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楊
圖書館辦小雜志作為宣傳圖書館文化、推廣圖書館活動、增強圖書館與用戶互動的重要窗口,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目前這類雜志主要有《文瀾》、《今日閱讀》、《圖書館與讀者》、《硯溪》等。在全民微閱讀時代,圖書館辦小雜志純紙質出版方式顯然已不能適應“微”傳播趨勢,“微出版”已成為圖書館形象傳播的新選擇。[1]
一方面,圖書館辦小雜志并非盈利性雜志,其對圖書館形象塑造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為圖書館影響力和品牌傳播產生短期效益,所以圖書館經(jīng)營管理者對其重視不夠。他們尚未意識到館辦小雜志是構建圖書館品牌、增強用戶對圖書館特色認知、開展用戶互動交流的重要載體。在新媒體沖擊下,用戶僅通過借閱書籍和文獻檢索與圖書館發(fā)生直接聯(lián)系,難以建立立體化感知,館辦小雜志正好可幫助用戶構建圖書館的立體化品牌形象。另一方面,盡管也有一些圖書館主動適應新媒體傳播思路,積極變革,試圖通過“微出版”傳播途徑尋求新發(fā)展,但實踐效果并不理想。造成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這類館辦小雜志在經(jīng)營過程中偏向于單向輸出,缺乏互動意識,忽視了與用戶的互動,而“互動”是用戶從更深層次去了解輸出主體,激發(fā)興趣,獲得良好用戶體驗的催化劑。偏重輸出、忽視互動,很容易導致館辦小雜志與用戶實際需求產生偏離,影響其功能的有效發(fā)揮。
長期以來館辦小雜志在內容編輯上沒有深入挖掘圖書館自身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僅將一些表面化的數(shù)據(jù)、案例等內容便攜入館辦小雜志之中。高校圖書館辦小雜志沒有推出學校特色內容,城市公共圖書館辦小雜志也沒有積極傳播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因而內容同質化較為嚴重,特色不足。太倉圖書館的《爾雅》、溫州圖書館的《籀園》等少數(shù)小雜志將宣傳地方特色納入辦刊方針的做法,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館辦小雜志在“微傳播”方面也缺乏內容創(chuàng)新,有的與紙質雜志內容一致,其微平臺推廣價值有限;有的雖與紙質雜志存在不同,但針對微平臺用戶的內容創(chuàng)新不足,難以引起讀者的點擊興趣和轉發(fā)興趣,“微平臺”較為流行的點贊、轉發(fā)、打賞等互動形式?jīng)]有得到有效運用,僅通過簡單的讀者評論,互動形式單一,難以提升用戶互動興趣。
在微閱讀時代,圖書館辦小雜志推廣雖然出現(xiàn)了線上、線下的推廣路徑,但是推廣渠道單一,各類推廣渠道的整合力度不夠。大多數(shù)館辦小雜志的推廣渠道集中于館內宣傳欄、圖書館網(wǎng)站、圖書館微號、微博,因而難以進一步獲得新的受眾,在影響力與傳播范圍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現(xiàn)有渠道中,各渠道的推廣內容大同小異,缺乏對不同渠道用戶心理和用戶行為的研究,也未根據(jù)渠道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推廣活動,導致渠道的推廣效果不佳?,F(xiàn)有渠道缺乏有效的整合,沒有形成基于多種推廣渠道的協(xié)同信息傳播思路,且缺乏推廣延續(xù)性和周期性,因而沒有在用戶心中形成固有印象,更難以構建品牌形象。[2]
圖書館經(jīng)營管理者要意識到館辦小雜志的重要性,正視目前館辦小雜志所面臨的同質化問題,推進“微出版”工作,打造個性鮮明的“微雜志”。首先,在“微出版”中應積極探索和總結圖書館的自身特色,并將特色化的內容融入到“微出版”的實踐中去?;趫D書館自身獨有的文化與精神,將“微出版”與紙質出版相結合,針對“微時代”碎片化閱讀特點,進行特色內容加工和新媒體采編,使其更符合用戶閱讀需要,提升用戶體驗。其次,積極利用微平臺的互動功能增強與讀者的交流,通過新媒體平臺不斷收集用戶的反饋數(shù)據(jù),通過各種互動引導用戶進行轉發(fā)和分享,從而增強館辦小雜志微推送內容的影響力。再次,與紙質館辦小雜志相比,“微出版”的創(chuàng)新可能性更大,它能夠綜合運用多媒體工具,將豐富的圖像、音頻、視頻等植入到雜志之中,提升雜志的立體感和藝術感。
