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鈞
粟裕的游擊戰(zhàn)思想
韓榮鈞
一代名將粟裕以善于指揮大兵團作戰(zhàn)著稱,其游擊戰(zhàn)思想也卓有特色。他對戰(zhàn)爭、戰(zhàn)斗的認識,對游擊戰(zhàn)指揮藝術的探索,閃耀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光輝。
粟裕 游擊戰(zhàn) 軍事思想
一代名將粟裕以善于指揮大兵團作戰(zhàn)著稱,其游擊戰(zhàn)思想也卓有特色。1935年2月初,粟裕任挺進師師長,進入浙江,獨立領導游擊戰(zhàn)爭,開始了其軍事生涯的新階段。三年的征戰(zhàn)實踐,使粟裕的游擊戰(zhàn)思想臻于成熟。粟?;貞浧鋺?zhàn)爭經(jīng)歷時說:“這個時期是我們在三年游擊戰(zhàn)爭中作戰(zhàn)最為頻繁的時期,也是我們運用游擊戰(zhàn)術比較成熟的時期。我們以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時期總結的‘十六字訣’為指導,結合實際,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作戰(zhàn)實踐,總結了一些經(jīng)驗。”①朱楹、溫鏡湖:《粟裕年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第32頁。1938年1月,閩浙邊臨時省委在浙江省平陽縣山門創(chuàng)辦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由粟裕任校長。粟裕親自在干校講授游擊戰(zhàn)術,并指導軍事訓練。粟裕的講課提綱《游擊戰(zhàn)術講授提綱》成為抗戰(zhàn)時期論述游擊戰(zhàn)的著名文獻之一。粟裕還寫了《先遣隊的回憶》(1939年4月15日)、《關于組織戰(zhàn)斗》(1939年4月)、《戰(zhàn)時參謀工作》(1940年7月)、《由正規(guī)戰(zhàn)轉變?yōu)橛螕魬?zhàn)的一些問題》 (1941年4月上旬)、《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的參謀工作》 (1941年5月)等論著,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游擊戰(zhàn)思想。
粟裕清醒地認識到戰(zhàn)爭與政治的關系:“戰(zhàn)爭是用來達到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政治發(fā)展到某一階段,受到阻礙,只有用武裝力量掃除障礙,才能解決矛盾。我們的作戰(zhàn)方向、作戰(zhàn)對象和每一個戰(zhàn)役、戰(zhàn)斗的任務、目的,就是根據(jù)我們的政治目的和戰(zhàn)略、策略要求來確定的?!雹趯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0頁、第33頁。這表明粟裕是以政治家的高度來看待戰(zhàn)爭、指導戰(zhàn)爭的,一切戰(zhàn)爭都要圍繞政治目標、政治戰(zhàn)略而展開。
1939年4月16日,粟裕在對準備渡江北進的江南指揮部主力部隊的干部所作的《關于組織戰(zhàn)斗》的報告中指出:“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式武器不斷產生出來,同時戰(zhàn)爭的性質、戰(zhàn)爭的范圍和規(guī)模、戰(zhàn)爭的形態(tài)和手段,都在不斷變化,于是軍隊的指揮關系也在不斷演進?!雹蹖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0頁、第33頁。“戰(zhàn)爭不僅是軍事力量的對比,也是政治、經(jīng)濟力量的對比,是各種力量的總決賽。要保障戰(zhàn)爭的勝利,一定要把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的力量組織好;戰(zhàn)爭的哪一方能多動員些力量,那一方就多一層勝利的保障?!雹賹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32頁、第95頁、第5頁、第3頁、第86頁。粟裕對戰(zhàn)爭的總體戰(zhàn)的性質、軍事科學的進步有著超越純軍事觀點的全面認識。1941年6月7日,粟裕在其所作的《關于地方武裝建設的幾個問題》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是一個弱國,同日本帝國主義作戰(zhàn),如果完全打正規(guī)戰(zhàn)是不行的,那只是適合敵人的胃口,擺在那里給他們消滅,必須要開展廣泛的游擊戰(zhàn)爭,才能在長期戰(zhàn)爭過程中,削弱敵人,消磨敵人,轉變敵我力量對比,由敵強我弱進到敵弱我強,以至實行反攻?!雹趯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32頁、第95頁、第5頁、第3頁、第86頁。
