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龍
人乳頭狀瘤病毒及脫落細胞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
段龍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發(fā)展中國家女性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宮頸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占世界的1/3,且宮頸癌的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持續(xù)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首要原因。宮頸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改善宮頸癌預后的關鍵。應用脫落細胞聯合HPV檢測能夠有效提高宮頸癌篩查的準確性,有效降低漏診率,對宮頸癌篩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人乳頭狀瘤病毒;脫落細胞;宮頸癌
宮頸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威脅著廣大女性的身體健康,目前對于該病的具體發(fā)病原因還不清楚,但過早有性生活,或者有多名性伴侶的女性患病率比較高,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病率更高,數據統(tǒng)計顯示[1-2],世界上大約75%的宮頸癌患者來自于發(fā)展中國家。該病在初期和正常人無兩樣,無明顯的癥狀,后期有陰道異常流血情況發(fā)生。目前,主要治療方式為子宮切除和化療,這兩種方式為主流方式,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式比較少,對于晚期患者來說,患者康復率很低[3]。
全世界每年死于宮頸癌的患者大約有23萬人。近年來,中國女性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所以對女性進行有效的宮頸癌篩查顯得尤為重要。宮頸癌潛伏期較長,病變是一個逐步感染加重的過程,由CINⅠ、CIN Ⅱ、CIN Ⅲ一直到形成浸潤癌,在這逐漸變化的過程中有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所以,患者有10年的時間發(fā)現宮頸問題并阻止CIN發(fā)展為浸潤癌,這也是前期篩查患者進行及時預防治療的意義之處,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發(fā)現與治療。子宮頸部病變診斷一般方法:第一步進行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測結合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高危型檢測,如果檢測結果異常則進行第二步陰道鏡下定點檢測和多點鏡下活檢,目前檢測步驟為上述方法。
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一般用于初篩過程,因其方法簡單,且敏感度比較高,結果準確,是目前進行宮頸患者初步篩查的首選方法。
1.1 子宮頸病變的細胞學檢查報告
1.1.1 巴氏分級報告 之前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涂片報告按巴氏分級[4],一般分為5級:分別為巴氏Ⅰ、Ⅱ、Ⅲ、Ⅳ、Ⅴ,其中相對應的為正常,有炎癥,可疑癌,癌可疑,癌變?,F在用的比較多的方法是薄層液基方法(子宮頸TCT檢查),隨著時代發(fā)展,技術的不斷改進,所以現在的結果也更加準確,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漏診率。
1.1.2 薄層液基法檢測 薄層液基方法中的涂片用TBS進行描述,分別分為正常、炎癥、不典型鱗狀細胞和不典型鱗狀細胞,傾向于高度病變的不典型鱗狀細胞,低度鱗狀細胞內病變,包括HPV感染,輕度非典型增生CIN Ⅰ;高度鱗狀細胞內病變,包括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CIN Ⅱ和CIN Ⅲ,鱗癌。
利用生物分子實驗室對HPV進行DNA檢測,現在比較流行的方法是HPV、DNA二代雜交捕獲實驗法[5]。運用生物分子學檢測,HPV高危型檢測率更高更準確。子宮頸癌的發(fā)病與感染有很大的關系,臨床數據表明[6],在宮頸癌患者中有一般都會被子宮頸衣原體感染。HPV病毒分為低危型和危型,高危型的HPV感染預示著有可能發(fā)展為宮頸癌,對臨床確診有重要意義。目前HPV高危型有:16、18、31、35、35、39、45、51、52、56、58、59、68等。二代雜交捕獲試驗檢測HPV高危型又稱HC2。對宮頸癌的提前檢出具有重要意義,比如HC2陰性(-),可以排除子宮頸癌的存在。
有資料分析[7]子宮頸癌患者中98.6%,檢測出HC2為陽性;子宮頸CIN Ⅲ患者中,有64%患者檢測出HC2陽性;子宮頸CINⅡ患者中,54%檢測出HC2陽性;從而進一步表明HC2檢測在篩查子宮頸癌發(fā)生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多數學者建議用檢測HC2的方法作為檢測作為子宮頸篩查的首選方法,如果HC2為陰性,可排除子宮頸癌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HC2陽性不能完全肯定子宮頸病變的情況,只是表明子宮頸有感染情況。因此,比較準確有效的的檢測方法為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TCT)+HPV DNA高危檢測(HC2)。如果兩種檢測HC2全部為為陰性,子宮頸篩查的頻率可適當減少[8]。
雖然,HPV DNA檢測在子宮頸病變篩查中非常重要,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被感染的人群都會發(fā)展為宮頸癌,僅有3%左右的婦女會發(fā)展為子宮頸癌,且該病潛伏期比較長,不要有過大的壓力或過度緊張[9]。
診斷子宮頸病變的金標準是:陰道鏡檢查、鏡下定點、多點活檢及其病理報告。陰道鏡檢查規(guī)范步驟:醋酸試驗,碘試驗和鏡下活檢3步。陰道鏡檢查未注意事項[10]:陰道鏡可反復對檢查者進行檢測,沒有副作用或者創(chuàng)傷,需要注意患者檢查前3天內不要沖洗陰道或者用藥,不要有性生活。如若陰道鏡檢之后患者身體有不適者,應立即尋求醫(yī)生幫助,查看具體情況。
由流程圖可知當細胞學報告異常時應當及時為檢查者進行陰道鏡檢查,及時發(fā)現子宮頸部病變,抓住有利治療時間,如果只做細胞學檢查未進行HC2建議檢查者每年篩查1次。脫落細胞學檢查反應的是現在子宮頸的現狀,HC2檢測反應的是子宮頸感染HPV后的狀況,若有持續(xù)HPV病毒存在者,則有可能會發(fā)生子宮頸病變。規(guī)范的檢查流程如圖1。
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結果為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CSiC)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isC),這種情況下需要對檢查者進行陰道鏡下活檢。如細胞學檢查結果為不能確定具體狀況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無需立刻對患者進行陰道鏡檢查,可以按下圖流程操作(如圖2)。選擇處理方法時,要綜合考慮,比如臨床癥狀,患者年齡,生育要求,以及是否有追隨條件等來決定。HPV檢測的作用:宮頸病變的初步篩查能夠提早發(fā)現及時治療、ASCUS與輕度不正常的分流以及治療后查看身體康復情況,是否還有其感染病毒。
