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峰 徐鋒 蔣銘 孫斌峰 錢平康
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的設計與運用
吳曉峰 徐鋒 蔣銘 孫斌峰 錢平康
目的探討運用自行設計的臨床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在臨床外科實踐教學中運用的效果。方法按照典型性原則,抽取60名實習生作為調查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人,男女均分。甲組實習生采用多媒體理論授課+仿真模型訓練+動物模擬訓練+臨床實踐操作的方式(2+2模式)進行培養(yǎng),乙組實習生采用以往的課堂式理論授課+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運用《臨床基本技能考核項目及評分標準》作為在理論與實踐操作中考核的客觀指標。將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進行分析,運用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兩組成績差異。結果運用2+2模式進行培養(yǎng)的學生,在理論及實踐考核中成績優(yōu)異,對2+2模式的教學培養(yǎng)方式評價更高。結論運用2+2模式的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能更好地提高實習生的縫合操作能力。
外科學;縫合技術;培訓
醫(yī)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是培養(yǎng)合格臨床醫(yī)師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外科學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yī)學專業(yè)課,主要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的臨床學科[1]。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外,還要掌握較多的基本技能,而外科縫合技術更是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手術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影響患者的預后。正確的手術縫合技術,恰當的縫線選擇是決定手術成功的細節(jié),培訓至關重要。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社會的發(fā)展,學科建設“門戶界限”漸模糊,學科之間逐步走向滲透化、結合化[2]。因此外科縫合技術的培養(yǎng)是整個臨床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醫(yī)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臨床醫(yī)生的關鍵一步。通過研究,本課題就對提高外科縫合技能的臨床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措施進行探討。
1.1 研究對象
按照典型性原則抽取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五年制)、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七年制)、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五年制)實習生作為調查對象,共60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男女均分。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實習生采用多媒體理論授課+仿真模型訓練+動物模擬訓練+臨床實踐操作的方式(2+2模式)進行培養(yǎng),對照組實習生采用以往的課堂式理論授課+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
參照醫(yī)學院教務處的《臨床基本技能考核項目及評分標準》,作為對研究對象在理論與實踐操作中進行考核的客觀指標。將實驗組、對照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兩組成績有無統(tǒng)計學差異。運用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3 培訓與考核方案
1.3.1 合理安排培訓科室 發(fā)放學員輪轉科室意見調查表,合理分配輪轉科室及實習生,在輪轉科室實行一對一帶教老師制,建立責任老師選撥條件及制度,對責任老師采取激勵措施及質量考核標準,提高責任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培訓質量[3]。實習生考核手冊由培訓老師和科室?guī)Ы汤蠋煿餐瓿伞?/p>
1.3.2 具體培訓內容 實驗組研究對象根據培養(yǎng)計劃在各臨床科室輪轉期間統(tǒng)一進行培訓,具體課程,見表1。
多媒體理論授課由主治以上的培訓醫(yī)師和縫線供應商(強生公司)進行系統(tǒng)培訓。包括多媒體講課及觀看操作錄像。第4周培訓結束后進行理論知識考核。
仿真模型訓練課由主治以上的培訓醫(yī)師授課。
外科縫合的動物模擬操作培訓由主治以上的培訓醫(yī)師授課,學員先觀看操作錄像,然后現場操作,老師現場指導。
臨床實踐操作培訓在手術科室輪轉期間完成,由手術科室?guī)Ы汤蠋熢谛g中進行指導,出科時由帶教老師在術中進行考核。
1.3.3 具體考核方案 所有考試均采用100分制,60分以上及格,70~85分為良好,85分以上為優(yōu)秀,提高值=培訓后考核成績-培訓前考核成績,根據文獻查得平均提高值≥15分有實際意義[4],且成績分值(百分制)的標準差,定在10~15之間其離散程度較為合適。在完成培訓及考核后,增加了實習生對所參加課程的滿意的測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實習生培訓后成績情況
通過培訓后,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均明顯提高,實驗組提高值為(32.0±2.7)分,對照組提高值為(24.0±5.8)分。兩組學生提高值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0.05),見表2。
2.2 兩組實習生對課程總體實施效果的評價對比
實驗組通過“2+2”模式的培訓,對課程的滿意度接近100%,其中很滿意占96%,而對照組的滿意度約為93%,很滿意的占比不到34%,見表3。
表2 兩組實習生培訓后成績比較(±s,分)
組別 培訓前理論與臨床實踐能力考核總分 培訓后理論與臨床實踐能力考核總分 提高值實驗組 54.6±5.3 86.4±5.4 32.0±2.7對照組 54.0±5.5 78.0±8.2 24.0±5.8 t 0.403 4.677 6.761 P 0.688 0.000 0.000
