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饒芳 程術兵
我國教育部門于2007年出臺的《關于強化我國學生人格檔案構建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現(xiàn)階段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對少數(shù)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輔導,讓學生不斷強化對自我的認知,培養(yǎng)健全人格,增強適應環(huán)境和承受困難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與思政課程相融合,全面落實到學校教學的全過程。
廣義的人格檔案指的是個人(尤其是在校生以及企業(yè)職工)建立人格特征評價的檔案文件。而本文所研究的人格檔案指的是心理學層面的獨特性、典型性的心理模式及規(guī)律,涵蓋了道德意義上的品行操守,是針對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特定集結模式而構建的評價文件,是區(qū)別于他人的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綜合特征。唯有準確把握學生變幻莫測的外部特征,才可以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進而構建真實有效的人格檔案。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的各級學校相繼開展了人格檔案的構建工作。近年來,人格檔案的構建逐漸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熱點問題。人格檔案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發(fā)揮了許多積極作用,讓學生開始深入了解自我,全面發(fā)展自我,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
現(xiàn)階段,絕大部分學校的學生人格檔案構建工作都在有序進行,檔案建設也取得了許多優(yōu)質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當前我國很多學校依舊是沿用人格測試的方式來構建學生人格檔案,人格檔案的內容主要涵蓋了人口學資料、人格測試結果以及心理咨詢記錄等。在人格檔案當中,有許多學生的基本情況是從教務處的學生信息登記表中獲取的,還有一些來源于科學的人格測試,這些資料都過于簡單,并且完整性有待提升,心理咨詢老師查閱時不夠便利。
當前各學校每年組織的大規(guī)模人格測試都僅僅是針對新生,因而學生人格檔案的人格測試記錄很多都滯留在剛入學的階段,后續(xù)數(shù)量很少。這難以對學生的發(fā)展性心理輔導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我國現(xiàn)階段只有北京、上海以及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學校采用了咨詢室咨詢和網絡咨詢相結合的方式,大部分學校的人格檔案中沒有涵蓋平時心理咨詢的記錄。檔案構建活動離不開相關理論的科學指導,只有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才能有效地達到檔案構建的目標,而目前學生人格檔案構建的理論依據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1]。
生命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人格檔案是對人一生中各個階段人格狀態(tài)的真實記錄。學生的人格與心理狀況會隨著年齡的提升而不斷變化。但是在當前的人格檔案構建工作中,很多檔案工作者并沒有對學生的人格檔案展開持續(xù)的跟蹤以及動態(tài)化管理,未在第一時間把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人格變化,人格檔案的內容和形式一成不變,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而且很多檔案工作者都是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或是心理輔導員,缺乏教育學、心理學及檔案學專業(yè)的專門人才,不懂得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所獲取的有效信息過少,無法為人格檔案注入新鮮血液[2]。
人格分析多側重于通過心理測驗來尋找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礙,并且將心理測驗結果作為矯正和干預的根據。在大眾眼中,人格檔案正在逐漸變成心理健康狀況的評價工具。這進一步使得人格檔案的內容雜亂無章,毫無條理性可言。這樣紛繁復雜的內容結構不僅提升了研究者整理及分析的難度,而且讓學生本人對人格檔案的實用性也產生了懷疑。所以,很多學生在填寫信息或進行人格測試時都是敷衍了事,給研究人員和研究對象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人格檔案中的信息通常都會涉及到學生的個人隱私,但由于人格檔案的保密性不足,沒有對查閱人員進行嚴格把關,導致部分存在人格障礙的學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傷害。
現(xiàn)階段學校人格檔案內容的收集渠道過于單一,大多是進行人格測試來獲取學生的人格信息;通常選用國外的一些人格測量工具,如癥狀自評量表以及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等。這些量表的設置并不完全適合我國的學生,所以收獲結果的信度、效度均會下降。此外,人格檔案也沒有得到高效的利用,育人功能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很多人格檔案在建立完成之后,便被束之高閣,沒有被運用于心理教育工作中,淪為了形式和擺設[3]。
近代心理學認為,人的面部表情、神態(tài)作為通往內心世界的第一道門,會將個人的情緒和心理充分展現(xiàn)出來。實際上,學生內心的所思所想均會不同程度地在面部得以展現(xiàn)。比方說,臉紅耳赤以及毛孔出汗是心理變化在生理上的展現(xiàn),滿面愁容、眉開眼笑是心態(tài)在面部表情上的展現(xiàn)。在學生人格檔案的構建過程之中,教師切不可忽視學生的面部表情,應當學會察言觀色,通過觀察面部神態(tài)去尋找信息,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心理的準確揣摩。教師應當將每位學生常常出現(xiàn)的表情及神態(tài)記錄在案,以人格檔案的形式保存下來,以便日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隨著學生年齡的持續(xù)增長和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他們所展現(xiàn)出來的一面往往并非他們的真正內心。為了隱藏心理活動,他們往往會帶上虛偽的面具,讓人無法一眼辨別出好壞。察言觀色可以幫助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解讀學生的內心想法,但是很難走進高年級學生的內心世界[4]。
