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建湖縣實驗幼兒園 彭玲玲
新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有效策略
鹽城市建湖縣實驗幼兒園 彭玲玲
在家園共育中,溝通是很重要的手段,直接影響家園合作的效果,但在實際工作中,新教師對于在溝通中怎樣抓住時機,在交談中如何自然地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shù)地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許多新手教師普遍感到家長對自己“不信任”,有些家長“很難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偠灾?,許多新教師普遍認為“家長工作難做”“有很大壓力”,甚至一些新教師采取“能躲則躲”的方式,避免與家長溝通,從而失去許多家園共育的契機。一些新教師因為缺少有效溝通的策略,方法不當而引起雙方矛盾與誤解,從而對家長工作喪失信心,這樣的案例也不勝枚舉。
案例一:亮亮的媽媽來接孩子了,見到小王老師:“我兒子今天的表現(xiàn)怎么樣呀?”小王老師說“你兒子太調(diào)皮了,今天又打人了,你可得好好管管!”亮亮的媽媽拖過兒子就是一巴掌,拽著亮亮氣沖沖地走了,小王老師站在教室里,仿佛那一巴掌打在自己的臉上,又羞又惱。
案例二:家長開放活動正在進行,妞妞一直沒有發(fā)言,這可急壞了坐在后面的奶奶,她不停地提醒孫女,甚至拉起孩子的小手,可是孩子卻執(zhí)拗地反抗,見沒什么效果,奶奶就地向小張老師示意,最終小張老師沒有請妞妞?;顒咏Y(jié)束了,奶奶說:“你為啥不叫我家孩子發(fā)言,我們沒交學費嗎?走,到園長那評理去!”
案例三:毛毛的爺爺不滿地對小李老師說:“你們這個幼兒園成天就讓孩子玩,又不學東西,人家幼兒園學的可多了,加減法、拼音都會了?!毙±罾蠋熓莻€剛工作的新手,一時竟不知如何應答,愣在那兒,毛毛爺爺越發(fā)認為自己有理,越說越帶勁,甚至鬧著要轉(zhuǎn)園。
案例四:君君玩滑梯時不小心磕了一下,額頭上有一小塊淤青,放學時君君媽媽發(fā)現(xiàn)了,摟著君君問長問短,小丁老師見了,走過去說:“不礙事,只是磕了一下”,君君媽火了:“你怎么知道不礙事?我的孩子在幼兒園磕傷了,你作為老師還沒看見吧,你怎么這么不負責任!”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成長,發(fā)育和發(fā)展過程,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綜合作用的辨證發(fā)展過程。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可見家園合作是幼兒園搞好各項工作、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家長工作中有很多小訣竅,比如:如何進行有技巧的回應和引導,如何既能把問題說清楚,又能向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等,都是新教師值得學習的技能。新教師應從學會與家長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自己與家長有效溝通的能力與技巧,以達到家園合作,共同進行教育的目的。通過實踐研究,我們總結(jié)出以下具體的、可操作的策略:
有經(jīng)驗的成熟教師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的經(jīng)驗,她們?nèi)菀椎玫郊议L的信任,和家長溝通時往往很自信。新教師應和成熟教師結(jié)對,應仔細觀察師傅和家長溝通時的一言一行,包括溝通的地點、談話的方式、開場白是什么、非語言技巧有哪些,遇到特殊情況時的處理方式等。師傅也要對新教師毫無保留地言傳身教,教會新教師與不同類型家長溝通的有效策略。俗話說“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新教師萬不可有依賴思想,事事由師傅“撐著”,自己始終躲在師傅的背后,要知道鳥兒的羽翼豐滿了終究要振翅飛向廣闊的藍天,自己終有一天要獨當一面。新教師可以從模仿開始,逐步掌握與家長溝通交談的技巧及說話的藝術(shù)。如有的青年教師會當著孩子向家長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于家園配合。師傅可及時和新教師討論,分析幼兒和家長的心理,使他們了解這種做法的不當之處,引導新教師改變方法,在交談中把家長當成朋友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只要孩子有進步就及時地向家長匯報,如果幼兒有缺點或犯了錯誤也是先肯定孩子的進步,再提出希望,這樣就會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新教師與家長進行初步的溝通時最好是師傅在場的情況下,防止出現(xiàn)一些復雜局面無法應對,師傅好及時“救場”,在觀察、模仿、實踐中,逐步積累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體驗式園本培訓是幫助新教師學會與家長溝通的有效策略之一,可促進新教師家園溝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實現(xiàn)家園共育。這些來自身邊的、生動的案例情景以及同伴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和互動研討會讓新教師受益匪淺。如“君君在園不小心磕傷”這一案例,教師們經(jīng)常會碰到,很多家長都不能用平常心來對待,由于心疼自己的孩子,會對教師不滿,甚至出現(xiàn)言語行為過激的現(xiàn)象,這也是最讓新教師“犯憷”的。