3.1 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的設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現代醫(yī)學飛速發(fā)展,內科也在朝向有創(chuàng)、微創(chuàng)發(fā)展,也需要一定的外科縫合技術,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學生掌握手術基本操作技能,用最短時間和最高的效率給實習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外科手術學基礎,是臨床外科教學面臨的新挑戰(zhàn)。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程根據教學大綱進行設置,讓實習生得到及時、全面的培訓,實驗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對課程安排的滿意度為96%以上,普遍認為此課程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實習生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為實習生提供了各種鍛煉機會,讓學生從簡單完成任務到積極解決問題過渡,從抽象的理論教學到具體的臨床實踐過渡。因此,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程設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特點
通過將多媒體理論授課、仿真模擬訓練、動物模擬訓練、實踐操作結合起來的2+2模式,不僅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充分融合起來,更是對外科縫合技術進行了特訓。在課程中結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使枯燥的課程鮮活起來,增強了教學效果,通過仿真模擬及動物模擬訓練的實踐積累,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外科操作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在心理上對即將進行的臨床操作夯實了基礎。同時逼真的仿真模擬訓練及動物模擬訓練從根本上解決了病例不足的難題,且具有相對固定,可重復性高的優(yōu)點。模擬教學的優(yōu)點在于既能提供一個盡可能真實的環(huán)境,根據學生的層次逐步培訓必備的臨床基本技能,又能避免真實臨
床環(huán)境中對患者進行操作所產生的醫(yī)學風險和倫理風險[5]。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從中獲得了想象、溝通、動手的能力,獲得了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能力,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還能進一步延長知識的記憶時間[6]。最終通過臨床實踐操作,跟隨帶教老師進行術中實戰(zhàn)練習,完成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3.3 影響臨床外科縫合技能培養(yǎng)的因素分析
3.3.1 校內學習期間臨床技能課程安排不合理 各院校的教學標準存在不統(tǒng)一,在校期間對于外科臨床的基本操作技能課程安排較少,使學生無法在進入臨床前熟練的掌握教學大綱要求的各項外科臨床基本操作技能,進入臨床實習后,要在短時間內適應臨床的要求非常困難。另外,校內教學的教材更新較慢,部分課程內容與臨床有脫節(jié)。
3.3.2 實習基地教學設施的情況不盡相同 相對于硬件設施完善,擁有多媒體、仿真模擬等教學設施的醫(yī)院,教學方式更多樣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教學效果更加。
3.3.3 教學水平不規(guī)范統(tǒng)一 在臨床教學階段,帶教老師的教學意識和水平對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院校對于臨床各科室教學水平的監(jiān)督和評價尚不規(guī)范,導致各教學醫(yī)院、各科室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由于教學任務十分繁重,醫(yī)院的各種政策中缺乏對教學工作的傾斜,臨床醫(yī)生的教學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及責任心參差不齊,缺乏統(tǒng)一的針對臨床帶教方面的系統(tǒng)培訓和準入制度。
3.3.4 評價標準不嚴謹 國內醫(yī)學院校的臨床技能考核制度及標準缺乏規(guī)范性、嚴密性,難以客觀反映學員對外科臨床技能的實際掌握水平。
3.3.5 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目前國內醫(yī)學院校畢業(yè)的以??啤⒈究萍氨究埔陨蠈W歷的為主,學歷水平的不同、所學專業(yè)的不同,在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能力方面有不同。
3.3.6 臨床實踐操作機會較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醫(yī)患矛盾的進一步加劇,使醫(yī)療風險大大增加,實習醫(yī)師的實際動手操作機會減少。
以往教學工作中,廣泛借鑒國內外著名醫(yī)科院校的成功作法、經驗的基礎上[7],本研究設計的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程(2+2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推動了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使其更加重視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有效促進了醫(yī)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外科縫合技能培訓課程顯著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和好評。逐步擺脫了傳統(tǒng)的過分重視知識傳承的教學觀念,更加重視實踐教學和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為核心的外科模擬訓練成為醫(yī)學教育里的新熱門主題,操作的模擬訓練器相關的研究數量逐年上升[8]??傊?,教學改革是院校教學建設永恒的主題,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以滿足醫(yī)學發(fā)展的需要是醫(yī)學院校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因此,必須長期堅持醫(yī)學教育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建設,主動適應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合格的醫(yī)學人才。
