標、閱讀的途徑以及閱讀效果的檢驗等都必須認真對待。
其一,課內(nèi)閱讀的方法。上課教學受特定空間和時間的約束,無論運用什么閱讀方式,都必須帶著一定的問題去閱讀。
其二,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與上課閱讀不同,少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有一定程度的閱讀自由。作為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
三是“上課”呈現(xiàn)“閱讀”效果。筆者以為,今天所說的“上課”,時間不僅僅是40分鐘或45分鐘,空間不僅僅是教室,而是要有“上課小社會,社會大上課”的眼界與視域。否則,鼠目寸光或井蛙之見都斷然不能擔當起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之責。
鑒于學生年齡、語文素養(yǎng)的實際,課外閱讀必須有“上課”的元素,所謂“上課元素”是指閱讀的內(nèi)容可以是上課教學的延續(xù)、補充,或者就是讓學生帶著上課上留下的問題,有目的地閱讀。
一是讓“課外閱讀”成為“上課教學”的延續(xù)。不可否認,中小學語文教育盡管存有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同樣不可否認,如同其他學科培養(yǎng)不出科學家一樣,中小學語文教育也不能培養(yǎng)出作家。
筆者認為,只有做好這些,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這樣才能見樹木,更見森林,才是大語文觀的體現(xiàn)。課文如同其他教科書中的例題,不可能囊括一個學科的全部,讀懂課文也不可能懂得語文的所有。
大凡對語文教育有見地的教師都不會把語文教育局限在上課教學上,而是盡其所能地組織學生課文閱讀活動,帶領學生去學校閱覽室,指導各種學生社團,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等,這都是使“課外閱讀”成為“上課教學”延續(xù)的明證。
二是讓“課外閱讀”成為“上課教學”的延伸。“上課教學”需要“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上課教學”的深入與拓展。絕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組織“上課教學”時都不會停留于此。有遷移性閱讀,如教學《我與地壇(節(jié)選)》后,要求學生閱讀《我與地壇——史鐵生散文小說選》;有拓展性閱讀,如教學《夢游天姥吟留別》后,布置學生閱讀《李白詩選》。等等。
三是“課外閱讀”可彌補“上課教學”的不足。語文上課教學盡管有為學生終生發(fā)展的期許與愿景,但如果僅靠“上課教學”,又常常是“霧中看花”,甚至于是“水中撈月”,同時,也是任何語文人包括教藝高超的語文教育專家所能辦好的一件難事。既然承認“上課教學”沒有遺憾或不足是不可能的,那么,經(jīng)由“課外閱讀”來減少“上課教學”遺憾、彌補“上課教學”不足則是可能的。因此,語文人大都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而且取得不俗的效果。這是尊重客觀的人都心服的事實。
江蘇淮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