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芳,南麗紅,黃枚,賈銣,謝晴晴,陳喆鳴,林羽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福州350122)
寒痹方離子導入液的皮膚刺激性及抗炎鎮(zhèn)痛實驗研究
鄭燕芳1,南麗紅1,黃枚1,賈銣1,謝晴晴1,陳喆鳴1,林羽2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福州350122)
目的觀察寒痹方離子導入液的皮膚刺激性和抗炎鎮(zhèn)痛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同體左右側自身比較法研究皮膚刺激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實驗、熱板致小鼠疼痛和醋酸致小鼠疼痛實驗,比較寒痹方離子導入液經(jīng)皮外用和直流電離子導入后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結果寒痹方離子導入液對家兔的正常皮膚無刺激性,僅1只家兔的破損皮膚處出現(xiàn)輕度紅斑,但在停藥24 h后恢復正常;離子導入組較空白對照組和未導入組的耳腫脹度明顯減輕、痛閾值明顯提高、扭體次數(shù)明顯減少(P<0.05或0.01);離子導入組的痛閾提高百分率(97.57%)和鎮(zhèn)痛百分率(56.02%)均高于未導入組(50.48%、33.77%)。結論寒痹方離子導入液對家兔皮膚無明顯刺激性,具有較好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其作用優(yōu)于未導入組。
寒痹方離子導入液;離子導入;皮膚;刺激性;抗炎;鎮(zhèn)痛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常見的關節(jié)慢性炎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明了,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臨床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傳統(tǒng)醫(yī)學對此有良好的療效[1-2],中藥可通過多層次、多途徑、多靶點發(fā)揮作用,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RA屬于中醫(yī)學“痹證”范疇。寒痹方依據(jù)“痹癥”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而設立,由川烏、鹿角膠、肉桂、芍藥、姜炭、甘草6味中藥組成,具有溫陽散寒、緩急止痛之功效,主治寒痹證。
中藥離子導入療法是以中醫(yī)藥基礎理論為指導,通過直流電將中藥離子經(jīng)皮膚或黏膜引入病變部位從而發(fā)揮作用的治療方法。該方法既能發(fā)揮中藥多成分、多靶點、多效應的優(yōu)勢,起到祛除病邪,恢復抗病能力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又有利于促進藥物經(jīng)皮吸收[3]。故本實驗將寒痹方制成離子導入液,觀察家兔皮膚接觸寒痹方離子導入液后有無皮膚刺激反應,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依據(jù);并通過急性炎癥模型和疼痛模型,比較寒痹方離子導入液經(jīng)皮外用和直流電導入后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1.1 實驗動物清潔級ICR小鼠90只,雌雄各半,體質(zhì)量(20±2)g;新西蘭白色家兔4只,雌雄各半,體質(zhì)量(2.5±0.25)kg。福建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閩)2012-0001。
1.2 藥物及試劑寒痹方離子導入液(北京康仁堂藥業(yè)有限公司,3.16 g生藥/mL,生產(chǎn)批號:20151104);Na2S(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1403042);二甲苯(國藥集團試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41020);冰醋酸(國藥集團試劑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50204)。
