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 陶行知的“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教師將陶行知教育思想有機滲透到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理論;德育;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3-0045-01
一、前言
陶行知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為我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向陶行知學習,尤其是學習他“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是教師的夙愿。
二、陶行知的“真人”教育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智體和諧發(fā)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陶行知的真人培養(yǎng)目標,對現(xiàn)今的年輕一代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剛開學的時候,因為學生來自各個學校,也不清楚每個人的性格,所以教師就照著成績的排名挑了個男生作為班級的代理班長。但這個班長卻仗著自己是班長,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買了班服,且在收錢的時候多收了一倍多。本來教師想著正好是鍛煉的機會,卻沒想到落得這樣的結局。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教師一直在反思,為什么16歲的小孩已經(jīng)開始懂得用成人的游戲規(guī)則?于是,教師開始了一場陶行知的“真人教育”。
陶行知說:真人就是真善美的人,真人就是德育和諧發(fā)展的人,真人就是智仁勇俱全的人。什么是真善美?真是真實。善是真誠引發(fā)良知而做出對別人有益而適當?shù)男袨椤A贾總€人都有,但未必起作用,因此需要真誠的力量來引發(fā)。美是完美。從感知或情感出發(fā),每個人對別人的要求有自己不同的完美標準,并不統(tǒng)一。德育就是道德和教育的簡稱。孔子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敝羌粗腔鄣娜四苊鞅媸欠?,因此不會有任何疑惑。仁,是各種德行的統(tǒng)稱。仁者,即眾德兼?zhèn)涞娜恕_@類人胸懷豁達,樂于知命,不會有任何憂慮。勇,即勇氣。
教師決定以此事為契機,希望學生在“照鏡子”的同時做到“三省吾身”。教師先讓大家匿名寫出自己的真實心聲,并提出假設: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這樣做嗎?或者你的做法會更高明?寫出真實想法。結果出人意料,全部學生都反感這樣的行為,因為損害到了他們的利益。部分學生認為也會利用這個機會樹樹威風,并且會做得更好,且不讓老師發(fā)現(xiàn)。因此,要做到陶行知的“真人”很難。每個人都要建筑自己的人格防線,這個人格防線標準定在哪呢?教師參照陶行知在1942年發(fā)表的著名的“每天四問”的演講來對學生做了要求?!暗谝粏枺何业纳眢w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一個人必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牢記任何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除了“你知我知”以外,還有“天知地知人知”。盡管沒有立竿見影,但教師的“真人”教育夢想沒有變。
例如班上有個學生,有一天問教師認不認識叫某某的人,教師說不認識。教師問學生他是誰,然后學生告訴教師,他是其他系的副主任。沒想到這之后,這個學生時不時地就在教師面前提一提這個人。教師對此很反感。這個學生還經(jīng)常向教師請假說要去那個主任那里去聊天,教師竟無言以對。突然有一天,這個學生跟教師要平行班班主任的電話和QQ,教師說可以給,但要先說清楚原委。這時,這個學生才說出了事情的經(jīng)過。原來同學之間早就傳言說這個學生整天仗著學校有人,說大話,不把老師放在眼里,認為自己有能耐。因此,別的學生看不慣他,在網(wǎng)上說他的是非。這個學生很生氣,就想找平行班班主任,讓她管管。就著這個事情,教師又開始了第二次陶行知的“真人”教育。陶行知“教人做真人”中有一點是教導學生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F(xiàn)在的一些學生,目空一切,有著供大于求的強大的“自信”。不管這些學生有沒有表現(xiàn)出來,但是他們大多沒有獨立的思想,因而這種“自信”不是來自于他們自己,而是來自外界。這種“自信”是不持久不恒定的,一旦外界環(huán)境改變,這種“自信”就會失去支撐,就會改變或消失。
可以說,這個學生就沒有獨立的思想,不虛心,而且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推行陶行知的真人教育的同時,教師也讓大家根據(jù)這件事情來再次反省自己,平時是否也存在這樣的言行,仰仗別人,目空一切。這件事其實只是學生之間一個小矛盾,但反映出學生的問題不少,而且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錯誤,甚至以此為榮。教師讓這個學生先自己反省,為什么會碰到這種問題,別人為什么來針對他,想明白了再來談如何解決問題。剛開始這個學生并沒有想明白,在教師給他講了幾點關于陶行知的真人要求后,他順利解決了問題。隨著幾次事情的發(fā)生和解決,教師發(fā)現(xiàn)雖然班上學生可能離擁有真正獨立的思想、離陶行知所說的“真人”還很遠,但也能做到低調(diào)、明辨是非了。
三、結束語
從知到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現(xiàn)在部分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很難做陶行知的“真人”。因此,教師一直鼓勵他們至少犯了錯要勇于承認,并且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后改正。這樣,學生離“真人”也不遠了,也就能真正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陳晴.陶行知“真人”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及其育人價值[J].教學與管理,2015(09).
[2]朱進.陶行知“真人”思想初探[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