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兆軼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33)
外科手術后患者疼痛的心理護理
許兆軼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33)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在外科手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60例外科手術后患者依照不同治療措施進行分組,A組實施心理護理模式(130例),B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130例)。結果 A組外科手術后患者滿意度92.31%明顯高于B組80.00%,(P<0.05)。結論和常規(guī)護理模式相比,心理護理護理在外科手術后中實施,患者滿意度可以明顯得到提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心理護理;外科手術;效果
就外科手術患者而言,在手術之后大都會伴隨疼痛感,患者伴隨疼痛的時候,也會引發(fā)不少并發(fā)癥,因而應該盡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從而提高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疼痛是人體的一類主觀知覺,因而其不僅是人體軀體的神經(jīng)性反應,也和人的心理變化有著很大關系。有研究發(fā)現(xiàn)[1],當患者抑郁和情緒失落的時候,術后疼痛反應格外明顯,但患者興奮和開朗的時候,疼痛就會相對減弱,因而,心理護理尤顯重要,我院近年來將心理護理應用于外科手術后患者護理中,效果相對較好,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260例外科手術后患者依照不同治療措施進行分組,A組實施心理護理模式(130例),B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130例)。
在A組,有66例患者性別為男性,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50.76%,有64例患者性別為女性,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49.24%,患者最大年齡為67歲,最小年齡為19歲,平均(34.9±1.14)歲。有36例患者行胃癌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27.69%;有47例患者行結腸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36.15%;有22例患者行直腸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16.92%;有25例患者行闌尾炎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19.23%。
在B組,有65例患者性別為男性,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50.00%,有65例患者性別為女性,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50.00%,患者最大年齡為66歲,最小年齡為20歲,平均(34.8±0.99)歲。有37例患者行胃癌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28.46%;有46例患者行結腸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35.38%;有23例患者行直腸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17.69%;有24例患者行闌尾炎手術,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18.46%。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型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給予B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A組基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還做到了如下幾點:
第一,就護理工作者而言,要和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眾所周知,疼痛是一個人的主觀意識,其他的任何人都無法切實地感受到患者的疼痛,護理人員能夠做的就是,及時知曉患者的疼痛程度,從生理、心理等各個層面對他們進行及時、耐心地護理。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同時把本科室的醫(yī)師、護士的相關資料介紹給他們,增強他們治愈疾病的信心。
第二,進入手術室以后,在手術進行之前,護理人員要用和藹的態(tài)度、通俗的語言把手術過程中一些需要患者配合地地方、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耐心地講給患者聽,告訴他們,醫(yī)師準備的很充分,不要擔心手術;同時,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用來緩解因手術室內的血跡、手術刀剪碰撞的聲音等因素導致患者心理緊張的情緒,在手術進行過程中,手術的具體進程要及時告訴患者,多多激勵他們、安撫他們,增強他們對醫(yī)學科技的信心,增強他們治愈病情的信心。
第三,采取科學措施,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一個人在身體疼痛時,身體的不舒服,心理的恐慌、壓抑,往往會讓他們集中很多的精力在疼痛上。因此,應該采取有效的方法,例如和他們聊聊家常等,從而把患者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去,這么做能夠很大程度上能減輕他們的疼痛程度。
第四,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要實時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況,例行必要的檢查,增加觀察手術刀口的頻率,同時,對于手術本身可能引發(fā)的常見并發(fā)癥,要密切觀察。手術過后,手術中的麻藥作用逐漸退去,疼痛會達到一個最高值,但是具體的疼痛程度因人而異,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言語的慰藉、心理的安慰,如果上述方法不管用,再考慮使用疼痛鎮(zhèn)定劑輔助緩解疼痛。另外,護理人員要多多指導患者和家屬進行自我放松鍛煉的方法,盡自身的最大能力來輔助患者緩解疼痛。
1.3 滿意度評價:評價標準為本科室自行研制,當分數(shù)介于90~100分時,屬于非常滿意,當分數(shù)介于70~89分時,屬于比較滿意,當分數(shù)低于70分時,屬于不滿意,滿意度為前二者的滿意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A組中,有66例為非常滿意,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比例為50.77%;有54例為基本滿意,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比例為41.54%;有10例為不滿意,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比例為7.69%。B組中,有49例為非常滿意,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比例為37.69%;有55例為基本滿意,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比例為42.31%;有26例為不滿意,占該組外科手術后患者的比例為20.00%。A組外科手術后患者滿意度92.31%明顯高于B組80.00%(P<0.05)。
目前,外科手術過后引發(fā)的疼痛問題依然是醫(yī)學界很難解決的又不可回避的問題。伴隨著日趨更新的醫(yī)學模式,手術后心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漸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關注。手術后的護理工作牽扯到兩點:患者的需求、護士的技術和素質。手術后的疼痛有兩種緩解方式:鎮(zhèn)定劑止痛和科學的心理護理[2]。科學的心理護理能夠大大降低患者心理上的疼痛程度,每次科學的心理護理都能夠從多個層面撫慰患者,減輕他們對疾病的恐懼、緊張,讓他們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有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另外,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個人的整體素質,有利于形成和諧的醫(yī)患關系,降低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的概率。從這個角度來講,科學的心理護理不僅能利于患者早日康復,更能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和諧的醫(yī)療環(huán)境,這一模式值得在臨床上大范圍的使用。
就外科手術患者而言,大都會在手術過后伴隨疼痛,還有部分患者會因為疼痛而伴隨其他并發(fā)癥[3]。針對這種情況,醫(yī)護工作者在及時關注緩解患者病痛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對其的心理情緒疏通[4]。因而要及時采取心理護理模式,如此也就在關注其身體病痛實際的時候,也能重視其心理變化,讓患者在緩解病痛的同時,心理心情都得到相應的護理,進而也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自身的治療成效。
最近幾年,我院在對外科手術后患者的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實施了心理護理模式,醫(yī)護工作者在重視及時緩解患者病痛并采取合理護理措施的同時,更在護理過程中充分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重視增強患者治療自信心的重要性,同時結合患者心理變化實際也采取了對癥的心理疏導,由此,患者也能夠正視自身疾病,做好針對疾病的自我應對,及時應對自身治療過程中伴隨的諸多身體和心理問題,在治療的過程中,也能積極和醫(yī)護工作人員做好相關治療配合,最終實現(xiàn)了患者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齊頭并進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發(fā)現(xiàn),A組外科手術后患者滿意度92.31%明顯高于B組80.00%,(P<0.05)??梢?,和前人結合類似[5-6],將心理護理模式在外科手術后患者中實施,治療成效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在外科手術后患者中實施,患者滿意度可以明顯得到提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1] 張俊杰.普外科手術室護理中舒適護理干預的價值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9):31.
[2] 郭麗霞,侯俊.心理護理在普外科手術后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8):1628.
[3] 白慧平.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2(12):2029.
[4] 周淑筠.普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分析[J].科學中國人, 2015(18):73.
[5] 尚翠玲.關于普外科手術患者護理經(jīng)驗的討論與總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30(14):471-472.
[6] 張新梅.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7(17):194-195.
R473.6
B
1671-8194(2017)18-02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