戰(zhàn)爭是人類活動的特殊范疇,是你死我活的爭斗,有一套特有的行為規(guī)則。粟裕之所以能夠百戰(zhàn)百勝,就在于其對戰(zhàn)爭詭詐特性的認識已了然于胸,并能得心應手地貫徹于戰(zhàn)爭實踐中。粟裕謂:“在作戰(zhàn)、行軍、宿營等等方面,也都摸索到了一套要領。例如在作戰(zhàn)行動上,我們總結出這樣的要領:反敵人之道而行,并竭盡欺詐之能事,敵進我退,敵集我散,避實就虛,聲東擊西;……隱蔽我們的行動和企圖是我們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們總結了兜圈子、大小圈、‘8’字形、‘S’形、電光形、回馬槍、東去西返、早出晚歸等許多方式,做到飄忽不定,出投無常,使敵人無法捉摸。行軍沿途的痕跡要留專人殿后負責清掃,壓倒的草要扶起來,腳跡要抹掉,有時則在與我們行動相反的方向弄出痕跡迷惑敵人。”③粟裕:《千萬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53頁。粟裕還說:“為欺騙敵入,向東時故意先向西,而從間道繞到自己的真方向去。行動應該肅靜而迅速?!⒁庑熊婈犃星凹白笥覀鹊膫刹臁⒕?,渡河時需特別注意。收容落伍人員。收滅路標與消滅行軍形跡?!雹軐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32頁、第95頁、第5頁、第3頁、第86頁。在戰(zhàn)爭行動中,粟裕已做到了“竭盡欺詐之能事”?!秾O子兵法·計篇》云:“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雹葜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戰(zhàn)爭理論研究部《孫子》注釋小組:《孫子兵法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5頁。粟裕在游擊戰(zhàn)爭實踐中總結出的靈活用兵思想與孫子兵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粟裕對戰(zhàn)爭的性質、特性有深刻的認識,并能很好地貫徹于戰(zhàn)爭實踐中,終能打出其非凡的戰(zhàn)績。
粟裕十分重視對游擊隊干部的選拔:“游擊隊干部之選拔條件:政治堅定,忠實于革命事業(yè)(任何環(huán)境不能屈服,不要自私與中途變節(jié));思想正確(不要腐化,不要有軍閥習氣,不要有個人英雄主義),果斷、勇猛(不要限制干部機動);警惕、靈活機動(粗莽作風要不得,膽大心細才好);工作積極而有朝氣,富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善于組織戰(zhàn)斗;官話及土話均能懂的更好?!雹迣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32頁、第95頁、第5頁、第3頁、第86頁。粟裕對當時的軍事指揮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指揮,與過去大大地不同了,已進到了現(xiàn)代組織戰(zhàn)斗的時代。上面講的還只是偏重于軍事方面的。我們還要懂得現(xiàn)代的戰(zhàn)爭,不單包括軍事力量,而是各種力量的動員比賽,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動員起來,動員得最多最好,勝利就可能最大,這告訴我們參謀人員不但要懂得軍事,而且要懂得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種力量的動員、配合、調節(jié)。”⑦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32頁、第95頁、第5頁、第3頁、第86頁。該文雖是針對參謀人員說的,實則道出了對各級指揮人員的要求。與孫子時代相比,粟裕更強調指揮員的綜合素質,要有統(tǒng)察軍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和眼光,要緊跟時代的進步,以現(xiàn)代意識認識戰(zhàn)爭、指導戰(zhàn)爭。
