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星
摘要:為了探討房價與地價的相互影響關系,本文運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法分別對全國29個省市1999-2013年的房、地價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房價是地價的格蘭杰原因,房地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房價的非理性增長帶動了土地價格的上漲,從而導致土地成本上升,但土地成本上升仍然不足以解釋房價的繼續(xù)上漲,引起高房價的根源另有其他因素。
關鍵詞:房地產價格;土地價格;相互影響;格蘭杰因果檢驗
一、引言
近年來,房地產業(yè)發(fā)展迅猛,為拉動國民經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2003年以后房價飛速上漲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引起人們重視。土地,作為房地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獲取方式以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居多,這三種方式充分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的同時,容易導致高地價,尤其是拍賣和掛牌出讓,多人多輪競價,以價高者得,導致有些一線城市寸土寸鉆。那么到底是高房價引起了高地價?還是高地價引起了高房價?房價和地價之間的互動關系成為學者探討的熱點話題。鄭娟爾和吳次芳(2006)從城市層面分析得出結論各城市地價與房價的關系不是唯一確定的,房價的增長更多的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價的影響;況偉大(2005)從全國層面分析認為短期內房價和地價相互影響,長期內地價是房價的Granger因;游和遠和譚術魁等(2007)以深圳市為例分析地價與房價變動因果關系,得出深圳市地價變動與房價變動不存在因果關系;高波和毛豐付(2003)從全國層面分析認為長期內房價決定地價,短期內兩者相互影響;曾向陽和張安錄(2006)以武漢市為例分析得出短期內,武漢市房價與地價互為因果,其中地價對房價的影響更大,長期內房價與地價之間沒有顯著的因果關系。其他研究成果還有很多,不再一一羅列。但從已有的文獻來看,多數文獻是以全國層面進行分析房價與地價的互動關系,沒有因地而異考慮區(qū)域因素,還有一些文獻以具體省市為例進行分析,不具有代表性。本文擬考慮區(qū)域差異,采用全國29個省份的房價與地價數據進行計量分析與對比,以期得出一般規(guī)律。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探討房價與地價的相互影響關系多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本文擬采用Eviews6.0對全國29個省市1999-2013年的房價與地價數據進行檢驗。變量的選取,選擇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元/平方米)代表房價(FJ),土地成交價格/土地購置面積(元/平方米)代表地價(DJ)。房價和地價的數據均來源于歷年《中國房地產統(tǒng)計年鑒》。
三、實證分析
1.平穩(wěn)性檢驗
為了避免偽回歸,首先對全國29個省市1999-2013年的房價和地價的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以判斷其平穩(wěn)性,結果表明原始序列FJ和DJ是不平穩(wěn)的,而一階差分序列ΔFJ和ΔDJ為平穩(wěn)序列,檢驗結果如下表1:
3.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進一步說明房價與地價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本文對全國29個省份的FJ和DJ數據分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如下表3(下頁):
由表3可以看出,縱觀全國29個省市,房價與地價之間的互動關系不是唯一確定的,但房價與地價的相互影響,以房價是地價的格蘭杰原因為主導,即高房價引起了地價上漲,而地價對房價的反作用僅在少數省市出現。
四、結論
1.通過全國29個省市的數據分析得出,房價和地價是相互影響的,并且以房價是地價的格蘭杰原因為主導,少數省市存在地價對房價的反作用。
2.目前我國實行的招拍掛出讓土地方式不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3.房地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房價的非理性增長帶動了土地價格的上漲,從而導致土地成本上升,但土地成本上升仍然不足以解釋房價的繼續(xù)上漲。
4.引起高房價的根源另有其他因素,有待以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鄭娟爾,吳次芳.地價與房價的因果關系[J].中國土地科學,2006(06)
[2]況偉大.房價與地價關系研究:模型及中國數據檢驗[J].財貿經濟,2005(11)
[3]游和遠,譚術魁,林寧.基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模型的地價與房價關系分析[J].蘭州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1)
[4]高波,毛豐付.房價與地價關系的實證檢驗:1999-2002[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3(03)
[5]曾向陽,張安錄.基于Granger檢驗的地價與房價關系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