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曌堃,李 偉
(天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50)
·大學生群體問題研究專題·
發(fā)揮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路徑探析
——以朋輩效應為視角
馬曌堃,李 偉
(天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50)
就整個大學生群體而言,大學生黨員無論是在思想政治覺悟還是承擔社會責任義務等方面,無疑是屬于比較先進的一部分人,同時也是不斷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年輕力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離不開大學生黨員的榜樣示范作用。而大學生彼此之間因年齡、經歷和環(huán)境的相同或相似而建立起來的朋輩關系,則為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提供了便利的人際交往條件。但是由于部分大學生黨員事實上對黨員身份的認同感缺失,不愿意承擔起黨員應有的責任義務;同時一些大學生黨員的入黨動機比較多樣化且?guī)в酗@著的實用主義功利色彩;更重要的是在市場經濟與西方社會思潮的裹挾和侵襲之下,有的大學生黨員崇尚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艱苦樸素與集體主義觀念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最終導致當前大學生黨員的榜樣示范作用在同輩群體中存在著難以生成、無法持續(xù)以及影響力有限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群體對于中國共產黨黨員先進性的認識,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基于大學生朋輩之間在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以及朋輩關系對于大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形成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立足于構建大學生朋輩關系平等互動的交往模式和多樣化的交往活動,分別從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意識與朋輩互助交往的角度,不斷強化大學生黨員的責任意識和模范帶頭作用,探討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的朋輩路徑。
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朋輩
大學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重任,而大學生黨員無疑又在其中起著重要的帶頭作用。據(jù)中央組織部黨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國高校在校大學生黨員總數(shù)逾211萬人,占全國高校學生總數(shù)的7.7%,共有學生黨支部7.96萬個”[1]。大學生黨員作為青年學生群體的先進代表,其言行舉止對于同輩群體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诖髮W生社會交往的集群化與圈層化特征,立足朋輩關系視角探討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的基本途徑,對于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從大學生黨員自身層面來看,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主要是建立在大學生黨員良好的綜合素質基礎之上,特別是大學生黨員自身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影響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發(fā)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感缺失導致榜樣示范作用難以生成
黨員身份認同是大學生黨員自覺履行黨員義務的思想前提和情感基礎,同時也是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的首要條件。黨員身份認同的形成依賴于諸多條件,從個體主觀層面來看是否堅信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成為影響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較長一個時期以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丑化、抹黑和詆毀,“尤其是互聯(lián)網上這樣的言論可以說是不勝枚舉,一些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也開始產生迷惑甚至迷茫,就連一些黨員干部也不敢理直氣壯地講共產主義甚至對共產主義信仰產生動搖”[2]??梢哉f,部分黨員在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社會思潮和網絡言論的沖擊之下,對共產主義缺乏科學的認識,沒有牢固樹立甚至動搖放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結果則是其內心難以建立起對黨員身份真正的認同。
黨員身份認同感缺失導致大學生黨員沒有積極履行黨員責任義務,而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影響力則又主要是來自于大學生黨員責任義務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體現(xiàn)。當前校園里部分大學生黨員不能自覺主動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積極性降低,無法在實踐行為層面給身邊的大學生群體帶來正面的示范和引導。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使黨員的榜樣示范作用難以有效呈現(xiàn),相反還會削弱非黨員學生對共產黨員形象的正確認知??梢哉f,就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社會影響力而言,大學生黨員在校園學習生活中能否努力踐行黨員的責任義務從根本上決定著其榜樣示范的發(fā)揮程度。
(二)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多樣化導致榜樣示范作用難以持續(xù)
從意識的主觀能動作用來看,入黨動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黨員是否合格,同時也能體現(xiàn)出一個黨員能否成為榜樣及其示范作用的發(fā)揮程度。實事求是地講,當前大學生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出發(fā)點具有多樣性,不同的入黨動機對應著不同的入黨后的行為表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入黨觀念,愿意接受來自黨組織的重重考驗將自己鍛造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志在為國家、社會與他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少部分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則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和模糊性,既有黨員身份便于謀取學業(yè)和就業(yè)雙重資本的功利心,也有出于家長親戚的催促或者是盲目跟風的選擇。
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多樣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入黨前后行為出現(xiàn)明顯的偏差。一些大學生參加各項組織活動均以入黨為最終目的,入黨前為爭取入黨資格積極參加黨課培訓和各類集體活動,而在入黨后則對組織活動漠不關心、放松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降低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如出現(xiàn)了掛科、作弊等不良現(xiàn)象。這些行為表現(xiàn)都將給身邊和后續(xù)準備入黨的同學帶來不良影響和錯誤引導,有損大學生黨員的整體形象,一定程度上妨礙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發(fā)揮的長久性和持續(xù)性。