時間觀念是戰(zhàn)斗的生命線。粟裕強調要有精確的時間觀念。他說:“時間也有重要的意義,時間如果計算得好,可使戰(zhàn)爭多一分勝利的保障……一般來講,我們計算時間有這樣的毛病,往往以多少里來計算,而民間的里有大有小,是相當不可靠的。應該以鐘點來計算,而且規(guī)定時間應該用七點、八點、十二點,不要用什么黃昏、拂曉、中午、半夜等籠統(tǒng)的名詞?!雹賹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7頁、第45頁、第87頁、第87頁、第87頁、第7頁、第37頁。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多點協(xié)同的情勢下,嚴守時間、步調一致較之古代更有重要意義。粟裕謂:“嚴格遵守時間。我們部隊在幾年來的游擊環(huán)境中,形成了不遵守時間的毛病……如果你這個部隊擔任迂回就必須按規(guī)定的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才能達到切斷敵人交通要道和退路的目的,使他增援部隊不能來,也不能退卻逃跑……參謀處應根據(jù)敵情、天候、行程和道路狀況,經(jīng)過周密計算,規(guī)定行軍序列和各部隊出發(fā)以及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各部隊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定行動?!雹趯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7頁、第45頁、第87頁、第87頁、第87頁、第7頁、第37頁。既講明了遵守時間的重要性,又強調要“根據(jù)敵情、天候、行程和道路狀況,經(jīng)過周密計算”,以指導部隊行動。
孫子講:“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睂τ跀城榈难芯?,粟裕十分重視,他說“對于敵情應該很好地的匯集和研究,假使不這樣那一定會上當,因為敵人往往故意運動兵力,或發(fā)出謠言,比如說,敵人為了欺騙我們,在早晨把汽車裝滿了士兵,從南通運到如皋,于是如皋的偵察報告增了兵,到晚上敵人又運回南通,結果南通的情報又說增加了敵人,其實并不是增兵……對于這些,我們如果沒有很好地匯集研究,只憑一面的報告,只看一面的變化,必然要使自己上當?!雹蹖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7頁、第45頁、第87頁、第87頁、第87頁、第7頁、第37頁。戰(zhàn)爭無異于一場智力競賽,誰能夠識破對方、把握情勢、掌控局勢,誰就最有可能戰(zhàn)勝對方?!傲硗馕覀儜摪丛聵顺鰯城閳D來,從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與前一時期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敵人活動的中心,更可以看出在這時期內我們取得了優(yōu)勢還是敵人占了優(yōu)勢,并依這些情況的判斷向首長提供意見?!雹軐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7頁、第45頁、第87頁、第87頁、第87頁、第7頁、第37頁。粟裕指出還要精確了解己方的兵力、槍彈狀況,做到“知己”:“對于兵力和兵器也應該很好地計算,不僅計算到兵器而且要計算到火力,就是說不但計算武器多少,而且要計算彈藥多少,能支持多少時間。兵力的多少與訓練的優(yōu)劣關系也很大?!雹輰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7頁、第45頁、第87頁、第87頁、第87頁、第7頁、第37頁。正是做到“知彼知己”,粟裕才能在對敵武裝斗爭中游刃有余。一旦遭遇意外情況,指揮員也要沉著謹慎,不自亂方寸:“游擊隊在行軍中突然遭遇敵人,不論敵情明了與否,部隊首長應迅速下達打或走的決心。通常在敵情不明時不盲目進入戰(zhàn)斗,而應機智脫離敵人。”⑥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7頁、第45頁、第87頁、第87頁、第87頁、第7頁、第37頁。
粟裕強調了偵察工作在“知彼”中的重要作用:“偵察既是戰(zhàn)前準備,又須在戰(zhàn)斗中不間斷進行。偵察的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查明敵情?!酥?,百戰(zhàn)不殆’。在組織戰(zhàn)斗前,應該把敵情了解清楚。要保證軍事上取得勝利,就必須對敵人有透徹的了解。要了解敵人的番號、兵種、兵力、裝備、部署、工事狀況,了解敵人的交通樞紐、機場、碼頭、倉庫、兵站的位置,了解敵人的行動企圖。除了上述一般情況外,還應著重查明敵人的戰(zhàn)斗力狀況,它的長處、特點和弱點……”⑦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7頁、第45頁、第87頁、第87頁、第87頁、第7頁、第37頁。粟裕還講到收集敵情的多種方法:“我們還要從敵人那里了解情況,經(jīng)常找報紙看,作些分析判斷,也偷聽敵人的電話?!雹偎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54頁。