1.3 儀器YLS-25A電動耳腫打耳器(濟南益延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BT224S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稱重設備有限公司);RB-200智能熱板儀(成都泰盟軟件有限公司);離子導入儀(福州鑫諾醫(yī)療器械公司)。
2.1 家兔皮膚刺激性實驗取家兔4只,采用同體左右側自身比較法[4]。實驗前24 h將受試家兔背部兩側4塊給藥區(qū)用8%Na2S進行脫毛處理,脫毛面積大約為7 cm×7 cm。給藥前檢查去毛皮膚是否受損傷,有損傷的皮膚不宜進行試驗。左側為受試區(qū),右側為對照區(qū),左右兩側各有一塊皮膚作為正常皮膚,另外兩塊皮膚用手術刀片在其上劃“十”字形至滲血為度,作為破損皮膚。左側正常皮膚及破損皮膚脫毛區(qū)均涂以寒痹方離子導入液0.5 mL,右側均涂以生理鹽水0.5 mL,用一層保鮮膜覆蓋保濕,再加二層紗布覆蓋保護,以膠布適當固定。持續(xù)6 h后,除去覆蓋物并用溫水清潔給藥部位,連續(xù)7 d。在每次去除藥物后1 h以及再次貼敷前觀察及記錄紅斑及水腫、涂敷部位是否有色素沉著、出血點、皮膚粗糙或皮膚菲薄等情況。末次貼敷后,在去除藥物后1、24、48、72 h肉眼觀察,按照評分標準記錄出現(xiàn)紅斑和水腫分值,并進行刺激強度評價[5]。計算每一觀察時間點各組原發(fā)性刺激積分均值及觀察期內(nèi)每天每只動物刺激積分均值即累積刺激指數(shù),如有中度以上皮膚刺激須進行病理學檢查。
原發(fā)性刺激積分均值=(受試物皮膚反應積分-生理鹽水皮膚反應積分)/動物數(shù)
2.2 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實驗雄性小鼠30只,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未導入組和離子導入組,每組10只小鼠??瞻讓φ战M和未導入組于小鼠右耳正反兩面分別外涂生理鹽水、寒痹方離子導入液0.05 mL,2次/d,連續(xù)3 d。離子導入組將0.05 mL寒痹方離子導入液浸濕的紗布置于右耳,將離子導入儀的正極置于紗布上以膠布固定;背部事先脫毛,負極置于背部生理鹽水浸濕的紗布上以膠布固定;將離子導入儀電壓設置為2.5V,通電30 min,2次/ d,連續(xù)3 d。末次給藥后30 min,用生理鹽水擦凈右耳后,用干藥棉擦干,10 min后將0.05 mL二甲苯均勻涂抹于各組小鼠右耳兩側面,左耳不涂作為對照。30 min后將小鼠處死,沿耳廓基線剪下兩耳,用電動打耳器分別在左右耳廓部位取直徑為7 mm的耳片,稱其重量,以左右耳片質(zhì)量之差計算各組耳腫脹度。
2.3 熱板致小鼠疼痛實驗實驗前先在熱板儀上(55±0.5)℃挑選痛閾值大于5 s、小于30 s的雌性小鼠30只,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未導入組和離子導入組,每組10只小鼠??瞻讓φ战M和未導入組分別于小鼠后足外涂生理鹽水、寒痹方離子導入液0.1 mL,給藥后均以保鮮膜覆蓋,膠布固定30 min,2次/d,連續(xù)3 d。離子導入組將0.1 mL寒痹方離子導入液浸濕的紗布置于小鼠后足,將離子導入儀的正極置于紗布上以膠布固定;背部事先脫毛,負極置于背部生理鹽水浸濕的紗布上以膠布固定。將離子導入儀電壓設置為2.5 V,通電30 min,2次/d,連續(xù)3 d。末次給藥后30 min,以生理鹽水洗凈藥物,再用干藥棉擦干后足,將小鼠分別放入熱板儀,記錄小鼠第一次舔后足的時間(痛閾值)。小鼠在熱板上停留60 s后仍無疼痛反應,按60 s計算,并計算痛閾提高率。痛閾提高率/%=[(給藥組痛閾值-空白對照組痛閾值)/空白對照組痛閾值]× 100%。
