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新
(河南開封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網絡時代背景下學生角色的轉變*
☆裴明新
(河南開封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如今網絡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使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也包括教育領域中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但是有關學生角色的轉變,近年來的研究相對較少。文章就網絡時代背景下學生角色的轉變以及定位,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做了簡要分析和討論。
網絡時代;學生角色;新要求
Container(集裝箱,容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只是教師一味地在講臺上板書講解,學生記筆記聽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有主體地位,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學生就像一個容器,僅僅裝載教師傳遞過來的信息,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也沒有時間去消化吸收容器里裝載的信息。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培養(yǎng)出來的是缺乏思考、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生。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我國存在了很長時間,甚至現在的大多數農村學校始終在沿用這種教學模式,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Learner(學習者):隨著建構主義理論的提出,學生的角色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傳授獲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生要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領路人。只有將學生放在了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學生學習才能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進度,這樣就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參與到教學中去。學生就從最初的container(容器)變成了learner(學習者),一個真正的學習者。同時建構主義強調情景的建設,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能夠應用到具體的情景中去,在提高知識理解程度的同時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yōu)橐饬x的建構者。建構主義強調的另一個內容就是合作學習,由傳統的封閉學習,變?yōu)殚_放的合作交流式學習,你有一個信息,我有一個信息,彼此交換一下,我們就有了兩個信息。合作式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與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
Maker(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新者):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多,教師不再是信息的唯一傳遞者,即不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來源。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有更大的學習自主性,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自定學習的步調和時間。世界各地的信息,能夠在最快的時間里傳播過來,學生獲得的信息有可能比教師所了解的更多,能與教師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在信息時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做一個創(chuàng)新型學習者,不再拘泥于現有的知識和條件,積極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從而更能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1]。
網絡時代,教育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作為教育模式重要的支撐之一的學生,其角色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總結歸納學生角色的定位為以下幾點。
(1)多媒體技術的學習者。作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在我們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多媒體通過網絡查閱更多的資料。新一代的學習者不再單單學習傳統的課本知識,多媒體技術知識也作為學習者學習的重要內容,當前的文盲不再是單指不識字的人,不懂多媒體技術的人也會被稱為文盲。
(2)知識的主動獲取者和篩選者。網絡上的信息多種多樣,不斷更新,學習者通過網絡查閱下載資料,用以幫助自己的學習,同時過濾無用信息,節(jié)省時間,也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以促進自己的學習。
(3)自主學習者。網絡時代,隨著翻轉課堂和mooc的提出,學習者自己能夠更自由地根據需要和自己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時間和進度、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4)知識的探索者。多媒體網絡時代,學生接觸到的知識甚至比教師知道的還多,這就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問題的提出者,學習者通過網絡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進行意義建構。
(5)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可以自由地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這就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參與者。
(6)自我評估者。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利用網絡提供的各種評測平臺,結合學習目標,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估,及時獲得反饋,進而對學習進度進行調整,制定更適合自己的計劃和目標。
(7)合作者。通過網絡,學習者可以與教師、同學,甚至是專家相互討論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學習?;ヂ摼W為學習者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學生能夠與平時接觸不到的專家進行交流,進行更深入地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8)教師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評價者。學習者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可以將自己的問題帶到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做出及時的反饋,有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改善。
(9)情景的建構者。網絡時代,情景的建構者不再僅僅是教師,學生也要去建構有利于自己學習的情景,有助于知識的理解應用。
(10)知識的創(chuàng)新者。學習者通過網絡獲得各方面的信息,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前人經驗進行總結,概括,歸納,創(chuàng)新,發(fā)現不足,并對其進行完善[2]。從而提出自己新的想法,與教師進行討論,形成更深刻的見解。
面對復雜多樣的網絡環(huán)境,學習者要想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努力建構新型師生關系,積極與教師溝通交流。不論時代怎樣發(fā)展,學習活動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因此,學習者要努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當然這也需要教師的努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活動快速有效的進行,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也更能幫助學習者學習,教師教學,互相進步,共同學習。
(2)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學習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積極制定力所能及的學習目標,做好自我監(jiān)督,加強自律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行自我評估的時候,做到客觀、準確、認真、真實。學習者要經常反思自己近段時間的學習狀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積極改正。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時,要能夠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不去傳播和閱讀不良信息,抵制網絡上的不良誘惑。培養(yǎng)自己快速有效地提取信息的能力,節(jié)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者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去積極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或者視而不見,這樣不利于學習者的進步。
(3)積極主動與同學合作交流,分享經驗。人不能離開團體而單獨存在,學習者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要與他人進行交流,換取經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積極改進。大膽將自己的觀點提出來,這樣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從而獲得進步。
(4)主動建構學習情景。學習者要主動地建構學習情景,將知識應用到情景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解決疑惑,所以學習者要將知識帶到情景中去。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另一個直接參與者,與學生直接接觸,因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
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是主體,需要自己去解決問題,與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有本質的區(qū)別。在傳統接受式學習中的主體是教師,因而在探究式學習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自己在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3]。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
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自主權,在整個過程中是學習的主體,問題被解決以后,學生會有自豪感、歸屬感,進而激發(fā)更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動機。在一次次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也會變得更加自信和積極,更加熱愛學習,同時學習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學生想要展示自我,表現自我,會主動探究更多的問題,更加積極地去解決問題,從而再次提高其學習能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斷自主探究、感悟體驗、實踐操作、自我反思,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受約束,可以自由想象,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實踐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不能自由想象,受到教師的約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積極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家長在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的同時,也要正視網絡帶來的好處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地方,不能一味地抵制,完全禁止學生使用網絡。通過與學校教師的積極溝通,能夠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地引導,讓孩子能夠正確使用網絡,多利用網絡來進行有益的學習。另外,適當的游戲能夠有利于大腦的發(fā)展,如果過度的話需要家長的管理。家長還需要做好榜樣,為孩子們起到正確的示范作用,積極引導,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網絡時代,學習者要明確自身角色,更新自身的觀念,努力去轉變自己的角色,不斷提高和發(fā)展自己,以適應新的學習。另外,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和學生要分工明確,正確運用學習方式。有位教育專家曾對學生敦敦教誨說:“知識學到手了還不算成功,只有將它靈活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才算完滿?!盵4],所以我們現在要重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各行各業(yè)的競爭都很激烈的時代,大多數人都認識到,抓好了教育,就能掌握未來,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就有強大的競爭力,就能迅速發(fā)展[5]。這就要求我們要接受多種學習方式,不只是單一的接受式教學,努力改革并不斷完善現有的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6]。
[1]黃社章.高職教育發(fā)展中政府主導作用的發(fā)揮[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2,(07):140-141.
[2]尤善培.“問題引領,自主建構”教學模式解析[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3,(06):33-37.
[3]劉麗麗.FLASH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方法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2,(09):90.
[4]朱丹.國內外科學教學中探究型學習方式的比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5]余鶴鶴.教育技術學的基本概念[EB/OL].http://blog.sina.com. cn/s/blog_6d38af540100mljf.html,2010-11-24.
[6]金舒,張瑞玲.別讓考分誤了孩子的前程[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
[編輯:鄭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7)05-0028-03
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大招標課題:“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學教學方式的變革研究”,項目編號為:〔2016〕-JKGHZDZ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