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靜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5
?
微博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
陳曉靜
重慶大學法學院,重慶 400045
微博著作權侵權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本文針對微博作品的特殊性,討論了其典型的幾種侵權行為,并結合著作權法的侵權認定標準進行分析,希望微博著作權人的權利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重視和更清醒的認識。
微博著作權;侵權行為;侵權認定標準
近來,因微博著作權產生的法律糾紛日益增多。本文將針對微博作品的特殊性,對其侵權行為的類型和認定標準進行分析。
微博作品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文字作品篇幅短小,被限于140字以內。但微博因太短而不足以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這一觀點難以成立。司法實踐中早有將不足十個字的廣告語認定為作品的先例。①可見,140字并不是微博被認定為作品的絕對障礙,獨創(chuàng)性才是檢驗的關鍵。
現實中絕大部分微博是人們流水賬式的記錄,往往達不到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但不可否認的是,微博每天都在產生許多有意思的段子,完全符合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而有些文字和圖片單獨不能構成作品,結合起來卻極有可能具備獨創(chuàng)性。
作品要具備獨創(chuàng)性,應當體現作者的思想與個性。在美國版權法中,獨創(chuàng)性需要滿足“獨立創(chuàng)作”和“最低程度的創(chuàng)造性”兩個條件??梢姡邆洫殑?chuàng)性,實際上并不需要達到很高的藝術造詣。然而,由于140字的限制,使微博要成為作品的難度相較于其它文章高得多,因為作者需要將主旨凝結成140字表達出來,這要求作者有更高的寫作功力。
(一)微博平臺上的著作權侵權行為
1.微博用戶的抄襲行為
微博用戶的抄襲行為在這里指的是一些博主不通過微博服務商提供的轉發(fā)服務,而是利用復制粘貼或者去水印的手段進行的微博抄襲行為。
在微博上,許多段子手因出色的語言能力獲取眾多粉絲,從而會得到投放廣告的商機。許多人看到這一“機遇”,便通過四處抄襲的方式養(yǎng)成一個“營銷號”。目前另一個現象存在于一些明星的微博粉絲圈中。粉絲常常創(chuàng)作出許多與明星有關的段子、圖片甚至視頻,他們本身也因為這些創(chuàng)作受到追捧。一些人出于虛榮心或者其它利益驅使,不經原作者同意,直接將他們的作品復制粘貼或者去掉原作者姓名的水印,偽裝成自己的作品,這是一種明顯而典型的侵權。隨著法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產出er”們都會在其所發(fā)布微博中附上“禁商用”、“禁二改”、“轉載請注明出處”甚至“禁一切”等標語,以防止侵權現象。
2.微博平臺的著作權侵權行為
在某些情況下,微博服務商也可能成為侵犯微博著作權的主體。微博平臺對發(fā)布其上的微博有相應的審查義務。雖不可能對每一條微博進行審查,但基于舉報功能,工作人員會對舉報進行審查,如屬實,侵權者應受到扣除信用積分、警告并刪除微博、禁言甚至凍結賬號等處理。但是,如果平臺怠于處理,就成立間接侵權。此外,如果侵權十分明顯,如一個影響力較大的微博用戶發(fā)布了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微博,或者侵權微博上了“熱門”或“熱搜”,而微博平臺卻熟視無睹,則也屬間接侵權。
(二)微博平臺外的著作權侵權行為
這一類侵權行為主要包括三種。
第一,傳統媒體對微博內容的違法轉載。微博的影響力無需贅述,不少傳統媒體看到商機,未經同意就將微博載入自己的紙質媒體進行出版。這屬于典型的侵權行為。
第二,出版社對微博內容的違法匯編。有些出版商將大量微博作品匯編后出版,基本上也未經原博主同意更未支付任何報酬。這種行為通常并不是僅針對同一個博主的作品,雖很難說侵犯了其匯編權,但仍可能侵犯其復制權、署名權等權利。
第三,收費表演對微博內容的擅自使用。許多微博作品被用在現實生活的收費表演中。
(一)思想與表達二分法
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即“著作權法僅保護作品中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表達而不保護其中的思想。”“思想”通常是指“有想象力的概念、原則或方法、情節(jié)或主題等因素”,②而表達則一般是指“對思想的各種形式或方式的表述”。③對于微博等文字作品而言,通常來說不受保護的要素包括作品的情節(jié)、場景、主題和標題等等。
(二)公共領域