2.4 醋酸致小鼠疼痛實驗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未導入組和離子導入組,每組10只小鼠。給藥前每組小鼠腹部均以8%Na2S進行脫毛處理,24 h后開始給藥。空白對照組和未導入組分別于小鼠腹部外涂生理鹽水、寒痹方離子導入液0.1 mL,給藥后均以保鮮膜覆蓋,膠布固定30 min,2次/d,連續(xù)3 d。離子導入組將0.1 mL寒痹方離子導入液浸濕的紗布置于小鼠腹部,將離子導入儀的正極置于紗布上以膠布固定,背部事先脫毛,負極置于背部生理鹽水浸濕的紗布上以膠布固定。將離子導入儀電壓設置為2.5V,通電30 min,2次/d,連續(xù)3 d。末次給藥后30 min,各組小鼠均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 mL,記錄第一次出現(xiàn)扭體反應的時間(潛伏期)及15 min內(nèi)小鼠的扭體次數(shù),并計算藥物鎮(zhèn)痛率。藥物鎮(zhèn)痛百分率/%=[(空白對照組扭體次數(shù)-給藥組扭體次數(shù))/空白對照組扭體次數(shù)]×100%。
2.5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屬正態(tài)分布用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3.1 離子導入組皮膚刺激性實驗見表1。
表1 離子導入組對家兔皮膚累積刺激指數(shù)分
3.2 各組小鼠耳腫脹度比較見表2。
表2 各組小鼠耳腫脹度比較
表2 各組小鼠耳腫脹度比較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1)P<0.05;與未導入組比較,2)P<0.05。
組別空白對照組未導入組離子導入組耳腫脹度/mg 13.47±5.74 11.40±4.21 7.62±3.481)2)n 10 10 10
表1 各組小鼠痛閾值比較
表1 各組小鼠痛閾值比較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未導入組比較,3)P<0.05。
組別空白對照組未導入組離子導入組痛閾值/s 20.6±4.76 31.0±10.821)40.7±9.452)3)n 10 10 10痛閾提高率/%—50.48 97.57
3.3 各組小鼠痛閾值比較見表3。
3.4 各組小鼠潛伏期和鎮(zhèn)痛率比較見表4。
表4 各組小鼠潛伏期和鎮(zhèn)痛率比較
表4 各組小鼠潛伏期和鎮(zhèn)痛率比較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1)P<0.05,2)P<0.01;與未導入組比較,3)P<0.05。
組別空白對照組未導入組離子導入組潛伏期/s 176.2±46.92 224.6±58.65 239.9±52.811)n 10 10 10扭體次數(shù)/次38.2±7.35 25.3±7.132)16.8±5.962)3)鎮(zhèn)痛率/%—33.77 56.02
4.1 傳統(tǒng)醫(yī)學對痹證的最早認識始于《內(nèi)經(jīng)》,《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認為如該病久病不愈、正虛邪戀或反復感受外邪,則可內(nèi)傳臟腑產(chǎn)生五臟六腑痹,這是對痹證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特點的最早認識。此后歷代醫(yī)家,又補充了熱、痰、瘀、暑等病理因素,同時認識到了內(nèi)傷虛損(陰陽氣血不足和肝腎脾之虧虛)、體質(zhì)因素在疾病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當代對痹證的病機特點逐漸形成共識:痹證總以本虛標實,虛實夾雜,風寒濕夾雜、痰瘀互結為主,治療以扶正祛邪,溫陽散寒,兼顧痰瘀為原則。
故本方選用烏頭為君,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肉桂擅長溫腎助陽,通利血脈,化氣行水,血得此而溫和流暢,津得此而氣化蒸騰,不致血郁津凝;姜炭溫運脾陽,可溫煦肌肉;鹿角膠補血益精,溫腎助陽,并具上升特性;三藥合用為臣,加強烏頭散寒止痛之效,使血脈、肌肉均有溫藥助運,溫化宣通,最終陽氣布達,陰血環(huán)流,水津無阻,則痹證自愈也。芍藥甘草為佐。全方以扶正祛邪,溫陽散寒,兼顧痰瘀為原則,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4.2 雖然透皮給藥具有很多優(yōu)點,但由于皮膚(特別是角質(zhì)層厚達10~15 mm)對藥物透皮吸收起屏障作用,大多數(shù)藥物,即便是劑量低、療效高的一些藥物,透皮滲透速度也難以滿足治療的需要,成為開發(fā)透皮給藥制劑的重大障礙。