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山東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淺談我國高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張 丹
(山東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是當下高校教育的當務之急,如何讓高校學生更加專業(yè)、系統(tǒng)地學習聲樂,從普及化、通用化、廣泛化到系統(tǒng)化、科學化、專業(yè)化轉變的深層次問題也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基于此,本文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高校聲樂教學;現(xiàn)狀;解決方法
聲樂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同樣被納入到了高校課程之中,在教學培養(yǎng)中通過學生與音樂的結合、培養(yǎng)、熏陶,用音樂的感知與魅力發(fā)散學生們的思維,活躍他們的視角,豐富他們的情感生活,提升他們的修養(yǎng)與素養(yǎng)。隨著高校教育的發(fā)展,高校聲樂教育也得到了發(fā)展與提升,但這一程度的發(fā)展與提升還遠不夠且其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合適的教學觀念,包括教學的形式、內(nèi)容、手段也相應地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在高校聲樂教育中,有不少人都會存在著這樣的一種觀念,這包括部分教師與部分學生,并沒有將高校聲樂教育上升到專業(yè)聲樂教育的層面上,總會認為自己不是專業(yè)的,未來也不一定從事聲樂專業(yè),因此只要能夠唱好、唱得自己滿意就好,對于教師們提出的要求或是目標僅是做到知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教師教學的初衷,且弱化了教師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而有時候,作為教育者教師本身也存在一些忽視與不重視的情況,僅是對學生進行個人演唱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聲樂教育最終的培養(yǎng)目標?,F(xiàn)如今,高校聲樂教育的發(fā)展首先就是需要轉變這樣的觀念,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對學生、對自身責任的培養(yǎng),主動去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手段、內(nèi)容、方法等,更需要融入時代賦予聲樂教育的意義。
其次,在教學內(nèi)容上、課程設置上,高校以往較為單一,在如今多元化的時代,課程的設置也需要多元化,除了聲樂演唱技能、樂理、作品分析、和聲、鋼琴等內(nèi)容外,還需要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實踐。特別是不同的學生基礎、個性、能力等均各不相同,針對學生們的教學自然也需要進行特別的準備,避免出現(xiàn)“一刀切”或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局面。教師要認真對待高校聲樂教育,無論是高校聲樂教學,或是專業(yè)聲樂教學,作為教師,其自身的職責、責任,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都是相同的,在強調學生聲樂演唱技能的同時,也需要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去提升教學的藝術性、情感性、審美性等特征。作為高校本身,也需要為教師的聲樂教學工作提供有利的硬件與軟件保障,進而保證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效用。當然,這就需要高校與教師雙方共同努力,加強聲樂教學的課程設置,為其建立一個系統(tǒng)、科學且獨具特色的聲樂教育教學模式。
此外,當下更是一個多媒體時代,教師在教學中同樣可以將現(xiàn)代科技引入其中,利用科技手段與教學相結合,將圖像、聲音、視頻、音頻等等更加豐富的內(nèi)容展現(xiàn)給學生,教與學之間的傳遞、分享、觀摩、實踐等等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藝術,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例如,教師無法在學生訓練時實時糾正,那么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錄像、視頻,與教師進行變相的交流與溝通,或記錄,或直觀進行指導演唱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都是能夠促進教學的方式方法。
歸根結底,除了筆者所提及到的有助于聲樂教學的外在條件,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高校聲樂教育要有一個明晰的教學目標,從高校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何在?僅是培養(yǎng)演唱人才?僅是這一問題的不明確,便不利于高校整體聲樂教學的發(fā)展與教學質量的提升,畢竟很多進入高校學習聲樂藝術的學生并非如同專業(yè)聲樂的學生一樣,是童子功,更多是因為愛好或是其他原因,轉而學習聲樂,這就導致學生實際的藝術修養(yǎng)與聲樂演唱基礎確實有些匱乏,那么高校聲樂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就不能夠一味地灌輸技能、技巧、理論等教學內(nèi)容,這樣也培養(yǎng)不出當下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此外,音樂藝術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聲樂藝術的同時,更能夠感受其中所帶來的藝術性、審美情趣與音樂藝術的表達、表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提升學生自身的藝術品味與整體音樂素養(yǎng),學會從審美與藝術的角度去欣賞、理解、詮釋一首作品,在深刻感受作品內(nèi)在內(nèi)涵的同時,實現(xiàn)聲樂藝術最終的審美需求。聲樂教學也并非是一個單一的教學過程,同樣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拓寬自己的眼界,去了解其他與聲樂相關的藝術形式、藝術技能與技術特征,這都能夠幫助學生加強自身對于音樂文化藝術的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高校聲樂教育的目標就需要建立得更加明確,讓教學變得更加專業(yè)、系統(tǒng),合理地設置課程,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打造適合學生學習的聲樂教學內(nèi)容,這樣才能達到更進一步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目的。
高校聲樂教學課堂上的學習、汲取與吸收,僅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之后的實踐與檢驗。筆者認為,聲樂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知、領悟與表現(xiàn)能力,而這些內(nèi)涵不是僅依靠學習便能夠收獲與掌握的,更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去驗證、檢驗自己的收獲是否是正確的。而且,通過實踐學生們也能夠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糾正自己的錯誤與不足,進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去深入學習。所以說,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需要為學生起好引導的作用,引導他們進行實踐。在筆者看來,實踐活動也并非就是登臺演出,可以是比賽,也可以是嘗試獨立創(chuàng)作,更可以是角色的互換,讓學生當一次老師,讓她們以教學的方式進行講課實踐,這都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充分體現(xiàn)出每個學生自身的潛力,實現(xiàn)自身能力的提升。
高校需要調整聲樂教學的目標與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課程設置,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思維,學生更要明確學習的目的與自身的定位,這樣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實現(xiàn)高校聲樂教學的價值,進而對整體高校聲樂教學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更好地傳播聲樂文化藝術,實現(xiàn)聲樂藝術的社會價值與意義。
J6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