圖書館應增強資源整合能力和資源庫檢索能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升出版內容的質量。首先,整合、梳理圖書館歷史資源,以備出版過程中查找、檢索。歷史資源是圖書館在長期的經(jīng)營實踐中所積累下來的資源,包含館藏書目、文獻資料、往期館辦小雜志等資源,這些資源運用得當可以增強館辦小雜志出版內容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價值。其次,在微平臺出版?zhèn)鞑ブ?,要善于利用網(wǎng)絡資源。網(wǎng)絡資源是微平臺出版?zhèn)鞑プ钬S富的資源庫。但是,網(wǎng)絡資源存在知識產權和信息真實性風險,需要采編人員在運用過程中明辨產權歸屬和真實性,以防發(fā)生侵權、虛假信息傳播風險。再次,吸納作者原創(chuàng)資源,推動讀者與館辦小雜志的良性互動。圖書館通過鼓勵讀者及廣大社會民眾投稿可獲得豐富的原創(chuàng)資源。作者原創(chuàng)資源能擴展館辦小雜志出版內容的來源,能增強出版內容親和力,且隨著微平臺的傳播,讀者范圍的擴大,作者原創(chuàng)資源將持續(xù)擴充,形成讀者與館辦小雜志互動的良性循環(huán)。最后,重視采編策劃,提升館辦小雜志的內容競爭力。我們要鼓勵館辦小雜志采編人員積極發(fā)揮聰明才智,做好特色選題策劃,吸引讀者閱讀。通常,采編人員策劃的主題最能體現(xiàn)圖書館自身特色,可有效避免館辦小雜志的同質化問題,提升微平臺出版的內容質量與競爭力。
在全民微閱讀時代,微平臺推送是館辦小雜志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因而,在館辦小雜志的微平臺出版中,編者必須提升微采編、微營銷、微輿情分析水平。微采編是館辦小雜志編者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編者通過提升微平臺編輯、軟文采寫、圖文制作、音視頻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能增強館辦小雜志的傳播影響力和感染力,提升館辦小雜志“微出版”質量。此外,微營銷、微輿情分析也是館辦小雜志編者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面對當下圖書館缺乏微平臺傳播專業(yè)人才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適當引進微平臺傳播、網(wǎng)絡營銷等方面的專業(yè)人才,讓他們參與微采編策劃,負責重要的微推送與宣傳工作,以快速提升館辦小雜志微平臺出版能力。當然,圖書館也應不斷增強現(xiàn)有編者業(yè)務水平,積極開展“微出版”專題講座、培訓班、研討會、分享會等活動,通過培訓、交流促進編者業(yè)務水平的提升。[3]
優(yōu)化微平臺推廣渠道是增強館辦小雜志傳播效果的重要措施。首先,整合現(xiàn)有推廣渠道。在進行推廣策劃和推廣實施過程中,將線上線下渠道、內部外部渠道進行有效整合,充分發(fā)揮每一個渠道的優(yōu)勢,積極利用各渠道自身的特點來增強協(xié)同推廣的效果。其次,積極開展活動推廣?;顒油茝V是增強與讀者互動的有效途徑,圖書館辦小雜志可通過舉辦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多種活動來增強與讀者的互動,并在活動中積極收集讀者反饋,將活動作為圖書館辦小雜志對外宣傳與信息采集的窗口。再次,重視互助推廣渠道。一方面,館辦小雜志可以與同類型的雜志聯(lián)合舉辦線上推廣活動,開展類似于雜志共享、數(shù)據(jù)互通、相互關注等互助活動,通過同類雜志之間的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了解業(yè)內最新動態(tài),有利于雜志的開放發(fā)展;[4]另一方面,館辦小雜志還可以與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開展推廣合作,如與喜馬拉雅聽書、QQ閱讀、掌閱、知網(wǎng)、蜻蜓FM等知名品牌合作,有效增強雜志的互聯(lián)網(wǎng)影響力。
