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李 赟郝衛(wèi)芳史新濤
(1.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動物檢疫所,山西陽曲 030100;2.太原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0)
引起動物免疫抑制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張建偉1李 赟2郝衛(wèi)芳2史新濤2
(1.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動物檢疫所,山西陽曲 030100;2.太原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0)
一是對免疫系統(tǒng)造成損傷,參與免疫應答的器官、組織和細胞受到破壞,抗原的呈遞受到干擾,抗體的形成被抑制或阻斷,機體屏障被破壞,免疫力下降或喪失,導致并發(fā)多種疾病,畜禽死亡率增高。二是導致疫苗免疫失敗,產生免疫抑制后,由于免疫系統(tǒng)的應答能力的下降,導致免疫后抗體水平低或無抗體,機體亞臨床狀態(tài)。三是畜禽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引起體重增加慢,產蛋量下降等現(xiàn)象,導致養(yǎng)殖戶經濟效益下降。
常見由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huán)病、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禽流感、禽傳染性法氏囊、禽網狀內皮增殖病、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貧血、禽白血病、呼腸弧病毒等、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白血病、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牛惡性卡他熱、牛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此類疾病導致免疫抑制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原理基本相似。
常見的細菌引起的免疫抑制疾病有傳染性胸膜肺炎、鼠傷寒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等。這些細菌或定居于體內,產生毒素,對體內細胞包括免疫細胞有潛在毒性,產生免疫抑制;或改變中性粒細胞的功能,使殺菌力減弱,造成免疫抑制。
除此之外,豬附紅細胞體感染能致使豬紅細胞被大量破壞。豬支原體肺炎,損傷纖毛和上皮細胞,改變了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寄生蟲如弓形體在宿主體內繁殖的過程中,大量免疫細胞受到弓形體損害,破壞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導致免疫抑制。
黃曲霉毒素、單端孢霉素類的烯T-2毒素、蛇形毒素DAS、赭曲霉毒素A等都可使畜禽產生免疫抑制,畜禽吸收低劑量毒素會使法氏囊、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等受到毒害不能正常吞噬病原微生物,即使接種疫苗后免疫效果差,增加疾病感染風險。
藥物導致免疫抑制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單種藥物對免疫系統(tǒng)中T、B淋巴細胞的轉化有明顯抑制作用,或者影響抗體的形成,從而抑制免疫;二是由于養(yǎng)殖過程中,多種藥物混用、大劑量用藥,造成集體免疫麻痹。容易引起免疫抑制的藥物一是抗菌類:氨基糖苷類(鏈霉素,慶大,卡那,新霉素)、頭孢噻呋、磺胺類、喹乙醇、氯霉素、二是抗寄生蟲類:莫能菌素(韓文強)、鹽霉素、左旋咪唑、克球粉;三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楊自軍)(魏國);四是中草藥類:五常黃芪與南坪黃芪(黃保續(xù))、桂枝、蟬蛻、青蒿、苦參;六是環(huán)磷酰胺(動物脫毛劑)、黃體酮(安胎藥)。
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在蛋白質的形成過程中,需要大量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若畜禽飼料中氨基酸或微量元素供給不足,抗體無法合成,臨床上就表現(xiàn)為免疫抑制。因此,凡是影響蛋白質合成的物質,如硒、鋅、鐵、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A等不足都會影響抗體形成,從而引起免疫抑制。
弱毒疫苗的廣泛應用如豬偽狂犬、圓環(huán)病毒(PCV2)等弱毒疫苗會對豬體造成暫時的免疫抑制。疫苗佐劑也可引發(fā)免疫抑制,例如在PCV2感染的早期(21d),佐劑(油包水、氫氧化鋁)會加重PCV2感染引起的淋巴組織缺損的嚴重程度;而在感染后35d,油包水佐劑仍可加重病損的程度。
強化養(yǎng)殖場生物安全是防止畜禽發(fā)生免疫抑制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一是遵循國家行業(yè)及地標選址建場,避免與有污染的企業(yè)毗鄰;二是采用全進全出的養(yǎng)殖方式,尤其重視引種環(huán)節(jié),很多免疫抑制性疾病是通過種畜、種蛋傳播入場內很難根除;三是做好消毒滅源工作,制定適合本場的消毒措施,做到定期消毒,清圈后的徹底消毒,日常禁止場區(qū)外來人員進入。
提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一是防止不良應激。應激時刺激腦下垂體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損傷T淋巴細胞、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引起免疫抑制。如環(huán)境溫、濕度的劇烈變化、飼養(yǎng)密度的改變、轉群、長途運輸、閹割、暴力保定等都會引起應激。二是營養(yǎng)要均衡、注重飼料品質,注重飼料中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特別注意原料藥的保存,杜絕使用霉變飼料,可在飼料中適量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三是提高畜禽呼吸系統(tǒng)的抵抗力,很多免疫抑制性疾病都侵害呼吸器官,引起呼吸系統(tǒng)病變,因此提高呼吸系統(tǒng)對于此類病毒的抵抗力尤為重要。
一方面選擇正規(guī)廠家的疫苗和制定符合本場的免疫程序。首次免疫時應避免選擇毒力較強的弱毒疫苗,應嚴格控制毒力偏強疫苗的盲目混合使用,以免對畜禽免疫功能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杜絕超劑量使用疫苗。長期大劑量使用疫苗,雖然暫時能控制疫情發(fā)生,但長遠來說,導致機體免疫麻痹,尤其是種畜禽,常年大劑量使用疫苗產生免疫抑制,隱性攜帶致病因子,臨床不發(fā)病,產出幼畜帶毒,死亡率升高。
抗生素對于治療細菌性疾病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切勿濫用抗生素,大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可以通過藥敏實驗,根據(jù)藥物的性質與作用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與有效預防,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的基本要求。發(fā)病期間要用量足,時間夠,不可采用長時間低劑量用藥的方式。也可嘗試使用中草藥等天然藥物進行發(fā)病治療。
規(guī)模場,尤其是種畜禽場建立疫病監(jiān)測制度,每季全部種畜進行1次已免疫疫病抗體監(jiān)測。通過對疫病的監(jiān)測,檢出免疫后抗體水平始終不達標的畜種,及時淘汰,凈化畜群,可把損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確保畜群健康。