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榮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江蘇 南京 210000)
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有效方法
劉培榮
(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江蘇 南京 210000)
民族音樂是我國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藝術的精髓。但是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并不是很感興趣,由于它沒有搖滾的動力;沒有說唱音樂的節(jié)奏;沒有流行音樂的旋律。教師在民族音樂課堂上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感受民間藝術的美。
小學音樂;民族音樂;有效方法
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從生命教育的角度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可以放開個性,使課堂煥發(fā)生命力。民族音樂的藝術之美在于它可以陶冶情操,民族音樂是集聚靈感、催發(fā)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音樂感知能力,自主地培養(yǎng)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展現出靈氣。
教師從生活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會促進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搜索,形成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高山族民歌,進而喜歡演唱高山族民歌。為了使學生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從他們的生活入手,通過給學生展示一些高山族勞動、戀愛、婚宴、節(jié)慶、祭祀等的圖片和視頻,使學生了解高山族音樂,進而了解高山族的音樂文化。生活中的場景給學生一種親切感,使學生產生主動探究音樂在高山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欲望,進而能夠理解高山族人們有歌舞抒情寄意的習慣,在觀看和欣賞中感受高山族人民愛唱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進而了解高山族民歌。教師對學生的音樂教學不能拘泥于某一種固定模式,要關注生活的多樣性,用音樂給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的方式會很好地理解音樂,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進而與作曲家形成思想上的共鳴。學生首先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歌詞,傾聽音樂的方式來感悟,形成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之后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進一步探究音樂中的情感。教師在學生出現疑問的時候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用愛心和激情,用音樂和知識在學生的心中勾勒出絢麗的彩虹。例如在學習《月光下的鳳尾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音樂,使學生通過聆聽的方式感受葫蘆絲獨奏的魅力。靜聽中,學生會感受到歌曲旋律的優(yōu)美,體會到民族特色的濃郁,進而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中,想到那郁郁蔥蔥的鳳尾竹林,想到那竹林間的傣家樓閣,葫蘆絲聲幽攸抑揚,輕清淡雅。優(yōu)雅的音樂會使學生感受到傣族風情歌曲所表達的優(yōu)美纏綿,理解蘊含在歌曲中的傣族青年男女之間互相傾慕、純潔真摯的感情。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多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通過學生喜愛的方式來學習音樂藝術。把音樂與游戲有機結合起來,使之形象化、具體化,把學生的聽、視、觸等不同的感覺與學生的活動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快樂的氛圍中獲得音樂知識,同時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感受到美的享受。適合小學生的游戲有很多,如:“歌曲串燒”“歌詞對對碰”“我是大贏家”“歌詞接龍”“你演我猜”等等,教師可靈活選擇?!案柙~接龍”就是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之后教師唱出一首歌的首句,接下來每個小組派一名學生唱出下一句,直至歌曲唱完為止。中途如果有哪一個小組唱不出來就會減一分,最后分數最高的小組獲勝。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玩“你演我猜”的游戲:每個小組派兩名學生上臺,一名表演,一名唱歌,教師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投放出一句歌詞,表演的學生正面屏幕,把這一句歌詞通過表演的方式演出來,而猜的學生要背對著屏幕,根據學生的表演唱出這首歌,唱對的小組加一分,否則不加分,最后得分最高小組獲勝。這樣在無形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增加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動力。
音樂的魅力在于它給人們帶來了藝術的享受,提高人們的審美和鑒賞能力,緩解人們緊張的情緒,減輕生活壓力。音樂是人類創(chuàng)作的結果,為了更好地使學生理解音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學習了民族音樂后進行再創(chuàng)作,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處理,展示給大家。例如學習《跪柴歌》時,當學生理解了歌曲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學生理解了音樂會通過歌唱、表演、創(chuàng)作等方式表達音樂。有的學生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有的學生進行了演講;有的學生寫了一首詩;有的學生進行了表演;還有的學生通過跳舞的方式來表達音樂……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到學習民族音樂的樂趣,體會到民族音樂的美感,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更好地陶醉在音樂的世界中。通過學生的再創(chuàng)作,實現了學生對音樂思想和內涵的理解,促進學生更好地體驗和感悟民族音樂。音樂本身具有多元性,教師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促進小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
總之,教師的教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才能夠感染學生,激起學生探究和感悟民族音樂的欲望,使學生在體驗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更好地理解民族音樂。學生在音樂課堂主動參與,積極學習就會讓音樂課堂煥發(fā)藝術的活力,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
[1]高利丹.讓學生樂學音樂[J].新課程(小學),2016(03).
G623.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