近年來,離子導入技術促進藥物經(jīng)皮吸收越來越受到關注,該技術有效地擴大了經(jīng)皮給藥化合物的范圍,特別是蛋白質(zhì)類和肽類藥物。根據(jù)直流電電場內(nèi)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的原理,在電場作用下,帶電荷的藥物微粒就向異性化電性方向移動。經(jīng)皮離子導入就是利用本原理使藥物離子或帶電膠體微粒進入人體。當直流電作用于機體時,組織中正負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產(chǎn)生定向移動,組織興奮性、細胞膜結構與通透性發(fā)生改變[6]。中藥離子導入療法在1958年首創(chuàng)于我國,是中醫(yī)辨證施治與局部對癥處理的有機結合,可以發(fā)揮中藥、直流電及穴位刺激的多重作用,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適用于局部和全身性治療[7]。其主要特點為[8-9]:①直流電離子導入的藥物在體內(nèi)停留時間比其他給藥方法停留時間較長,藥物導入法所形成的藥物儲存庫,能逐漸消散而進入血液和淋巴液,產(chǎn)生全身性作用。②可以將藥物直接導入需要治療的部位,使局部藥物濃度保持較高水平,特別對表層的病灶,對于較深層的組織也可用體內(nèi)導入法。③能避免口服、注射等給藥途徑引起的藥物毒副反應和肝臟的首過效應。④直流電藥物導入時,直流電和藥物離子作用于內(nèi)、外感受器,然后通過反射途徑而產(chǎn)生局部和全身的治療作用。⑤離子導入對皮膚損傷小,不引起疼痛。4.3本實驗結果顯示:寒痹方離子導入液對家兔完整皮膚無刺激性,有1只家兔破損皮膚處出現(xiàn)輕度紅斑,停藥24 h后恢復正常,提示該藥無明顯皮膚刺激性,是一種安全性較好的外用藥,可供外用給藥。
4.4 本實驗結果也顯示:寒痹方離子導入液較未導入組的耳腫脹度明顯減輕,扭體次數(shù)明顯減少,痛閾值和鎮(zhèn)痛百分率均顯著提高,提示離子導入法可以增強寒痹方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
[1]林木南,李西海,林艷紅,等.溫熱疏密波不同波段對實驗性膝骨性關節(jié)炎軟骨病理變化的影響[J].康復學報,2016,26(1):38-42.
[2]林潔,付長龍,李俐,等.電針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康復學報,2016,26(4):52-58.
[3]李樹祝,李冉,白嵐.中藥離子導入技術應用進展[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2,21(11):996-997.
[4]陳立江,張勝,孟凡瑞,等.骨質(zhì)寧凝膠的皮膚刺激性及皮膚致敏性實驗研究[J].天津中醫(yī)藥,2008,25(4):322-323.
[5]李儀奎.中藥藥理實驗方法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20-1021.
[6]林巧平,許向陽,劉春暉,等.離子導入經(jīng)皮給藥系統(tǒng)[J].藥學進展,2006,30(6):256-260.
[7]許景峰.藥物經(jīng)皮離子導入技術與皮膚電化學的研究概述[J].中國藥業(yè),2002,11(8):23-24.
[8]林巧平,許向陽,劉春暉,等.離子導入經(jīng)皮給藥系統(tǒng)[J].藥學進展,2006,30(6):256-260.
[9]吳閔楓.直流電離子導入的治療技術和方法簡介[J].醫(yī)療與點在技術,2014(5):86.
R285.6
:A
:1000-338X(2016)06-0043-03
2016-09-08
福建省康復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資助項目(X2014012);校管重點學科專項資助項目(X2014127-學科)
鄭燕芳(1978—),女,講師,主要從事中藥藥理研究。
林羽(1966—),男,教授。E-mail:yula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