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翌晨
(215300 江蘇省昆山市人民法院 江蘇 昆山)
關于民間借貸舉證責任分配之研究
葉翌晨
(215300 江蘇省昆山市人民法院 江蘇 昆山)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第五條規(guī)定“ 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fā)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民間借貸案件屬于合同案件,應當適用以上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
民間借貸法律關系也是一種民事合同關系,在分配舉證責任上,當然也應當遵循民事訴訟舉證分配的一般規(guī)則。根據(jù)此規(guī)則,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在民間借貸糾紛中進行舉證責任分配,具體言之即原告或債權人須對存在真實的債權并已到期的事實負舉證責任。被告或借款人需對否認債權真實性或其他抗辯事由負舉證責任。
根據(jù)民事訴訟舉證分配的通常標準:“誰主張誰舉證”,在民間借貸糾紛中,原告作為債權人主張債權,其舉證責任是需要證明債權的真實存在并已到期,而債權的真實存在,需要兩個事實,一是雙方借貸合同關系已成立并生效,另一個是貸款已實際交付給債務人,即債權人已履行了借貸合同中約定的義務。
具體來說,在普通情況下,原告只要舉證雙方簽訂了借貸合同,以及向被告給付了貸款的憑證(如收條、銀行匯〈轉〉款記錄)等,即算基本完成其舉證責任。但是,在民間借貸案件中,貸款人和借款人以合同書形式存在的民間借款合同很少,一般都是由借款人書寫借據(jù)的形式,此時,實際上債權人并不能如理想狀態(tài)提供借貸合同及付款憑證兩份證據(jù),往往只能提供一份借據(jù),甚至只有付款時在場的證人證言。正是由于根據(jù)民間習慣,大部分的民間借貸,特別是小額民間借貸在形式上并不能完成理想狀態(tài)下的舉證,導致了民間借貸糾紛在審判實踐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較大爭議。
根據(jù)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的通常標準,在民間借貸合同關系中,債務人作為被告一方,其需要對原告的主張?zhí)岢隹罐q,其舉證責任實際上就是需要證明自己的抗辯主張。而債務人具體的抗辯主張因個案而異,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比如針對債權人所提供的證據(jù)主張證據(jù)本身有問題、意思表示不真實、簽名不屬實、已清償債務等等;總而言之,債務人主張債權人的權利受到妨害、制約或者已經(jīng)消滅,其應該就權利妨害、權利制約法律要件、或者權利消滅的法律要件、證明債權人所主張的事實并不存在。
完整的舉證責任概念是主觀舉證責任和客觀舉證責任的結合,主觀舉證責任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為避免敗訴向法院提出證據(jù)的責任,客觀舉證責任指在案件事實存在與否或真?zhèn)尾幻鲿r,由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不利后果??陀^舉證責任往往是固定的,由實體法明文規(guī)定,而主觀舉證責任則會隨著案情的發(fā)展,在當事人之間發(fā)生轉移。
在應當承擔證明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已基本能夠證明其主張的事實時,另一方當事人如果否認該事實成立,則應當承擔證明責任,如其不能提出足以推翻該事實的證據(jù)的,可以認定該事實成立,如其能提出足以推翻該事實的證據(jù)的,則證明責任轉由提出主張的當事人承擔,這就是舉證責任的轉移。舉證責任在持肯定事實及持否定事實的主張的當事人之間轉移,實際上都是當事人根據(jù)舉證責任分配的要求,對自己的主張加以證明,仍是“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體現(xiàn)。
在民間借貸糾紛中,當原告提供了借貸合同、給付貸款的憑證,即完成初步舉證責任;此時,被告如果否認借款成立并生效,或者主張原告未履行貸款義務,則需要對此進行舉證,此時,相應的舉證責任即轉由被告承擔。
民間借貸糾紛中的當事人之間往往存在某種特殊關系,且因借貸關系形成的證據(jù)形式多樣,借款時通常又不注意保存證據(jù)。一旦事后發(fā)生糾紛,借貸關系不易證明。承辦法官在注重當事人舉證的基礎上,需要充分運用民事證據(jù)的相關規(guī)則對事實予以正確認定,才能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葉翌晨,女,江蘇省昆山市人民法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