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天津 300459
論經濟性裁員的法律適用及完善
王 旭
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天津 300459
科學合理的經濟性裁員管控對提升企業(yè)經營自主權、緩解就業(yè)壓力、增強社會穩(wěn)定和諧有直接影響。本文從經濟性裁員的事由、程序保障、裁減及重新錄用的限制、經濟補償?shù)确矫娴姆蛇m用及完善進行探討。
經濟性裁員;法律適用
對于一些不能適應市場經濟規(guī)律陷入危機的企業(yè),往往需要以經濟性裁員的手段熬過生死存亡。依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我國經濟性裁員采取法定事由說,具體如下:
(一)依照企業(yè)破產法重整。企業(yè)破產法設置重整制度,主要目的是通過司法手段,整合社會資源,挽救困難企業(yè),促使用人單位通過重整而重賦活力。重整期間,用人單位可進行經濟性裁員。
(二)生產經營出現(xiàn)何種情形可謂嚴重困難,立法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勞動部1994年頒布的的《企業(yè)經濟性裁減人員規(guī)定》指出由地方政府認定,實際運用中各地配套措施、經濟狀況、認定標準不一,考量標準彈性很大。
(三)《勞動合同法》增加了“用人單位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作為經濟性裁員情形之一。
此條較為迂回婉轉,用人單位需要經過調整員工崗位等過程后仍無法解決的情形;但依然缺乏具體的認定標準。
(四)其他情勢變更,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也為《勞動合同法》新增情形,沒有列舉因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而導致的情形作為適用條件,作為兜底條款一定程度上寬泛了經濟性裁員事由的范圍[1]。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對經濟性裁員制定了程序性保障:
(一)用人單位向工會或全體員工說明情況即可,工會并無反對、修訂乃至否定權。
(二)用人單位向地方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備案即可,行政機關被動接受即可,無需他審核或批準;裁減方案無內容要求。
可以理解為“兩個優(yōu)先”:優(yōu)先留用,優(yōu)先錄用,保障相對弱勢勞動者的權益。
(一)裁減人員的限制,優(yōu)先留用三類人員。
(二)重新錄用人員的限制,用人單位六個月內如果招兵買馬,被裁減人員可優(yōu)先錄用。
1.“同等條件”代表何種含義,是員工同等崗位勝任力,還是同等工資標準,沒有明確。
2.沒有言及是否原崗位重新錄用,可以理解為不要求原崗位招聘,只要為用人單位六個月內被裁減人員,均可應聘。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經濟性裁員與其他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情形的勞動者享有同樣標準的經濟補償金,即本單位工作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解除或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對于高于當?shù)厣夏甓绕骄べY三倍的高薪勞動者,以三倍為封頂,計算支付年限以十二年為限。這種單一的經濟補償標準未考慮經濟性裁員事由的社會性[2]。
(一)完善經濟性裁員適用事由的描述
1.明確能適用“嚴重困難”的最低認定標準,地方政府可自行制定較為詳盡的執(zhí)行標準。
2.“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較為寬泛,建議采取列舉法將諸如合法搬遷、企業(yè)合并等具體情形作為判斷何為情勢變更的標準,取消兜底性描述。
(二)完善對經濟性裁員的人員數(shù)量、比例要求以及期限界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簡單劃一,弊端有二:(1)缺乏配套期限要求,增加期間、頻率的限定,避免用人單位在短時期內多次裁減法定人數(shù)、法定比例以下的勞動者;(2)人數(shù)和比例要求較為絕對,對于不足二十人的用人單位,一人就達到法條標準,而不足十人以下的用人單位又似乎被排斥在法條范圍以外。
(三)完善程序性保障
1.加強工會或者職工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工會從始參與經濟性裁員方案的制定,發(fā)揮工會的談判作用,對裁減方案有提出意見、要求修訂和否定權,并有合理的征求意見或答復期。工會有義務支持和幫助勞動者提起仲裁和訴訟[3]。
2.提升地方勞動行政部門的監(jiān)管力度,將企業(yè)經濟數(shù)字、人員狀況、裁減事由、主要裁減部門、裁減標準和順序、留用人員情況說明、減員人數(shù)擬定減員日期、相關賠償金計算、工會意見等作為方案必備條款。增加行政部門的審批權。
(四)建議立法放寬對重新錄用人員享有優(yōu)先錄用權的期間,六個月不足以讓一個企業(yè)起死回生,而且被經濟裁員的勞動者如果有勇氣回頭,往往也是出于更多無奈、信任,企業(yè)如果能夠重整旗鼓何不以更高姿態(tài)接納。同時,增加經濟性裁員后用人單位再招工的用工申報或監(jiān)督機制,保障被裁減員工的優(yōu)先錄用。
(五)加大經濟性補償?shù)牧Χ?/p>
相對于其他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勞動合同解除情形,被經濟性裁員的勞動者本身無過錯,并非因不能適應崗位等原因而被解除,更為被動。建議予以經濟性裁員區(qū)分于其他解除勞動合同情形的經濟補償金支付標準,綜合考慮勞動者的年齡、服務年限以及所遭受的損失,以彌補因裁員而對勞動者造成的更大損失。
[1]齊銀鳳.經濟性裁員法律制度研究[D].遼寧大學,2013.
[2]王瓊.經濟性裁員之法律規(guī)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2.
[3]王全興.勞動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71.
D
A
2095-4379-(2017)22-0237-01
王旭(1979-),漢族,山東人,法學學士,管理學碩士,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