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俊
(210097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南京)
對于性賄賂入罪的理性思考
徐 俊
(210097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南京)
所謂“性賄賂”往往是指意圖謀取特定利益的一方非法提供性服務的行為。“性賄賂”的行賄人既可能是提供性服務的當事人,也可能是第三人。
在理論上有學者極力主張應當將賄賂行為的對象由現(xiàn)有的“物質(zhì)利益”擴展至包括“性賄賂”在內(nèi)的“非財產(chǎn)性利益”。[1]理由在于:“性賄賂”與普通賄賂行為并無本質(zhì)上的不同,只不過犯罪對象轉(zhuǎn)換了一種新的利益形式;“性賄賂”因為缺乏有效監(jiān)管渠道和懲治措施,已呈愈演愈烈之勢;擴展賄賂的外延符合我國參加的《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的規(guī)定,即與將“賄賂”明確為“不正當好處”的做法相符合。[2]
然而,也有諸多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學者們的理由大致呈現(xiàn)四類:其一,無論如何解釋,“賄賂”的文義都應當限定于財物。其二,對人類私領域“性”的處置應通過道德力量予以非難。其三,所謂的“性賄賂”往往與復雜的感情相聯(lián)系,這導致諸多的“性賄賂”案件事實在實際刑事偵查中難以辨別。最后,“性賄賂”入刑會造成定罪與量刑上障礙,遂在實踐當中不易操作。
1.否定說混淆了實體與應然的概念
持否定說的部分學者指出賄賂概念涵蓋的最大射程須在財物范圍之內(nèi)。誠然,賄賂的傳統(tǒng)概念確乃針對財物而言,但賄賂本身的概念就在不斷變化之中。退一步講,倘若貿(mào)然通過法律解釋的形式確立“性賄賂”系賄賂犯罪一類略有不當,大可將“性賄賂”獨立成罪,與普通財產(chǎn)賄賂犯罪作區(qū)分,或者另定一款,參照普通賄定罪處罰,如此方無司法適用的困境。[3]
2.否定說忽視了“性賄賂”的社會意義
反對“性賄賂”入罪者往往提出,“性自由”不能任由法律乃至于刑法橫加干涉。誠然,如果僅僅將“性”視作自然行為,那么“性”的倫理與社會意義便很難實現(xiàn)獨立。但當人類慢慢步入文明,“性”便逐漸被賦予了社會意義,就如同當代男性強迫剝奪女性的性自由就構成強奸罪等。其次,在非基于正常情感交往上的“性賄賂”與普通的帶有情感因素的婚外性行為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也就必然不能將“性賄賂”的行為與一般性過錯行為等量齊觀。[4]最后,“性賄賂”入罪不是否認道德對它的調(diào)整作用,而是突出綜合運用道德、黨紀、行政、刑法等多重規(guī)制手段實現(xiàn)腐敗防治。
3.否定說倒置了犯罪追訴的價值取向
“性賄賂”難以認定、追訴成本極高是“性賄賂”入罪否定者提出的一個最為關鍵的理由。但這一理由沒有分清對實體犯罪的打擊和在刑事程序上的偵查二者的主次優(yōu)先序列。在某種程度上,用刑法手段遏制“性賄賂”確實會增加一定的刑事偵查難度,但是某一行為入罪化的決定性因素就在于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性。其實在另一個層面,持“性賄賂”入罪否定說的學者過高預估了“性賄賂”的認定難度。對于“性賄賂”中的感情,明顯具有謀利意圖的“性交易”行為是能夠結合事前的雙方關系和事后的牟利行為加以認定的,當然這需要審判人員基于社會認知的價值選擇和“排除合理懷疑”的邏輯思維。
1.“性賄賂”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婚姻法》修改期間曾統(tǒng)計:“在被查處的貪官中有95%的人都有情婦,腐敗的領導干部有60%以上與‘包二奶’有關”。[5]“性賄賂”的社會危害性首先表現(xiàn)為權力的運行機制遭到侵害,侵蝕了社會的機會公平原則,其次是政府的公信力也大加受損,更嚴重侵害了公共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廉潔奉公形象,情婦、二奶等層出不窮,嚴重挑戰(zhàn)著國人的道德底線。因而,“性賄賂”較之于普通賄賂其社會危害程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嚴重阻遏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中國社會調(diào)查所(SSIC)的一項專項調(diào)查顯示,84.7%的公眾認為應該增加“性賄賂罪”。[6]
2.“性賄賂”行為的與賄賂犯罪本質(zhì)相同
賄賂犯罪本質(zhì)上便是一場實實在在“交易”:行賄人有可以對受賄方加以利誘的物質(zhì)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受賄人則利用手中掌握的有助于滿足行賄人某種需求的“權力”作為籌碼,最終實現(xiàn)賄賂雙方之間秘密的“利益交換”,影響了公權力健康運行的軌道。一旦“交易”達成,可能會對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損害,即使受賄方尚未實施謀利行為或僅僅表面上只是單純接受賄賂,也可能因為受賄方主觀上的“利益偏向性”而對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潛在的侵害。可以說“性賄賂”所表現(xiàn)出的“權色交易”與一般的“權錢交易”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差別與區(qū)分。[7]
[1]姜濤.性賄賂探微[J].當代法學,2003,(07):98-100.
[2]盧建平,郭建.中國賄賂犯罪立法之缺陷與完善——以適用《聯(lián)合國反腐敗公約》為視角[J].河北法學,2006,(12):38.
[3]劉巖.性賄賂入罪問題探析[D].河南大學,2014.
[4]阮雪梅.“性賄賂”應納入賄賂罪[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32-35.
[5]周新萍.賄賂犯罪的立法預防機制構想[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65.
[6]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新型受賄犯罪的認定與處理》[M].法律出版社,2007:76-78.
[7]張普定.“性賄賂”的刑法規(guī)制——以女性賄賂為角度[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