(三)大學生黨員集體主義觀念弱化導致榜樣示范作用有限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微文化環(huán)境的生成,網絡信息媒介技術的革命性變革極大地改變了作為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的思維觀念和生活方式,特別是在當前微文化時代場域下網絡交往的去中心化與人的主體性的極大提升,既賦予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獨特的個性特征,同時也導致不少人“行為退縮化,逃避于‘信息繭房’,陌生于社會交往”,“部分青年人似乎正在成為鍵盤世界的熱心腸,現(xiàn)實世界的陌生人”[3]。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意識日益被注重個體感官體驗的碎片化網絡信息所消解,部分大學生黨員亦不例外。而大學生黨員集體主義觀念的弱化,則在一定程度上又會解構其榜樣示范作用的形成及其彰顯。
就學生黨員隊伍整體而言,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黨員對于黨員身份及其內在職責規(guī)定有著明確的認識,能夠把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較好地統(tǒng)一起來。但是一些大學生黨員由于集體主義觀念和意識不強,在日常校園學習生活實踐中出現(xiàn)我行我素,脫離大學生校園集體活動,缺乏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具體表現(xiàn)在學習生活中只關心個人利益得失,忽視對他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考慮;缺乏服務同學、關心集體、奉獻社會的精神品質,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強??梢哉f,大學生黨員集體主義觀念弱化的同時往往會出現(xiàn)脫離群眾的情況,這與大學生黨員身份的先進性和角色的模范性的要求不相符合,不利于大學生黨員群眾基礎的建立以及榜樣示范作用的發(fā)揮。
朋輩一般指年齡相仿具有相近的價值觀念、生活背景、共同語言以及相同的興趣愛好而且易于結成同伴的人群,朋輩關系即朋友同輩間依托各種媒介方式建立起來的聯(lián)系。依托校園大學生朋輩關系探討提升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影響力,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平等互動的朋輩交往模式易于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
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群體的先進代表,其榜樣示范效應的主要作用對象就是校園里的大學生群體。有調查顯示校園師生對大學生黨員利用朋輩關系開展活動的接受度較高,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情感等方面遇到困惑時,絕大多數(shù)人會優(yōu)先選擇向同學朋友傾訴并尋求幫助。大學生群體基本上處于同一年齡階段,相似的學習生活經歷使得相互之間能夠形成共同的興趣愛好因而便于開展集體性活動??梢哉f大學生黨員之間、大學生黨員與非黨員學生之間既是朋輩關系的締結者和維護者,也為大學生黨員依托朋輩關系發(fā)揮其榜樣示范作用提供了實踐基礎。
同時也有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在利用朋輩關系開展系列活動時有個別大學生黨員在知識儲備、社會經驗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因而對其他同學的幫助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表明學生們對這一活動模式開展程度較為關心,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為了使朋輩關系在發(fā)揮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時被更多的學生所接受認可,這就要求大學生黨員明確黨員身份,重視自己言行對普通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期實現(xiàn)大學生黨員與其他大學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和雙向學習。
(二)多樣化的朋輩交往活動為大學生黨員展現(xiàn)榜樣力量提供空間
通過朋輩交往互動發(fā)揮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離不開特定的平臺和載體,目前各高校大學生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活動主要依靠黨校、團委以及學生社團和學院班級來組織開展,以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實施課堂教學、互助小組、心理輔導、講座論壇、體育文化比賽等。作為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的主體力量,不同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既能夠提升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促進大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交往和互動。從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角度來看,朋輩關系的良性發(fā)展構成多樣化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
另一方面,根據(jù)2014年有關調查研究顯示“84.5%的大學生使用微信,是因為使用微信能方便圈內好友溝通;65.8%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微信結交一些新的朋友”[4]。鑒于微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借助新興的移動互聯(lián)網終端,利用微博、 微信和微視頻等互動載體,在網絡虛擬平臺和空間里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信息傳遞和交流”[5]??梢哉f朋輩群體高頻率的溝通和交流是微媒體能夠深刻嵌入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動力,而大學生人際溝通的“微互動”特征則又極大地助推了其朋輩群體交往的積極性。為此大學生黨員在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同時可以利用虛擬空間如微信朋友圈的影響效應,促進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發(fā)揮。
通過朋輩群體的交往互動發(fā)揮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主要目標在于大學生黨員能夠明確黨員身份、履行應盡責任,為周圍同學樹立正面典型,使大學生黨員在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同時能夠帶動周圍同學朋友乃至同輩群體共同進步。當然,這一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離不開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朋輩路徑的有效建構。
(一)增強黨員身份認同意識,履行大學生黨員應盡的責任義務
黨員的身份認同意識是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發(fā)揮的前提和基礎,大學生黨員只有內心真正認可接受黨員身份,不僅要實現(xiàn)組織上入黨更要努力做到思想入黨,才能在社會實踐中切實承擔和履行黨員的責任和義務。換句話說,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發(fā)揮是建立在黨員切實履行責任義務的基礎之上的。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朋輩效應的形成,是眾多參與者多方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大學生黨員自身的言行舉止,對于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朋輩效應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大學生黨員作為大學生群體的先進代表,在與同學相互交往的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黨員榜樣示范的朋輩效應,首先要求大學生黨員在日常學習生活實踐方面具備高于同齡人的水準,并且能夠切實承擔和履行黨員應盡的責任義務。