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杭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zhèn)江)
基于校園一卡通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
叢 杭
(212013 江蘇大學法學院 江蘇 鎮(zhèn)江)
校園一卡通的使用方便了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是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校園一卡通在學校應用的越廣泛,承載的任務越多,存在的風險也就越多,其中不乏一些法律問題。
校園一卡通;法律問題;法律關系
美國Florida大學于1996年夏天首先推出校園智能卡,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所通過校園卡為學生發(fā)放獎貸學金、助學金的學校。該卡可用于查閱資料、購買圖書,在娛樂廳、洗衣房、游泳池、快餐廳等收費場所消費,這就是當今校園一卡通的起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智能技術的進步,教育也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校園生活也越來越智能。因此,許多高等院校為了方便管理都在校園里使用一卡通系統(tǒng),讓學校的管理、學生的生活都朝著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斷進步。校園一卡通的廣泛應用,帶來便利的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校園一卡通存在的風險也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目前高校校園卡廣泛應用的同時普遍存在無法取現(xiàn)、使用受限、無法取現(xiàn)等三個問題,基于民商事法律關系視角進行分析,校園一卡通法律關系的主體有發(fā)卡人、持卡人與第三人;客體以財產(chǎn)利益為主,兼有部分的人身利益。具體而言,校園一卡通法律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校園一卡通法律關系的主體
(1)學校:學校是校園一卡通的發(fā)行主體,故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2)持卡人:即學生,學生是校園一卡通的最廣泛的使用者,是法律關系主體;
(3)銀行:在校園一卡通使用過程中,學校將一卡通的充值款項存入銀行,與銀行發(fā)生存款法律關系,產(chǎn)生債權債務關系,銀行作為企業(yè)法人,是法律關系主體。
2.校園一卡通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權利、義務的指向對象,即校園一卡通所承載的財產(chǎn)利益以及部分的人身利益,如權利人的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等權利的利益。
3.校園一卡通的法律關系的內容
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權利和義務,在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教育、管理和保護的關系。
校園一卡通的廣泛使用,在極大地方便學校管理、學生生活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法律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孳息歸屬不明。據(jù)調查,學校會將充入校園一卡通的貨幣存入其商業(yè)銀行賬戶,故與商業(yè)銀行產(chǎn)生儲蓄合同的法律關系,在銀行與學校的法律關系中,銀行需要支付利息給校方。對于這筆利息的歸屬問題理論界與實務界仍有很大爭議。
其次,無法取現(xiàn)。通過調查各高校的校園一卡通管理辦法發(fā)現(xiàn),各高校的校園一卡通里的余額是不能隨時提現(xiàn)的,學校和學生之間存在的是委托合同關系。學生將貨幣委托于校方進行與商家之間的結算,校方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完成支付。故學生應對此款項享有支配權,從而應該允許學生隨時取現(xiàn)。
最后,一卡通小錢包內金額丟失不補。以江蘇省J大學為例,校園一卡通實施雙賬戶管理措施,即默認賬戶用于日常消費如就餐,購物等,小錢包賬戶用于開水費,洗衣機等;同時規(guī)定小錢包內金額在一卡通掛失補辦后,小錢包內金額不予恢復,此舉違反了校方與學生的委托合同,實為不妥。
1.改革背景分析
目前高校每一位學生都發(fā)有銀行卡,用于支付學費、發(fā)放獎學金等,具有很強的支付中介的功能。如果校園一卡通與銀行卡合二為一,成為新型“銀行卡一卡通”,讓商業(yè)銀行成為中間平臺,不僅可以克服取現(xiàn)不能的局限,減少了學校這一中間環(huán)節(jié),而且商業(yè)銀行也會向持卡人支付活期存款利息,有效地解決現(xiàn)存的幾個問題。
2.改進安全保障
由于校園消費的額度較小,故對銀行卡刷POS機的每一筆消費建立一個數(shù)據(jù)庫用于數(shù)據(jù)追蹤與分析,結合校園內部安保措施以防止惡意盜刷的現(xiàn)象發(fā)生,對于單筆超過50元以上的消費則要求需要輸入銀行卡密碼,以此減少銀行卡一卡通的使用風險。當銀行卡一卡通遺失時,可以通過打電話給銀行先掛失再補辦的方式減少學生遺失銀行卡一卡通所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
3.理清法律關系
結合銀行卡與目前校園卡的功能,學生與銀行直接發(fā)生儲蓄合同,即學生直接享有向銀行存款的各種權利與義務,而銀行方也有義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銀行與學校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學校需將學生的個人信息資料交給銀行,銀行據(jù)此來輸入學生身份信息制作銀行卡一卡通。這樣便解決了原本校園一卡通無法取現(xiàn)、使用范圍受限、孳息歸屬不明的問題。
1.對學生群體而言
銀行卡一卡通既方便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學習、工作、生活上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務,又為他們提供了增值、保值的理財方式。在不喪失原先身份認證功能的同時,鑒于銀行的信用,加強了對學生隱私的保護,切實減少財產(chǎn)安全的風險,維護交易安全。
2.對學校而言
此舉可以有效提升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水平,為廣大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服務。展望未來,合作的領域將會拓展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校園生活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可以說是實現(xiàn)多方的互利共贏。
3.對銀行而言
如今高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高校的金融業(yè)務增長迅速,與高校合作校園一卡通是很好的市場突破口。從遠期來看,銀行可發(fā)展?jié)撛诳蛻?,培養(yǎng)大學生對銀行卡的認同與習慣,可直接或間接地促使他們成為日后信用卡的使用者。
作為數(shù)字化校園建設項目,校園一卡通對學生的生活與學校的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校園一卡通的發(fā)展是未來校園建設的一個重點,而管理機構缺乏對于高校發(fā)行校園一卡通問題的重視,使得校園一卡通成為了高校管理中被忽視的部分。因此,校園一卡通的改革與立法的完善刻不容緩。
[1]李媛,應情意,邢文陽,鄭石露.高校學生校園一卡通法律問題研究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5(18).
[2]張權.校園一卡通存在的風險以及防范措施分析[J].財經(jīng)界,2016(06).
[3]段寶玫.預付式消費卡若干法律問題探究[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0(10).
[4]李光祿,馮源.商業(yè)預付卡法律關系及其規(guī)范[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5]劉迎霜.商業(yè)預付卡的法律規(guī)則研究[J].法商研究,2012(02).[6]周瓊,莊毓敏.中國銀行卡產(chǎn)業(yè)的市場結構與價格行為研究[J].當代經(jīng)濟學,2005(04).
本文系江蘇大學第15批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基于校園一卡通相關法律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5C180)研究成果。
叢杭(1996.08~),男,吉林長春人,本科,江蘇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經(jīng)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