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彩霞
夯實基礎 做好規(guī)劃
——淺談高中語文的學習
陸彩霞
知識的學習強調(diào)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長期的堅持才是語文較好的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但縱觀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從學前家庭的教育、小學跟初中的銜接,初中與高中過渡,家長沒有能力規(guī)劃好孩子的語文長期學習。各階段的一些老師更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只注重孩子眼前、短期的效應,何談科學、有效的對語文學習的規(guī)劃?我們高中老師處在學生語文學習的收官階段,既面臨高考,又處于大部分學生語文學習的最后時期,如何規(guī)劃好學生的三年學習就至關重要。
根據(jù)筆者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往往到了高三沖刺階段,學生依然還有著高一遺留的歷史問題,而這些到了高三階段,囿于各方面的局限性,就難以再改變。規(guī)劃好每一個階段,讓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做該做的事情,不留太多遺憾,才能在高考中技壓群芳。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葉圣陶先生就指出:“在基本訓練中,最重要的還是思維的訓練,不要只顧到語言文字方面,忽視了思維的訓練。各門功課都和思維的訓練有關,特別是語文課是著重思維訓練的。——所以教語文的一項很重要任務就是思維訓練。”2003年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則明確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并要求“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fā)展”。不管是從語文學科本身的角度,還是從高中生思維發(fā)展的要求來看,語文學科必須要重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據(jù)筆者在高三教學中的認識,科學的規(guī)劃首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和知識的差異化的合理處理。有些積累性知識需要長期記憶,有些技巧需要對思維偏差的糾正,有些是技巧的訓練,還有一些是非智力因素導致的。摸清了這些,才能對癥下藥。
當代認知心理學家把知識分為三大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瓣愂鲂灾R”是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屬于靜態(tài)性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做事的知識,是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解決問題的知識。主要解決的是怎么辦的問題,是動態(tài)性的知識。程序性知識可以為實踐技能的形成定向,直接指導技能的練習和形成?!安呗孕灾R”是程序性知識的一個亞類,是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對內(nèi)調(diào)控,控制自己信息加工過程的程序性知識。
首先,高一側(cè)重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夯實基礎。
詞匯的積累,相關語文常識的積累處于最基礎的地位,直接影響了閱讀能力和表達的能力。而相關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名句默寫。在高三,學生名句默寫方面存在兩大難題,一個是背不會,一個是寫不對。這兩者的根源都在于高一、二年級,甚至初中的語文學習留下的隱患。對此,建議老師在開學之初幫助學生攻克背誦篇目的字詞,讓學生真正理解文意。然后,梳理出文章思路脈絡,幫助其準確記憶。最后,進行針對性訓練,逐篇進行理解性默寫。我從高一開始就建立了學生背誦篇目是否過關的檔案,這樣對學生的背誦進度了如指掌。結(jié)合自己多年批改試卷名句默寫題的經(jīng)驗,清楚學生的易錯字詞,再加上考試時高頻出錯的理解性默寫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文言實詞。文言實詞直接影響著對文意的理解。而文言實詞的掌握過程又漫長而復雜,同時也有著科學的方法。常見實詞的每個義項關系密切,自成知識樹。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同時在語境中正確遷移。
成語。從高一開始時,就指導學生積累常見易錯的成語,并且有意識地分類記憶,然后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進行訓練,這項分數(shù)必然是囊中之物。
文化常識。高一在教授古詩文時就有意識地補充文化常識教學,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拓展,在高三時再系統(tǒng)收網(wǎng),必能取得成效。學生對文化常識還是較有興趣的,好好利用,不要成了死記硬背的灌輸。
然后,高二掌握閱讀方法,強化閱讀能力。
考察中小學生特別是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低下的現(xiàn)象,我們發(fā)現(xiàn)高中生的閱讀能力較差主要有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1)理解能力差,沒能掌握閱讀技巧;(2)概括能力差,抓不住要點;(3)思維缺乏深刻性,不能理解文章的深層意思;(4)不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5)缺乏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6)不懂得什么叫評價和怎樣評價?
除了古詩文讀不懂的一部分原因牽涉到學生基本的文化知識、文言知識儲備不夠,絕大多數(shù)讀不懂的地方在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各類文章只有文體差異,在本質(zhì)上都是相通的,它們讀不懂的根源往往在于沒有抓住充足的、正確的信息。所以要教會學生先理清思路,再明確手法,加上對重要細節(jié)的深入體會,逐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最后,高三內(nèi)化技法,訓練表達。
高一的積累,高二的閱讀,都是表達的扎實儲備。表達的前提在于先熟悉各類概念的范疇,掌握正確的解題路徑。二輪復習的重點就在于梳理各類概念,訓練各種答題技法。除了系統(tǒng)專題性復習,各次??己椭芸家彩钦莆諏W生學習情況的晴雨表。對于班級來說,了解每次考試各小題得分情況,及和其他班級的比較,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
高中三年的每個階段都有各自要學習的重點,伴隨它們的還有每日默默的堅持。
晨讀是語文的保障。早讀安排分為基礎級和優(yōu)秀級?;A級適量安排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的名句默寫、成語、實詞。優(yōu)秀級則補充作文素材、文化常識。讓學生量力而行,各取所需。
晚練是語文方法的延伸。比如需要長期練習強化的語病、小閱讀、語言文字運用、詩歌等等。每天十五至二十分鐘的系列化訓練,可以適時靈活搭配。
作文系列化訓練。作文能力的提高在素材積累、寫作方法掌握、片段練習、審題訓練每方面都不可偏廢。筆者每周選取熱點新聞素材,讓學生先談看法,然后舉出優(yōu)秀寫作片段,這樣既積累了素材,又鍛煉了分析能力。
長期的堅持固然重要,但最有效的教學在于把握學情,通過學生練習中、課堂發(fā)言中、課后提問中的錯誤與疑問,及時調(diào)整教學思路,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教師教學能力才能提高,學生才會學有所獲。
★作者單位:安徽阜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