粟裕對“知己”也是十分重視的:“首先應該認清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和依據(jù)情況所采取的作戰(zhàn)方針,我們現(xiàn)在處于敵頑夾擊下,兩面作戰(zhàn)。我們必須在敵頑夾擊中堅決戰(zhàn)斗,以戰(zhàn)斗勝利求得生存和發(fā)展。我們要依據(jù)環(huán)境,依據(jù)我們的技術、物質條件和有生力量,區(qū)別不同作戰(zhàn)對象、確定我們的作戰(zhàn)方針?!雹趯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既明了敵情,又把握己情,從而作出戰(zhàn)爭決策,是粟裕百戰(zhàn)百勝的重要因素之一。粟裕能做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故能臨戰(zhàn)不亂,常居于主動,從而擊敵制勝。
粟裕對地利十分重視:“行軍前應作充分準備,要依據(jù)當前敵情和自己的任務,審慎地決定自己的行動及其方向、行程、目的地等。自己活動區(qū)域需有詳細的地圖,否則應作精細的地形、路線調查。應雇請最可靠的居民做向導,由自己的隊員擔任則更好。”③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案饔螕絷牼鶓谢顒拥貐^(qū)的詳細地圖,至少應該有路線圖和指北針。各游擊隊首長應該通過偵察調查,熟悉自己活動地區(qū)的地形狀況,并預定發(fā)生各種情況時的處置方案?!雹軐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地形成為粟裕選擇戰(zhàn)場的重要依據(jù)。粟裕謂:“游擊隊為要使自己的兵力能一下子突擊敵人,應該選擇便利于自己使用全部兵力,而使敵人無法展開的地方去進行戰(zhàn)斗,最為合宜。”⑤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粟裕論述了伏擊戰(zhàn)中戰(zhàn)場選擇的重要:“伏擊戰(zhàn)可區(qū)分為‘誘伏’與‘待伏’兩種……伏擊的方法大致如下:通常選擇地形和交通復雜的山岙、森林、河川、居民地及有橫向道路的山?jīng)r能夠便于展開自己的兵力,而使敵人的兵力不便展開的地點進行伏擊。伏擊地點選定后,對附近的地形應即偵察清楚,并周密部署部隊埋伏的位置,規(guī)定出擊路線,總以能夠展開全部兵力同時向敵入突然地沖鋒為原則,在埋伏點附近的瞰制高地,應配備火器,以便突擊敵人時發(fā)揚自己所有的火力,壓倒敵人的反攻,并以攔阻火力截斷敵人的退路和增援部隊。”⑥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針對伏擊敵車隊的地形選擇,粟裕指出:“今后伏擊敵汽車應注意之事:打汽車之地形,須選擇道路彎曲處或有上下傾斜山凹之處;如不易找到有彎曲傾斜處時,在路旁有直徑在十五寸以上之樹木的地點亦可,總以預為偵察為宜?!雹邔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韋崗伏擊戰(zhàn)是伏擊敵車隊成功的范例。粟裕曾謂:“此次戰(zhàn)斗地點余于十日前曾實地偵察過?!雹鄬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可見粟裕對戰(zhàn)場地形的重視。
粟裕認為地形地物的利用是游擊隊作戰(zhàn)決策的依據(jù)和戰(zhàn)斗勝敗的關鍵:“游擊隊為掩護主力部隊消滅敵人,而又確知敵人有增援隊之行動時,于其增援隊必經(jīng)之道沿途配置防御,以阻礙和遲緩敵人行動。在選擇運動防御陣地時,應該選擇容易發(fā)揚自己火力和使敵不易找到迂回道路的地點,除構筑掩體外并須設置障礙物,以加強防御力……游擊隊有時也采取比較持久的防御,但這要具備很好的地形條件才能實施?!雹釋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粟裕指出不同地形應采取不同的戰(zhàn)法:“在平原開闊地作戰(zhàn),要十分注意學會利用地形地物和火力與運動的配合,更應發(fā)揮夜間戰(zhàn)斗的特長……我們現(xiàn)在與頑固派作戰(zhàn),提出猛打猛沖猛追是對的,但要注意平原開闊地的地形特點,講究戰(zhàn)術,進行土工作業(yè),組織好火力掩護,減少敵人給我們的火力殺傷,防止敵人在其陣地前進行反突擊?!雹鈱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43頁、第5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9頁、第20頁、第11頁、第48頁。