針對這樣的案例,可以通過體驗式園本培訓互助研討,梳理經(jīng)驗。教師們可按年齡班分成小組,根據(jù)各自的工作實踐進行深入探討,形成解決方案,最后再以情景再現(xiàn)的形式將解決過程呈現(xiàn)出來。比如有教師認為,這是正?,F(xiàn)象,只要如實告知家長便可;有教師說,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教師要賠禮道歉爭取家長諒解;還有教師說,我們不可以輕易說不礙事,這樣會激怒家長。經(jīng)過反復討論,教師們達成共識: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時,教師的態(tài)度、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關(guān)注孩子,在保健醫(yī)生幫助下將傷口作必要處理。其次要站在家長角度把自己的反思和今后要改進的打算告知家長。再次要做好后續(xù)工作,以誠懇的工作態(tài)度取得家長的理解和認同。教研活動的最后,教師們結(jié)伴扮演家長和教師的不同角色,在表演、對話中鞏固研討形成的策略。這樣的園本教研活動,拓寬了家園溝通的思路,使解決問題的過程變得輕松、生動,同時也使新教師印象深刻,真切體會到,愛孩子是家園溝通的根本,而正確的教育觀才是家園溝通的保障,教師要做愛孩子的人,更要做專業(yè)的教育者。
家長工作千變?nèi)f化,新教師平時應及時收集、整理。將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書刊上、網(wǎng)上看到的,同事們互相交流得來的種種有效策略匯編成冊,隨時翻看,不斷反思,遇到實際問題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如小王教師在一本幼教雜志上看到“教師與家長言語溝通的策略”一文,覺得非常實用,她就把那篇文章整理了一下,其中的一條“合適的時間地點是成功溝通的開始”引起了她的反思:那天班上有個孩子尿床了,她及時幫他換了褲子,當孩子的媽媽來接寶寶時,她就告訴了孩子的媽媽,沒想到這位家長不僅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反而露出很不高興的神情,令小王老師疑惑又苦惱!看了文章,小王老師明白了,這類的溝通應在走廊的一角或某個單獨的地方,因為家長一般不大愿意讓別人知道,因此必須避開眾人與家長溝通。再如小李老師向同事“取經(jīng)”,有經(jīng)驗的同事告訴她“與家長溝通時,不妨采用三明治策略”!何為“三明治策略”?即向家長提起孩子的缺點時可先說說孩子的優(yōu)點,再委婉提出需要改進配合的地方,最后要表達出老師對孩子的關(guān)注與信心,這就是所謂的“三明治”!小李老師反思了自己以往“告狀”式的溝通,家長很反感,趕緊將此策略收入囊中,并且在實踐中使用,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相信只要新教師善于做個有心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葵花寶典”的內(nèi)容會越來越豐富,新教師對家長工作的反思會越來越深刻,有效溝通策略的運用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新時期的家長越發(fā)需要與教師近距離的交流和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與指導,新教師可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運用“信息技術(shù)”及時架起一座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橋梁。如通過“家校通”將主題活動的目標、食譜、通知、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教育格言等一些內(nèi)容發(fā)送到家長的手機上,使家長能及時了解、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建立班級QQ群,將幼兒在園活動的精彩瞬間上傳到相冊中,讓家長及時看到孩子的表現(xiàn),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快樂。閑暇之余,利用QQ的聊天功能,在線與家長溝通,探討熱點話題,推薦科學育兒方法等。這些“幕后”的工作有一定的緩沖時間,便于新教師仔細斟酌文字,用心收集相關(guān)資料,使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真心與誠意。在與家長的面對面溝通交流時,可從個別溝通開始,沉下身子仔細觀察、了解孩子,記錄孩子在學習、運動、生活、游戲等方面的表現(xiàn),這樣和家長溝通時就會言之有物,而不是空洞地泛泛而談,從而很快得到家長的信任與支持。特別是第一次“公開亮相”,新教師要精心準備,給家長留下好印象,給家長一份信心,讓家長相信,她們孩子的新老師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不會辜負家長熱切的期盼。只有當家長對教師產(chǎn)生足夠的信任,才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當新教師的自信心進一步增強,可嘗試放手讓她們主持召開家長會、家教講座、辨析會、展示活動、親子活動等家教指導與實踐活動,通過各項活動的不斷歷練,使新教師不斷進步,在與家長有效溝通方面獲得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