隨著年級的逐漸升高,學生就愈發(fā)喜歡隱藏自己的所思所想,其內心世界也就越發(fā)復雜,甚至有可能完全以假亂真。但是學生的心理機制還是不夠成熟的,知識、經驗以及能力等多個方面還存在明顯缺憾。雖然他們在潛意識中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壓抑自身,但還是會用某種特殊方式讓自己釋懷。因為校內多種規(guī)章制度的限制及約束,許多心理活動豐富的學生開始用日記的形式抒發(fā)自身的情感。教師必須注意辨析學生的語言,不僅要密切關注學生說話時的神態(tài)、語氣以及節(jié)奏快慢,而且應當對學生語言的核心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把每一位學生常常使用的語氣、說話方式以及聲音記錄下來,以檔案的形式進行存儲,為日后構建全面、完善的人格檔案奠定基礎。教師還要靈活運用啟發(fā)的方式,讓學生勇于講真心話,并且及時地捕捉存在于言談之中的有效信息。
學生的面部神情以及語言僅僅是其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然而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情緒情感的不穩(wěn)定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及誘惑,并且展現(xiàn)在行為舉止上,常常會產生一些幅度較大或者是過激的動作,自制能力差的學生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所以,教師必須多多關注那些行蹤神秘且舉止粗暴的學生,從他們的行為舉止之中發(fā)掘動作所隱含的意義,從而全面提升心理教育工作的預見性,對那些公然違紀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處罰。其實,許多教師在生活之中都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更何況是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學生。所以,教師應當把每一位學生的行為舉止記錄下來,以檔案的形式進行保存,方便日后了解對應類型學生的內心世界[5]。
隨著學生心理狀況的持續(xù)發(fā)展,學生的聲音、神情以及言行舉止均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廣大檔案管理者必須對學生的人格檔案進行持續(xù)的跟蹤以及動態(tài)管理,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定期豐富檔案的內容,在第一時間補充或完善檔案中的資料和信息。此外,學校的檔案館還應當組織專業(yè)的人格檔案管理者,利用充足的時間做好檔案形式的更新工作,若有條件,需每半年或每一年對學生人格檔案進行相應的補充和完善,平時要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的心理輔導情況進行追蹤,及時更新人格檔案中的信息內容。在全面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同時,將全新的人格信息記錄存檔,以提升學生人格檔案的實際作用[6]。
首先,我們應當對歸檔的內容進行嚴格把關,一些與學生人格不甚相關的內容無需納入檔案之中,并且強化學生對人格檔案實用性的認可,讓他們更加配合人格檔案的構建工作。其次,我們要對檔案內容進行嚴格保密,因為學生人格檔案的內容,有的是學生的個人隱私,有的存在暗示效應或牽涉到人際關系,甚至包含學生人格障礙以及心理疾病的記錄。所以,若學生本人不愿意公開于眾,或者違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以及心理輔導工作總則的人格檔案內容,就一定要進行嚴格的保密。面對各種各樣的檔案查閱人員,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讓其進行閱覽,對查閱人員的身份必須進行嚴格校驗與核對。學生個人可以查閱自己的人格檔案,教師可以對負責管理的學生的人格檔案進行查閱。對于查閱學生人格檔案的人員必須做好保密工作,切不可隨意將檔案中的信息散播出去或公之于眾,避免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或精神困擾。
一方面,我們應當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學生的人格信息;不僅要使用科學的人格測驗量表,還要對學生個人進行細致的觀察、診斷以及評估,從而全面地獲取學生的人格信息,豐富人格檔案的內容。對已建立的人格檔案展開動態(tài)化管理,把持續(xù)充實、豐富人格檔案內容作為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持續(xù)跟蹤并在第一時間把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及時發(fā)現(xiàn)隱藏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還應當提高人格檔案的育人功能。學校應當充分利用人格檔案這一重要教學資源,開發(fā)其育人功能,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進行相應的科學引導[7]。
[1]李淑娜,劉海燕.淺析大學生網絡化心理檔案的動態(tài)分層管理模型構建[J].山西檔案,2016(2):127-129.
[2]付達,胡文東.常用人格測驗在軍校大一新生心理檔案中的應用及結果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4):2679-2684+2726.
[3]陳陽.畢生發(fā)展觀視角下的健全人格心理檔案構建模式[J].蘭臺世界,2015(17):61-62.
[4]梁偉杰.新時期高校檔案管理人員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和培養(yǎng)研究[J].蘭臺世界,2017(8):47-50.
[5]竇廣會.網絡的負面作用對大學生人格和學業(yè)的影響[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192-196.
[6]李鵬,朱德全.建立中職學生心理檔案探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4):93-96.
[7]李淑娜,劉海燕.淺析大學生網絡化心理檔案的動態(tài)分層管理模型構建[J].山西檔案,2016(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