著作權法僅保護專有權所覆蓋的范圍,在此之外不為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范圍,稱為“公共領域”。出超過保護期限的作品外,還應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著作權法不予保護的作品
在微博中容易出現的此類作品是時事新聞。傳統新聞媒體開設微博賬號的現象十分普遍,也出現了不少以區(qū)域時事報道為核心運營的微博簽約媒體,那么這些微博賬號發(fā)表的純屬于事實的新聞就不受著作權保護。
2.棄權作品
放棄微博著作權的權利人是大量存在的。如前文提到的明星飯圈微博,其存在目的就是推廣偶像。為了達到此目的,博主會選擇消除他人使用其作品的顧慮。如發(fā)表作品時明確說明開放使用權,但是這種情形下多保留“轉載請注明出處”、“禁止丑化”等。這說明其通常不完全放棄其權利,而是選擇保留署名權、作品完整權,放棄其它權利。
3.孤兒作品
孤兒作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無法知曉作品的權利人究竟是誰;二是盡管知道權利人是誰,但無法找到的情形。④在微博領域出現孤兒作品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一個人可能同時擁有多個微博賬號,放棄使用也時常出現。當他人希望使用已棄用的微博賬號發(fā)布的微博作品時,如果已經盡了合理努力,如私信請求,仍不能與微博作品所有人獲得聯系時,其使用行為不應當被認定為侵權。但如果真實權利人出現,則應當給予一定的補償。
(三)通知刪除標準
對于微博平臺等網絡服務商的著作權侵權責任認定,國際上通常采用“通知刪除標準”,即“避風港原則”。就微博作品而言,要求微博平臺對每日數以億計的微博做到事先審查可謂不可能。但相應客服人員依據用戶的合格“舉報”如仍不采取刪除措施,則可被認為侵權。
(四)紅旗標準
在某些情況下,侵權行為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即使沒有通知,網絡平臺也有責任采取措施。就微博作品而言,微博存在“熱門”、“熱搜”等功能。工作人員應隨時查看“熱門”榜的微博作品,如明顯存在侵權行為立即采取撤銷“熱門”、刪除等措施。
從上述微博作品著作權侵權認定標準的總結可見,這些方法單獨而言也還不能形成一種完全精準的認定方式。因此在實踐中,應當結合上述幾個標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轉發(fā),是微博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微博轉發(fā)的實現通常只需要點擊想要轉發(fā)的微博下方的“轉發(fā)”字樣即可,這種轉發(fā)具有以下兩個特征:一,能夠顯示原博主的ID,不會使轉發(fā)者的粉絲輕易混淆該微博的原創(chuàng)者;二,轉發(fā)者可添加評論,但所轉發(fā)的內容不可進行修改。
這種轉發(fā)絕大多數都不被認為屬于侵犯微博著作權的行為,這是因為其符合合理使用的條件。合理轉發(fā)會標明原作者名稱,也不得修改作品內容,符合合理使用中的“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說明某一問題”的目的,因此不屬于侵權行為。
此外,微博用戶通常在申請賬號時就同意了微博服務商提供的轉發(fā)服務。如新浪微博的用戶就必須要同意《新浪微博服務使用協議》才可以成功注冊賬號,而該協議的第2.1條便規(guī)定用戶同意“轉發(fā)”這一功能。因此,合理轉發(fā)是被默示許可的,不屬于侵權。
[ 注 釋 ]
①1996年俞華訴古橋公司著作權侵權案.
②馮曉青.著作權中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原則探析[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③趙師斌.著作權法上的思想/表達二分法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
④董皓.多元視角下的著作權法公共領域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
[1]姜穎,穆穎.涉微博著作權問題研究[J].知識產權,2013(6).
[2]吳漢東.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J].中國法學,2011(2).
[3]馮曉青.著作權法中思想與表達二分法之合并原則及其實證分析[J].法學論壇,2009(2).
[4]鄒歡燕.微博著作權侵權的認定與立法建議[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2(2).
[5]Rebecca Haas.Twitter:New Challenges To Copyright Law In The Internet Age[J].The John Marshall Law Schoo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2010(10).
D
A
2095-4379-(2017)20-0098-02
陳曉靜(1994-),女,漢族,廣西北海人,重慶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