傳統(tǒng)圖書館辦小雜志定期出版紙質版本,并上載電子版于圖書館官網(wǎng)(目前已有個別雜志也進行了圖書館微平臺發(fā)布),傳播范圍和影響力相對有限,僅能夠覆蓋圖書館的核心用戶,在擴大用戶規(guī)模和提升服務質量上難以進一步發(fā)揮作用。微平臺推送豐富了出版形式,進一步拓寬了館辦小雜志的服務范圍和核心功能。微平臺出版在內容上、形式上都不是簡單地上載紙質雜志的電子版,而是基于微平臺用戶調研的一種新內容推送,如微平臺能將傳統(tǒng)館辦小雜志中因版面、技術等原因難以出版的內容予以微推送(微平臺可以推送音、視頻等數(shù)字資源)。這樣就豐富了館辦小雜志的出版內容,促進了館辦小雜志的多樣化發(fā)展,有利于用戶對館辦小雜志的立體化認知。
微平臺推送是圖書館辦小雜志進一步增強傳播效果的必然選擇。圖書館辦小雜志的微平臺出版是利用微平臺碎片化、個性化、網(wǎng)絡化等媒介屬性的一次廣泛傳播,極大地增強了傳播的影響廣度與深度。一方面,借助“微博”、“微信”等平臺進行網(wǎng)絡推廣,利用評論、點贊、轉發(fā)等功能可增強與讀者的互動,提升用戶體驗滿意度。另一方面,基于微平臺出版的網(wǎng)絡屬性和社交屬性,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館辦小雜志還可以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針對不同用戶的閱讀偏好和不同服務需求提供多版本的“小雜志”,在消息推送、服務形式和互動方式上也可以注重差異性和個性化,增強用戶體驗。毋庸置疑,館辦小雜志的微平臺傳播,能夠增加用戶關注度,提升用戶閱讀體驗,提高館辦小雜志影響力,促進圖書館辦小雜志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全民微閱讀時代,用戶的閱讀開始呈現(xiàn)碎片化、網(wǎng)絡化、即時性特點,廣大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的日常閱讀不再是完整的系統(tǒng)性內容,而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相關的知識和資訊,即“碎片化閱讀”[5]。館辦小雜志微平臺的出現(xiàn),正切合了當下碎片化閱讀之趨勢,將館辦小雜志中的優(yōu)秀內容在微平臺出版,能讓讀者更加快速、便利地獲取服務。館辦小雜志微平臺的出版能讓廣大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讀者隨時隨地接受館辦小雜志資訊,還能充分調動讀者與館辦小雜志互動的積極性,促進館辦小雜志內容和形式的創(chuàng)新??梢?,圖書館辦小雜志的微平臺出版符合全民微閱讀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可以提升圖書館在全民微閱讀時代的品牌形象。
[1]賀暉,劉偉.微閱讀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導讀類內刊的辦刊工作探討[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7(4):90-93.
[2]柴會明.全媒體時代圖書館宣傳推廣活動探析——基于圖書館“微電影宣傳”現(xiàn)象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2):89-93.
[3]汪曉軍.“新人型”培養(yǎng)與“引進型”發(fā)展——關于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出版廣角,2017(16):6-8.
[4]杜洋,付瑤.圖書館“微媒體閱讀推廣”實踐與探索——以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7(6):26-31.
[5]屈明穎.數(shù)字閱讀拐點及閱讀趨勢變遷問題研究——以歷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內容變化、數(shù)據(jù)分析為視角[J].出版廣角,2016(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