地形如此重要,所以粟裕重視對地形的實地調查:“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就要調查地形道路,天天調查。從駐地出發(fā),前邊有條岔路,右轉彎是到哪里去的?左轉彎是到哪里去的?把大路小路都問得清清楚楚。這樣,即使在路上碰到敵人,我們也有辦法跟他兜圈子。部隊進入一個新地區(qū),開始道路不熟,免不了要找向導。向導要可靠。向導既給我們帶路,又是我們的宣傳對象。每次找到向導,部隊的領導人都要親自談話、查詢、慰問。到宿營地后,不能立即遣返以免走漏消息;而應在我們轉移時,才能將向導辭去并且要做好工作?!雹偎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54頁。粟裕也重視對地圖的利用:“偵察和熟悉地形,對于軍事行動、作戰(zhàn)勝負關系極大。我們一定要把我軍活動地區(qū)的地形弄得很熟,要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做到不看地圖也能熟記山川、河流、湖泊、道路、橋梁情況,并明白這些地形對敵我雙方的軍事價值。這樣,我們就能充分利用地形之利,計劃行軍、作戰(zhàn),從容自如地應付各種敵情。”②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38頁。粟裕每到一新地方即馬上進行調查研究,指令參謀測繪當?shù)氐貓D。參謀秦叔瑾謂:“粟師長特別重視地圖。每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后,都要參謀人員在戰(zhàn)場上搜索敵人的地圖。他自己使用的地圖,均用薄綢裱好,四張一幅,便于行軍作戰(zhàn)中使用。行軍中,我和特務員都背著兩皮包地圖跟著他。一到宿營地,我們第一件事就是為他掛好當面地圖?!雹壑扉?、溫鏡湖:《粟裕年譜》,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第64頁。孫子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雹苤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戰(zhàn)爭理論研究部《孫子》注釋小組:《孫子兵法新注》,中華書局,1977年,第102頁、第120頁?!安恢搅帧㈦U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xiāng)導,不能得地利。”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zhàn)爭理論研究部《孫子》注釋小組:《孫子兵法新注》,中華書局,1977年,第102頁、第120頁。孫子重地利的思想粟裕是得之于心、用之于實際、見之于實效的。
粟裕十分重視后勤供給工作:“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勝負,一般來說決定于其本國廣大人民對于戰(zhàn)爭從政治上與經(jīng)濟上、精神上與物質上的支持程度。誰能夠動員其絕大多數(shù)甚至全部國民,全部精神、生命及物質來支持戰(zhàn)爭,則誰就能夠獲得戰(zhàn)爭的勝利。然而能否把物質的東西很好地運往前線,適當?shù)胤峙浣o各個戰(zhàn)線的部隊,這對于戰(zhàn)爭的勝負是有直接影響的,這即是軍隊供給工作的全部責任。軍隊經(jīng)過了動員、組織與訓練,成為可以擔負艱巨任務的工具,但它正如一部機器一樣,需要燃料和原料的源源供給,才能不斷地運轉與生產。否則這部機器即會停止運轉,甚至會生起銹來以致完全不能使用。”⑥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141頁。把軍隊與后勤支持比作機器與能源供應的關系,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后勤供給的無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
為了解決后勤供給問題,粟裕把建立游擊根據(jù)地和游擊基點作為游擊隊工作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為了長期堅持敵后,形成比較鞏固的游擊區(qū)并為主力部隊提供更多的‘落腳點’和‘跳板’,我們不僅要有相對穩(wěn)定的較大塊游擊根據(jù)地,而且在較大塊的游擊根據(jù)地的周圍,還必須建立一些小塊的游擊根據(jù)地和若干的游擊基點;這些小塊的游擊根據(jù)地和游擊基點,有公開的,有秘密的,在你來我往、敵人勢力比較強大的地區(qū),還應有‘白皮紅心’式的兩面政權,使我們的整個游擊區(qū)形成幾種類型的結合?!雹咚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43頁。為了獲取民眾的支持,把游擊根據(jù)地建設好,粟裕還重視發(fā)展根據(jù)地的經(jīng)濟:“我們很重視群眾的經(jīng)濟利益,注意發(fā)展山區(qū)經(jīng)濟。部隊活動的地區(qū)大多是林木茂密的山區(qū)。我們的政策是支持竹木和山貨出口,歡迎平原城鎮(zhèn)的殷實客商進山做買賣,使商品流通,山區(qū)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雹偎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45頁、第147頁?!坝捎谖覀冇辛巳舾晒_的、半公開的、秘密的游擊基點為依托,部隊打了仗,疲勞了,一個晚上的急行軍便轉到了游擊基點。群眾是我們的,封鎖了消息,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住下來、休整三、五天偵察好敵情,計劃好行動部署再跳出去打擊敵入開展工作?!雹谒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45頁、第147頁。
