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塞南
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人民檢察院,遼寧 遼陽 111000
關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案件的法律思考
王塞南
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人民檢察院,遼寧 遼陽 111000
2017年8月,微博網友相繼曝出南京高鐵站一年輕男子當眾猥褻小女孩事件和重慶某醫(yī)院一男子將手伸入未成年女孩褲子內摸其身體事件,引起輿論一片嘩然……近年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類案件頻發(fā),據統計,僅2016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件已達443起,被害人達778人。本文就兒童遭受性侵的社會原因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后從檢察機關角度探討如何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性侵害。
未成年人;性侵犯;猥褻;預防和保護
2017年1月至今,白塔區(qū)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辦公室受理性侵犯類案件9件,達全部受案數量的30%以上。其中,猥褻兒童犯罪案件3件,占性侵犯類案件比重的1/3。與去年猥褻兒童案件的零受案相比,案件數量驟然增長的背后,必然帶來社會矛盾的不斷激化。性侵兒童,是對最不具有反抗意識和能力的群體施加暴力,其造成的傷害往往伴隨受害者的一生。對每一件猥褻兒童案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從檢察機關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好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的預防和保護工作,應成為我們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一)延伸未檢職能,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
第一,全面發(fā)揮未檢室職能。1、加強未檢室的設施建設,根據最高檢的要求,將未檢室配備全方位的會見室、心理疏導室等工作空間,配置專業(yè)化設備,做好業(yè)務經費的保障工作,加強對未檢工作人員的心理學培訓工作,強化其專業(yè)素質,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工作提供完備的環(huán)境支持和人才支持。2、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實行雙向保護,特別應加強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案件中對被害人的心理疏導建設,時刻關注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變化,注重與被害人的溝通和交流,注重對被害人隱私權和名譽權的保護。對于發(fā)現存在創(chuàng)傷后心理疾病的被害人,應積極為其展開心理治療。以我院受理的方某某被猥褻案件為例,其在遭受性侵后出現了精神發(fā)育遲滯、情緒低落等癥狀,而這樣的心理和精神障礙必將伴隨其一生,因此,心理疏導和治療必將成為辦理性侵兒童案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3、探索建立“涉性侵害的違法犯罪人員信息庫”,強化教師、教練等行業(yè)的入職審查,防止有相關前科劣跡的人員進入與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觸的行業(yè),充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潛在的性侵威脅。
第二,加強公檢法的聯動性。1、聯合公安機關,重點加強學校周邊的巡邏防控,防止社會人員性侵犯在校學生的案件發(fā)生。2、公檢法相互配合,積極探索“一站式問詢”的辦案方式,避免因詢問、取證等司法活動對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3、從嚴適用法律,對性侵犯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形成更強的震懾力。對社會影響惡劣的重大案件,應通過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加強輿情引導等方式,確保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相統一。
(二)密切聯合學校,做好未成年人性侵犯的預防和保護工作
第一,根據最高檢《關于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方案》的指示,深入校園全面開展預防性侵犯教育的系列活動。首先,教育的內容應包括性知識教育和預防性侵犯教育,教育學生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了解什么是性侵犯,以及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尋求他人的幫助等。其次,巡講形式、宣傳資料應豐富多樣,以法治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法治情景劇等多種形式共用,宣傳資料以漫畫、手冊等傳統形式資料和微視頻等新型作品相結合,提升趣味性和參與度,擴大影響力。最后,巡講過程中應同時注重對家長的法治教育,增強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第二,探索“內嵌式”教育模式,推動學校的法治教育常態(tài)化建設。1、可在中小學校內設立駐校心理健康輔導站,設立專門的學生保護熱線,針對學生不定期開展心理疏導和咨詢活動,傾聽未成年人的心聲,發(fā)現問題后對學生實現“一對一”精準幫教。2、可采取由檢察人員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的方式,加強檢察機關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和配合,爭取將法治教育和性教育納入必修課程設置范圍。3、定期開展隱患排查工作,重點關注教職工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特別是女學生是否有異常情況等。
(三)整合各方資源,形成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合力
第一、檢察機關應加強與媒體的宣傳配合,針對個案發(fā)揮輿論導向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正面宣傳作用,注重對未成年人隱私保護的同時,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避免不敢報案的社會現象繼續(xù)蔓延,但同時應防止因輿論的過度消費對未成年被害人造成更加持久的二次傷害。
第二、面對基層檢察院案多人少的現狀,加強與婦聯、社區(qū)、企業(yè)等社會力量的合作,組織志愿者、律師、社區(qū)工作者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法治教育中來,形成分工明確的專業(yè)團隊,參與到校園巡講、幫教等活動中去,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法治宣傳教育作用。
總體來看,我院今年性侵犯兒童案件數量的增多,并不必然意味著性侵犯的事件增多了,而是伴隨公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被害人選擇用法律武器來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這是法治社會進步的體現。但伴隨而來的則是對司法機關的考驗,如何在懲治犯罪和減小傷害之間做出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更完美的統一,值得我們探索的還有更多。
D922.183;D925.2
A
2095-4379-(2017)33-0138-01
王塞南(1990-),女,漢族,遼寧遼陽人,法學學士,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科,科員,研究方向:刑事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