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德
旅行的意義于旁人重在表現(xiàn)旅途的風景,巍峨的雪山振奮心魄是造物者的禮帽,清澈的溪河溫文爾雅是造物者的玉帶,繁茂的叢林秘境花園是造物者的棲息地。沿路的風景是捕捉到訪者心境的磁鐵,貼合,密不可分,至于一路下來感受只有訪者自己知道。
不想單純的用旅游來形容抵達,因為很難詮釋抵達者的感受。舉起相機,背包為伴,誤入明街清巷的小鎮(zhèn),青磚灰瓦的建筑依稀記錄著歲月,青石板路縫隙中青苔枯了又長,長了又枯,整整幾十個輪回,卻只剩下與樹枝上的空氣鳳梨的私語。
畫面中偶爾出現(xiàn)的老幼婦孺帶著田園的寧靜,卻又憐人,缺少一種陪伴的支撐與相互扶持的白頭到老。抵達湖南湘西,旅人用鏡頭記錄這座老宅土著居民的生活場景,感動于那些滿含故事的青磚灰瓦與木墻,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締造著不必紛擾的生活狀態(tài)。
把目的地換做生活的體驗,尋找這些散落人間而又遠離人煙的古村老街,和悠閑的老貓打個照面,數(shù)一數(shù)青石板上留下了多少這似梅花的烙印。
一條河流,一個碼頭,一條街道,一段隱姓埋名家史,明清兩個朝代的繁榮興隆,這就是賈市古街的風貌與歷史。它在湘西大山深處隱藏了六百多年,失落了半個多世紀,直至近幾年才被外人發(fā)現(xiàn),逐漸落入攝影者的視線。
賈市古街位于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南部,離縣城約98公里,距里耶古城僅20公里,是中國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古村落之一。六百多年來,賈市因交通不便鮮有外人問津,更無外來游客涉足。最近幾年,只有少數(shù)攝影者遠道而來,在這個“養(yǎng)在深閨”的古村落里,探訪明清兩代歷史遺存;在破碎的青石板路上,覓尋散落的歷史光影……
在人類發(fā)展進程中,所有的文明幾乎都是沿著河流滋生而漫延的。河水除了帶給人類生存充足的水源與必須的土地之外,還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便捷的通航運輸能力。賈市河,這條流淌在湘西大山深處的酉水支流,因為有了它才孕育了賈市,也因為有了賈市而擁有了自己的名字。據(jù)說,明朝初年朱元璋濫殺功臣,開國將領常遇春的后代逃來此地,將常姓改為賈姓隱居于此繁衍后代,并逐漸擴大而成為集居點,后來就稱為賈市。當?shù)剡€流傳有“常字頭”的說法,即常、賈兩姓為一家,不能互通婚姻。
據(jù)相關資料,賈市古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共1144米。后來,上街因火災燒掉100米,修公路又毀掉120米,現(xiàn)古街僅存924米。賈市古街最具明清時代古樸典雅特色的老屋現(xiàn)存10余棟,蔡家大院、周家大屋、黃家老屋、周家文堂、進士府第等老宅院,均建有封火院墻、四合天井、高翹的鰲魚和朝門,各種雕刻和裝飾歷經數(shù)百年的滄桑,保存較為完好,仍栩栩如生。
賈市古街,街面全部用青石板鋪成,隨著山勢地形,忽高忽低,彎彎曲曲,錯落有致。不知是歷經百年風雨的洗滌和侵蝕,還是當年人流車馬行走過于擁擠或負擔過重,街面的青石板大多開裂破碎,裂紋尤如瓷器的開片,不規(guī)則地密布在石板表面。有些裂紋還在一年一年地延伸,不斷地擴展著。這些裂痕似乎在向路人訴說著曾經的興盛和繁華,同時也給外來者帶來了更多的想象余地與發(fā)揮空間。
古街兩側的舊店鋪、老民居鱗次櫛比,井然有序。當年的店鋪商號早已變?yōu)槊窬樱R街的木質老柜臺,油漆早已退缺,木紋盡顯斑駁,至今標號依稀可辨,商賈氣息猶存。在古街拐彎處,有一建在高臺上的清代建筑,朝門、耳門、門梁上的浮雕保留完好,門樓上方至今還留有“農業(yè)學大寨”的歷史烙印。賈市古街也許是距離河流太近,或許是深山里的濕氣較重,老院落的舊磚舊瓦,常年包裹在深厚墨綠的苔蘚里,層層的苔蘚把宅院浸染的蒼老而陳舊,在沉寂中散發(fā)。
隨著歷史跌宕起伏,水路交通沒落中斷,如今的賈市好似停留在固有的年輪和原有維度里,失落得是那么地徹底與絕望。只有那些青石板路和老院舊宅,像一個垂暮的老人在秋陽下無精無采地打著瞌睡,等待自己慢慢地變老直至消亡。還有孕育了賈市的那條河流仍在癡情、頑固地堅守古街上塊塊碎石板和座座破舊的老宅院……
條賈市河,一個廢碼頭,一條古街道,一段隱姓埋名家史,明清兩個朝代的繁榮與興隆,還有半個世紀的失落和沉寂——這就是賈市明清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