細胞學結果不明確的病例給臨床醫(yī)生以及細胞檢測者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不能很明確的分清信息,并且這種結果是在細胞學檢測中常有的結果,這其中有完全正常的宮頸,也有皮內病變宮頸。需要對ASCUS具體去處需要特別注意,或者能夠有靠譜的的措施進行“分流”處理。主要分流處理方法:(1)對患者直接進行陰道鏡檢和鏡下活檢。(2)對患者進行重復細胞學檢查,按照上述追蹤方式,ASCUS診斷后每隔6個月重復檢查一次,如果有陽性結果時在對檢查者做陰道鏡檢。ASCUS不是一種單一的生物學體,它有很多的功能與和其他組織的聯系,它可以反映存在腫瘤型HPV 感染、上皮內瘤變、甚至癌變,同時也可以與腫瘤型HPV感染無關而與炎癥、涂片過度、萎縮伴有退變等有關。對于ASCUS,進行HPV和細胞學同時檢測,有利于高危型HPV檢測管理[11]。
[1] 王華,陳亞寶,葉麗華,等. 應用支鏈DNA技術檢測人乳頭瘤病毒E6/E7mRNA在宮頸疾病篩查中的價值[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5(15):4362-4366.
[2] Magnani C,Gillio TA,De Marco L,et al. Results and costevaluation of triage with high risk HPV test in cervical cancerscreeningA pilot study in Piedmont ( North-West Italy)[J].Epidemiol Prevent,2012,36(2):88-94.
[3] 李國慧.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載量與宮頸病變關系研究進展[J]. 中國醫(yī)藥,2013,8(7):1039-1040.
[4] Massad LS,Einstein MH,Huh WK,et al. 2012 updated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bnormal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tests and cancer precursors[J]. Obstet Gynecol,2013,121(4):829-846.
[5] 任守鳳. 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關系探討[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6):61-62.
[6] 徐萍,方筠,應春妹. 高危型HPVDNA檢測與細胞學檢查用于宮頸疾病診療篩查的結果分析[J]. 檢驗醫(yī)學,2016,31(6):516-520.
[7] 李新玲,趙敏. HC2HPV(人乳頭狀瘤病毒)DNA檢測與子宮頸癌篩查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刊,2011,6(34):106-107.
[8] 蒲雪. 進行液基薄層細胞學聯合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病變的診斷意義[J]. 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3,13(5):164.
[9] 盧娉霞,鄒紅,祝先進,等. 1 603例女性宮頸脫落細胞HPVDNA檢測結果分析[J]. 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46(2):144-145.
[10] Junyangdikul P,Tanchotsrinon W,Chansaenroj J,et al. Clinical prediction based on HPV DNA testing by hybrid capture 2 (HC2) in combination with liquid-based cytology (LBC) [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3,14(2):903-907.
[11] Du CB,Schroeder ER,Munson E. Clinical laboratory experience with cervista HPV HR as a function of cytological classification:Comparison with retrospective digene HC2 high-risk HPV DNA test data[J]. J Clin Microbiol,2013,51(3):1057-1058.
Appl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Exfoliated Cells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DUAN Long Clinical Laboratory, Dali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Dali Yunnan 671000, China
Cervical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women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developing country,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 accounted for 1/3 in the world,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is younger.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cervical cancer, persistent high-risk HPV infection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cervical cance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ervical cancer. Application of exfoliated cells combined with HPV dete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nd reduce the rate of misseddiagnosi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cance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exfoliated cells; cervical cancer
R711.74
A
1674-9308(2017)04-0089-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4.047
云南省大理州婦幼保健院檢驗科,云南 大理 6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