[1]蒲丹,韓英,周舟,等. 醫(yī)學模擬教學在臨床技能培訓中的作用與探討[J]. 四川醫(yī)學,2015,36(2):146-149.
[2]邙玲玲. 關于我國全科醫(yī)師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 光明中醫(yī),2014,29(6):1307-1309.
[3]C?ng? Ba?terzi AD,Tükel R,Ulu?ahin A,et al. Undergraduate psychiatric training in Turkey[J]. Turk Psikiyatri Derg,2010,21(3):195-202.
[4]Michelle Mourad,Jeffrey Kohlwes,Judith Maselli, et al. Supervising the Supervisors -Procedural Training and Supervision in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cy [J]. Society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10,25(4):351-356.
[5]Buckley CE,Kavanagh DO,Traynor O,et al.Is the skillset obtained in surgical simulation transferable to the operating theatre?[J]. Am J Surg,2014,207(1):146-157.
[6]Sihvonen T,Herno A,Paljarva L. Local denervation atrophy of paraspinal muscles in postoperative failed back syndrome[J]. Spine,1993,18(5):575-581.
[7]Nicholson B,Forrest K. What influences performance in the OSCE exam? The medical student perspective[J]. Med Teach,2009,31(11):1040-1041.
[8]Shaharans,Nearyp. Evaluation of surgical training in the era of simulation [J].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4,6(9):436-447.
如何撰寫論文的“討論”
討論是論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探討“結果”的意義。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⑴主要的原理和概念;⑵實驗條件的優(yōu)缺點;⑶本人結果與他人結果的異同,突出新發(fā)現、新發(fā)明;⑷解釋因果關系,說明偶然性與必然性;⑸尚未定論之處,相反的理論;⑹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問題。“討論”的內容也以精簡為原則,要能講清楚主要的論點,已經談過的不宜在這一節(jié)里予以重復,不要僅羅列國外文獻資料,或僅羅列與本文無關的綜述材料。在結論的問題中避免以假設來“證明”假設,以未知來說明未知,并依次循環(huán)推論。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urgical Suture Skill Training Course
WU Xiaofeng XU Feng JIANG Ming SUN Binfeng QIAN Pingka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Ku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unshan Jiangsu 2153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using the self designed clinical suture skill training course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Method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ypical sample of 60 inter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people in each group, men and women equally.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tern + simulation training + animal simulation training + clinical practice mode (2+2 mode) were cultured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revious classroom theory classroom teaching + practice way to develop were cultured in control group. Clinical Basic Skills Assessment Items And Scoring Standards was used as an objective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16.0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 fi cant.ResultsThe students who were trained by 2+2 model were superior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2+2 was higher.ConclusionThe surgical suture skill training course with 2+2 model can improve the operation ability of interns.
surgery; suture technique; training
G642
A
1674-9308(2017)06-002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6.011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昆山中醫(yī)醫(yī)院關節(jié)骨科,江蘇 昆山215300
徐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