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上海 201600)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音樂情景教學
王 淼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附屬松江實驗學校,上海 201600)
當前,隨著建構主義理論的不斷應用,一些有關于音樂學習方面的構建主義情景理論也不斷被教師采用,這種建構主義理論情景對于學生音樂方面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將學生平時在課堂所學習的知識轉化為真實的生活場景,這一重要的學習理論有利于幫助學習理解體會所學的知識并付諸于實踐。本文就詳細介紹一下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情景教學法,重點探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于音樂情景教學的作用,并提出如何正確運用這一理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音樂教育;音樂情景教學;情景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國家教育專家在教育學科的各個領域便開始研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并嘗試把這一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到現在,西方的學科教育發(fā)展迅速,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育的發(fā)展有很大作用。所以,我國現在也開始在教育方面,逐漸采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就目前我國來說,我國的教育專家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研究也比較多,但是就音樂教學方面,對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音樂情景教學的探索較少,本文便基于這一現狀,探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音樂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在情景中學習、合作,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音樂情景教學的改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現已經成為教育改革中最基礎的學習理論,在早期,西方教育學家在探討時產生了六種不同傾向的構建主義,主要包括社會構建主義、激進構建主義、社會構建論、信息加工構建主義、控制論系統(tǒng)觀、對待中介行為的社會文化觀點等。這些構建主義在對于如何學習方面也有這很大的分歧,在求同存異的情況下,他們就某一方面達成了共識,這些建構主義都是引導學生學會以自己的方式自覺主動的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另外,這些建構主義都提出了學習者新的構建理論的要以以往的經驗為基礎,以實踐為基礎。社會的互動對于建構主義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同時,這些構建主義都提倡情景教學的模式。從這些共同點來說,我們不難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生作為主體,提倡情景教學的模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情景”、“協作”、“會話”、“意義構建”則成為學習環(huán)境構建的四大要素。
如今,以情景認知、情景學習為基礎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許多教育專家,在心理學、教育學、人工智能和人類學等領域都開始嘗試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這一理論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當前,情景化教學也開始運用到音樂教學中,由于我國當前對教育課程進行改革,因此,音樂教師開始重視對音樂的教學評估,不僅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還可以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美好。教育藝術并不在于教師傳授了多少知識,主要是起到一個激勵、喚醒、鼓舞的作用。而情景的創(chuàng)設、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則很好的實現了對學生的激勵、喚醒和鼓舞。眾所周知,音樂屬于一種情感類的藝術,這種情感類的藝術更需要情景的創(chuàng)設,對于音樂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感受到音樂的美,走進音樂的世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音樂本身是一種感覺性的、非具象性的課程,利用各種樂匯激發(fā)出學生的聯想,這種感覺用語言難以表達出來,情景對于學生情感的變化影響非常大,在不同的情景下聽到同一首歌,個人的情感也是不一樣的。因為這個階段,學生的審美感知還不是特別成熟,借助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創(chuàng)設與作品相同的情景,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音樂作品,真正置身于情景之中,體會到音樂的美。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只是課堂教授知識,然后讓學生聽歌來找靈感,這樣的模式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國的學生學習音樂時,接觸的大都是單聲部的,比較有旋律感的傳統(tǒng)民族音樂,短時間難以消化西方交響樂帶來的美。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就需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發(fā)揮它特有的作用,能夠根據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設出相同的情景來,從而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于西方交響樂的學習興趣。而不是被迫地去接受這些知識,這也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枯燥無味的交響樂也會讓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生一種恐懼心理,不利于音樂教學的進行。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就是將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轉化到現實生活中,把靜態(tài)的知識轉化為動態(tài)的場景。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去學習,真切的體會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善于發(fā)現音樂的美。
根據前文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介紹以及情景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意義,就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建構情景模式提出幾條建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原則之一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置身于創(chuàng)設的情景之中。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不變的,學生要永遠懷著一種質疑的心態(tài)去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探索音樂。在這種情景教學模式中,一改以往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地位,教師在這個教學模式下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主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性。這種情景的創(chuàng)設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創(chuàng)設相對客觀的情景,由于音樂具有抽象性,這使得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也趨于多元化,創(chuàng)設較為客觀的情景有利于合理的減少一些主觀因素,使學生根據創(chuàng)設的情景產生自己的情感;另一個則是創(chuàng)設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情景,這種情景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出他們的想象力,真正體會到音樂的美。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養(yǎng)成了機械學習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發(fā)揮了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了阻礙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利于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真正的理解。因此創(chuàng)設情景這樣的教學模式,則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但是在實施這一教學模式時,我們必須要保證情景的創(chuàng)設與作品的背景相符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通過熟悉的場景熟悉的角色,喚醒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社會互動的形式,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得出不同的觀點。教師、教育專家往往就社會上的某一現象進行探索討論,同樣,學生也可以通過合作、交流的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同的,就像同樣的一首音樂作品,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想,有的學生聽到的是哀傷,有的則是憤怒,還有的是凄涼,所以我們不能否認作品感情的多元化,我們要多鼓勵學生進行探討、交流,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在小組中不僅讓學生發(fā)揮個人的主體性,還要注意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我國教育進行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們都非常重視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教學方式,一些教育專家也在不斷的探索之中,為學生提供一種好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沒有做到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真正理解,就無法進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本文詳細介紹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真正含義以及對音樂教學的意義。希望能夠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音樂作品,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對音樂教學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1]劉春.建構主義的道德學習觀及其教育學意義[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
[2]楊雪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濟南大學學報,2003.
[3]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