粟裕把截擊、毀壞敵人的輜重、供給作為重要的戰(zhàn)斗任務來看待:“游擊隊截擊敵人行軍縱隊,通常是截擊其后衛(wèi)掩護隊及輻重、行李,很少截擊其本隊及前衛(wèi),因為敵人的本隊及前衛(wèi)一般的戰(zhàn)斗準備比較充分,而其后衛(wèi)則警戒比較松懈。”③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9頁?!秾O子兵法·軍爭篇》曰:“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雹苤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戰(zhàn)爭理論研究部《孫子》注釋小組:《孫子兵法新注》,中華書局,1977年,第64頁。粟裕高度重視后勤保障,把游擊戰(zhàn)與根據(jù)地建設結合起來,是其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神妙把握“形人而我無形”。
粟裕指揮作戰(zhàn)特別注意偽裝自己,掌握主動,讓敵人弄不清虛實,暈頭轉向,只有被動挨打。粟裕謂:“部隊埋伏好之后,應絕對保持肅靜,以免被敵發(fā)覺而喪失良機,同時須規(guī)定各部隊動作的信號,以求協(xié)同一致,收到突然、猛烈的效果?!雹輰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9頁。我在暗處,敵在明處,以收突然襲擊之效果?!安徽搼?zhàn)斗勝利與否,游擊隊均應速戰(zhàn)速決,迅速轉移,以免為敵人增援部隊合擊。轉移的方向應該使敵人無法知道。因此,游擊隊在剛脫離敵人時,應向假方向行動,等到離敵已遠時,再秘密迅速地轉移到我們預定的真方向上去。為要隱蔽自己的轉移方向,應特別注意消除行軍沿途留下的痕跡,如勝利品的廢物、香煙殼、飯屑、傷員的血跡等等?!雹迣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頁。“三年中,我們在浙贛路以南,天臺山以西,浙閩邊以北,差不多大、小山頭都走遍了,而且很少走大路,多走羊腸小路,有時根本不走路,走山埂或水溝,使敵人看不到我們的腳印,無法追蹤?!雹咚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57頁。充分利用地利之便,巧妙地偽裝自己,與強敵周旋、打圈子,成為粟裕指揮游擊戰(zhàn)爭克敵制勝、保存自己的法寶。孫子云:“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雹嘀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戰(zhàn)爭理論研究部《孫子》注釋小組:《孫子兵法新注》,中華書局,1977年,第53頁。示敵以假象而不讓敵人知道真情,那么我方就可以集中兵力而敵人勢必分散兵力,這就造成局部的以十攻一的態(tài)勢。粟裕在敵強我弱的局勢下,做到“形人而我無形”,使敵人摸不著頭腦。
掌握主動,“致人而不致于人”。
粟裕面對強敵,以動制動,積極主動地尋求轉機,而不為敵所乘,終于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鍛煉成為常勝將軍。1935年七八月間,國民黨軍委會先后任命衛(wèi)立煌和羅卓英為“閩贛浙皖四省邊區(qū)剿匪總指揮部”的正、副總指揮,對閩浙贛根據(jù)地進行“清剿”。在粟裕積極主動的游擊戰(zhàn)術面前,國民黨軍精銳并沒有占到多少便宜。粟裕謂:“針對敵人‘大拉網(wǎng)’的戰(zhàn)術,我們采取與敵人相向對進、易地而戰(zhàn)的打法。敵人梳過來,我們鉆過去;你要我的山頭,我要你的后方。為對付敵人大規(guī)模的‘圍剿’,作戰(zhàn)單位逐漸分散。由開始百把人集中行動,逐漸分散到幾十人、十幾人甚至幾個人。但這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往往根據(jù)敵情與任務有合有分,好在大家都已鍛煉成為游擊好手,可以組自為戰(zhàn)、人自為戰(zhàn)了?!雹偎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52頁、第153頁。粟??