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只有大學生黨員真正認同其黨員身份,并且能夠以黨員的標準要求和規(guī)范自我,那么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的朋輩效應才會得以彰顯。毋庸置疑,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意識與履行黨員的責任義務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就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發(fā)揮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大學生黨員的黨員身份意識不強,在校園文化建設和朋輩交往中并未體現(xiàn)出黨員應有的素質,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黨員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和朋輩群體交往方面存在榜樣示范作用的“缺席”。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意識的建立需要內外兩個方面的支持,既需要社會媒介和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對大學生黨員身份的重視和凸顯,積極表彰和宣傳大學生黨員先進事跡,為大學生黨員增強身份認同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另一方面更離不開大學生黨員自身的努力,通過積極加強思想理論學習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強化黨性修養(yǎng),逐步加深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促進對黨員身份的認同??偠灾髮W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朋輩效應的形成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其落腳點在于使優(yōu)秀大學生黨員通過榜樣示范帶動同齡人進而實現(xiàn)大學生群體的共同進步,大學生黨員自身的黨員身份意識以及承擔的黨員責任義務狀況作為關鍵性因素,需要得到重視。
(二)構建朋輩互助交往模式,彰顯大學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
朋輩伙伴是每個大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和交往最為密切的群體,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影響對象和目標指向也是大學生朋輩群體。朋輩關系的建立首先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經歷認識和興趣愛好,離開對朋輩群體施加的積極影響,大學生黨員的榜樣示范作用便失去意義。而大學生黨員要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則需要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大學生黨員與非黨員大學生之間的朋輩關系。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有助于構建良性發(fā)展的朋輩互助交往模式。
朋輩交往是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渠道。從大學生朋輩交往實踐來看,基于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大學生的朋輩交往具有主體的雙向性、過程的平等性以及行為的示范性等特征,而這也為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朋輩效應的形成奠定了實踐基礎。構建朋輩互助交往模式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科專業(yè)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朋輩互助交往活動,其中大學生黨員在日常校園學習生活中對其他同學的關心和幫助是第一位的。比如為了使大一新生快速融入適應大學校園生活,高年級大學生黨員可以深入宿舍了解大一新生的思想困惑和生活狀況,從而在課程學習目標制定、校園社團選擇等方面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大學生黨員還可以利用自身在專業(yè)知識、相關等級考試等方面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給身邊的同學做學習輔導;研究生黨員可以結合自身的科研經歷,在復習考研、導師選擇、確定研究方向、文獻資料檢索等方面對考研族進行指導;已確定就業(yè)單位的畢業(yè)生黨員可以分享其在簡歷制作、面試技能等方面的寶貴經驗等。另一方面,大學生黨員也要加強自我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地學習身邊同學的長處,通過與不同學科專業(yè)同學的交往學習,進一步提升大學生黨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朋輩之間的交流學習既可以增進相互了解,從而使得朋輩互助交往特別是大學生黨員對非黨員同學的指導和幫助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也將進一步凸顯大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擴大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的影響范圍。
綜上所述,大學生黨員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的朋輩路徑研究應該得到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大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更不能忽視非黨員大學生的行動自覺。充分調動大學生黨員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大學生同輩群體之間的朋輩關系,以大學生黨員的榜樣示范作用為紐帶,進而帶動大學生整個群體能夠自覺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通過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發(fā)揮,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以及良性的人際關系互動,都離不開大學生黨員自身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大學生黨員要不斷地加強思想政治和社會實踐層面的鍛煉,真正體現(xiàn)出黨員作為大學生群體優(yōu)秀代表的先進性。只有不斷把黨員的帶頭作用和應盡的責任義務貫穿于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始終,才能真正意義上獲得大學生同輩群體的認可和擁護,并且能夠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做到同向而行。
[1] 吳晶,胡浩,施雨岑.風起揚帆正當時:十八大以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紀實[N].人民日報,2016-12-08.
[2] 朱繼東.在回答好時代問題中高舉共產主義旗幟[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4):34.
[3] 蒲清平,張偉莉,趙楠.微文化:特征、風險與價值引領[J].中國青年研究,2016,(1):66.
[4] 鄭曉娜.大學生微信使用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以全國 208所高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4,(2):83-86
[5] 駱郁廷,高飛.論思想互動微交往[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6,(5):48.
〔責任編輯:徐雪野〕
2017-05-23
天津大學2016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社會心態(tài)視野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研究”(YJ201611)
馬曌堃(1994-),女,河北張家口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16
A
1000-8284(2017)07-0112-04
社會熱點論壇 馬曌堃,李偉.發(fā)揮大學生黨員榜樣示范作用的路徑探析——以朋輩效應為視角[J].知與行,2017,(7):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