偨Y出游擊戰(zhàn)術的六條原則:“我們把游擊戰(zhàn)術在浙南游擊區(qū)的運用,歸納為六條原則:(1)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2)不在消滅敵人,而在消磨敵人;(3)支配敵人,掌握主動;(4)積投進攻,絕少防御;(5)飄忽不定,出沒無常;(6)越是敵人后方,越是容易成功。”②粟裕:《千萬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52頁、第153頁。敵人雖然強大,但打與不打的主動權一直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孫子云:“凡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zhàn)地而趨戰(zhàn)者勞。故善戰(zhàn)者,致人而不致于人?!雹壑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戰(zhàn)爭理論研究部《孫子》注釋小組:《孫子兵法新注》,中華書局,1977年,第50頁。粟裕的“支配敵人,掌握主動”不就是孫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精義嗎!
粟裕提出了敵強我弱的情勢下戰(zhàn)術原則的轉變:“敵進我退(進),敵駐我擾,敵大我避,敵小我欺,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襲敵深遠后方最容易成功?!雹軐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1頁、第83頁、第7頁、第4頁、第6頁、第9頁。并謂:“戰(zhàn)術上以多打少以少打多。集小勝為大勝不貪多。老鷹抓雞不打延挨戰(zhàn)。……有決勝把握就應以大打小。如無勝利把握則以少打多,予敵人以殺傷?!雹輰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1頁、第83頁、第7頁、第4頁、第6頁、第9頁。打與不打,大打還是小打,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針對敵我強弱異勢,粟裕的“以大打小”“老鷹抓雞”是常規(guī)打法,“以少打多”則為考驗機謀和智慧的高級打法了,比孫子的“少則能逃之”實是“更上一層樓”。
強調出奇制勝。
粟裕深透掌握了游擊戰(zhàn)的特性:“游擊隊最主要的戰(zhàn)斗動作就是伏擊和襲擊。伏擊和襲擊的主要戰(zhàn)斗方法是乘敵不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動作,將自己的全部兵力一下子投入突擊而消滅敵人?!雹迣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1頁、第83頁、第7頁、第4頁、第6頁、第9頁。粟裕在其所總結的游擊戰(zhàn)術原則中強調“飄忽不定,出沒無常,東去西返,早出晚歸,聲東擊西……”⑦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1頁、第83頁、第7頁、第4頁、第6頁、第9頁。,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粟裕對“奇”的把握已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應該極盡欺詐的能事,以迷惑敵人,如聲東擊西,避實擊虛,不要企圖太大,只要常有小勝;敵人多路進攻時,我應位于其翼側、后方和包圍圈外面,不要被他合擊了;不要暴露企圖,行動秘密而飄忽,可以兜圈子,有大圈子、小圈子、‘S’形圈子, ‘8’字形圈子,還可殺回馬槍,也要警惕敵人會殺我們的回馬槍;不論進攻或退卻,均應堅決而迅速;膽欲大而心欲細;注意使用突然的白刃襲擊?!雹鄬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1頁、第83頁、第7頁、第4頁、第6頁、第9頁。粟裕講求“迷惑敵人”“ 行動秘密”“突然的白刃襲擊”,正是要達到出“奇”的效果。粟裕對“奇襲”有精細的把握:“游擊隊通常利用黑夜或狂風暴雨之際進襲敵人,因為這時敵人往往麻痹大意警戒松懈,進襲容易成功。在進襲之前應特別注意保守秘密,免為敵人預知而有所準備,游擊隊對預定進襲地點的詳細地形狀況和敵人兵力的配備,應作周密偵察,最好能夠繪出地形、敵情詳圖,以便戰(zhàn)前按圖教育部隊和講解各部之動作、任務。進襲之前,應準備足夠的向導?!雹釋O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81頁、第83頁、第7頁、第4頁、第6頁、第9頁。“部隊埋伏好之后,應絕對保持肅靜,以免被敵發(fā)覺而喪失良機,同時須規(guī)定各部隊動作的信號,以求協(xié)同一致,收到突然、猛烈的效果?!雹偎谠#骸肚f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152頁、第153頁。非有戰(zhàn)爭實踐的錘煉,對“奇襲”的指導是難以如此精準到位的。1938年6月17日的韋崗伏擊戰(zhàn)是粟裕奇襲戰(zhàn)術的范例?!靶l(wèi)崗(韋崗)戰(zhàn)斗是江南新四軍對日軍的首次作戰(zhàn),一舉取得完全勝利,大大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戰(zhàn)情緒,影響極大。”②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9頁、第13頁、第15頁?!霸诖舜涡袆又型耆扇∫归g動作(三天雨夜行軍),行動秘密,故能順利達到預定地點以遂行任務。”③孫克驥編:《粟裕軍事文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第9頁、第13頁、第15頁。游擊戰(zhàn)爭的實踐鍛煉出了粟裕爐火純青的指揮藝術。粟裕正是以其出奇制勝的戰(zhàn)術確立了他的“常勝將軍”的地位。
粟裕是從士兵成長起來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凹t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實踐,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鍛煉和提高了他認識和掌握戰(zhàn)略問題的才能。浙南三年游擊戰(zhàn)爭,是他成長為戰(zhàn)略家的重要階段。在與黨中央和上級組織失掉聯(lián)絡的情況下,他們不僅要獨立地解決軍事戰(zhàn)略問題,而且要獨立地解決政治、經(jīng)濟、文化政策策略問題,及時地實行了由正規(guī)軍到游擊隊、由國內革命戰(zhàn)爭到抗日民族戰(zhàn)爭兩次戰(zhàn)略轉變;在全國范圍的革命低潮中,在國民黨統(tǒng)治的腹心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縱橫250公里的革命根據(jù)地,成為中國革命在南方的一個戰(zhàn)略支撐點,并且鍛煉出一支經(jīng)驗豐富的戰(zhàn)斗隊伍,成為后來組建新四軍的骨干力量之一?!雹苷憬⌒滤能娧芯繒?、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浙西分會編:《粟裕研究資料選輯》,杭州: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1997年,第21頁。征戰(zhàn)實踐把粟裕鍛煉成為常勝將軍。粟裕的游擊戰(zhàn)思想閃耀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光輝,成為人民戰(zhàn)爭軍事思想的瑰寶。
[1]佚名.七戰(zhàn)七捷的粟裕將軍——記新四軍華中野戰(zhàn)司令.群眾.1946.(4).
[2]朱楹,溫鏡湖.粟裕年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
[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zhàn)爭理論研究部《孫子》注釋小組.孫子兵法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7.
[4] 粟裕.粟裕軍事文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5] 粟裕.千萬里轉戰(zhàn).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6]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浙西分會編.粟裕研究資料選輯.杭州:浙江省新四軍研究會.1997.
(責任編輯:周亨祥)
Su Yu’s Guerrilla Thinking
Han Rongjun
As a famous general of the generation, Su Yu was famous for being good at commanding the large troop formations. His guerrilla thinking has his own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His understanding of wars and battles as well as his exploration in commanding art of guerrillas shows the glitters of Mao Zedong’s military thinking.
Su Yu; Guerrilla; Military Thinking
B22
A
2095-9176(2017)04-0014-08
2017-03-30
韓榮鈞,濱州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